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穿越天龙八部之风流虚雨 - 42,1

[db:作者] 2025-06-28 10:43 5hhhhh 6660 ℃

          第一百四十五回 吐蕃变乱(五)

  王妃双腿张开,欲要稳住身形,此时被于虚雨压到地上,心急下双膝一弯夹住他的腰部。于虚雨同时担心王妃受伤,除了紧搂着她的纤腰外,双膝也自然弯下一跪,将王妃的下身往自己身上带去,王妃很自然的小腿往上一抬,立刻交叉缠在于虚雨的腰部。

  王妃大口的喘息吐气,想恢复平静,高耸的胸脯不停的上下起伏。于虚雨看着坚挺柔嫩的双峰,晶莹剔透的皮肤,忍不住将那鲜红欲滴、因受刺激的挺立硬起的蓓蕾纳入口中,开始吸吮舔弄。

  王妃受此刺激,立刻发出荡人的呻吟声,但她仍然试图镇定的抚摸于虚雨的头部,大口喘气道:「不要如此,我会受不了的,你……」

  话未说完,王妃又「喔」的荡声娇呼,原来于虚雨已经脱下衣物,巨物高耸挺立、抖动不止。王妃因为刚才受到挑逗,全身敏感的产生反应,下身玉谷早已湿润发潮,粉嫩的肉瓣虽然紧闭未张,泛滥的玉露却从花瓣间隙流出,弄湿了小裘裤。

  于虚雨此时那能按捺住欲火,大手扯动几次,将王妃的衣裳剥了下来。迷人的花谷已经溢出玉露,于虚雨巨物顶端轻触一下胯下花瓣,发烫湿润的花瓣就这样被大香菇头拨开,巨物顶端撑开花道向里没入。

  王妃尽管已经生养,但是花道紧实狭窄,仍如未经人事般充满弹性。此时王妃玉露泛滥四溢,已经泥泞不堪,于虚雨的巨物实在过于粗大硕长,大香菇头才探头而入,一股饱满充实的感觉立刻让她察觉,在火辣炙热的巨物顺势插入三分之一的时候,王妃有气无力急促的说:「赶快停住,你不能插进来!」

  于虚雨此时神志清醒,双手马上托住王妃的双臀,阻止了巨物的前进。他的双手从王妃的脚踝摸向小腿,再停留在雪白柔嫩的玉兔上,顺着臀部滑向腰腹,最后双手摸着粉颈向下游动,停留在一对坚挺饱满的玉峰上。

  王妃只觉玉体一阵阵的酥麻,由玉肌传来连续不断的快感。于虚雨不断抚摸着王妃每一处敏感地带,健硕的躯体支撑着王妃。他的双手怜惜的揉捏着雪白滑嫩的玉峰,用舌头在峰尖上画着圈圈。

  于虚雨突然一口含住殷红挺立的峰尖开始吸吮,王妃遭此刺激,几乎快崩溃了。不久后于虚雨抱着王妃坐到地上,王妃开始上下摆动套弄,禁不住道:「插进来吧!好爽,好爽,再来……再来,不要停,我要疯了!啊!啊……」

  王妃跨坐在于虚雨结实的小腹上,纤细白嫩的双手撑在他胸前,雪白光滑、浑圆娇嫩、高翘坚挺的臀部开始扭动旋转,不时的上下套弄、吞吐着。

  「啊……哼哼……快丢了……」玉液迅疾喷向巨物,火热的巨物被冲击得抖动不己。王妃随着自己的感觉,有时重重的坐下将巨物完全的吞入,用力的旋转腰部、扭着丰臀,有时会急促上下起伏,快速的让巨物进出花谷,使得发胀的花瓣不断的撑入翻出,玉液四溅,双峰也随着激烈的运动而四处晃动。

  雪白饱满的胴体让躺在下方的于虚雨不禁意乱情迷,忍不住双手揉搓捏弄,殷红挺立的蓓蕾立刻纳入口中吸吮。于虚雨配合着王妃的套弄而向上挺刺,受此刺激王妃更加的疯狂激动。

  不知不觉中,夕阳煦煦的红霞,染红天边云织的衣裳,激烈的交合,男下女上的姿势,王妃激动的上下摆动她的蛮腰,高耸丰满的玉峰激烈的晃动,香汗淋漓。王妃娇呼不断,好似永不满足。

