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穿越天龙八部之风流虚雨 - 41,1

[db:作者] 2025-06-28 10:43 5hhhhh 5170 ℃

          第一百四十一回 吐蕃变乱(一)

  高氏丧事完毕,吐蕃国传来消息,国王因病去世,邀请各国往吐蕃观看继位大典。于虚雨命大学士李长安为钦差,率领使者团前往观礼。

  于虚雨静极思动,将政事、军事交代一下,与李沧海、康敏、院星竹、梅剑姐妹一行扮作李长安随从,前往吐蕃。李沧海久居吐番,康敏、院星竹两人足智多谋,梅剑姐妹在天山日久,能适应吐蕃的高地环境。

  苟读等劝诫不住,只好对外谎称于虚雨身体欠安,正在闭关调养不便上朝。函谷弟子在吐蕃的事务为康广陵负责,于虚雨让康广陵先赴吐蕃安排,又让李沧海写书给鸠摩智,说明一行人行程时间。

  众人浩浩荡荡,一路上游山玩水,却也逍遥自得。刚进吐蕃境内,突然有弟子来报,道鸠摩智被宗赞拘压,具体什么原因不明。李沧海心系爱徒安危,意要率先赶去。

  于虚雨认为此事凶险,让康敏等随李长安大队人马前往,他陪李沧海先赴吐蕃,观察情况。众女向来信服于虚雨、李沧海的武功,也不担心。吩咐完毕,于虚雨、李沧海两人往拉萨急驰。

  大宋开国不久,原吐蕃帝国的一个部落首领的后裔角斯罗在以邈川、青唐为中心的青海省湟水流域建立了政权。这是当时以藏族为主体的一个最大的地方封建政权。

  宋仁宗明道元年,宋仁宗封角斯罗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并给以优厚的俸禄。康定二年,又封他为「检校太保充保顺、河西等军节度使」。

  政和六年,角斯罗之孙陇,宣布建国,崇尚佛教。生产以农牧业为主,有冶炼、毛织等手工业,接受大量汉族工艺技术,经济文化与西夏、大宋联系至为密切。

  此时吐蕃疆界与唐朝时减少许多,合国人口五六十万,兵马共有十多万,与大理兵力相若。

  吐蕃国崇尚佛教,有三大法王,声望最高的就是大明法王鸠摩智,其余两位法王为大运法王和大道法王。

  吐蕃国王死后,遗命大王子赤赞也继位,并让鸠摩智辅佐他。赤赞也性情平和,与诸部皆相得。二王子宗赞,曾在银川公主招亲时与于虚雨见过面。宗赞为人好胜,头脑简单。

  大运法王、大道法王因长期受鸠摩智压制,挑拨宗赞谋乱,并设计给鸠摩智服下「九香散」,令鸠摩智武功全失。宗赞最畏惧鸠摩智,制服他后,不由信心百倍。宗赞率亲信夜袭王宫,杀死赤赞也及其亲信,宣布继位。

  忠于赤赞也的部队二万余驻在城外,欲要进城护驾,却被宗赞阻在城外,不让进城。其时函谷弟子进入吐蕃的五百人,大多被安排在这支部队,担任这支部队的主要将领。

  函谷弟子以康广陵的徒弟云重为首,云重化名重也布,是这支部队的将军。云重探得消息后,集合函谷弟子,夜入王城,将鸠摩智救出。

  鸠摩智在吐蕃威望极高,脱离掌握后宣布宗赞为乱臣逆子,并向各部发文,号召勤王。宗赞与两位法王商议,决定集兵歼灭云重所部。

  宗赞兵力共有三万余,鸠摩智见云重所部兵少,命令部队向东撤向羊同,欲聚集各部勤王兵力,一同攻打拉萨。宗赞知道若不能及时将云重部击溃,待勤王兵马一到,在鸠摩智的强大号召力下,一定凶多吉少。

