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穿越天龙八部之风流虚雨 - 18,1

[db:作者] 2025-06-28 10:43 5hhhhh 7880 ℃

           第六十一回 少林寺(七)

  玄苦大师听于虚雨没有发言,看了他一眼,觉得他正在倾听,接着说:「玄慈师兄当下召集玄字辈诸位师兄会商,大家都说,我少林派武功虽然平平无奇,但列祖列宗的规矩,非本派弟子不传。」

  「武林中千百年的规矩,偷学别派武功,实是大忌。何况我中土武功传到了天竺,说不定后患无穷。波罗星的所作所为,决非佛门弟子的清净梵行,说不定他并非释家比丘,却是外道邪徒,此举不但于我少林派不利,于中土武林不利,而且也于天竺佛门不利。」

  「玄慈师兄言道,我佛慈悲为怀,波罗星的真正来历,咱们无法查知,就算是外道邪徒,也不便太过严厉对付,还是请他长驻本寺,受佛法熏陶,一来盼望他终于能够开悟证道,二来也免得种种后患。」

  「几年来敝寺对波罗星好好供养,除了请他不必离寺之外,不敢丝毫失了恭敬之意。」

  于虚雨道:「此事我多少知道一二,波罗星、哲罗星倒确是佛门弟子,而且是师兄弟。哲罗星在天竺算得是武学中的一流高手,与人动手,受了挫折,想起素闻东土少林寺有七十二项绝技,便心生一计,派遣记心奇佳的师弟波罗星来到少林,以求经为名,企图盗取武功绝技。」

  两人在客厅落座,正欲商议如何点化波罗星,门上报五台山清凉寺方丈神山上人求见。玄苦大师心中一凛,神山在武林中威名极盛,与玄慈并称「降龙」、「伏虎」罗汉,单以武功而论,据说神山上人还在玄慈方丈之上。只是清凉寺规模较小,在武林中的地位更远远不及少林,声望却是不如玄慈。

  玄苦命召集玄字辈高僧十余人,打开山门,迎接神山一行人。于虚雨听神山上人之名,知道神山上人来者不善,对玄苦说道:「只怕神山上人一行,与波罗星之事有很大牵连,若方丈信得过在下,此事让虚雨处置如何?」

  玄苦大师忙道:「于帮主于我派恩惠甚大,今日出手相助求之不得。」

  玄字辈高僧聚齐,玄苦大师、于虚雨当先,十余高僧在后,往山门迎进神山上人一行人进来。

  山门外七僧年纪都已不轻,一看服色知道非一家寺院来的僧人,其中一僧高鼻碧眼,头发鬈曲,身形甚高,是一位胡僧。领首的老僧约有七十来岁年纪,身形矮小,双目炯炯有神,顾盼之际极具威严。

  众人让到客堂,玄苦大师当中而坐,于虚雨坐在左首主位首位,其余玄字辈高僧一字坐在他下首。神山上人坐在右首主位首位,其余六僧依序坐好。

  神山上人伸手向着其余六僧,逐一引见,说道:「这几位是开封府大相国寺观心大师,江南普渡寺道清大师,庐山东林寺觉贤大师,长安净影寺融智大师,这是老衲师弟神音大师。这一位大师来自天竺,法名哲罗星。」众人都起来相互行礼。

  玄苦大师将左手主位众人介绍道:「这位丐帮帮主于虚雨,正在本寺做客。那几位为我寺高僧玄渡、玄生……」七僧中除哲罗星外,六人闻于虚雨大名,皆心中一震,看此子形神内敛,知道武功已达到返璞归真的境地。六人起身见礼,唯有哲罗星不以为然,安坐不动。

  哲罗星落座之后,不知于虚雨江湖地位崇高,见一位俗家年轻人坐在十余老僧上首,心中就有些不平。同来六僧因为知道于虚雨名声显著,江湖地位又高,对他礼敬有加。哲罗星看在眼里,心中诧异六僧为何与这年轻人行平辈之礼。

  神山上人看到哲罗星安坐,未免有些失礼,对哲罗星介绍道:「这位中原第一大帮丐帮帮主于虚雨,江湖地位崇高,与少林派掌门在中原向来并肩。」

  哲罗星才知道这年轻人坐于主位首位,果然大有来历。哲罗星见此人对诸位高僧还礼时,居然平辈论交,心中恶念更盛。

  以为此人年纪轻轻,地位尽管崇高,内力定然不强。他立起身来,向于虚雨施礼道:「哲罗星不知道中原武林典故,不要怪我失礼。」同时躬下身去,两手缩在袖中,潜运内力,用暗劲偷袭于虚雨,意欲让于虚雨难看,扬天竺国威。

