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段家女将(全+续) - 19,1

[db:作者] 2025-06-26 06:31 5hhhhh 2930 ℃

      第八十一回——花凤用书信使诈,何里在蛮洞动刑

  上文书说到,何里正为九道沟接连失守的事烦心,小侍童忽然指着书案惊讶地叫道:「王爷快看。」

  何里看时,见花凤派人送给胡月的信上爬满了蚂蚁,细看之时,见那些蚂蚁在纸上着落之处,原来是几个大字:「三日之内,务除何逆。」

  何里看了,不由嗬嗬苦笑起来:「胡月呀胡月,本王本日待你不薄,如何出卖于我?」

  何里明白了,这字是用蜜糖写的,放在地上,蚂蚁嗅到气味,便会聚集起来,显出字迹来,这就是为什么信上有土的原因,原来胡月是把它放在地上招蚂蚁用的。

  何里想明白了,忙派人去调黄冕秘密回洞。

  不过半日,黄冕已到,何里道:「黄洞主,本王平日待你如何?」

  「王爷对末将的知遇之恩重过南岭,末将倾此一生,难以报答。」

  「好,本王如今有一件生死悠关的大事托付于你,你可敢接?」

  「王爷有事,虽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好,本王派你去前敌,暂理防务大事,换胡月、张萍两位将军回洞,另有任用。」

  「王爷吩咐,末将自当克尽职守,定不让花凤前进半步。」

  「如此甚好,你安排五百兵丁和两个可靠的手下留在洞中,听我直接调动。

  要快!「」是,末将这便去办。「不出半个时辰,黄冕领着两个年轻的蛮子进来,何里一见,认得是黄冕的两个儿子黄宗、黄浩。

  「王爷,末将留两个犬子在王爷身边听调,不知也不可?」

  「即是令郎,自然再好不过。黄洞主,如此你速去前敌,多带些得力的洞主,能把花凤打出山外最好,如若不然,把他们挡在四道沟外,耗上半年四月,王禀正和曹云龙自会发兵来救。」

  「得令!」

  却说胡月、张萍两个,连丢了三道沟,不由心中纳闷,对于九沟的地理,自己不可谓不熟,三道沟除了自己拦住的隘口,并无其他道路,花凤不走隘口,却是从哪里进来的?花凤若走隘口,又是如何神鬼不惊地就进了沟呢?唯一的解释,就是守隘口的队伍中混进了花凤的奸细,或者暗中有九沟八十一洞的人帮忙。

  胡月把这事只同张萍讲了,两个人细心观察,看有无可疑之人,可疑之事。

  正在悄悄安排暗查内奸之时,有黄冕来到大帐之中,传何里将令,叫胡月、张萍将帅印暂交黄冕,着她两人速回蛮洞,另有重任。

  胡、张两人也不知有何要事,非要调她两个回蛮洞,只得把军务交接了,然后私下把有人暗通花凤的事告诉了黄冕,让他仔细观察,揪出内奸。

  胡、张两个安排好了这边的事,急忙上马望蛮洞而来。

  到了洞外,见守洞的兵丁都换了,没有几个认识的,大感奇怪。

  守洞的兵丁倒是都认识她们,一个小头目忙过来施礼道:「两位将军到了?

  王爷正在洞中等候。「胡月和张萍也没有怀疑,急忙下了马,兵卒把马匹、兵刃接了,两人迈步进了蛮洞。

  说是蛮洞,只不过是外边人对蛮族的蔑视的说法,其实并不全是山洞,至少何里住的就是正经八百的房子,而且有铁瓦银安殿,只不过房子建在山上,半明半暗就是了。

  胡月和张萍进了王府的大门,看见院子两边立着两个大木架子,她们知道那是蛮人残酷处置犯人和战俘的刑架,也不知搬到王府来干什么,从来就没有想过那是专门给她们准备的。

  两人来到银安殿,向内报进:「胡月、张萍进见!」

  「王爷有旨,宣胡月、张萍进殿!」

  两人迈步走上台阶,来到殿中。一进殿,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室内外强烈的反差造成的。

  「拿下!」听得王爷宝座的方向一声低喝,胡月和张萍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忽然被不知哪里冒出来的七、八个壮汉扑倒在地上,面朝下紧紧压住,手指粗的麻绳「哧喽哧喽」地便在她们身上缠绕起来。