  云重部且战且退,两军在路途上大战几场,死伤惨重。退到羊同时,双方各折兵八千余。所幸函谷弟子接到云重命令,没有死拼,因此虽然伤了几名,却无人员死亡。

  「九香散」药力极为霸道,函谷弟子虽有精通医术者,也是束手无策。康广陵本已将近拉萨,途中闻有变故,折向走往羊同,与函谷弟子会合。康广陵于药石一门也是粗通一二,也没有办法解去药力。

  但康广陵近年来修习兵法,指挥行军打仗却是一把好手。他扮作云重随从,沿城转了一圈,出谋划策,让云重受益不浅。有康广陵这位军师在此,云重虽然兵力低于宗赞许多,却也有守有攻,战况还算理想。

  于虚雨、李沧海两人脚程甚快,在康广陵到达两日后,两人进入羊同城。李沧海在吐蕃被封为圣母,百姓平时见她都不敢抬头细看,自然也有很高威望。

  云重守城士兵看见一对青年男女,施展绝顶轻功一路往城中奔来,外观潇潇洒洒,似行云流水般,转瞬间来到城下,待要喝问,猛然发现是圣母。士兵们顿时一传十、十传百,城中顿时欢声雷动。

  吐蕃城池简陋,城小墙矮,于虚雨、李沧海等不及士兵开门,两人纵身直往城头飞去,众士兵见两人飞跃高墙,如履平地,直似神仙般,不由鸦雀无声,连忙打千行礼。

  鸠摩智、康广陵、云重等闻李沧海来到,连忙出来迎接。几人刚刚出门,见于虚雨在李沧海一侧,不觉吓了一跳,欲要行下大礼,却被于虚雨用眼色止住。

  众人来到房间,李沧海把过鸠摩智脉搏,见血脉平和,虽然中毒,但是只是封闭住内力,却无太大阻碍。于虚雨知道此药解方,用笔写出,让云重派人火速配药。

  鸠摩智喝下解药,正觉内力渐复,想起身中诡计王子身亡,不由怒火中烧,欲要出城去找宗赞算帐。李沧海在旁看他那副样子,道:「身为法王,尚不懂规矩,有掌门在此,先行商议完毕,再去找他算帐不迟。」

  鸠摩智向来敬畏李沧海,见她开口,顿时冷静下来,静听于虚雨指示。

  于虚雨道:「此事虽然仓促,但对我派也不是一件坏事。若能借此事让宗赞尽诛王室男丁,宗赞民心尽失,我等借此发作,将宗赞剿灭,则吐蕃国尽入我等掌握之中。我意先任他们自相残杀,则国力渐弱,我等入主之时,吐蕃已元气大伤。我等先封云重中国官职,然后将吐蕃改为州县,并入中国版图之中。」

  鸠摩智在吐蕃国内已久,将吐蕃国并入中国版图,却有些于心不忍。于虚雨不待他说话,道:「现在大宋已经归于中国,吐蕃次之,然后是西夏,辽国。中国非是我于虚雨一人之国,而是我逍遥派基业。我派如今势力庞大,若无国家保护,则我派危也。」

  「待国家统一后,我封逍遥派为国教,大明法王为吐蕃宗教领袖。法王为吐蕃人,自然不希望吐蕃亡国。其实国家一统后,不是大宋胜利,也不是大辽、西夏、吐蕃胜利,实际是我逍遥派胜利。再则,国家一统,周边再无战乱,于吐蕃百姓也是好事。我尽其所能,只是想做点利民之事而已。」

  鸠摩智本是精明之人,知道吐蕃国力即使没有这场大变,也不可能与中国抗衡。何况国家一统,对吐蕃百姓确是一件好事。他恢复往常冷静,微笑道:「中国是一名字,吐蕃也是一名字,这些虚名不要也罢,只愿掌门尽量少些杀劫,就是百姓的幸运。」