  雪白柔嫩的肌肤,每处都有揉弄的痕迹,于虚雨贪婪地享受她迷人的成熟韵味,清丽娇艳的面容,还有无尽的媚态。巨物插入花道深处,王妃飘散着飞瀑般的缎发,扭动她标致成熟的躯体,接受巨物的洗礼。

  于虚雨忍受不住不断涌来的刺激,巨物一阵剧烈的颤动,狂射的玉浆一滴不漏的全挤入王妃的体内。王妃也在阵阵的快感中达到欢乐的最高峰,她全身抖擞颤动,瞬间一声高亢的娇呼之后,全身发软趴在于虚雨身上粗声喘息。

  于虚雨教授她内经心法后,吸收她体内的元阴气息。王妃趴在于虚雨身上运功,直到天色将黑方才收功。于虚雨趁着夜色,将王妃偷偷送回房中,因为王妃的几件衣物已让他撕烂,不能正常的在宫中走动。

  王妃一度**之后,功力得到无限提升,同样得到了一生中从未享受的无边快乐,她的心里已经打定主意,不管以后是否会因此身败名裂,她也毫无怨言。

  于虚雨离开京城日久,安排诸项事项。命鸠摩智搬进王宫,将王宫变为原吐蕃境内,侍奉最高宗教领袖的寺庙。封李沧海为圣女,名列鸠摩智之上。封云重为西南四路兵马大元帅,统领四大部落兵马。分封函谷弟子各项职务,将原吐蕃境内的军事、政事皆抓在手中。

  诸项任务分派完毕,北辽、西夏、大理前来观礼的使者,也纷纷前来告别。北辽使者为耶律洪烈一位侄子,名唤耶律敬,为人豪爽,辞行时道:「陛下不用一兵一卒,而夺得吐蕃全境,确为智勇双全之人,很有资格作为大辽的对手。我契丹人崇尚武力,观陛下武功确实高深,与我大辽南院大王确有得一拼。」

  于虚雨听他语气,虽然有些狂妄,但为人快言快语,也是一条好汉,说道:「天下武林,能与我有一战之力者,一为萧峰,一为段誉。其余众人,皆非我对手。前些年与萧峰在北辽大战一场,不分胜负。不知这些年来有何进展?」

  耶律敬哈哈一笑道:「南院大王在我大辽,神武无敌,恐怕这些年来进步不小,足以与陛下一较长短。」

  于虚雨道:「萧峰原为我结义大哥,可惜叛逃回国,不然此人确是益友,也是我生平最为佩服的敌人。」

  耶律敬行过礼后,向于虚雨告辞,率众人回返辽国。西夏国使节因于虚雨既是中国皇帝,又是西夏国的驸马,在于虚雨面前,大气也不敢粗喘,毕恭毕敬的行礼告辞。于虚雨让鸠摩智准备些礼品,让使者带给国王。

  巴天石与于虚雨相识多年,彼时于虚雨尚是平民身份,后来成为段家女婿,更是亲近。于虚雨在大理遭受大难之时,率众驰援,帮助大理复国,对他极为尊敬。

  于虚雨对巴天石道:「回去告诉我二弟,闲暇时到汴梁做客。吐蕃已成为中国疆界,他现在可高枕无忧了。」

  巴天石笑道:「我国圣上现在效仿陛下施行新法,每日研究如何将新法在国内实施,忙得焦头烂额,连我等臣子每日也不得消闲。」

  于虚雨道:「实施新政切忌古板,一定要活学活用,尽量符合国情。新政要因地制宜,若不适合,就要赶快废除。新政目的是为富民强国,若是扰民生乱,则大失原意。」

  巴天石道:「我回去一定转告圣上。」说完也率众人返回。

  于虚雨与众人护着公主、王妃回返汴梁。回京后,封公主为藏贵妃,其母为藏夫人。将母女两人安置在王语嫣宫侧。

  众臣初见于虚雨久未上朝,不由有些担心,所幸王语嫣出面劝慰,才未让朝野震动。于虚雨手书调兵,将吐蕃并于中国版图消息传来,朝中才知道于虚雨隐藏行迹,原来是去办理此等大事,不由对他更是钦佩,却不知于虚雨这次纯属无心,巧遇此事后略用些机变之心,而获得如此成效。

 

          第一百四十六回 北辽败灭(一)