  「你们是什么人?你们想干什么?我们是胡月、张萍。」两个都懵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捆的就是胡月、张萍。」大汉回答。

  等把两个五花大绑地捆好了,抓着胳膊拎起来按跪在地上。

  「王爷,这是何意?我们犯了什么罪,为什么抓我们?」胡月看着坐在王座上的何里,委屈地问道。

  「犯了什么罪?你们不知道?」

  「王爷,末将真的不知罪犯哪条?」

  「好,我问你们,最近战事如何?」

  「王爷,这您不是早就知道了吗?我等尽力抵挡,花凤还是破了我三道隘口。」

  「哦。我南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当年段灵凤数十万大军欲攻南岭,被南岭一战而弄得全军覆没,如今还是这些险关隘口,你却被人家连破了四道关卡,你作何解释?」

  「王爷,您不问,末将本来也想借机告知,末将怀疑九沟八十一洞中有奸细暗中通敌。」

  「是吗?那你们以为奸细会是谁呢?」

  「末将现在还不知道,不过,王爷许以时日,定将奸细揪出,彼时,万众一心,南岭便可如铁桶一般。」

  「哈哈哈哈哈……,许以时日?只怕等不到你揪出奸细,本王的脑袋就已经搬家了。」

  「王爷这是何意?」

  「何意?我来问你,黄龙洞是怎样丢的?」

  「是那花凤仗着人多,末将等寡不敌众,只得败回,不想那花凤追赶甚急,敌我两军相互掺混,不等我军撤入黄龙洞,花凤已经抢过寨门,故而失守。」

  「我再问你,三沟隘口是如何丢的?」

  「我也不知,半夜时分,听得杀声震天,敌兵已然杀入关中,所以失守。」

  「哼哼!你倒推得干净!」

  「王爷!」

  「分明是你详作败阵,引那花凤抢入黄龙洞,又是你故意趁夜大开关门,放花凤一步步破了我的险关,还在此贼喊捉贼,说我的九沟八十一洞有奸细。我看,这个奸细正是你们两个贱人!」

  「王爷,冤枉啊!我姐妹两人为了王爷忠心耿耿,无凭无据,如何陷我两人于大逆不道之罪?」

  「陷人于罪?哼!你来看,这封信你认识吧?」

  「这是花凤写来约战之信,如何到了王爷手中?」

  「约战?哼!若无此信,几乎被你两个贱人骗过。那花凤使蜜糖为墨,暗书密函于其上,使蚂蚁聚而成字,你以为此事作得奇巧,哪知天佑我何里,看破你的机谋。哼哼!胡月呀,张萍,似你两个这般背主求荣,忘恩负义,吃里扒外的贱人,若不严罚,天理难容。来呀,把这两个贱人绑在院中,候午时三刻一到,剐作肉泥!」

  「王爷,冤枉啊,冤枉啊!这都是花凤的离间计,王爷切莫上当啊!」胡月、张萍一听,泪如雨下,大呼冤枉。殿中的武士哪管她冤是不冤,拖在地上,先解了绳子,几个人按一个,就原地乌龟般按住,先卸了铠甲,然后拉拉扯扯,拖在院中,往刑架上绑作两个「火」字。