  有士兵来报,宗赞率兵在城外挑战。于虚雨因为不好张扬,蒙着脸,带领帅帐中众人来到城墙。城下宗赞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左是大运法王,右为大道法王。

 

          第一百四十二回 吐蕃变乱(二)

  宗赞等人见鸠摩智突现出现在墙头,还不知道他毒性已解,刚要呼他决战,突然看到圣母出现。李沧海在吐蕃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她武功深不可测,又是鸠摩智师傅,已近百岁,但相貌多少年来却不曾发生什么变化,与传说中的仙女没有什么区别。吐蕃国王尚且视她如神仙,封为圣母,何况城下这些普通士兵。

  鸠摩智此时内力恢复,他运足内力,说道:「宗赞伙同大运法王、大道法王杀死王储,阴谋夺位。又施诡计下毒害我,幸得圣母赶来相救。众位士兵,莫要随这乱臣贼子,待各部勤王兵马赶来,你等死无葬身之地也。」

  鸠摩智说话虽然显得声音不高,但是却能清楚的传到城下的每位士兵耳中。士兵顿时交头接耳,军阵顿时乱了起来。于虚雨见敌方军心不稳,命云重尽出城中大军出城冲击。

  云重传下军令,命大军全速冲击宗赞中军。此时云重所部士气高涨,宗赞所部士气低落,两军接战不到半刻钟,宗赞中军开始溃阵,这是大败的先兆。宗赞与两位法王呼喝不住,命亲兵顶上前去。

  于虚雨招呼李沧海、鸠摩智等人下去,分头扑往宗赞和两位法王。宗赞见鸠摩智直扑过来,知道不是他的对手,连忙往军阵后面走去。大运法王虽然武功颇高,但遇到的对手却是李沧海,李沧海所到之处,士兵未有敢上前者,因此大运法王被李沧海霎时追上,三招内被生擒活捉。

  大道法王最幸运,于虚雨起动神功,未等大道法王反应过来,就被于虚雨抓住手腕穴道。不到半刻种,大道法王内力全被于虚雨吸走,于虚雨随手点中他的死穴,让他早登西天见佛祖去了。

  宗赞两大助手一死一俘,身后鸠摩智从后追来,不由魂飞魄散,幸亏亲兵英勇,不畏生死,上前缠住鸠摩智。宗赞部队见帅旗不断后退,士气一松,终于支持不住,随在帅旗之后败下阵来。

  一场激战下来,宗赞兵马损失近五千人,而云重部下只伤了二千余人,算是一场大胜。云重所部因此前被宗赞率军在后追杀,又被包围多日有此一场胜利,不由欣喜万分,齐声颂扬圣母法力无边。

  宗赞所部退回拉萨后,果然如于虚雨料想一般,士兵将此事真相在全城传播开来。宗赞的叔伯本家纷纷来问责宗赞,宗赞不由恼羞成怒,将前来问责的本家男丁,杀了个精光。拉萨城内一片惶恐,百姓皆敢怒而不敢言。

  李长安带领精兵护着康敏等人赶到,与于虚雨等人汇合。北辽使者因为路途遥远,尚未赶到。西夏林若山、大理巴天石为使带人赶到吐蕃境内,接到于虚雨手书,过来与于虚雨汇合。

  各部首领因为鸠摩智的名望,纷纷出兵相助,短短几日汇合了近二万兵马,与云重合兵后有三万多兵力。宗赞兵力因为几场大战下来,已减到不足两万。于虚雨认为此战已经百无一失,到了出兵的机会。

  各部勤王兵马赶到后,鸠摩智将大运法王的供词传阅一遍,诸部将领看后,不由怒火冲天,觉得大运法王、大道法王真正大胆妄为,宗赞也是糊涂透顶。

  于虚雨在李长安赶到后,虽然恢复本来身份,却不好发号施令,指挥吐番士兵。院星竹熟读兵法,足智多谋,机警无双,比康广陵不知强了多少。她先是将各部的兵力和战斗力了解了一下,然后向鸠摩智详细讲解一遍。