  辽国是在五代战乱时建立,此时有九百万人口,八十万军队。契丹族勃兴于东北,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族后,在公无907年建国,逐步统一塞北辽阔地区,国号契丹,公元916年建年号神册,938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耶律德光统治时,帮助后晋高祖,石敬瑭夺取帝位,获得燕云十六州作为酬谢,势力又进入长城以内。在中原先进制度的影响下,辽朝逐渐向封建化过渡。为了适应境内不同民族和不同生产方式的状况,辽朝建立了南北面官制,「因俗而治」。北院大王所部大多为北方游牧部落,南院大王所辖则大多以农耕为主。

  辽朝与北宋交战,北宋战败签下「澶渊之盟」,双方长期维持平稳关系。辽国此时经楚王父子夺位后,元气大伤,部分贵族因为耶律洪烈宠信萧峰,暗流涌动。因为辽国体制的问题,对汉人歧视、仇视,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各地绿林在函谷的支持下,起义风起云涌。

  辽主耶律洪基最初得悉南朝赵煦夺权,胡七业把持大权,行新政富国强兵,最初尚以为要走王安石的老路,不禁大喜,欲要发兵进攻中国,被萧峰劝住。萧峰道:「臣以为出兵之初,需要将敌国情况打探明白,然后出兵。今闻大宋操练兵马,意欲犯境。若我大军与大宋交战,西夏趁机攻我国后方,则我国危也。不若先行刺探中国虚实,然后再议是否出兵。」

  耶律洪基闻言暗思萧峰所言有理,道:「楚王所言有理,往南朝多派细作,打探其实力、动向后再作举止。」未几日,细作消息传来,说胡七业掌权以后,改革兵制,更新武备,部队战斗力提升很大,现在与西夏联合陈重兵于边境,不知动向如何。

  未几日,在宋使者前来,不仅再无年贡,反而欲讨燕云十六州。

  耶律洪基闻言大怒,欲要斩使者立威,又是萧峰阻住道:「我大辽虽然士兵精锐,但大宋人口多我国十余倍。胡七业掌权之后,招募士兵,实行轮兵制度。将国中男丁精壮者征召入伍,每年轮换一次,如此大宋合国总兵力为四百多万,即使轮兵兵力也多于我国。若是轻启战端,则大宋兵力四百余万,皆可上战场厮杀。」

  「我国以八十万大军对敌四百万大军,恐凶多吉少。陛下不若暂息怒火,静观时态变化。赵煦此人虽然年少,但是意气风发。胡七业能力超群,与赵煦久后必会发生冲突。若是等到两人矛盾激化之时,突然出兵,成效必然显著。」

  耶律洪基闻言,觉得萧峰所见确实为稳妥之计,放使者回去,但燕云十六州归还之事,却是如何也不会答应。于虚雨当时化名胡七业,本来对索回十六州之时未存多少希望,但是每年不用再交纳岁贡,也使他在大宋百姓眼里成为民族英雄。

  耶律洪基好容易等到朝代更迭,于虚雨取而代之,成立大中王朝,然而此时中国兵力比大宋朝时兵势更盛,虽然最初一年中国国内生乱,但是耶律洪基召集诸将商议,诸将剖析形势,更是不敢主动进攻。

  耶律洪基心犹未死,命萧峰驻守南京,伺机出击。随后亲赴南京,欲要就近观察中国兵容,决定大军行止。当下他轻装简从,率领三千甲兵,径向南行,鉴于上次楚王作乱之失,留守上京的官兵由萧后亲自统领。另有十万护驾兵马,随后分批南来。

  不一日,御驾来到南京城外。这日萧峰正带了二十余卫兵在北郊射猎,听说辽主突然到来,飞马向北迎驾,远远望见白旄黄盖,当即下马,抢步上前,拜伏在地。

  耶律洪基哈哈大笑,纵下马来,说道:「你我名为君臣,实际最为亲近,何必行此大礼?」

  当即扶起,笑问:「野兽可多么?」

  萧峰道:「连日严寒,野兽都避到南边去了,打到半日,也只打到些青狼、獐子,没什么大的。」

  耶律洪基也极喜射猎,道:「咱们到南郊去找找。」

  萧峰道:「南郊与南朝接壤,臣怕失了两国和气,严禁下属出猎。」

  耶律洪基眉头微微一皱,问道:「那么也不打草谷了么?」

  萧峰道:「臣已禁绝了。」

  耶律洪基道:「今日咱们南京聚会,破一破例,又有何妨?」

  萧峰道:「是!」

  号角声响,耶律洪基与萧峰双骑并驰,绕过南京城墙,直向南去。三千甲兵随后跟来。驰出二十余里,众甲兵齐声吆喝,分从东西散开,像扇子般远远围了开去,听得马嘶犬吠,响成一团,四下里慢慢合围,草丛中赶起一起狐兔之属。