  两个女将此时有口难辨,除了大呼冤枉,再无话可讲。

  此时两女的达盔甲卸了,赤着脚绑在架上,只剩下贴身小衣,丰胸修腿,细腰圆臀,凸凹有致,众兵卒站在一旁,把眼只往两女的胸前腰下乱看。

  两女知道,待午时三刻碎剐之时,众兵丁必来剥尽了自己的衣裳,把刀在自己乳上阴下乱搅,以泄淫欲,因此他们心里在想什么,不问可知,两女委屈之余,不免羞得面红耳赤。

  眼见日上三杆,午时临近,想着那千刀万剐之痛,赤身裸体之辱,胡月、张萍不由泪如泉涌,裆里的肌肉一阵阵乱抽,只差屎尿不曾出来。

  只见一老一少两个小头目,不时往往来来,只往天上看那日头,只道是盼着那午时三刻早到,好来欣赏两女的赤身。

  良久,只听看时辰的军卒喊了一声:「午时两刻到!」

  自殿中走出一群人来,当先是几个士卒,搬了一把太师椅来放在廊下,然后何里在一群武士的簇拥下走出殿来。

  那何里坐在太师椅上,身后站了两员小将,胡月、张萍认识那是黄冕的两个儿子,而那一老一少两个小头目也走到何里身边,四个人一起把何里拱卫当中。

  何里看了看两边架上绑着的少年女将,咳了一声道:「来呀,把这两个贱人的衣裳剥了。」

  不知何里待要怎生炮制胡月和张萍,且听下回分解。

  第八十二回——何里欲剐胡月女,有亮重作南岭王

  且说何里,命把两女的衣裳剥了。士卒们答应一声,便向上闯。

  看着色眼迷漓,其势汹汹而来的几个兵卒,胡月与张萍吓得在架子上乱扭起来,口中只呼冤枉。

  「且慢。」黄宗开口道。

  「黄爱卿,这是何意呀?」何里不满地问道。

  「王爷,此时午时三刻未到,开刀问剐有违上苍之道。」

  「我是让剥她衣服,又没让他们现在开刀。」

  「王爷,末将是叫他们休要着急,要把她们的衣裳一条一条儿的慢慢剥来,免得一下子剥光了,失了趣味。」

  「啊——,原来如此,你小小年纪,对玩儿女人倒有如此兴致,本王便依你。

  来呀,把她们的衣裳使小刀一条条剥来,到了午时三刻,再露她要紧之处。「」是!「士卒们答应一声,掏了匕首出来,正要上前,那个年轻的小头目又道:」慢来。「」这位爱卿有何话说?「

  「这两个贱人,虽然捆住了手脚,却还能在那里挣扎,却不要被她们撞在刀上,受了伤损,违了时辰。」

  「依你如何?」

  「莫如使小钩来钩。」

  「甚好甚好,来呀,换小钩除衣。」

  原来这里民风野蛮,杀人手法比中原更加残忍,同是凌迟,中原通常使牛耳尖刀,就算是鱼鳞细剐,也是使渔网勒住全身,然后一小片一小片儿的割肉,而这里遇上碎剐,除了用刀之外,还使用小铁钩,把人身上的肉一点点钩起来,再用刀割,所以铁钩倒是常备的,不需要现备。

  士卒们答应一声,却那刑具箱中取了铁钩,来至两女跟前,捏住两女绸制小衣的下襟,使小钩从里向外钩住,用力一扯,便钩出三寸长一道豁口,再一钩,又是一道豁口。钩了二十几钩,把那上身小衣下摆钩作一条条,似花边一般垂挂在那里。

  两女身上鲜嫩的肌肤被那冰凉的铁钩触到,不由打着寒战,羞得阵阵尖叫,何里在那里看得津津有味。

  钩过第一圈,又钩第二圈,随着裂帛之声阵阵,头一次钩成的绸条有的被扯断,片片落下,露出雪白的肚皮,何里心中冲动起来,下面不由挺起,怕被人看见,把两腿紧紧夹在一起,将官袍来盖住。

  钩过一阵,终将两女小裳尽钩烂了,自身上扯下来,现出雪一般粉嫩玉臂和裸背来,还有一条白绫紧裹住胸前玉乳。

  何里已经无法完全掩盖自己的失态,呼吸急促起来。

  士卒们又自脚边起,三寸一圈,三寸一圈地钩她两个的裤脚,把她小腿、大腿一点点剥将出来,直剥到腿根之处。

  只弹指之间,便要到午时三刻了,所有的人都紧张起来。

  看时的兵丁喊了一声:「午时三刻到!」

  「快,快剥了她们!」何里把身子自椅子上向前探出,迫不及待地喊道。

  胡月和张萍此时已经没了念想,看着兵丁的手向束胸白绫探来,不由绝望地尖声哭叫。

  正在此时,听得外面一阵大乱,号炮连天响起。

  何里大惊,忙问道:「外面为何大乱?」

  忽然发现几口钢刀架在了脖子上。何里一看,原来是黄冕的两个儿子和那一老一少两个小头目。

  「你们,你们这是要造反?」

  「何里,不是造反,是夺回我们自己的东西。」

  「什么?」

  「何里,你看看我们是谁?」

  老少两个小头目说着,把头上帽子摘下,又去了嘴上的假胡须,四周的兵丁们看见,一齐跪在地上:「属下参见王爷、王妃。」

  何里看时,不由呆了,原来那一老一少,却是早已不知去向的徐有亮和凤翎。

  原来此番发兵南岭,徐有亮早有安排,他让花凤领兵,自己则与凤翎乔装先进了南岭。南岭各洞多受何里排挤,人心思变,而且这些洞主又都是徐有亮的老部下,所以一见徐有亮和凤翎前来,很快便都准备倒戈。

