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绣戈袍全传全本•四十二回 - 22

[db:作者] 2025-06-29 08:16 5hhhhh 5130 ℃

        第三十七回张德龙闻难通番陈安国因败回朝

  诗曰:

  知人则哲帝犹难,况复衰朝主已。

  惟有法汤三事责,犹堪补过洽时艰。

  却说那刘俊,当日要皇上求个万全方法,乃可将张德龙的事追究,原是个深谋远虑的识见,谁知那德龙更十分心计。他自居官内帘以后,早结纳了一个内监,姓黎名太,每年受了德龙一个万银的大礼。凡主上目中看什么书,食什么物,行什么事,说什么语,何人奏本,何人见驾,一切通知,历本无心。德龙因有此个内应,所以主上的性情意念,他早一一知悉。及殿中承问,应对自然控合当旨。他有如此能干,不忧嘉靖不宠爱他。那日,李英华将谢勇的事奏时,黎太正在左右,备闻了这个原故。嘉靖才退了朝,急跑在德龙府中将祸事通告。黎太退去,那奸臣父子抱头大哭一回。

  张豹道:「我父子遂如此便了不成?即死亦要出下气方好!」德龙急退了左右,说道:「我闻戈国自送了这件绣袍过来,国中便水旱蝗虫,岁岁饥馑。且又宫里暑酷不堪,时见瘟疫,死亡无算。月前曾有本章到来,将个情节上诉,欲将别的宝贝换回这袍。昏君谓其反复无常,不允所请,戈国料必怀恨。今我父子何不凑着事未发作,逃往戈国?将此袍送还,求他称兵入寇,杀却昏群,岂不甚善!张豹道:」事不宜迟,明日便可起行。「张德龙即密地将家中什物最宝的及易携的。并那件绣袍点定,以便隔日出奔。

  张豹见是谢骥,遂疑韩氏假意与自家欢嬉,故意教儿子出首不成?须要杀却方好。一时变了心肠,是夜藏了利刃,往韩氏处下手。谁知那阿骥明知张家事发,迩来主上就要杀他,自己犹念着母亲情分,便主意要取韩氏别个去向。不料到母亲处,草草说了几句,张豹带了数人即到。阿骥手无寸铁,急不及避,走不得,被他一刀杀却。韩氏只意公子恨他到此碍目,犹哭怨道:「嫌他到此,更有别个法子,不令他来便了,何用害他性命?」公子竟不分说,喝左右下手。可惜那韩氏为着「贪淫」两字,倒是死得过了,独误了儿子的命,此亦谢勇恶人无后的报应,正老天善于借刀处。

  那张豹见她母子二人已死,封好了房子,回府与德龙蒙过众人,只带有能干的腹心家将数人,携了各物,凑早托言出了皇城。渡过沙漠,到了戈国,着家人进去通报。国主戈王闻是上国太师到,只得携着众臣,倒屣迎进。问道:「上国大臣,辱赐下国,有何事件?」德龙便纳头下跪,托言被奸臣所害,要来国中借兵,杀回朝中报仇。并愿送回这件绣袍,以为偿活命的恩。戈主急扶他起来,答道:「有话须慢慢商量,何须如此大礼?」德龙说:「郎主不允,老夫决不起来!」

  戈主道:「从命便是。」德龙起来,分君臣坐下,张豹遂献上各宝,并绣戈袍。戈主大悦,随命左右收下,似甚相得。随命摆宴,席上说道:「既蒙太师厚赠,并赐回镇国的宝。待孤与各大臣议定,自然起兵与你报仇罢。」德龙又谢过大恩,携了众等,暂出公宫居住,以候戈国起兵。戈主见德龙退了,遂传命东宫太子虹印、公主鸾娜、军师元黄蜡、定国将军乌云豹、护国将军查拿龙上殿。遂将张德龙来意,并送上各物,与众等参议可否。公主奏道:「以王儿看来,张德龙如此主意背主,必是个不忠的臣子!虽说被人所害,一定谎说,以蒙父王。父王若中他的计,一来受天朝怪责,二来小不敌大,弱不敌强,反累我国损兵折将。倒不如杀了他,将头颅献回他的国主。或念我国有功,不要还此袍,亦未可定。」

  太子奏道:「贤妹总是个妇人女子之见!我国得还那袍,免得饥荒疾病,最是紧要的。若天朝贪此重宝收回,岂不是当面错过?况我王已面允他报仇。堂堂国主,安可失信于天下?况臣儿素闻大皇帝柔懦,偏听臣下。有一个唐尚杰,父子忠良,不知为着何为,竟将他满门诛戮。现在朝内无人,只知向下国求金求马,费尽我等几多悉索。正要凑此前去,见个雌雄!待他莫谓下国无人,动恣诛求,方合父王发奋有为的锐志。求父王允奏。」戈主道:「果见我儿壮志,日后此座可保!」