  耶律洪基不愿射杀这些小兽,等了半天,始终不见有熊虎等巨兽出现,正自扫兴,忽听得叫声响起,东南角上十余名汉子飞奔过来,瞧装束是南朝的樵夫猎户之类。辽兵赶不到野兽,知道皇上不喜,恰好围中围上了这十几名南人,当即吆喝驱赶,逼到皇帝马前。

  耶律洪基笑道:「来得好!」拉开镶金嵌玉的铁胎弓,搭步雕翎狼牙箭,连珠箭发,嗤嗤嗤嗤几声过去,箭无虚发,霎时间射倒了六名南人。其余的南人吓得魂飞天外,转身便逃,却又给众辽兵用长矛攒刺,逐了回来。

  萧峰看得甚是不忍,叫道:「陛下!」

  耶律洪基笑道:「余下的留给你,我来看你神箭!」

  萧峰摇摇头,道:「这些人并无罪过,饶了他们吧!」

  耶律洪基笑道:「南人太多,总得杀光了,天下方得太平。他们投错胎去做南人,便是罪过。」

  说着连珠箭发,又是一箭一个,一壶箭射不了一半,十余名汉人无一幸免,有的立归毙命,有的射中肚腹,一时未能气绝,倒在地下呻吟。

  众辽兵大声喝采,齐呼:「万岁!」

  萧峰当时若出手阻止,自能打落辽帝的羽箭,但在众军眼前公然削了皇帝的面子,可说大逆不道,但脸上一股不以为然的神色,已不由自主的流露了出来。

  耶律洪基笑道:「怎样?」

  正要收弓,忽见一骑马突过猎围,疾驰而过。耶律洪基见马上之人作汉人装束,更不多问,弯弓搭箭,飕的一箭,便向那人射了过去。那人一伸手,竖起两根手指,便将羽箭挟住。

  此时耶律洪基第二箭又到,那人左手伸起,将第二支箭挟住,耶律洪基箭发连珠,后箭接前箭,几乎是首尾相连。但他发得快,对方也接得快,顷刻之间,一个发了七枝箭,一个接了七枝箭。

  辽后亲卫大声吆喝,各挺长矛,挡在辽主之前,生怕来人惊驾。其时两人相距已不甚远,萧峰看清楚来人面目,大吃一惊,慌忙策马往前,叫道:「来者通名,否则格杀无论。」

  马上乘者不过二十余岁,面貌英伟,却有一股潇洒的气质,令人心折。马上乘者哈哈大笑,将接住的七枝狼牙箭掷给卫兵,道:「你等只会袭杀不会武技之平民,若是与中国士兵交战,未必能胜。」耶律洪基闻言大怒,三千余卫士也大声喧哗起来。

  那人道:「你等若是不服,我回去后整顿精兵,我等较量一番。」耶律洪基此次前来,主要目的就是想看看中国战斗力究竟提高到什么程度,有辽国第一勇士萧峰陪在身侧,他也不担心出什么意外。

 

          第一百四十七回 北辽败灭(二)

  耶律洪基见众卫士要上前与此人厮杀,喝阻住他们,跟在此人身后往南走。那人马速甚快,眼看前面出现一处关隘,回身喊道:「我中国人最重信诺,你等在此等候,我回关安排士兵出战,免得你等败阵后说背倚关隘,占些便宜。」

  耶律洪基虽然看此人张狂,但是豪情万丈,是位性情中人。

  当下哈哈大笑道:「我等在这等候便是。」那人策马就走,未有多时,只见南边关隘处尘土滚滚,一队骑兵往这奔来。

  那人此时换好装束,一身行伍打份,头顶金盔,身披铁甲,手持一柄长枪,显得威风凛凛。身后也是三千精兵,看来操练精熟,行走间显得极有章法。耶律洪基平时以为辽兵骁勇,但是一见此人所带之兵,不禁暗赞一个好字。