  于虚雨连忙还礼,此时暗劲袭击过来,力道巨大。于虚雨心头潜怒,运起神功护体,将暗劲反弹回去。

  他虽然运起神功,表面却是声色不露,施礼动作不改,口中还能说出话来,道:「大师从天竺远道而来,在下安敢受大师之礼。」

  哲罗星施功后以为于虚雨必然出丑,心中正在暗自得意,不料暗劲到达于虚雨身上之后,那股巨力反向自身袭来。哲罗星虽然略显莽撞,但一身武功却还说得过去,见巨力迅猛,不敢怠慢,运起浑身功力消去这股巨力。

  于虚雨只是将哲罗星的暗劲反弹回去,却未趁机加力袭击。哲罗星心中却不曾如此想,运起全身功力相抗。但这反扑过来的力量,因是哲罗星的一股暗劲,迅速消失。

  哲罗星消除这股力道时浑身绷紧,力道一消,收脚不住,身体疾往前冲,一个踉跄跌于地上,将这欲振天竺国威,倒变成了抢着给于虚雨行大礼一般。

  于虚雨此时却不想让哲罗星太过难堪,潜用暗力,托住哲罗星身形。哲罗星只觉一股巨力过来,将自己身形扶起稳住,竟然无法抗拒,这才明白这年轻人功力,绝对非同凡响。

  哲罗星虽然修行多年,争强好胜之心却盛,如今与于虚雨这次较量,输得却是心服口服。他站稳身子,重新施礼道:「于帮主武功太高,比我强了太多。我服了。」哲罗星汉语水平较低,话语简单,咬字也不是很准。

  众僧看到刚才局面,又听哲罗星此话,心中知道哲罗星刚才必是自取其辱。心想这胡僧倒真会挑个对手,与中原名声最盛的于虚雨叫板,倒佩服他的勇气。又见他心直口快,输便是输,赢便是赢,倒也是个爽快人。

  众人重新落座,只听神山上人道:「少林庄严宝刹,小僧心仪已久,六十年前便来投拜求戒,却被拒之于山门之外。六十年后重来,垣瓦依旧,人事已非,可叹啊可叹。」

  少林众僧听了,心中都是一震,他说话颇有敌意,难道竟是前来寻仇生事不成?玄苦说道:「原来师兄与少林尚有如此缘源,天下寺院都是一家,师兄今日主持清凉,我佛门子弟,无不崇仰。凡事有因缘,师兄另创天地,弘法普渡,有大功德于佛门。」

  神山上人合十还礼,说道:「小僧当年来到宝刹求戒,固然是仰慕少林寺数百年执武林牛耳武学渊源,更要紧的是,天下传言少林寺戒律精严处事平正。」

  突然双目一翻,精光四射,仰头瞧着佛祖的金像,冷冷的道:「岂知世上尽有名不副实之事。早知如此,小僧当年也不会有少林之行了。」少林寺众僧一起变色,只是少林寺戒律素严,虽然众人愤怒,竟无半点声息。

  玄苦方丈道:「师兄何出此言?敝寺上下,若有行为乖谬之处,还请师兄明言。有罪当罚,有过须改。师兄一句话抹煞少林寺数百年清誉,未免太过。」

  神山上人道:「请问方丈师兄,佛门寺院,可是官府、盗寨?」

  玄慈道:「小僧不解师兄言中含意,还请赐示。」

  神山道:「官府逮人监禁,盗寨则掳人勒赎,事属寻常。可是少林寺一非官府,二非盗寨,何以擅自扣押外人,不许离去?请问师兄,少林寺干下这等残凶霸道的行径,还能称得上『佛门善地』四字么?」

 

           第六十二回 少林寺(八)

  玄苦已明白七僧齐至少林的原因,说道:「上人指摘敝寺『强凶霸道』,这四字未免言重了。」

  神山望眼如来佛像,说道:「我佛在上,『妄语』乃是佛门重戒!」

  转头向玄慈方丈道:「请问方丈,贵寺可是扣押了一位天竺高僧?这位哲罗星师兄的师弟波罗星大师,可是给少林派拘禁在寺,数年不得离去吗?」说话时神色严峻,语气更是咄咄逼人。

