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十日谈系列之第三届 - 29,1

[db:作者] 2025-06-16 20:54 5hhhhh 6720 ℃

  女别时,生之婢女以酒送瑜。瑜出一简以付之,使其与生。乃《醉春风》词一曲:「玉貌减容色,柳腰无气力。可怜好事到头非。

  啾啾唧唧,彩凤分飞。宝瓶坠井,魂招不得。

  回头长叹息,血点盖胸臆。乾坤有尽意无穷,惜惜愁愁,嗟嗟叹叹,相思罔极。」

  瑜娘既出,生亦疏放,而溺于所爱,恩愈厚而情愈深,终日不食,终夜不寐,痴痴呆呆,如醉如梦,动静语默,皆思瑜之心形也。其至精神耗损,容有变色,所为之事,旋踵而忘,不知其与荀情崔魄,孰果先而孰后也。尝作《玉蝴蝶》令一阕云:「憔悴玉人去也,深盟已负,幽怨难招。终日昏昏,无赖无聊。恨如山,重峰迭嶂;愁若线,万绪千条。想娇娘,眼波波深恨,旆摇摇难招。游魂飞散,金钗脱股,玉带宽腰。被冷香残,兰房寂寂,长夜迢迢。僧金迦,倩谁解结?风流案,何日能消?可怜俏玉人何在,风雨潇潇。」

  又诗曰:「临风长叹息,好事到头非。一点心难朽,千年愿已违。离鸾终日怨,塞雁几时回?寂寂寒窗下,无言但泪垂。谁想凤和凰,翻成参与商。灯残心尚在,烛冷泪还长。当日同司马,如今似乐昌。相思成痼疾,自觉断中肠。」

  瑜娘自归之后,黎幽之冷室,使之自尽。瑜终日独自悲吟,欲殒命,然以未得与生诀别,尚不能忍,乃作哀词八首以自吊云:「暗室兮寥寥,长夜兮迢迢。欣欢兮今何在,天涯兮亦何遥。愁频结兮不能消,魂已飞兮不能招。风流债兮偿未了,鸳鸯颈兮何时交。

  妾心兮悲又悲,皇天兮知不知?相思兮此际,相见兮何时?雁儿东去,燕儿西归,镜已分兮钗已离。

  心盟有在兮君应不违,灵神作证兮吾将谁依?在天愿作兮比翼鸟,在地愿为兮连理枝。天地兮无穷尽,此情兮无绝期。

  日在兮青天,鱼在兮深渊。天与渊兮悬何切,我与君兮合无缘!不怨父兮不怨母,不怨人兮不怨天。

  但怨红颜多薄命,倚门长叹泪涟涟。

  幽室无人兮与鬼交亲,微喘苟存兮与鬼为邻。愁眉兮终日颦,幽恨兮几时伸。誓此生兮不惜身,即与子兮合其真。生当为兮同室人,死当为兮同穴尘。

  春风桃李兮今何在,秋雨梧桐兮增感慨。填不平兮美满坑,偿未了兮风流债。香罗重解兮何时,佳期已失兮难再。

  百年伉俪兮一旦分张,覆水难收兮拳拳盼望。倘若不遂所怀兮死也何妨,正好烈烈轰轰兮便做一场。

  莫教专美兮待月西厢,何心偃仰兮苦恋时光。

  树欲静兮风不休,梗欲停兮波不流。海纵枯兮心尚在,石虽烂兮情犹存。于今堪叹亦堪悲,无缘佳期不到头。甘向牡丹花下死,便为情鬼也风流。

  只为君情兮若牵缠,遂使今日兮受斯愆。窃负而逃兮真可谦,缧绁而拘兮犹可怜。父兮母兮不相见,兄兮弟兮不相捐。与其苟生于人世,孰若饮恨于黄泉!