  歇了数日,张德龙又入内恳请。戈主允请。便立定章程,发兵外,留下张德龙作质,命张豹引路。并吩咐东宫太子调了五万精兵,同公主、军师、定国护国两将军,即日祭旗兴师。一路抢掠,望中原进发。且立明旗号,托言为唐家报仇。且知云豹当日镇守北关,保民若赤,去贼若仇。且又军法严明,将士毋得恃势凌遏愚民,附近一带皆仰之如父母。被害后,父老流泪,无人不替他怀恨,奈无权无勇,莫可如何。今见师中立着唐家的号,蠢然无知,竟有箪食迎师的,有逐队的。戈兵所到,绝无所阻,如冷手一般。名似正,势愈大。攻破了雁门,关中将士被戈兵杀得血流漂杵,尸骸京观。

  元帅陈安国,可幸满身能干,匹马杀出重围,正欲回朝取救,谁知朝中皇上,一日正在要收拾那德龙父子。假意降了一个手敕请他进宫谋议大事。黄门回来奏说:「去到张府,全不见德龙父子出来接旨。问伊家人,亦说不知他去向。回来请旨定夺。」黄门奏上,嘉靖吃了一惊,道:「莫非他知了消息,先逃走了不成?」急叫黄门宣刘俊、霍韬、李英华上殿商议。顷刻皆入,嘉靖遂将不见了张德龙的事体说与三大臣知悉,且着各大臣想他的原故。刘俊道:「大凡奸臣必买嘱宫廷左右,窥伺人主,料将这个消息传报他,知他必然惧罪远?。」

  嘉靖道:「莫非回湖广去了?」刘俊道:「若逃回湖广,主上何难兴一旅的师擒回?谅奸雄未必如此浅呆。他见性命所关,非投往别国,则委身贼人。断无面目江东再见。」语犹未了,黄门又奏:「雁门关大元帅陈安国要见,现在午门,候旨定夺。」嘉靖着他进见,安国山呼。嘉靖问道:「卿家不在雁门关镇守,今单人匹马回来有何事故?」安国遂将戈国太子打着要替唐家报仇旗号入寇,所以一到便降,又有张豹引道,现已攻破了雁门关。自家单人匹马打出重关,是欲回朝取救。且将「丧师辱国,臣罪当诛,求我主赐兵,恢复赎罪」等语奏上圣上。

  嘉靖又道:「刘卿家果然料事如神!原来张德龙父子又通番去了,真乃罪上加罪,王莽一流!大负平日干城腹心的寄。并使寡人自痛有眼无珠,所谓忠者不忠,贤者不贤,枉居群臣之上。今日有何面目复见天下?雄关大破,朽骨苍生。是朕不识人的过,与陈卿家何涉?」霍韬奏道:「我主能此引过,深自怨艾。正古来圣主明君盛节,反躬一念,便可道乱。为今之计,莫如再拨精兵与陈将军前去退敌。料此欺君罔上的贼,天怒人怨,自古从无得志之理!」嘉靖准奏,即发精兵十万,猛将百名,交与陈安国。以便刻日起程,前往雁门关,力图恢复,以抒国患。正是:盘根错节人分别,击鼓鸣金士奋先。欲知陈安国起兵如何,下回分解。

          第三十八回戈兵环北口明主走东京

  诗曰:

  一时误用这奸臣,惹出般般是祸根。

  此日六军同驻处,却来天子亦蒙尘。

  却说德龙通番,带了戈兵攻破雄关。嘉靖闻报,恨着平日信任错了这个奸臣。前时害了唐家,今又被他杀戮多少将士,累及多少人民!自觉为主上不识人的过,此日深自切责,素报减膳。此是嘉靖好处,所以后来不至失国皆赖这个。随命顺天府尹,暂且前去张府拿着奸臣的党,以免从中生事。府尹得旨,统齐御林内侍兵丁到了张府,抄出家财数百万。履遗于庭,金铺于地,狼狼藉藉,独拽不出这件御赐绣戈袍。即人口亦属无几,想必家爷不在,亦随逸去不等。府尹只得暂且回奏,嘉靖越加愤恨,随去送师。

  安国统了精兵再去关前杀敌,相离二十里下寨,即见有关内数人到来禀上安国,说道:「我等初见戈兵旗号,错认真是为着唐家出气的。所以一时倒戈相迎,并元帅手下千总韩?亦归顺他。不料戈兵到关后,酷毒无道,纵兵劫掠,百姓不堪。韩?又受他侮慢,个个不服,意欲反关,奈戈兵势大,难以下手。今知元帅前来克复,韩?守城,念着朝廷,恼着番兵。故特命我等偷到营中,报知元帅。约定今夜二更,求元帅提兵前去劫营。我等与韩?开关接应,何愁雁门不复。」

  安国见他说得有理,安得不信?孰知戈兵入关后,出示安了民。正恐关中诸将为患,个个早杀了。后知安国提兵复来,故买着关内一班奸民,前来安国营中献计。安国不知,中了他计,果然命各人黄昏造饭饱食。到了二鼓,兵士个个结束,秣马衔枚,悄悄行近雁门关外。且喜月色微明,安国一时愤敌抒忠,扬臂当先,为众士奋。举头一望,果见城楼上早有数人在上等候一般。安国通了声,即见关门大开,纵马而入。随见那人将关门复闭,然后引路。又不见韩?在此,安国心中早有些惊异,奈兵士已进,只得半信半疑上前行了半里许,尚未见贼营。