  玄苦转头向戒律院首座玄寂大师道:「玄寂,请你向七位高僧述说这其中原因。」

  玄寂应道:「是。」向前走上两步。他执掌戒律,向来铁面无私,合寺僧众见了他无不畏惧三分。

  玄寂将波罗星到少林偷艺一事,向众人详细述说一遍。玄苦忆起于虚雨欲处置此事之言,道:「此事公过,我少林因牵扯自身,不好妄言,幸亏于虚雨帮主正好在此,我寺委托于帮主禀公处置此事。」

  于虚雨道:「波罗星大师入少林之事,刚才玄寂大师已经讲述明白。诸位大师有何不明之处,可以提出,让少林寺与波罗星对质,谁曲谁直,一目了然。」

  神山却道:「少林寺将这位天竺高僧扣押在寺,七年不放,总是实情。老衲听这位哲罗星师兄言道,他在天竺数年不得师弟音讯,放心不下,派了两名弟子前来少林寺探问,少林寺却不许他们和波罗星师兄相见,此事可是有的?」

  玄苦点头道:「不错。波罗星师兄既已偷学了敝寺的武功,敝寺势不能任由他将武功转告旁人。」

  神山哈哈一笑,声震屋瓦,连殿上的大钟也嗡嗡作声,良久不绝。玄慈见他神色傲慢,却也不怒,说道:「师兄,老衲有一事不明,敬请师兄指教。倘若有外人来到五台山清凉寺,偷阅了贵寺的《伏虎拳拳谱》、《五十一招伏魔剑》的剑经,以及《心意气混元功》和《普门杖法》的秘奥,师兄如何处置?」

  神山上人微笑道:「武功高下,全凭各人修为,拳经剑谱之类,实属次要。要是有哪一位英雄好汉能来到清凉寺中,盗去了敝寺的拳经剑谱,老衲除了自认无能,更有什么话说?难道人家瞧一瞧你的武学法门,还能要人家性命么?还能将人家关上一世吗?嘿嘿,那也太过岂有此理了。」

  于虚雨接过话头,道:「神山上人切要记得今日之语,倘若那天让人将贵寺秘籍盗了去,万不要叫苦便是。再问大师一句,若贵寺擒住偷贵派秘籍之人,当如何处置?」

  神山上人心想,武功强似他的在武林中却没有几人,但这些人却不屑去盗秘籍,若是武功不如他的,偷入清凉寺经阁,却是很难做到:「佛门慈悲为怀,若有人往敝寺偷盗秘籍,为我寺所擒,必会将其释放,不会擅自将其拘留。」

  于虚雨道:「如此甚好,我丐帮弟子满天下,明日我将神山上人所语传遍武林,清凉寺经阁任人偷盗,被擒时清凉寺也会将其安然释放,我想武林中人,必有许多心仪贵派秘籍。万望上人不要忘记今日所言。」

  神山上人闻言,不由心中一怔,若武林中人都往清凉寺经阁偷盗秘籍,而清凉寺将其擒获,既不能杀,也不能困,只能安然释放,恐怕清凉寺自此无宁日。但自己话已出口,却不能自食其言。

  于虚雨见神山上人涨红了脸,知道神山必已后悔今日之语,进一步说:「诸位在此见证,清凉寺自此若擒偷经之人,不论中原、西夏还是契丹人,被擒必会安然释放,从今日起,我等告示天下,若清凉寺食言,我等合力为被擒人讨个说法。」

  神山上人知道此事的严重性,丐帮弟子遍天下,信息几日内就可传遍武林,清凉寺自此再无安宁之日。强辩道:「西夏、契丹非我族类,入中原窃经,自然不能轻放,若中原武技传到敌对之国,对我中原绝无益处。」

  于虚雨道:「若契丹人前来偷取少林秘籍被擒,上人如何处置。」

  神山上人道:「或杀或禁,绝不能使中原绝技流传敌国。」

  于虚雨道:「少林寺向来门规森严,因此中原武林不用担心少林秘籍流传敌国。如今波罗星也是外国人,被他偷去秘籍后,让少林寺放他离去。波罗星不受少林门规所限,若他将秘籍偷偷传入敌国,上人应如何应对。」