  鸠摩智虽然武功高强,佛法精深,但排兵布阵尚且不如云重等人,见院星竹计算周密,将行军的一切细节都考虑周详,不由大为折服。他升帐点兵,分派诸部任务,三万多大军依序开拔。

  于虚雨手书一封,命中国凉州路十万大军集结,必要时入吐蕃平乱。鸠摩智得知于虚雨调兵集于边境,更是信心百倍,次日清晨,中军开拔,杀往拉萨。

  宗赞在吐蕃王族中清除异己后,在亲信的拥立下宣布登基。

  又制造谣言,宣扬鸠摩智拥兵造反。一些不明真相的大臣在宗赞的指挥下,联名向各部首领发函,扰乱视听。

  鸠摩智大军来到拉萨城下,凭借优势兵力展开进攻。守军凭借坚城,拼力进行抵御,交战进入粘着状态。双方死伤惨重,几次大规模攻城皆损折士兵六千余人。

  于虚雨见吐蕃国已元气大伤,与李沧海、鸠摩智等人商议道:「拉萨城坚,士兵损折日众,若从中国调兵前来,时日持久,吐蕃男丁损折必众。不若法王将情况说明,让城中细作秘密送往各大臣处,如此城中军心必乱。然后夜袭王宫,若以一举将宗赞擒下,城中无首,必会不战而溃。」

  众人皆无异言,鸠摩智书写此事真相,命人将大运法王所书供词抄录多份,让城中细作按吩咐分送到各大臣处。于虚雨、李沧海等人也做好准备,决定入夜后袭击王宫,擒拿宗赞。

  宗赞上次差点被鸠摩智在战场上擒住,不由胆寒。鸠摩智武功高明,李沧海武功更是深不可测,宗赞自己手下高手虽多,跟两人相比却差得很远。回到拉萨后,宗赞苦思冥想,考虑应对之策。于王宫处设下数道陷阱,又将高手集中在宫中,留宿之地也是一夜几变,预防鸠摩智前来行刺。

  于虚雨、李沧海、鸠摩智等三人入夜后,从城防薄弱处潜入。鸠摩智熟悉地形,三人迅速进入王宫。于虚雨环视一周,发现除几处松懈外,其余地方都防守森严。鸠摩智欲要纵身从松懈处进入,被于虚雨一把扯住。于虚雨传音道:「松懈处必有厉害埋伏。」

  他寻来一块石头,往松懈处扔去。只听尖锐的箭矢声响起,无数弓箭密密麻麻的射往发声处,甲兵同时发动。鸠摩智倒吸了一口冷气,看着于虚雨,用大拇指晃了一下。

  于虚雨寻思对策,道:「我看宫中厨房与下人房间处防守松懈,我等前去擒下几人,换上宫装。然后点起几个火头,宫中必然混乱。我等趁混乱进入内宫,再寻找宗赞下落。」

  李沧海、鸠摩智武功虽高,智谋却低了一点,闻言都点点头。三人潜往西北角下人房去。下人房中有些宫女、仆役,鸠摩智进入一间房后,点中众人穴道,挑两件衣服,与于虚雨换上。又寻一间宫女住处,为李沧海寻到衣物。

  三人换装完毕,鸠摩智去厨房寻些易燃之物,又找出几桶油来,然后寻几次地方,顺着风向点起几个火头。此时夜风呼啸,不一时西北角火光冲天。宫中立时人声鼎沸,一片混乱。

  三人见卫兵纷纷上前忙着救火,趁机进入内宫。三人扮成宫女仆役,忙乱中守兵都没有注意。到达内宫后,鸠摩智领两人挨次寻找,但间数太多,却不容易寻找。

  于虚雨沉思片刻,道:「不若再在内宫处也点几处火头,宗赞必会出面。」鸠摩智闻言,进入一间房中,找出些火油香烛之类的易燃物品,从风口处点燃。

  众卫兵见外宫火势未熄,内宫又燃起大火,更是慌乱。鸠摩智看到内宫火起后,宗赞的一个亲信匆匆往右侧走去,心中一动,示意两人跟过去。这人来到右侧一间房屋,对房内道:「启禀大王,宫内失火多处,请示是否转移宿处。」