  花凤攻九道沟之时,徐有亮夫妇便混在南岭兵中,每每至晚,便到隘口,现出本来面目,众蛮兵一见旧主,纷纷投诚,开关把大军迎入,这便是胡月两人一直疑惑不解之处。

  何里见了徐有亮,这才明白自己上了大当,但已经被人家捆作一团,不由懊恼地骂道:「徐有亮!我今日之败,非战之过也。都是我一时失察,被这几个奸人所乘。若不然,依我南岭的地势,岂能轻易被你攻破!?」

  「哼哼,何里,亏你说得出口。」黄冕从外面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许多南岭洞主,并且还用绳子捆着十几个洞主,都是平素何里的亲信。

  「你今日之败,并非是一时之失。想当年凤王爷和徐王爷在时,以和为本,赏罚有度,九沟八十一洞无人不服。而你在南岭,扶植亲信,排斥异己,闹得南岭各洞民怨沸腾。我等久欲迎徐王爷重返南岭,即便今日不来,难道你的南岭王便能坐得稳么?告诉你,王爷的大军此时尚在四道沟外歇兵,今日随徐王爷和郡主起事的,都是九沟八十一洞的人马,何里,你自己看看,九沟八十一洞之中,究竟有多少人愿听命于你,又有多少人愿意跟随旧主?!」

  黄冕说完,领着众洞主跪在徐有亮面前:「王爷,郡主,臣等拜迎王爷和郡主重掌南岭。」

  「众位快快请起,有亮如今已蒙朝廷封为一字并肩王,此来南岭,非对南岭王位有甚企图。都只为何里任亲远贤,把凤王爷在世之时留下的大好河山弄得乌烟瘴气,亮不得不为尔。如今何里既已成擒,亮自当回兵镇南,南岭乃南岭人之南岭,还请各位选一贤才接任南岭之王,内和诸洞,外御强敌。」

  「王爷,您虽是汉人,但却是南岭的郡主,本也是南岭之王,何必再寻别人,再说,倾九沟八十一洞洞主,除了您徐王爷和凤郡主,哪一个堪服众望?就请王爷重掌南岭,我等都愿效忠!」黄冕说完,众洞主齐声响应。

  徐有亮谦让再三,推拖不过,只得道:「既然各位洞主如此看得起徐某,徐某便暂代这南岭之主,等有了合适之人,再行让贤。」

  「正是正是,徐王爷众望所归,我等再拜王爷千岁!千千岁!」众人又拜下去。

  「众位爱卿请起。你等既然拥戴我为主,是否一切之事由我作主?」

  「全凭王爷!」

  「那好,带何里。」

  方才黄冕一顿抢白,把何里说得无言以对,知道自已在南岭其实很不得人心,众叛亲离,焉能不败,所以心中诚服。此时被带过来,已经没有了方才的气焰。

  「众位洞主,你们以为当如何处置何洞主?」

  「杀了他!」

  「剐了他!」

  「……」

  不知徐有亮怎生处置何里,且听下回分解。

  第八十三回——徐有亮重作南岭王,王禀正自立顺高宗

  上回说到徐有亮智取南岭,擒住了何里,众洞主都要杀了何里。

  有亮问道:「何里,我且问你,你今日落到如此下场,冤是不冤?」

  「是我无德无能,不堪南岭王之任,以至今日众叛亲离,不冤。」嘴里说着,心里扑扑通通打鼓,生怕真个挨上那无数的钢钩。

  「既然你知道自己罪有应得,本王爷如今若放了你,让你重回本洞去作洞主,你看如何?」

  「王爷,何里罪大恶极,不能放了他呀!」

  「对呀,不能放虎归山呐!」

  「……」

  有亮把手一摆:「众位,且听我说。何里不过一时贪图王位而己,虽然赏罚未明,但并未滥杀一人,尚算不得恶贯满盈,如今让他回去,闭门思过,我相信他一定会痛改前非,再不会作恶。何里毕竟是南岭之人,何况又跟着我兴监国之师,也算是有功于南岭,难道我等便容他不得么?」