  原来此人姓王名阳,正是于虚雨亲手传授的最为得意的弟子,文武双全,极有胆略。于虚雨派他为边关副将,主要任务是勾通与北辽函谷弟子的讯息,对他非常器重。

  耶律洪基自以为行踪隐密,实则辽国函谷弟子早已派人报往边关。王阳武艺高强,今日本来欲往燕京萧峰处通报事情,因此独身前往辽境。不料正逢耶律洪基在杀汉人取乐,不由大怒,也不管是否身单力薄,冲上前欲和耶律洪基理论一番。

  等到近前看到萧峰,才回思自己此举鲁莽,萧峰夹在中间,必会非常为难。因为萧峰与他甚为熟识,将他擒杀必会于心不忍,如果让他全身而退,萧峰在北辽声威一定会受到影响。

  王阳急中生智,想起于虚雨密旨,让边关将领伺机立威,以攻心为上,因此便有了上述引诱辽主厮杀的前事。

  王阳为于虚雨弟子,边关将领皆知,因此听闻欲与辽主较量一番,皆生起好胜之心。边关主将黄宠尽派出军中精锐,又命关中副将、偏将十余名穿上士兵衣服,跟随王阳出战。

  两军虽然兵力不多,但是却为两国精锐骑兵。王阳立于军前大声说道:「我本不想轻启战端,看你等行军整齐,必为北辽精锐兵马,因此引我中国边关之兵与你等较量一下。此次不以厮杀为主,只想考较你等战力。」

  耶律洪基见此人有些意思,引兵前来不为厮杀,如何显示两军军力?

  道:「若两军不直接厮杀,如何验证两军战力?」

  王重阳道:「两军相战,士兵损伤必众,我为边关副将,挑起战斗之罪却万万担负不起。行伍中不外是比试武艺、射箭、军阵。不若我等比赛三场,每场派三人出战,共分九场,先赢五场者为胜。如何?」

  耶律洪基先前见此人独来独往,确实有些胆略,原来只是边关的一名副将,对中国士兵不由又生了一份重视。他听完王阳提议,心思此举虽然难以摸清中**队战力,但是大约会有一个了解。道:「如此你出题目,我们接着就是。」

  王重阳道:「第一场为比赛射箭,将三个靶子放在二百步之外,用弓也好,用弩也好,除了看准确性之外,尚要看射伤力。」

  耶律洪基闻言笑道:「如此甚好。」

  王重阳命士兵量出二百步距离,然后摆上六个靶子,两军各派军中善射之人出赛。

  北辽派出三人皆为军中神射手,他们率先出列,皆挽硬弓,每箭皆中靶心,三箭皆深入箭靶,弓箭威力甚大,北辽士兵不由齐声喝采。

  王阳不慌不忙,派出三名士兵,携强弩出赛。三名士兵其实都是函谷弟子,在边关任偏将一职。强弩为于虚雨新近绘图,让军械司研制而成,威力巨大,有效射程五百米,比强弓威力不知大了多少。强弩配于军中,普通士兵尚未操习,但军中副将、偏将却练得娴熟。

  三人出列,调好角度,按下机簧,只听三声轻响之后,击中箭靶时发出三声裂响。众人这才看出强弩威力,穿透箭靶后尚往前飞出十余米方才落地,威力确实不同凡响。

  北辽士兵不由发出一声惊叹,暗想如此威力武器,若是战场上碰上,定会损伤严重,不由暗自庆幸未曾真正厮杀。

  其实中国士兵会用其强弩之人,没有多少人,但是北辽士兵不明底细,被这武器威力震慑得半天回不过神来。耶律洪基平时听细作讲起中国士兵战斗力提升很快,尚且不以为然,觉得大宋积弱,中国士兵即使战斗力有些提升,也不会强到那里去,今日一见强弩威力,也不由倒吸一口冷气,南征的信心不由动摇了许多。

  第一场较量自然是中国士兵胜利,耶律洪基为豪爽之人,胜便是胜,负便是负,不会扯皮耍赖,当即表示前三场比赛,中国获胜。王重阳见辽主如此性情,不由暗暗佩服他的气度,北辽有此雄主,确实是中国劲敌。

  第二项赛的武艺,耶律洪基暗自盘算,自己身边高手如云,又有萧峰在场,这三场恐怕胜多负少,与萧峰略一商议,研究出战名单。萧峰出战第二场,第一场、第三场皆由两名丐帮弟子出战,一化名萧远,一化名萧扬。