 

          第一百四十三回 吐蕃变乱(三)

  欢鸠摩智得到宗赞所在,凝功听到旁边房中有多人的呼吸声,猜想必是保护宗赞的高手。鸠摩智对于虚雨、李沧海示意一下,让他们收拾那些高手。他纵身上去,不待报信人反应,点中他的穴道。

  只见室内亮起烛火,宗赞问道:「是何处起火。」

  鸠摩智装成报信人声音道:「火势从厨房处烧起,火势很大,很难扑灭。」

  宗赞显然已看到室外火光,道:「赶紧让卫兵去救。」

  说完脚步声渐到门前,一位宫女打开房门。

  宗赞到达门口,发现门口处立的这人是鸠摩智,不由大惊失色,连忙呼喊起来。旁侧护卫高手早被火势惊起,但他们身负保护宗赞的职责,不敢出门探视,如今听宗赞呼喊,跃出门外。

  原来宗赞担心鸠摩智行刺,不敢将护卫放在寝宫前后,担心暴露目标,却让这些护卫藏在旁侧房间内。如不是于虚雨想起这放火妙计,恐怕不易寻找得到。

  宗赞远远不是鸠摩智对手,护卫都被于虚雨和李沧海阻住,不出三合,被鸠摩智点中穴道,生擒过来。于虚雨此时大发神威,只见他拿住一人腕脉,吸取他的内力,别人来攻,他便用这人躯体当成兵器,凡是沾上这人躯体的,也被粘接在上面。

  宗赞手下十余名高手被于虚雨粘成一串,内力逐渐被于虚雨吸走。内宫各处听得响声,护卫纷纷赶来。李沧海、鸠摩智撕下宫装,露出本来面貌。众人见圣母、法王来到,手中又擒着宗赞,一时不敢上前,不知应该如何处置。

  鸠摩智喝道:「宗赞倒行逆驶,从者无罪,你等速去通知众位大臣,前殿议事。」众人此时群龙无首,又忌惮宗赞落于他手中,不敢有何异言,分人去通知诸位大臣。

  诸位大臣听闻宫中失火,正率人往宫中增援,在路上闻法王擒下宗赞,都弃了别的事情,纷纷赶往前殿。

  众人来到前殿时,宫中火势已得到控制。鸠摩智等人已来到前殿,宗赞的护卫围在前殿门口,不敢上前。鸠摩智见大臣赶来,将宗赞交到李沧海手中,与众位大臣见过礼后,从怀中掏出大运法王的供词,让大臣们传阅。

  大臣们看完,不由面面相觑,才明白事情的真相。吐蕃国与其余国家不同,管理上比较松散,所辖各部不像中国州县,却像是松散的部落联盟。吐蕃国历代国王,聘请各部落中有名望的人出任大臣,稳定各部人心。因此这些大臣既属国王手下,又像各部落驻拉萨的代表。

  事情既然已经明了,大家公议将宗赞定为反臣。鸠摩智得到诸位大臣支持,命令城外部队进城,依次接管城中兵权。宗赞亲兵失去大臣支持,军中又无有名望的人领导,兵败如山倒,没有给云重部队带来多大麻烦。

  云重按照于虚雨指示,暗中指点手下吐蕃士兵,将亲近宗赞的王族男丁一网打尽。这些士兵多为大王子亲兵,对宗赞深恶痛绝,见有如此报仇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吐蕃王族经过两次清洗,男丁已尽。宗赞、大运法王在鸠摩智主持的公议会上,被判死罪。于虚雨知道大运法王内力深厚,以担心他脱逃为由,去牢中将他的内力吸走。