  众人都默不作声,只有何里,浑身颤抖,扑通跪倒道:「王爷,何里罪该万死,罪该万死啊!如今听王爷一言,就如醍醐灌顶一般。以往所为,皆何里贪念所致。王爷大仁大义,不咎既往。何里虽然罪大恶极,但也是人父人母所生,焉能不知好歹?徜若王爷放我一条生路,必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你即知错,我便放你,还有往日与你一同结党作恶的洞主,也都一并放回,过去之事,从此一概揭过,此后倘若有哪个大胆的提起,便是与我徐有亮过不去。」

  那些被擒的洞主,原以为自己今天一定要在那刑架上惨遭碎割,如今看见徐有亮如此大度,不由涕泪交加,磕头如捣蒜的一般,发誓永远效忠徐有亮,再不为恶。

  有亮大喜,命人把他们绑绳都解了,在王爷准备酒宴,大家同乐。

  徐有亮此时才想起两边刑架上绑的半裸女将来,急忙扭头看时,已被凤翎领着几个女兵去把她们放了下来,并给披上了衣服。

  两女将被这一惊,尚未清醒,懵懵懂懂只当是作梦一般。

  「两位将军受惊了。」凤翎道。

  「将……郡……夫人。」两个人不知应该如何称呼凤翎才好。

  「两位将军,南岭皆因有你们,才能固若金汤,为了让南岭百姓少遭兵祸涂炭,不得不让两位多受了些惊恐和委屈,凤翎在此陪礼了。」

  凤翎说完,便作势要拜,吓得胡月和张萍急忙用手搀住道:「夫人不可,末将不识时务,对抗天兵,死罪也。得蒙夫人不计前嫌,己令末将汗颜,怎敢当夫人一礼。从今往后,我等愿鞍前马后,随待夫人,决不食言。」

  其实两个人现在还没完全明白过来呢,便说了这许多话,事后两个人心中暗暗有些后悔,因为自己这么容易便背弃旧主,另投新主,怕人家看不起自己。这也是张萍以后作事心存负担,终至殒命的原因之一。

  徐有亮在南岭盘桓两日,接受众洞主的祝贺,同时安排今后之事,把老洞主凤同的规矩重新恢复过来。

  第三日,徐有亮留凤翎在洞中代理政务,凤翎是南岭的郡主,与各洞主的关系也都不错,留她在南岭,便可放一百个心。

  有亮别了凤翎,自己领着新收的胡月和张萍自九道沟出去,会合了花凤人马,叫水家姐弟到南岭,一东一西,守住要路,防止曹云龙和冯庆的偷袭,然后大军原路退回。

  徐有亮兵不血刃,收回了自己的老窝儿,解除了后顾之忧,也令其余诸王吃惊不小。

  王禀正尤其吃惊,他没想到徐有亮变假为真,把大家都猜测的佯动目标变成了主攻目标,而且速度之快,让他想出兵干预都来不及。不过,事已至此,也不可能再从徐有亮手里把南岭再夺过来交给他人,只好从中捞些便宜。

  正想着,有人给王禀正送来奏折,说是一字并肩王徐有亮派人送来的。

  奏折的内容是说:当今天子年幼,论才论德皆不能当天下重任,应自愿退位,别选明君。

  王禀正一看,心中大喜,看来徐有亮果不食言,要拥待他王禀正登基,对徐有亮的火儿也就息了不少,当下拟了圣旨,把南岭划入镇南关的管辖之内,等于默认了徐有亮对南岭的占领,然后叫来信使,赏银百两,让带圣旨回去,同时带个口信给徐有亮,说自己登基之时,另有封赏。

  解决了徐有亮这边的事情,王禀正又开始争取其他四王的加盟,庞奇和曹云龙答应得最快,各自起草了与徐有亮差不多的奏折,派使者送至京城。就只剩冯庆和乌德海,又过了两、三天,这才派人送来联名折本,内容竟与徐有亮写的差不多。

  王禀正还真没想过冯庆会上这样的奏折,立刻心喜若狂,全不去注意五王的措辞中暗含机关。这都是王禀正被赵蝉迷住了心窍,才会犯这平生中无可挽回的大错,他就不想想,一但自立为君,那岂不是捅了马蜂窝,哪个百姓愿意拥戴,这不是把自己放在火上烧吗?