  王重阳身为边关副将,为北辽函谷弟子与中国的重要联络人,函谷弟子大多看过绘图。但是辽国出场的萧远因是丐帮之人,却不曾见过,他回观自己身后之人,也挑选一名函谷弟子出战。

  函谷弟子虽然分别授艺,武术功底都是以小无相功为基础,不过于虚雨传授这些弟子时,因材施教,分别授予不同的绝技。代表辽国出场的丐帮弟子修习的是降龙十八掌,已经练到第十招,代表中国出场的函谷弟子修习的却是天山六阳掌。

  两人轻功相仿,跃到场上,两边士兵不由大声鼓噪起来。两人所习武艺都威力巨大,天山六阳掌讲究近距离搏斗的精妙变化,但降龙十八掌讲究的威猛的攻势。两人相战非常好看,只见场中你来我往,一个身影飘逸,出招精奇,一个下盘扎实,掌力雄厚。

  两人相交约百余合,只见萧远一招「龙飞九天」,跃起约有五尺凌空下击,威力巨大。这位中国士兵身形往后一飘,步法巧妙一绕,待萧远身形下落时,一招「玉峰雪现」击出。

  只见掌影翻飞,五虚一实,击向萧远心口。萧远此时劲力已滞,但此掌若是挨上,不死即伤,危急时奋起最后一些气力,往左侧横移半步,被击中右臂,败下阵来。

  萧峰担心萧远安危,纵身上前,将萧远救下,一看伤势,受些皮肉之伤,喂他一粒伤药,让他调息。萧峰跃到场上,直指王阳,道:「请王将军上场。」

  王阳见萧峰未带兵器,将盔甲卸下,也空手上阵。王阳深知不是萧峰对手,但既然代表中国下场,虽知必败,也要奋力一战,免得被北辽轻视。

  只听萧峰凝音对他说道:「此战你可尽出全力,我等过手五十合后,你败退出场,莫要逞能。待回下场之人,为丐帮弟子,百余合后,我会安排他诈败,但告诉你手下,莫要伤人。」

  王阳不能凝音传话,听明白后以目示意,两人交战起来。王阳认为萧峰武功必会比他高出许多,因此上来后便倾力猛攻。王阳修习小无相功,于虚雨曾输予他十年功力,因此他已经开始修习天山折梅手这等精深武艺。

  学艺之人成就全凭天份,王阳之所以成为于虚雨的得意弟子,在于他悟性超常人一等,因此能够举一反三,听于虚雨讲授一遍后,大体能够理解其中原理,修习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第一百四十八回 北辽败灭(三)

  萧峰虽然知道王阳为于虚雨亲传弟子,但对他的武功却了解的不是很多。*起初萧峰以为王阳年纪轻轻,招式尽管精妙,威力也只平平,不料交起手来,发现王阳的武功却是不能小视。

  萧峰几招试出王阳武功精奇,不敢大意,收起轻视之心,小心与王阳拆招。

  王阳施展他最为得意的「天山折梅手」,见萧峰随手招架,将这些精妙绝招化解,不由暗自钦佩他的武功。其实萧峰若非仗着内功深厚,要应会这套绝学,也是有些吃力。

  两人斗得五十余招,王阳借着萧峰劈出的掌力,身形飘出圈处,步伐跄踉两步,败下阵来。北辽士兵见到如此恶战,不由齐喝一声采。

  萧峰退到阵前,萧扬上场,萧峰凝音说道:「斗上百余招,诈败即可。」

  那边王阳也低声告诉一名函谷弟子,道:「对方下场之人为自己人,斗上百余招后,他会诈败,莫要伤他。」那名弟子闻言,点了点头,两人上场过招。

  萧扬用得也是「降龙十八掌」,威力巨大。那名函谷弟子修习的却是逍遥派的另一路绝学「逍遥游龙掌」,两人彼此心中雪亮,貌似相战激烈,其实下手都极有分寸。百余招后,两人掌力对实,萧扬装成身负内伤的样子,退回好几步。萧峰纵身路上,将他带回阵前,让他运功调息。