  神山上人见于虚雨词峰犀利,抓住语病,将他刚才的言论驳得体无完肤,不由有些恼羞成怒。道:「此事本是少林之事,于帮主强要出头,却是为何?」

  于虚雨道:「此事原与大师无关,为天竺僧人少林派之事,上人强要出头,却是为何?」于虚雨以其人之矛,还制其人之盾,神山上人不由接不上话来。

  于虚雨接着说道:「倘若这些武功典籍平平无奇,公之于世又有何碍?但少林派的拳经剑谱内容精微,武林中素所钦仰,要给旁人盗去传之于外,辗转落入敌国武林,未免贻患无穷,决非中原武林之福。各位大师,虚雨说得可对?」

  神山所请四大寺主持,都觉于虚雨所言有礼,若波罗星真要偷窃秘籍,传于敌国武林,对中原武林绝对是一场浩劫。

  何况少林绝技,对中原武林尚不能轻传,又怎会轻易传给胡僧。四人见于虚雨望过来,面露询问表情,都点头示意同意他刚才论点。

  当年神山上人曾到少林寺求师,少林方丈灵门禅师和他谈论几句,觉他锋芒太露器小易盈,不是传法之人,若在寺中做个寻常僧侣,他又必不能甘居人下,日后定生事端,是以婉言相拒。

  神山无奈投到清凉寺中,只三十岁时便技盖全寺,做了清凉寺方丈。他天资颖悟,算得是武林中的奇才,只是清凉寺中所藏的拳经剑谱、内功秘要等等,不是第一流功夫。

  四十多年来他内功日深,远远超过清凉寺所传武学典籍所载,但拳剑功夫,终究不足,每当想起少林派七十二项绝技,总不自禁又是艳羡,又是恼恨。这一日事有凑巧,神音引了一名天竺胡僧来到清凉寺,那胡僧便是哲罗星。

  哲罗星来到东土后,径向少林寺,途中遇到一个老僧,手持精钢禅杖,不住向他打量。哲罗星不明东土武林情状,只道凡是会武功的僧人便是少林僧,一见便心中有气,便喝令老僧让道,言词极是无礼。

  那老僧反唇相讥,三言两语,便即斗了起来。斗了一个多时辰,兀自不分高下,老僧喝令罢斗,说道:「兀那番僧,你武功甚高,只可惜脾气太也暴躁,忒少涵养。」

  哲罗星道:「你我半斤八两,你的脾气难道好了?」

  两僧打了半天,都已有惺惺相惜之意,言笑之间,互通姓名。那老僧便是神音。哲罗星得知他不是少林寺的,更加全无嫌隙。神音问道他东来的原由。哲罗星便说师弟来到中土,往少林寺挂单,不知何故,竟为少林寺扣留不放。

  神音一来好事,二来对少林寺的威名远扬本就心中不服,三来要在这位新交的朋友之前逞逞威风,便道:「我师兄神山武功天下无敌,从来就没将少林寺瞧在眼里。」当下神音将哲罗星带到清凉寺去,会见了神山。

  神山心想少林寺方丈为人宽和,扣留波罗星,其中定有重大缘由,当下善加款待,慢慢套问,不到半个月,便将哲罗星心中隐藏的言语套了出来,只不过他咬定说想取佛经,用以在天竺弘扬佛法。

 

           第六十三回 少林寺(九)

  神山寻思:「波罗星去少林寺,志在盗经,如在刚盗到手时便被发觉,少林寺也不过将原经夺回,不致再加难为。现将他扣留不放,定是他不但盗到了手,而且已记熟于心。再说,这番僧所盗的若是经论佛典,少林寺非但不会干预,反而会慎择善本,欣然相赠。所以将他监留于寺,七年不放,定然他所盗的不是佛经,而是武学秘籍。」

  一想到「少林寺的武学秘籍」,神山不由得心痒。数日筹思,打定了主意:「我去代他出头,将波罗星索来。只要波罗星到手,不愁他不吐露少林寺的武学秘要。」

  当下派遣弟子持了自己名帖,邀请开封大相国寺观心大师、江南普渡寺道清大师、庐山东林寺觉贤大师、长安净影寺融智大师,随同神音和哲罗星,一同到少林寺来。邀请这四位武林中大有名望的高僧到场,是要少林寺碍于佛门与武林中的清议,非讲理放人不可。