  」词成,黎以公干之县,祖姑乃窃开纵瑜潜而出。

  时生家仆来探访消息,瑜乃出一简付之,命遗与生。生拆视之,不觉放声大哭。其书曰:「妾与君自交会以来,殆始四载于斯矣。吾兄使妾眷恋之心始终弗替,绸缪之意生死弗改。瑜月下之盟,口血犹未干也;灯前之语,德音尚在耳也。妾拳拳是念,切切惟思,未尝一日而去怀,惟冀与子偕老而已。曩者中秋之行,始得遂志,自谓可以驯至百年而不负,灯前月下之心遂矣。奈何无知恶小切齿,在州构成官讼,遂至钗分镜破,簪折瓶沉。父母恶之,乡人贱之,臭秽彰闻,闺门骈笑,良可悲夫!妾今幽居别室,风月不通。正欲自尽也,则恐自经沟渎,人莫知之;正欲苟存也,则将何面目去见父母?是以犹豫未决,思欲与子一诀而后捐身也。呜呼!百年伉俪,一旦分张;千载佳期,时难再得。想迎风待月之时,握雨携云之会,其可得乎?吁!不可得也。此妾之所以长叹深悲者也,所以饮恨长逝者也。妾所以作哀词录之以奉呈焉,以表生死不忘之志。瑜泣血谨书。」

  生览毕,忽焉如有所失,乃作《嗟嗟凤侣》六章以自广云:「嗟嗟凤侣,在天一方。思之不见,我心孔伤。

  嗟嗟凤侣,在天一涯。思之不见,我心孔悲。

  嗟嗟凤侣,非梧不栖。胡为乎哉,一东一西。

  嗟嗟凤侣,非竹不食。胡为乎哉,一南一北。

  嗟嗟凤侣,遭幽囚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嗟嗟凤侣,落樊笼\ 兮。一日不见,如三冬兮,使我心忡忡兮。」

  生即日促装兼道而行,直抵黎之左右潜居焉。使人以密告祖姑,祖姑密以告瑜。瑜闻生至,思得一见而无由,乃作《首尾吟》二律以馈生云:「生不从兮死亦从,天长地久恨无穷。玉绳未上瓶先坠,金轸初调曲已终。烈女有心终化石,鲛人何术更乘风?拳拳致祝无他意,生不相从死亦从。

  生不相从死亦从,吁嗟好事转头空。暌违已似河边柳,偶得全凭塞上翁。幽香未消幽恨结,此身虽异此心同。拳拳致祝无他意,生不相从死亦从。」

  辜生是日又得此诗,越加忧惨。知瑜以死相许也,乃溺恨燥肠作赋,名曰《钟情》,密以馈女云:「予自与卿交合之后,悲欢离合,莫不备经。然后知吾二人钟情之至,亘古至今,天上人间所未有者也。自前寓此,仓卒并日,埋身晦迹,一月余矣。思与子一会,以叙往昔之好,以成往昔之盟,以谐往日之愿,以践往日之言,不可复得,可胜叹哉!近得子所作《首尾吟》二律,感伤悲戚,怨恨凄惨,且以见吾子之无二志矣。读之再三,感之不已。呜呼!不知何时复得相见也。兹不揆愚鲁,强写情怀,作成鄙赋一篇,名曰《钟情》。夫情所钟者,皆吾与子经历之所履也,不待赘言已可知矣,然未有不因言而见心者也。吁!韩子所谓「物不得其平则鸣」,岂虚语哉!

  今因人便,敬述谬作以寄吾子,希吾子其采之。虽然,文华虽工,无补于事,要在践言耳。同生死人辜辂拜首献赋曰:心动为情,与生俱生。蕴之而为至中之德,发之而为至和之声。至微至妙,惟纯惟精。因乎万物之感,故有二者之名。叹夫人之所禀虽同,我之所钟独异。

  非忧惧之切心,匪爱恶之介意。杳杳焉莫究其由,茫茫焉莫窥其际。但见感乎物,应乎中,触于目,着于躬。干旋坤转,吾情之无穷也;日往月来,吾情之交通也;春风和气,吾情之冲融也;骤雨浓去,吾情之朦胧也;泪之洒然,气之嘘然,吾情之所以如山如峰也。然一身之有限,而万状之无涯。既而乐之,乐忽变而哀,情之所钟,为何如哉!察其所由,源源而来。