  吐蕃国大势已定,却出现一个王位空缺的问题。于虚雨此时亮出身份,以中国皇帝的名义宣布兼并吐蕃。将吐蕃改为四州,由四名当地部落首领出任长官,但由中国派驻官员,进行实质管理。并宣布鸠摩智为活佛,为吐蕃原国土的精神领袖。

  吐蕃众臣虽然有众多有异议者,但此次吐蕃内乱,元气大伤,合国之兵损失三分之一,面对中国十万大军的威胁,也都敢怒而不敢言。

  于虚雨又在吐蕃改革兵制,将吐蕃兵改为屯田制,每年轮休三次,让士兵回乡探亲,命云重分派函谷弟子,牢牢控制住兵权。如此,吐蕃各部首领的兵马管理权被架空,慢慢失去对士兵的控制力。

  于虚雨将吐蕃王宫中宫女等人皆遣散民间,又妥善安置王族女眷,在王宫侧盖一个大院落,将这些眷属安置于内。宫内却有两人,身份尊贵,鸠摩智无法处置,只好去找李沧海商议。

  原来吐蕃国王有一爱女,年方二八,生得甚是美貌,宗赞兄弟也待她极好。如今她父兄已亡,后宫遣散,住在吐蕃王妃宫中。吐蕃王妃、公主身份尊贵,如何安置倒成了一个敏感而棘手的问题。

  李沧海闻言,不由展颜一笑,道:「掌门生平好色,将公主嫁给掌门,不是一举两得吗?」鸠摩智闻言如大梦初醒,往于虚雨处与他商议此事。

  于虚雨正在王宫中与康敏等人调笑,闻鸠摩智求见,整理衣物到前殿见面。鸠摩智说明来意,于虚雨本是色中恶魔,那有不允的道理,当即让他引路,去后宫看望王妃。

  王妃年轻时是吐蕃国出名的美人,又得李沧海传授些内功心法,驻颜有术,因此虽然年近中年,看起来却像三十刚出头的美艳少妇。于虚雨一见王妃丽色,不由一呆,看她上前行礼,躬身时胸前隐隐露出玉峰一角,不由上前扶起她来,将她搀到座位上坐下。

  王妃连遭巨变,心情忧闷,见于虚雨如此礼遇,觉得有些受宠若惊。鸠摩智委婉提出公主嫁给于虚雨的意思,王妃心中顿时豁亮,才明白于虚雨今日前来是想娶走爱女娅娜。

  王妃二子自相残杀,不得善终,身边只剩下幼女娅娜,自然关心备至。她打量于虚雨一表人材,身份又如此尊贵,正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好,当场应允下来。于虚雨决定明日大婚,婚后将王妃母女两人接到汴梁居住。

  吐蕃婚礼没有中原那般复杂,于虚雨又要求大家不要铺张,婚礼顺利结束。吐蕃四位大部落头领都受中国册封,听说于虚雨现在拉萨,纷纷赶到拉萨参见。

  恰巧正逢于虚雨大婚,晚宴非常热闹。吐蕃人与中国礼节不同,于虚雨入乡随俗,与众人欢宴。

  众人一边跳舞唱歌,一边狂饮。于虚雨在中原有「千杯难醉」的名声,众人凡上前敬酒者,都是一饮而尽,让吐蕃众位头领佩服的五体投地。

  酒罢,于虚雨来到新房,新房布置得有些不中不洋。按照吐蕃习俗,于虚雨在房间前挂上一条马鞭,表示新郎、新娘已经进房。

  于虚雨看娅娜生得的确不错,心花怒放,与她调笑几句,怎奈公主汉语讲得不很流利,未免有些美中不足。

  公主娇柔羞涩,不知所措,于虚雨却是花丛老手,三五下将公主衣裳除下。室内顿时春光四溢,乌黑柔顺的长发自然的飘散在香肩上,柳叶细眉下漂亮的双目由于害羞轻轻闭合着,笔直的鼻梁支撑起秀美的琼鼻,洁白的双颊微微发红,淡红的双唇轻轻闭合,似期盼着什么。