  知中了计,即将引路杀了,即唤兵士回头。路旁拥出一支番兵,将自己的军士截成两处,首尾不能相顾。只得各各逃生,被番兵杀的杀、捉的捉。犹幸陈安国路熟,急去南门抄路,逃往云南,即那日唐吉算定前去牛头山的羊肠峻岭。安国顾着性命,怕不得岭高插碧,只管卸甲弃鞍,独行渐进。上去犹易,到了山顶,望下万仞悬崖。只得缩成一团,滚滚而下。正系铤而走险,势穷力出,马跳檀溪,随天降福。适安国果然不该阵亡,幸值山草丛葺,滚下山脚。急寻路径,取道回朝,逃生了一命。共丧了兵士三千,猛将三十余名。所剩关外,虽尚有带甲九万有奇,但陈安国中计入了雁门关,自然预早先点定人马,在关外接济。

  诸将领命提兵俟候,将近四更尚不见元帅回头,亦料是不吉,奈无何如,只得再候一会。须臾,见关内骑步蚁阵四出。诸将见不是自己的人马,知元帅必然中了计。一时无主,竟尔反戈,若鸟兽散,被戈兵乘势掩杀,矢石交加。幸是未及天明,招集败军,点过人马,又死了五万有多。少不得收拾余烬,回朝再作道理。这戈兵待至天明,见安国余兵,拔寨远?。太子虹印催兵,一路烧营拆寨,火光烛天,势如被竹,直通潼关。关内百姓见番兵浩瀚,只管逃生。携男带女,哭声震野,金银衣物,各弃道旁。人人争去王城避难,不绝如绎。

  有一个名士文弱,不能携着妻女而逃,那妻女又惧贼到受辱,先投塘自尽。剩那名士,零孑只履,跚慢前行,途中聊口占二律以志哀。其一曰:大泽哀鸿集,荒瘦犊奔。流离今若此,保障昔谁论。戍鼓连江浒,烽烟逼雁门。城楼诸将帅,何日馘孙恩?其二曰:一炬怜焦土,昏烟覆断堤。伤心凋白发,低首憾苍黎。死义贞魂烈,同仇众志迷。逃生何处是,愁听夕鸦啼。吟罢,哀感行道,成群结队,飞入王城。值安国的败军回朝告急,嘉靖即召诸大臣,入议退兵的策,须臾皆入。

  湛某泉奏道:「目下贼势如此张扬,倘被他直逼皇城,那时势子挠动,个个寒心。即有起、颇,亦难驱恐怯的军民,勉强迎敌。凑此贼人未到,正须先遏其锋。孰不若一面命殿前大将军史忠,协同五城兵马司,尽起六军先去出战。一面火速行文近省,谕各督抚大臣调兵前来勤王。求主允奏。」嘉靖果然面召史忠,即刻前去退兵,回来升官重赏。随命部家,行文近省征兵。那史忠领着王命,凑此贼兵未到,果提了六军前去厮杀。遂出王城行了四十余里,军士报道:「前面不远就是贼营。」

  史忠闻报,远望戈兵,不过二三万的,心内讶道:远来孤军,缘何却能所向无敌?但今向晦,不便对垒,只得安营下寨,明早才战。歇了一夜,史忠下了战书,两家排开阵势,混战一场。戈兵势寡,不得抵敌,虹印只得引兵退去。史忠乘势赶上,恰好太子到了救兵,又混杀一场。史忠的兵将却被鸾娜用着长砂,当面撒来。孱弱的就在阵中而亡,强力的亦少不得脑破。即那元帅,亦几被他害了这双眸子。幸是躲避得快,亦损了兵一万有余,急走回入紫金城,奏知主上。吓得嘉靖坐卧不安,内苑妃嫔个个怨着王爷平日枉杀尚杰,又误信任德龙父子,以至一时召乱起来。并城中有一班德龙的心腹旧将知家爷引兵在外,正欲出去相投。奈城门紧闭,难以走往,一夜,遂纠党数十人在城内放起火来。外面戈兵见了,趁夜攻城愈紧。一时人心越加怆惶。

  嘉靖正在梦中,跳醒,闻宫监报道:「城内起火,想是贼人有了内应。」吓得嘉靖手忙脚乱,正在计无所出,忽见霍韬、湛甘泉、张天保、李英华、刘俊、毛天海一班文臣入殿,请驾走避。主上无奈,只得勉从。宫女多有不及相从,一时哭声震地。銮舆行到宫门,又得史忠率了数千军马行前来护驾。君臣定了主意,欲往山东,即开了南门,并任百姓逃去投生。正是:一朝烽火惊人处,仿佛明皇幸蜀时。未知嘉靖所去如何,下回分解。

小说相关章节:绣戈袍全传全本•四十二回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