  想其月明风清,寂无人声;兰月荅启矣。情人止矣。尔乃一气潜消,两情不已;贯两玉而一串,洽两身而一体。翙翙焉焉猗猗焉,不啻乎凤之和鸣、枝之连理也。

  虽文萧之绊彩鸾、三郎之幸妃子,天下钟情之乐,又岂加于此哉!至若子规声苦,秋闺夜雨,人既归兮,臂既解兮,尔乃恨结于心,愁塞于眉,嗟赤绳之缘薄,叹鳞雁之音稀,肃肃焉,切切焉,奚啻乎雁之失群、鸾之分飞也。虽溺爱之荀情、多情之崔魄,天下钟情之苦,又岂有加于此哉!呜呼!噫嘻!吾之与子,交情之至,止于此矣!方跨粉墙,游洞房,待月明,窃仙香,赴云雨之幽会,期天地而久长,此情之钟于乐之一也。及其辞阆苑,归琼馆,赴佳期,望穿眼,念日月之流迈,伤春景之不返,此情之钟而为苦之一也。

  及至久别而相逢,久窒而复通,携琴以遂相如,举案以待梁鸿,此又情之钟而为苦之一也。讵意事发入于公门,身居于囹圄,埋龙剑于狱中,分明镜于江浒,此又情之所钟而为苦之一也。情兮情兮,钟情立此当何如!乐极哀生,言既不虚;苦尽甘来,言岂我诬?悼往者之不可救,念来者之犹可图。望赵卿之返璧,期合浦之珠还。誓此心兮,生死不殊;誓此情兮,生死不逾。身虽异处,情非二途。卿其我乎?我其卿乎?钟情之赋,止于如斯,复何言之可言欤!乃从而歌之曰:乾坤易尽兮,情不可极。云雾可消兮,情难释。

  江海可量兮,情难测。情之起,先天地无始。情之穷,后天地无终。微此人兮,吾谁与同?微此情兮,吾何以终!」

  瑜览赋毕,不觉失声大哭。既而,援笔修书一览以答生云:「同生死人妾瑜拭泪含涕,谨布心声,特令便人代为申达微意,以渎情人辜兄:妾惟悲欢相继,虽事势之必然,生死同途,实人情之至愿。皇天后土,鉴一生无二之心;霜竹雪梅,秉万古不移之节。春情如海,永不枯干;盟誓若山,何由转动?但恐情命短短,物在人亡,空垂首于九原,枉分身于两处,为此悲耳,岂不哀哉!妾今在幽房,何殊地狱。吞声哽咽,绝如泣血之子规;顾影悲吟,恰似失群之孤雁。欲苟延性命,亲却不从;将殒灭微躯,兄又不至。伤心积恨,岂止一端;残喘微躯,惟欠一死。感兄不弃,幸轻百里而来询;嗟妾无缘,不得一朝而相见。室迩人遐,空怀恨焉;月缺花残,实可伤也。近得情书飞坠,华翰传来,浏亮新奇,凄凉惨切,备尽悲欢离合之状,极夫风流慷慨之言。蹙额开缄,含泪披读,泄胸中之苦趣,开笔下之陈言。奈何纸短情长,未免言穷意并,伏乞采之,实为幸也。」