  这时神山听得于虚雨步步紧逼,又不能与他反脸,勃然说道:「哲罗星师兄万里东来,难道仅凭少林寺一面之辞,连他师兄弟相会一面,也是不许么?」

  于虚雨对玄苦道:「请方丈请出波罗星师兄!」玄苦传下话去,过不多时,四名老僧陪同波罗星走上殿来。

  波罗星身形矮小,面容黝黑,他见到师兄,悲喜交集,涌身而前,抱住哲罗星,泪水潸潸而下。

  两人咭咭呱呱的说得又响又快,料想是波罗星述说盗经遭擒,被少林扣押不放的情由。

  哲罗星和师弟说了良久,大声用华语道:「少林寺方丈说假话,波罗星没有盗武功书,只偷看佛家书。」

  玄苦道:「出家人不打诳语。波罗星,你若说谎,不怕堕阿鼻地狱么?」

  波罗星道:「我决不说谎!」

  他聪明机变,此刻信誓旦旦,竟将盗阅秘笈之事推得干净,反显得少林寺全然理亏。

  玄苦眉头一皱,口宣佛号:「阿弥陀佛!」

  一时倒难以和他辩驳。突然身旁风声微动,黄影闪处,一人呼的一拳向波罗星后心击去,这一拳迅速沉猛,凌厉之极。拳风所趋,正对准了波罗星后心的至阳穴要害。

  这一招来得太过突然,似乎已难解救。波罗星立即双手反转,左掌贴于神道穴,右掌贴于筋缩穴,掌心向外,掌力疾吐,双掌掌力交织成一片屏障,刚好将至阳要穴护住,手法巧妙之极。

  大雄宝殿上众高手见他这一招配合得丝丝入扣,似是同门师兄弟拆招,试演上乘掌法,忍不住都喝一声:「好掌法!」

  波罗星双掌之力将那人来拳挡过,那人跟着变拳为掌,斩向波罗星的后颈。这时众人已看清偷袭之人是少林寺中一名中年僧人。这和尚变招奇速,等波罗星回头转身,右掌跟着斩下。波罗星左指挥出,削向他掌缘。那僧人若不收招,刚好将小指旁的后豁穴送到他的指尖上去。这一指看似平平无奇,但部位之准,力道之凝,的确是非同凡俗。

  又有人叫道:「好指法!」那僧人立即收掌,双拳连环,瞬息间连出七拳。这七拳分击波罗星的额、颚、颈、肩、臂、胸、背七个部位,快得难以形容。

  波罗星无法闪避,也是连出七拳,但听得砰砰砰砰砰砰砰连响七下,每一拳都和那僧人的七拳相撞。他在这电光石火般的刹那之间,居然每一拳都刚好撞在敌人的来拳之上。

  七拳一击出,波罗星蓦地想起一件事,「啊」的一声惊呼,向后跃开。

  那中年僧人却也不再进击,缓缓退开三步,合十向玄苦与神山行礼,说道:「小僧无礼,恕罪则个。」

  玄苦笑吟吟的合十还礼。神山脸有怒色,哼了一声。玄苦向观心、道清、觉贤、融智四僧说道:「还请四位师兄主持公道。」然后对于虚雨道:「请于帮主禀公处置。」一时客厅内肃静无声。

  观心大师咳嗽一声,说道:「三位意下如何?」

  道清大师道:「适才波罗星师兄所使的三招,第一招似乎是《般若掌法》中的『天衣无缝』;第二招似乎是《摩诃指》的『以逸待劳』;第三招似乎是《大金刚拳》中的『七星聚会』。显然波罗星师兄偷学少林绝技,绝对不假。」

  神山上人接口道:「哈哈,中土佛门果然受惠于天竺佛国不浅。当年达摩祖师挟天竺武技东来,传于少林,天竺武技流传至今,少林高僧的出手,居然和天竺高僧的天竺武功仍然若合符节,实乃可喜可贺。」

  少林群僧见神山上人在于虚雨重重折辱之下,仍不思悔改,又帮胡僧说话,均有怒色。适才少林僧人法名玄生,武功既高,心思谨密,突然间出其不意的袭击,事先盘算已定,所使招数以及袭向的部位,逼得波罗星不得不以般若掌、摩诃指、大金刚拳中的三招来拆解。