  一对雪白的嫩乳高高挺起,平坦的小腹,迷人的小肚脐,一对修长的玉腿紧紧夹在一起,一簇黑色的草丛不可避免的显现出来。

  公主闭上一双美目,被于虚雨压在身下。于虚雨轻轻地亲吻着她微微发红的秀丽脸宠,白晰的秀颈,再往下移,到了雪白的双峰,最后停顿在醉人的峰尖,像品尝人间的美味,大力吸吮,不时用舌头挑逗,让它更加坚挺,更加醉人。

          第一百四十四回吐蕃变乱(四)

  一股麻麻的、酥酥的感觉渐渐的从体内产生,扩展到全身,公主的玉体忍不住轻微的扭动起来,似配合又似抗拒。不停的变换着形状,展现出不同的风情。

  渐渐的,公主雪白的玉体上染上了一层红晕,显得更加诱人。一声声快乐的呻吟刺激得于虚雨更加欲火高升。他缓缓的抬起公主的一双秀腿,将它们压向公主的上身,迷人的花谷清晰的展现出来。

  一片黑漆漆茂密的森林中,两片红艳艳的肥美花瓣微微张开,一丝细细的玉液已经顺着花谷流出,在花瓣上、草丛上形成一颗颗透明的珍珠,晶莹可爱。

  于虚雨将公主的双腿尽量往两边分开,低下头伸出舌头,去品尝那一颗小小的的珍珠。湿热柔软的舌头划过花瓣,就象羽毛刮过心房,公主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声响亮的呻吟,一股玉液再次涌出,柳眉微皱,脸上露出一副似快乐又似痛苦的模样。

  于虚雨的右脚压住,空出的右手伸出食指去探索那神秘的花谷。食指缓缓的从火热而又富有弹性的花瓣间挤了进去,进入了男人的福天洞地。花道中的嫩肉一层层的收缩起来,似是在抗拒着异物的入侵,让于虚雨有一种征服的满足感。

  「不,不要进去……痛,痛啊……」第一次进入异物的花道是那么的敏感,公主禁不住出声阻止。于虚雨根本没有理会,用食指尝试在花道中轻轻的抽动起来,不时的小范围的画着圆圈。

  伴随着玉液的增加,手指的进入越来越流畅起来,公主渐渐适应下来,火热的手指反而使她快感上升,痛苦的呼叫早已变成了一声声激情的呻吟。

  于虚雨完成前期的准备,坐在床上将双脚张开,把公主的双腿分开放到自己的大腿上,右手握住巨物,在花谷上下擦动起来。敏感的接触,一下下的撩拔在公主的心中。公主心痒难熬,花道中的玉液也越来越多。

  花道已经得到彻底的润滑,于虚雨扶起巨物,挤开火热娇嫩的花瓣,往花道深处挺进。巨大的前端顺利地进入,触到了一片薄薄的花膜,一阵裂疼让公主不由喊叫起来:「痛,痛啊,快停下……」

  笑话事到如今怎么可能停下?于虚雨双手抓紧公主的双腿,腰部猛得用力,巨物突破阻碍,顺利的进入到花道深处。巨物就像泡在温水中,舒服异常,嫩嫩的花道一圈圈的收缩起来,紧紧的缠住巨物,不停的压迫着这位不速之客。

  一阵被撕裂的疼痛感觉从下体传遍全身,公主的娇躯不由轻轻的颤栗起来,一双玉手四处乱抓,贝齿紧紧咬住红唇,娇容也因为疼痛而有些变形。于虚雨抱紧充满弹性的胴体,不忍她如此痛苦,巨物抵住花心,不敢动作。