  黎归,闻其母纵瑜,大怒,愈加禁锢,节其饮食。生潜住月余,不复通其消息,愈加忧怏。然赖祖姑时加问,且命生姑留于此,因便窃发。

  又月余,值黎岳父之诞辰,黎偕其妻俱往之外氏。是夜,祖姑乃穴墙纵瑜而出,命佃人舁之,随生东归。

  数日至家,再设花烛之宴,重誓山海之盟。生乃命婢把酒,与瑜共饮。欢甚,生口占一绝以侑女云:「经霜松柏愈森森,足见平生铁石心。今夜灯前一杯酒,故人端为故人斟。」

  瑜接卮,亦吟一绝以答生云:「经霜松柏愈苍苍,足见平生铁石肠。今夜灯前一杯酒,故人端为故人尝。」

  瑜复酌酒,再酬生云:「经霜松柏愈班班,足见平生铁石肝。今夜灯前一杯酒,故人端为故人谈。」

  生接卮,亦吟以复云:「经霜松柏愈青青,足见平生铁石盟。今夜灯前一杯酒,故人端为故人倾。」

  瑜归之后,祖姑乘间劝黎,因许瑜归宁。祖姑密使人报生知,夫妻遂备礼起行。既至,俯伏请罪。居月余方归。

  瑜娘孝敬其姑,恭顺其夫,待姊妹以和友为先,遇仆婢以恩惠为本。一家内外,无不敬之。机杼之精,剪制之巧,为一时之冠,时誉翕然称之。暇日,则与生吟咏。厥后生掇巍科,偕老百年,永终天命。

  玉峰主人与生交契甚笃,一旦以所经事迹、旧作诗词备录付予,令为之作传焉。既成,乃为之赞曰:「伟哉辜生!卓冠群英,玉质金声。懿哉瑜娘!

  秀出群芳,国色天香。日秀日芳,今古无双。可羡可嘉,千载奇逢。意密情浓,成始成终。洋洋美誉,流播乡闾,莫不曰善。斯色斯才,生我琼台,猗欤休哉。

  玉峰主人,笔力通神,相像写真,作此传记,传之无涯。」

  玉峰主人庆生诗:「几回离合几悲欢,如此钟情世所难。雪冻不催松落落,飞蛾难掩月团团。丰城龙剑分终会,合浦明珠去又还。从此玄霜俱用尽,好将诗句咏关关。」

  俟轩陈隐公诗:「好将诗句咏关关,青鸟何妨再探看。无可奈何风大急,似曾相识月团团。画蛇笑彼安蛇足,失马知君得马还。好把风流收拾起,早携书剑上长安。」

  玉峰主人结:「早携书剑上长安,莫恋人家岁月长。金榜题名千古旧,布衣换却锦\ 衣还。」

  张于湖传宋朝淮西和州泾阳县,有一秀才,姓张,名孝祥,字安谷,号于湖。腹中背记五车书,胸内包藏千古史。因恋新婚,不赴科第。其父作诗以诫之,云:「西风飒飒逼槐黄,文士纷纷赴选场。休恋凤衾鸳被暖,桂花香似麝兰香。」

  于湖见诗,遂上京应举。幸喜高登,除授江西临江县尹。

  在任一清如水,四民咸仰。

  一日余闲,往临江亭观玩。但见山青水秀,景物鲜明。见正面屏风画着潇湘八景,左壁「范蠡归湖」,右壁「子房归山」

  。攸攸之乐,猛然触心,遂于壁上题诗一首云:「洞庭潮送客,景物晚烟笼\.雨过山岚静,潮回港舣通。北去搜千迭,南来转万蓬。不欲趋朝去,江边学钓翁。」

  题毕,归衙。

  后不觉日月如梭,三年任满,越升州通判。未任一年,改升金陵建康府尹。带领伴仆王安,雇船前去。

  来到扬子江,过金山寺,见十数人驾快船一只,问云:「来船莫不是建康府尹张爷爷的么?」于湖叫王安答道:「只说不是。」王安依言回答。那接官公人去了。王安问曰:「相公因何不要公人跟随入城?」于湖曰:「他们跟着,不得闲行游玩。且同你入城寻亲访友,茶坊酒肆,勾栏寺观,俱以游玩,方可理任。」

  来到通江桥边,时八月天气,尚且炎热。于湖吩咐王安:「上岸寻个寺观,烧汤洗浴。」王安行无半里,见一座道观,向前与门公唱喏,曰:「我官人行船辛苦,欲借浴堂洗澡,未知允否?」门公曰:「待小人与观主说知,然后请进。」门公告知观主。观主曰:「天气炎热,洗浴何妨。」传语请入。

  王安报知于湖。于湖即入轩前与观主相见。但见观主头戴星冠,身披鹤氅,人物清标,丰姿怜俐。于湖暗忖曰:「不知来到此间,得遇此观主恁般风韵。」遂调《西江月》词一阕,单道观主妙处:「半旧鞋儿着稳,重糊纸扇风多。来年煮酒味偏浓,雨过夭桃色重。