  却说王禀正,拿了五王的奏折,先把赵荐、王飞廉和德亲王叫到王府商议。

  三个大奸臣早知这大真朝现在名存实亡,王禀正拥有兵权,又有众武将辅佐,现在是天下第一大军阀,军力比徐、冯两家的总和还多,天下早晚是他的。助王禀正登基,将来便成了开国功臣,不然,只怕难逃一死,于是纷纷表示,愿废大真皇帝,拥戴王禀正为君。

  王禀正回府,又与奸后赵蝉宣言。赵蝉想当皇后想了好几年呢,哪里有耐心等待,马上表示支持王禀正废大真而自立。

  王禀正此时是利令智昏,见自己的亲信都赞成他自立,又有五王的奏折,哪里还管什么后果,当即秘密安排了人手,防止大真的众老臣闹事,然后派了王柯去宫中,逼兴帝母子禅位。

  原来因兴帝年幼,不能独自坐朝,所以每次都是兴帝的生母黄太后坐朝听政。

  如今王柯前来威逼,兴帝是个小孩子,坐朝堂只当游戏,坐久了便烦了,如今只说不让他再当皇上了,正好不坐,但黄太后哪里情愿,哭哭泣泣,只是不肯管应。

  说得久了,王柯大怒,把腰刀拨前出来插在桌子上:「你倒是肯与不肯,不肯时,你母子每人吃我一腰刀。

  看着王柯凶神一般模样,兴帝吓各得哇哇大哭,黄太后无奈,只得答应写了禅位诏书,加盖御玺已毕,交在王柯手里。

  不数日,王禀正择个吉日,在皇宫中举行禅位大典。小皇帝兴帝和太后黄氏先临朝接受朝拜,然后降了禅位诏书,下了龙床。

  王禀正辞谢再三,穿了龙袍,接了御玺,迈步坐上龙床,建国号为顺,追谥自己的三代为帝,自封高宗,立原配许氏为后,赵蝉为东宫皇贵妃,立王柯为太子,受了众大臣三拜九叩之礼。

  然后祭天祭地,又封兴帝为兴亲王,德亲王仍封德亲王,其余众臣官居原职,又下诏传告天下,并诏封徐有亮为镇南王、冯庆为大雄王、乌得海仍为西戎王、曹云龙为青龙王、庞奇为玄武王。

  王禀正当上皇帝,最高兴的当然还是赵蝉,她终于又回到了皇宫,不过还不是皇后,因为王柯、王银屏的生母许氏健在,赵蝉可不敢对他怎么样,因为王柯兄妹掌握兵权,王柯又是太子,倘若害了他母亲,怕不稳便。

  不过,她也有她的想法,只要迷住了王禀正,让他浑溺酒色,总会掌握在自己手里,等天下平定了,便可设法寻个机会陷王柯和许皇后于谋逆大罪,自己则可以堂而皇之地坐上后位,等有了自己的孩子,再立为太子,从此皇后、太后还不是自己的?

  王禀正当上皇帝,志得意满,以为天下可以太平了,以后就是如何找机会撤了五王之藩,把大权收归中央的事了。

  哪知道,才过不到半月,徐有亮、冯庆和乌得海三王联合通告天下,说他们奏请兴帝退位,乃是因其年幼,难当国君大任,本当自大真后嗣中别选他人继位。

  王禀正利用手中兵权,逼兴帝禅位,实属大逆不道之举,文告天下,不承认伪顺皇朝,要求王禀正退位,归政于真。

  不数日,庞奇和曹云龙也文告天下,口气没有三王的激烈,却也说王禀正废真立顺不当,理应归政于真。

  这一下子,可把王禀正气坏了,冯庆反对自己登基还是可以理解的,庞奇和曹云龙口气温和,说说也没什么,但徐有亮同自己有约在先,自己已经默许了他收回南岭,现在他出尔反尔,反要自己把已经到手的皇位交出去。倘若自己屈从压力,真个把皇位交出,且不说自己声名扫地,单是这一退一让,便让段家的势力得到了机会,只怕早晚有一天,自己要落得个造反谋逆的罪名,诛连九族。

  王禀正越想越气,急忙降旨,一方面派人安抚庞奇和曹云龙,封官许愿,一方面命王柯挂帅,王银屏为前部正印先锋官,领五十万人马,六员大将,三十员副将,一百零五员偏将,以擅自兴兵征讨南岭的罪名讨伐逆贼徐有亮。