  波罗星这些时日心中所想手上所习,都是少林派功夫,仓卒之际不及细想,顺手以这三招最方便的招数应付。

  现在神山强辞夺理,反说这是天竺武技。但少林派的武功源自达摩祖师,传下禅宗心法与绝世武功,那也是天下皆知之事。玄苦刚要开口,见于虚雨以目示意,闭嘴不言。

  于虚雨缓缓说道:「少林寺佛法与武功都是传自达摩祖师,那是一点不假。来于天竺,难道就要还于天竺,此理本身就是不通。」

  「倘若天竺人都来少林寺取武经,是否少林寺便都要传给他。再则神山上人所说,波罗星所用武功是天竺武功,却是可笑之极。此三项绝技却非达摩祖师所创,大家心知肚明。」

  「中国人不维护中国人利益,反帮胡僧说话,我于虚雨第一个瞧不起。胡僧偷艺,此在武林中本是禁忌,若此事是我主持,而非少林主持。」

  「依我性情,恐怕波罗星早已死于非命。这三门绝技全系中土武功,与天竺以意御劲、以劲发力的功夫截然不同。各位都是武学高人,其中差别一见而知,原不必我多所饶舌。」

  观心大师、融智大师均觉于虚雨之言不错,齐声向神山上人道:「师兄你意下如何?」

  神山上人闻于虚雨言中之意,竟似说自己是汉奸,但却反驳不得说道:「于施主所言,当然高明,不过未免有一点故意分别中华与天竺的门户之见。其实我佛眼中,众生无别,中华、天竺,皆是虚幻假名。」

  于虚雨道:「既然都是虚幻,波罗星在少林或在天竺,又有什么区别。此事真相已明,波罗星师兄弟行事也不似佛门弟子。」

  「为僧人不能悟透佛家精华,心怀争强之意。参佛法而不能如实说话,为得小利而置佛法不顾。上人还要为其说话,我却不明上人用意。令中原精华武功流传胡国,若中原与其发生纷争,是置中原武林大义而不顾也。」

  「上人只想为胡僧出头,却置少林利益而不顾,我不能认同。若波罗星回归天竺,于虚雨处却有『失心丸』,尽可让他忘记所记秘籍。」

  神山上人本意借此事,窃取少林绝技,现今为于虚雨化解,脸色涨得通红,不由有些恼羞成怒。说道:「于帮主此言差矣,我佛家经典俱来自天竺,少林武功也是天竺人创始,天竺在佛法上讲是上国也。」

  于虚雨道:「佛法虽然传自天竺,但并等于天竺人强似中国人一等。若中国人不能为之,天竺人也不能为之。如果诸位以为,波罗星若为汉人,少林寺如此做法,各位定无异议。不为中原人讲话,却为番人做主,我于虚雨却不认同此种作为。难道我大宋子民,反不如一个外乡人。在我大宋疆界,当守我大宋武林法则。此事不须再辩,我认为少林派此事处置甚为合理。」

 

           第六十四回 少林寺(十)

  神山上人此次来少林,本想借此谋些利益,却被于虚雨当众驳得下不来台,但于虚雨所语句句抓住要害,此时一句也反驳不得。他虽然机智,但此时却无言以对,反生了一口闷气。

  突然外面一个清朗的声音远远传来,说道:「各位高僧相聚少林寺讲论武功实乃盛事。小僧能否有缘做个不速之客,在旁恭聆双方高见?」一字一句,清清楚楚的送入了各人耳中。

  于虚雨一听,知道是鸠摩智来到,不由心中暗喜,寻思秘籍抄本或可今日收回。他暗运内力说道:「既是法王大驾光临,也是我等福分。」声音平和,但语句清晰。众僧闻得此语,心中暗想于虚雨小小年纪,在武林得享大名,确有真才实学。