  强距公鸡快斗,尾长山雉枭雄。烧残银烛焰头红,半老佳人可共。」

  吟毕,与观主分宾主而坐,观主问曰:「尊官何处?高姓大名?因什到此?」于湖曰:「小生洛阳人氏,姓何,名通甫。游玩至此,天气炎热,敬到上宫,借求一浴。请问观主高姓?贵寿?」观主答曰:「贫道在俗姓潘,年四十有八,讳名法成。」正说之间,帘栊响处,只见一人俄然而入,头戴七星冠,身披紫霞服,皂丝绦,红月荅履,约有二十余岁,颜色如三十三天天上王女临凡世,精神似八十一洞洞中仙女下瑶池。生得丰姿伶俐,冠乎天成。于湖一见,荡却三魂,散了七魄。观主令她进前,稽首施礼毕,伫立一旁,启唇问曰:「官宰高姓?」于湖曰:「姓何,名通甫。」那道姑曰:「小道事冗,不及陪奉。」稽首而去。于湖曰:「好个佳人,可惜做了道姑。」又问观主曰:「适间来者是何院观主?」曰:「就是敝观知客。」

  正问之间,只见小童请相公沐浴。于湖至浴堂浴罢,到客房梳篦整冠。值门公在侧,便问:「门公多少年纪?」门公曰:「小人今年六十二岁。」于湖曰:「你在此几年?」门公曰:「有二十余年。」于湖又问曰:「你身上衣服,谁管你的?」

  门公曰:「小人但得三餐足矣。衣服有无,随时过日。」于湖谓王安曰:「你去船中取布一匹,赐与门公做衣服穿。」王安取与门公。门公拜谢。于湖就问门公曰:「方纔鹤轩相见,姓名什么?哪里人氏?今年几何?」门公曰:「姓陈,名妙常,今年二十三岁,金陵建康府人氏。」于湖曰:「她的宿房在哪里?」门公曰:「在东廊第一间便是。」言未已,被女童来请相公晚斋撞散。

  于湖到鹤轩相见,谓观主曰:「蒙容洗浴,又赐晚斋,何以克当?生之舟中炎热,故假馆借宿一宵,来日便行,自当拜谢。」观主曰:「无伤。如若未行,宽住几日。」

  当晚斋罢,于湖闲步东廊之下,明月如昼,吟诗一首:「浩荡偏宜八月秋,蟾光皎洁照诸州。谁家宝镜新磨出,挂在长空忘却收?」

  闲行之间,听得琴声响亮,见座黑门楼半开,挨身而入。见十余个道姑盘环而坐,知客中坐抚琴。于湖叹曰:「此女正是凤凰入鸡伴,难以模拟。」正看之际,忽然琴弦已断。知客曰:「莫不是有人盗听吾琴?」于湖慌忙而转身,言曰;「何年日月,再逢此女,吾愿足知。」遂题诗一首于粉壁,以叹其美:「星斗当天月正圆,忽闻窗畔理琴弦。瑶池降下真仙子,看罢教为独惨然。」

  尾后书「洛阳才子何通甫题」。题毕,回房歇息。

  次早,门公来请早斋。斋罢,却待收拾起程,只见门公报曰:「知客有请。」于湖即至知客房中,分宾主而坐。茶罢,知客曰:「夜来轩中有失迎迓。」于湖曰:「冒渎多端,不罪幸矣。」观见壁上有诗,而读曰:「晓日瑶台夜气清,天风吹落步云声。尘根未尽俗缘在,千里关山月正明。」

  于湖读罢,问曰:「此诗何人所作?」知客答曰:「昔汉光武游王母宫,见仙妃在彼,数日抚琴,故作此诗。第一曰,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故作「天风吹落步云声」。」于湖暗忖:「十分人物,写作俱高,有十二分奇妙。」知客曰:「小道今日上殿回来,见壁间题有佳作,重蒙过奖。」于湖曰:「小生冲撞贵寓,窃听琴音,回房乱道《临江仙》小词以奉。」知客拆开读之曰:「误入蓬莱仙洞里,松阴忽睹数婵娟。众中一个最堪怜。瑶琴横膝上,共坐饮霞觞。