  天下自此再起战端。

  不知这一战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八十四回——王禀正再伐徐有亮,关玉罄计斩美云霞

  却说王柯挂帅,引五十万大军奔朱雀关而来。

  这一次,王禀正是势在必得,不算王柯和王银屏,仅大将便派了六员,都是后来新收的,而且有亲,左路总领是大将严铁桥,先锋官是其妹严九妹,右路总领是大将云龙,先锋官是其长妹云凤,云龙的另两个妹妹云鸾和云霞随营听令。

  派大将孟庆海和龚三娘夫妻为一路接应使,引军十万,驻军通镇。

  派郑明德、郑明珍兄妹为二路接应使,引军十万,驻军奉郡。

  王禀正又派了女将胡雁翎为总督粮官。

  两路接应使先行到达驻地,然后总督粮官押运大军粮草到达通镇。

  王柯的大军于总督粮官到达的次日也到通镇。

  王柯升帐点将,派右路总领云龙兄妹四个,领二十万大军自通镇向西,入虎狼峪进兵南阳关。

  自己率其余人马,直接向南奔朱雀关而来。

  徐有亮在镇南关已得了消息,朱雀关有曹化和赵凤竹守着,南阳关有史文龙守着,暂都可抵挡一阵,于是派了花凤为总接应使,将水家姐弟自南岭调出,与胡月、张萍一起,调归花凤辖制,引兵三十万,进至平山一带,哪边吃紧,便向哪边派兵救援。

  这场战役,虽然王禀正的兵多将广,但却出师无名,又是仓促派兵,训练不足,因此已埋下了败因,而徐有亮在决定与冯庆联手发出文告之初,便已经有了准备,所以虽然人少,但却人心归附,士气高昂。

  却说云龙,引大军到了虎狼峪外,先命人前去骂战。

  守虎狼峪的是新收的一员小将,姓关名玉罄,铜盔铜甲绿罗袍,骑一匹铁青马,手使一口门扇大刀,有万夫不挡之勇。王禀正发兵之时,徐有亮已命人传诏给他,叫他坚守不战。但关玉罄年轻好胜,听得说有人叫战,便不顾副将阻拦,领了两千枭刀手,在峪外列阵。

  往对面一看,兵如兵山,将似将海,门旗下有四员大将,一男三女,年纪在十七、八到二十四、五岁之间,个个儿是威风凛凛,相貌堂堂,而且一看就知道是一母所生。

  通镇一分兵,探马便已经把消息报告了关玉罄,所以关玉罄虽未问话,已经知道了四个人的姓名。

  正中一位,金盔金甲黄罗袍,骑黄骟马,得胜钩挂着一对八棱紫金锤,乃是右路总领云龙;左手边一位女将,二十二、三岁,银盔银甲素罗袍,骑白龙驹,手使烂银锤,乃是右路先锋云凤;右手边第一位女将,二十岁上下,铜盔铜甲绿罗袍,骑花斑豹,手使熟铜锤,乃是云龙的二妹云鸾;右手边第二位女将,十七、八岁,镔铁盔甲黑罗袍,骑乌龙驹,手使镔铁轧油锤,是云龙的三妹云霞。

  关玉罄年方二十,乃是年青男子,青春年华,有这许多美貌女将,哪得不多看几眼,只这几眼,便惹恼了对面的女将云霞,也不等云龙说话,自己先一马飞出来到阵前:「呔!对面的小子可是关玉罄?」

  「正是你家关将军,你这丫头可是叫云霞么?」

  「本姑娘正是云霞。」

  「云霞,我听说领兵的乃是你家兄长云龙,你不待长兄说话,便自行出阵,不懂规矩么?」

  云霞这才发现自己犯了规矩,照说回去至少是四十军棍,不由心中乱跳,粉白的脸上一阵发青。

  云龙心中本也在怨自己的妹妹,心知这顿打是免不了的,不过大战在即,当一致对外,便高声喊道:「关玉罄,休要罗噪,你不过一个小小副将,哪里配与本总领答话。」

  「贼小子,听见了吧?是我家兄长让我出来问话的。」云霞听见哥哥的声音,知道他在设法替自己开脱,而最后这顿打免得了免不了,全在自己首战的胜负上,便道「我且问你,你在那里贼眉鼠眼,看姑娘怎的?」

小说相关章节:段家女将(全+续)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