  耶律洪基此时心中对中国士兵再无轻视之心,萧远、萧扬两人武功在大内亲护中算是有名高手,但对方两员士兵武艺都要强似他两人。

  萧峰为北辽第一高手,但对方一名年轻副将,能与萧峰斗上四五十招,单纯以武功来讲,大辽比中国差得太远。

  耶律洪基正在出神之时,王阳呼道:「诸位请了,今胜负已分,其余也无须再比,他日两国交战之时,我等再行较量,但我要告诫诸位一句,以后请不要把汉人性命当成儿戏。」王阳不待耶律洪基答话,将手一招,掉转马头,率领三千精兵回关去了。

  耶律洪基回过神来,看着王阳一行急驰而去,转头对萧峰道:「于虚雨果然不简单,手下一名副将如此手段,士兵又有如此武功。我大辽称雄天下,欲来欲难了。」

  萧峰道:「中国战斗力提升是一个方面,他们先进的器械也非常可怕。」

  一行人往南京城走去,耶律洪基心理遭受重大打击,不由有些闷闷不乐,觉得自己的雄才大略恐怕要夭折,因为于虚雨的确是个可怕的人物。他与萧峰二人并骑北驰,骏足坦途,片刻间已驰出十余里外。

  平野上田野荒芜,麦田中都长满了荆棘杂草。萧峰道:「中国人怕我们出来打草谷,以致将数十万亩良田都抛荒了。」

  耶律洪基纵马上了一座小丘,立马丘顶,顾盼四周。萧峰跟了上去,随着他目光向南望去,但见峰峦起伏,大地无有尽处。

  耶律洪基以鞭梢指着南方,说道:「萧峰,记得三十余年之前,父皇曾携我来此,向南指点大宋的锦绣山河。我本来想休养国力,一举取得中原。不料于虚雨取得帝位后,战斗力如此之高。」

  他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南下中原的机会已经丧失了,倘若中国战力继续提升,我大辽以后的日子将会难过得很。」

  他转向萧峰,接着说:「你自幼长于南蛮之地,多识南方的山川人物,南方是不是比在咱们北国之地舒适得多?」

  萧峰道:「地方到处都是一般。说到『舒适』二字,只要过得舒服安适,心中便快活了。北人不惯南方住,南人也不惯在北方住。老天爷既作了这番安排,倘若强要调换,不免自寻烦恼。」

  耶律洪基道:「你以北人而住在南方,等到住惯了,却又移来此地,岂不心下烦恼?」

  萧峰道:「臣是浪荡江湖之人,四海为家,不比寻常的农夫牧人。臣得蒙陛下赐以栖身之所,高官厚禄,深感恩德,更有什么烦恼?」

  耶律洪基回过头来,向他脸上凝视。萧峰不便和他四目相视,微笑着将目光移了开去。耶律洪基缓缓说道:「做皇帝的人,反而却有无数烦闹。有于虚雨在彼,我的雄心大略不觉丧失。我若随你行走江湖,结交几个推心置腹、义气深重的汉子,无拘无束,只怕反而更为快活。」

  萧峰道:「陛下喜爱江湖的自由自在,却不知江湖也有江湖的难处。南朝于虚雨原来在江湖时,与我是结义兄弟,后来丐帮因为我是北朝人,大家开始排挤我,独有于虚雨力排众议,为我讲话。」

  「虽然以后我回大辽后,他追来杀我,但那是出于江湖大义。若没有北国、南国之分,想我与于虚雨两人,必是肝胆相照的好兄弟。如今分别站在两国立场上,下次相见恐怕又是刀刃相见,恐怕此生再无和好之时。」

  耶律洪基沉默片刻,说道:「萧峰,我观你神情言语,心中常有郁郁不足之意。我大辽富有天下,君临四海,何事不能为你办到?却何以不对我说?」

  萧峰心下感动,却又不能将心里话说出,道:「不瞒陛下说,我常怀念在江湖的日子。但今日已经退出江湖,重出江湖恐怕会很难了。」

  耶律洪基笑道:「难道在大辽做这南院大王,还比不得江湖人吗?」萧峰忙道:「这倒不是,陛下此次南下,未知有何要事?」

  耶律洪基道:「第一件事,是看看战斗力如何,此事已经达到目的。第二件事,想和你商议一下,如何提高我国勇士的战斗力。第三件事,王弟前番西行,西夏国的形势险易,兵马强弱,都已了然于胸。想来与你商议一下,中原既然难下,西夏是否可取?」

  萧峰吃了一惊,寻思:「辽主的图谋着实不小,南下中国心理受挫,又想西取西夏大显身手。」

小说相关章节:穿越天龙八部之风流虚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