  云锁洞房归去晚,月华冷气侵高堂。觉来犹自惜余香。有心归洛浦,无计到巫山。」

  知客看罢,忖曰:「正是引贼\ 入寨。」于湖曰:「休要见笑。」

  知客曰:「重蒙所赐,又好笑,又好恼,小道意欲答相公,勿罪。」于湖曰:「小生诚\ 为抛砖引玉耳。乞见教。」知客落笔即写《杨柳枝词》一阕云:「襄王魂梦云雨期,两心痴,子今无计恋琼姬,自着迷。

  道心坚似絮沾泥,不往飞。任取杨枝作柳枝,强挨尸。」

  写罢,于湖观看,大笑。知客曰:「班门弄斧,幸勿哂焉。」

  于湖曰:「诚\ 所谓人才双全,非世之常出也。」然于湖看毕,亦作《杨柳枝》词以奉云:「碧玉冠簪金缕衣,雪如肌。从今休去说西施,怎如伊。

  杏脸桃腮不傅粉,最偏宜。好对眉儿好眼儿,觑人迟。」

  写毕,知客观见,不语,亦作前词以答:「清净堂前不卷帘,景幽然。闲花野草漫连天,莫胡言。

  独坐黄昏谁是伴?一炉烟。闲来窗下理琴弦,小神仙。」

  于湖看毕,即忙起身。知客曰:「言词冒犯,宥非为幸。」于湖谢别,到船中叫王安取绢一匹,送至观中,谢了观主。进城上任理事。

  那陈妙常懊恨不及,从此惹起凡心,常有思念之意。不觉又是十月初一日,本观设斋,会集众道姑,道姑齐来与观主稽首。正问答间,门公报曰:「外有一秀才,言称和州泾阳县人,姓潘,要见观主。」观主曰:「请他进来。」门公出去,引到鹤轩相见。观主问曰:「侄儿几时到此?」那潘必正拜了四拜,退而言曰:「列位姑姑,就此相见。」众道姑还礼,俱各请坐。

  观主与众道姑曰:「这是我侄儿潘必正也。从家而来,家眷安否?」必正曰:「俱各平安。有书在此。」观主曰:「几时离家?」必正曰:「旧岁十二月离家,正月到京应举,二月初九日头场过了,忽然患病,未得终场。待欲回家,奈有书在此,未及下得,所以特来拜见。」观主曰:「行李在何处?」必正曰:「在船上。」观主曰:「你与门公去搬上来,住数日,另讨船回去。」必正同门公将行李搬至观中。观主叫女童洒扫后房,与必正安歇。

  次早,必正到各道姑房里相访讫。闲坐之间,问门公姓名。

  门公曰:「小人姓戚,名中立。」必正又问曰:「东廊尽头那个道姑,姓什名谁?」门公曰:「姓陈,名妙常。吟诗作赋,抚琴诵经,无有不能。」必正曰:「曾有秀才过客与她赓和否?」戚公曰:「曾有个客人,姓何名通甫,号为洛阳才子。是我引他见妙常,将布一匹,送与小人。」必正即将绵紬海青一件与他,又吩咐曰:「休对人说我将衣服送你。」戚公谢曰:「小人谨领。」必正就调一个《相见杨柳词》封了,令门公送与知客。

  门公见妙常曰:「潘官人特来相访。」妙常微笑曰:「在哪里?请进。」必正向前施礼,分宾主而坐。茶罢,必正曰:「适间小生送一柬,奉呈叱览,孔幸。」妙常读曰:「傍观道观过茅屋,惊人目。星冠珠履逍遥服,能妆束。

  绝世仪容琼姬态,倾城国。淡妆全无半点俗,荆山玉。」

  妙常看毕,惊曰「此人言词典雅,字若龙蛇,况兼人物厚重,比那何家大不同。」妙常曰:「多承佳句。请问官人青春有几?」必正曰:「二十有五。」又曰:「哪月寿旦?」必正曰:「八月十三。」妙常曰:「官人是大。」必正曰:「知客是几时寿旦?」妙常曰:「目下不远。」