  于虚雨的双手不断挑逗,花道逐渐湿润起来,于虚雨轻轻的动作起来。虽有玉露的润滑,花道的嫩肉还是传来刀割般的疼痛。疼痛虽然已经减低,公主还是忍受不住,她紧咬玉齿,身体后仰,双手无助地撑在床上。随着巨物的抽动,公主的玉体不断起伏,一对玉峰形成一阵阵迷人的乳浪。

  花道慢慢的适应下来,玉液的润滑逐渐生效,抽动越来越顺利,公主珠唇中开始发出舒爽的呻吟。看到公主已经苦尽甘来,于虚雨将两条腿伸直,双手托住公主的两条秀腿,加快了进出的频率。不时还用前端顶住花心旋转、磨动。

  火热的花道不停地收缩挤压,花心紧紧的裹住前端,伴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娇吟,一阵快感强烈的刺激着于虚雨。为了避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命运,他强忍住喷射的冲动,暂停了对花心的攻击。于虚雨把公主拉起,变成了女上男下的姿势。借这种体位的变化巧妙的延长快感的来临。

  享受到欲仙欲死的快感后,公主变得主动起来,白嫩的丰臀一起一落,动作越来越快,越来越猛。终于,一声高亢的尖叫后,公主伏到了于虚雨的身上。一股热热的玉液直浇到巨物敏感的前端,花心也产生了强大的吸力,花道紧紧的裹住巨物蠕动、收缩。

  在这种状态下,于虚雨暂时无法运动,看到嫣红娇嫩的峰尖正好送入口中,忍不住咬住它吸吮起来。过了好长时间,公主才恢复了一些体力,花道夹得也不怎么紧了。于虚雨抽出巨物,落红丝丝混在玉液中汹涌而出,两片诱人的美丽花瓣微微张开,露出里面迷人的嫩肉。

  于虚雨主动出击,让公主跪到地上,双手撑住地面,从后面狠狠的插入。他一边用双手感受臀部的弹性与丰满,一边大力的抽动。公主娇柔的蜷在床上,那样惹人怜爱,让人不禁生出成就感。

  于虚雨终于忍耐不住,在猛烈的冲刺过后,将巨物死死地抵住花心,热热的玉浆直接喷射到花心深处。这种强烈的刺激,让公主再次达到快乐的顶峰。俩人紧紧的搂在一起,一起享受着**的余韵。

  公主跟李沧海学过一些内功,略有些内功基础,于虚雨传授她内经心法,让她运功吸收强烈的元阳气息。公主行功完毕,觉得浑身舒适,黑宝石般的双眸,蕴含着万缕柔情。

  命运总在冥冥之中有所安排,王妃自于虚雨与公主大婚后,心情明显好了很多,见到于虚雨也不再那样拘谨,经常出入公主寝宫。公主个性柔弱,王妃爱屋及乌,对于虚雨也是关心备至。

  于虚雨在众人眼前还装出些威严样子,在后宫很快就显出风趣本色。王妃如今经常与他呆在一起,好像又回到少女时代一般,心情也好了起来,也愿意来与他们亲密相处。

  这日王妃请李沧海传授武功,李沧海正好与康敏、院星竹相约去草原游玩,将传授武功的任务交给了于虚雨。两人来到内宫花园隐蔽处,于虚雨光着上身,只身穿短裤,露出一身精壮结实的男性健美身材。

  王妃一身粉红色紧身劲装,半透明的短袖上衣,内白色肚兜紧贴着饱满的双峰,下着淡红色的小裘裤,裹着浑圆高挺的丰臀,在烈日阳光照射之下,勾勒出迷人曲线,看得于虚雨心潮跌伏,心不在焉。

  于虚雨先传授王妃一套掌法,王妃资质平平,学习进展缓慢。按于虚雨平常性格,早已不耐烦,但今天王妃惹起他无限暇思,因此他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借指点的机会,一双怪手点点戳戳,不时蹭到王妃敏感处。

小说相关章节:穿越天龙八部之风流虚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