  大殿门口已出现了一位宝相庄严的中年僧人,双手合十,面露微笑,说道:「原来于大侠也在此处,今日来此,确实不虚此行。」

  鸠摩智与众人相见罢,于虚雨道:「今日法王大驾光临,倒省了虚雨长途跋涉之苦,待会述话完毕,请大师与虚雨独谈片刻,商议一事。大师较技之事,暂且押后。」

  神山今日到此,弄得灰头土面,但于虚雨江湖名声响亮,威望素高,又兼丐帮帮主,又不敢得罪,知道今日讨不了好去,当即告辞。

  哲罗星见今日将要无功而返,不知如何才好。于虚雨对鸠摩智道:「法王切安坐,待在下处置完事情,再行述话。」

  将哲罗星唤到门外,道:「大师欲要讨走师弟,我喂他一丸药物,令师弟自此记忆全失,即是见你也不认识。不若让他在少林参禅,也算是他与少林一番善缘。」

  哲罗星本就理屈,心想若波罗星失去记忆,反不由在此自生自灭,少林派虽然囚禁他在此,礼数待遇却是甚厚。当下与波罗星谈了几句,师兄弟两人洒泪而别。

  波罗星此后断了西归念头,又受少林长老玉林大师点化,弃武专心参禅,反而写下《波罗星经书心得》传入后世,成为一代高僧。

  神山上人七人告辞回去,少林众人、于虚雨、鸠摩智送众人出得山门,一同回客堂就座。于虚雨当着少林众僧道:「待会有一秘事,与法王密谈。但少林绝技抄本一事,请法王当得少林众僧之面给个交待。」

  鸠摩智闻言一怔,寻思慕容博交付七十二绝技副本之事,甚是秘密,不知于虚雨何以得知。于虚雨见他不言语,接着说:「慕容博交付抄本于法王,恐怕心怀不轨,不知法王可曾深思?」

  鸠摩智道:「愿听赐教。」

  于虚雨道:「法王身怀绝技,又是吐蕃国师,但少林合寺之力,围攻法王,强取副本,法王胜率几何?」

  鸠摩智略一寻思,少林派中高手如云,长老院中数十位元老武功深不可测。自己身具七十二绝技一事,若少林真要下定决心收回,恐怕不单牵扯自身存亡,吐蕃国内必也会大受连累。念头盘旋,不由也对慕容博授书一事,产生疑惧。

  于虚雨见他沉吟不语,接着说:「慕容博为燕国后人,一心复国,他的这一作法,无疑想挑拨中原武林与吐番火拼。他坐山观虎斗,趁机寻找时机。若为少林派与法王利益考虑,请法王交还少林秘籍副本。」

  鸠摩智为国师身份,只须于虚雨点拨一点,就能明悉慕容博险恶用心,不由浑身冒出冷汗。于虚雨接着说:「少林寺本想派遣高手前去索回副本,虚雨因法王为身明大义之人晓之以理,必会将副本赐还。法王何等身份,既然答允归还,也必不会另寻抄本应付少林众僧,大家防患于未然,止大劫于萌芽中,为皆大欢喜之局。」

  鸠摩智沉思片刻,心思自己已经尽知七十二绝技虚实,还回副本也不受多大损失,反而能让少林欠他一个人情。从身后行囊取出一个小盒,道:「老衲言出必诺,请贵派查书副本,老衲保证绝不泄露贵派秘籍便是。」

  玄苦率众僧向前给法王施礼道:「今日方知法王为真正具大智慧之人,少林感法王大恩,必会归还法王一个人情。」鸠摩智起身还礼道:「此事本是老衲之错,诸位大师勿要多礼。」

  一件极其难办之事,让于虚雨一席话轻易解决,玄苦大师率众僧又对于虚雨行礼道:「少林感念于帮主大德,大恩不言谢,日后于帮主为武林正义,用着少林之处,少林必竭力为之。」

  于虚雨道:「此次来到少林,机缘巧合,得成大功。此事非在下之能,全凭法王等人深明大义,诸位大师莫要多礼,折杀虚雨了。」

  众人谈论一会,法王本意欲与少林较量武艺,但此时见众僧对他恭敬多礼,不好再提。众人用过晚餐,于虚雨邀鸠摩智独谈。

  两人来到寺外僻静处,于虚雨道:「法王身具『小无相功』,可是李秋水师伯门下?」

  鸠摩智闻言大惊,他身具「小无相功」一事,世人知道者少之又少,今被于虚雨一言揭露,自然惊出一身冷汗。鸠摩智师门向来是个秘密,但他非李秋水之徒,却从师于李沧海。

  李沧海为无涯子最小师妹,当年与大师姐天山童佬、其姐李秋水三人,三人同时爱上无涯子。李沧海心性柔弱,见无涯子面对天山童姥、李秋水两人,已经招架不住。她不想卷入其中争风吃醋,远走吐蕃。

小说相关章节:穿越天龙八部之风流虚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