  正说之间,小童来请,曰:「观主有请。」必正即回。见了观主,观主问曰:「你这几日身体如何?」必正曰:「托庇苟安。」观主曰:「小心住一程回去。」必正曰:「以是搅扰姑娘。」茶罢,相别。

  到房中,自思曰:「回心甚急,奈被此人勾住,又得姑娘相留。」十分喜悦,就在房中抚琴。陈妙常在花园听,曰:「此曲乃《凤求凰》也。」暗暗喝彩而回。

  次日,妙常使女童来请必正吃茶。必正即到房内,依次而坐。茶罢,妙常将琴放在几上,烧炷好香,打个稽首,请必正抚琴。必正曰:「不能。」妙常曰:「何故太谦?」观主曰:「必正先抚一曲,然后知客亦抚。」抚毕,各自散了。

  自此,往来半月。一日,必正走到妙常房中。女童曰:「官人请坐。」必正曰:「师父何在?」女童曰:「去石城长春院访一观主,未回。」必正见书厨未锁,开拿一部《通鉴》来看。内有一帖,见了大惊,去了三魂,荡了七魄。读曰:「松院青灯闪闪,芸窗钟鼓沉沉。黄昏独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稳。

  一念静中思动,遍身欲火难禁。强将津唾咽凡心,争奈凡心转盛。」

  必正曰:「此是凡胎俗骨,何苦出家,有此怨意?不若乘机嘲戏,她若不从,却有招词在此。」亦写《西江月》一首云:「玉貌何须傅粉,仙花岂类凡花。终朝只去恋黄芽,不顾星前月下。

  冠上星簪北斗,案头经诵《南华》。未知何日到仙家,曾许彩鸾同跨。」

  写毕,放在砚匣底下,露些纸角出来。把《通鉴》安顿了,却待转身,妙常回来,与必正相见,叙礼坐定。必正问曰:「何来?」妙常曰:「长春院观主患病,去访,留吃中饭。有失相迓。敢问潘官人中膳否?」必正曰:「正欲回房吃饭。」妙常曰:「宽坐,取琴来请教一曲。」取琴安几,见砚匣下一简,拿出观看。此时柳眉剔起,星眼圆睁,叫道:「好也!好也!

  潘必正,是何道理!此间是清净道场,祝圣之所,写什淫词艳曲,调戏良人!先到观主处说明,再到官府处定夺!」必正双膝跪下,曰:「望师兄高抬贵手,一时狂兴,误写此词,伏乞恕罪!」妙常曰:「你是读书之人,此理难容!定要与观主说知,再不许上我门来!」必正曰:「自古道「有风不可使尽帆。

  」有应即对,有问即答。」妙常曰:「我有什言词许你?」必正曰:「「强将津唾咽凡心,争奈凡心转盛。」斯言果何谓耶?」妙常回嗔作喜,曰:「从何而来?」必正曰:「在我袖中。」

  妙常用手来取,却被必正抱住,曰:「同到你观主处说明,却送官司定夺。」妙常陪笑曰:「罢了,落在你手中。」眉来眼去,情兴如火。必正曰:「且将这两个女童如何发落?」妙常就叫两个女童送一幅素绢与长春院观主,这两个女童去了。

  必正妙常乃携手同入兰房。必正曰:「死生不忘卿恩。」

  妙常曰:「你莫比等闲看,我身犹处子,并无点泄。」卸下星冠,脱下衣服,取一幅白香绫帕,亲手取红。必正见了,心中大喜。妙常曰:「潘郎,这是五百年前结了这段姻缘,今日交付与君,休使贱妾有白头之叹。」交会间,恰似鸳鸯戏水,浑如鸾凤穿花。喜孜孜连理共枝,美甘甘同心结蒂。恰恰莺声,不离耳畔;喃喃燕语,甜吐舌尖。杨柳腰,点点春浓;樱桃口,微微气喘。星眼朦胧,细细汗流香玉体;酥胸荡荡,涓涓露滴牡丹心。真合美爱色情多,怎比偷香滋味别。又有一篇《南乡子》词,单道日间云雨。词曰:「情兴两和谐,搂定香肩脸贴腮。手摸酥胸软似绵,美奇哉,褪了裤儿脱绣鞋。

  玉体着郎怀,舌送丁香口便开。倒凤颠鸾云雨罢,多情今夜千万早些来。」

  云雨罢,起,妙常带了冠子,问曰:「还是带冠子好,不带冠子好?」必正遂作《鹧鸪天》一阕云:「卸下星冠睹玉容,宛如神女下巫峰。霎时云雨欢娱罢,无限恩情两意浓。

  轻搂抱,款相从,时间一度一春风。若还得遂平生愿,尽在今宵一梦中。」

  妙常看罢,曰:「今夜不许你再来。我要上殿诵经,不可污了身体。」必正曰:「总不如锦\ 帐欢娱,便是非常之乐。」妙常曰:「不要闲说。」必正遂出一联,与妙常对云:「霎时云雨,难同彻夜之欢娱。」

  妙常对云:「半晌恩情,怎比通宵之快乐。」

  必正曰:「承蒙不阻,犬马不能报也。今夜莫上殿罢。」妙常曰:「待我上殿回来,你房正连着我房,晚间掇梯从墙上过来,使观主不疑。」必正欢喜无限,吟诗一首云:「一见仙容不下怀,愁眉深锁几曾开?多蒙窈窕殷勤意,暮暮朝朝暗约来。」

  写毕,妙常看罢,大怒,回诗一首:「君还欲我隔千山,我欲还君弹指间。今日与君成配偶,莫将容易意阑珊。」

  必正曰:「承蒙师兄佳意,我辈如何发遣?」妙常回嗔作喜,曰:「自今为始,以夫妇叙礼,不许以师兄称。」正说之间,女童回来,阻生。必正作别回房。

  次早,见姑娘。姑娘曰:「侄儿身体如何?」必正曰:「稍安。」辞别回房,坐定,自思:「妙常生得十分人物,写作俱高。」正欲掇梯过墙,只见日色未落,不得到晚,口吟一诗云:「红轮何苦不衔山?仁立阶前几度看。但得疏星三四点,免教仙子候花间。」

  吟毕,只闻楼头鼓擂,寺内钟鸣,众道姑上殿各散,回房睡了。

  必正关了房门,正欲掇梯过墙之际,只听得隔墙叫一声,「潘必正!」叫者是何人?花面金刚,玉体魔王。绮罗织就豺狼。法场斗帐,牢狱牙床。柳眉刀,星眼剑,绛唇枪。口美香舌,蛇蝎心肠。共他者,无不遭殃。纤尘落水,片雪投汤。

  秦是强,吴越比,也为他亡。早知色是伤人剑,杀尽世人也不妨。

  必正听叫,连忙下来,却是姑娘。姑娘曰:「你哪里去?」必正曰:「登厕。」姑娘曰:「你弹一曲《凤友鸾交》与我听者。

  」必正即抚。及毕,姑娘去了。

  必正依旧上墙,陈妙常接着下来,两个携手到亭子上,并肩而坐。妙常曰:「你先上墙来了,如何又下去抚琴?」必正曰:「如此,如此。」妙常曰:「早是不曾过来,倘若被她看见,如何是好?」必正看看一座好花园,但见:淡烟笼\ 院宇,薄雾罩池塘。双双粉蝶宿花丛,对对游蜂穿柳砌。湖山隐,依稀见座峰尖;池沼汀清,彷佛一天星斗。飒飒金风穿绣幕,团团明月透珠帘。

  妙常曰:「等你不来,因见湖山石眼透出月光,遂吟一绝云:蟾蜍一线透湖山,斜倚栏杆偷眼看。仰观斗柄横三点,心忙移步出花间。」

  必正听得,大笑曰:「我不能得日落,口吟四句,韵脚一般相同。」妙常曰:「愿闻。」必正吟曰:「红轮何苦不衔山?仁立阶前几度看。但见疏星三四点,免教仙子候花间。」

小说相关章节:十日谈系列之第三届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