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黑五类回忆录】(修改版) - 1

[db:作者] 2025-07-05 20:28 5hhhhh 8350 ℃

 作者:南部十四

 2015年/1月/5日发表于第一会所  

 是否本站首发: 是             

 

  说明:1,此文原发于2012年,在文学作者区,现在重新修改,但因发文时间相距太久,本人又长期没再发文,早已不再是文学作者,已无法在原文上编辑,故在此重发;

  2,此文系《暴虐批斗会》的姊妹篇,因《暴》文多系虚构,故此文采纪实写法,以还原真实的批斗;

  3,此文系根据当年亲历亲见亲闻加工而成的小说,所记故事并不完全发生在我个人的身上,文中人名亦全系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4,此系SM小说,并非针对政治,请读者亦不要进行政治批判。

  5,我不会按照要求进行编辑,还请版主原谅。

 背景介绍

  应网友要求,将故事发生年代相关背景及专用名词作一介绍,以有助于没经历过那个岁月的年轻网友的理解。

  文革——文化大革命的简称。起止时间: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建国以来最动荡不安的阶段,也被称作「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

  红卫兵——全国性的以大、中青年学生为主的群众性造反组织。实际上据我所知,好多三四十岁的人也戴上红卫兵袖标当红卫兵的,好多一字不识的文盲也有当红卫兵的。王洪文曾提出将红卫兵与共青团合并,因为那时共青团组织已经完全瘫痪。

  红小兵——类同红卫兵,是小学中的造反组织,革命小闯将,因为少先队已经瘫痪,能参加红小兵的,相当于少先队。

  造反派——全国性的以造反为主要手段的群众组织,参加者好多是红卫兵,但不仅仅是红卫兵,因为其中也包含了好多工人农民。从省到县的公检法、各大学、基层各街道办事处、各人民公社,当时全部都被造反派夺权,因而瘫痪。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宝藏,以及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都毁于造反派之手。

  造反派全部是群众自发组织的,因而帮派很多,各派之间又因各种原因互相论战,到后来发展成武斗,动用刀枪棍棒,乃至步枪冲锋枪,有些兵工厂甚至开出坦克大炮互相对战,死了很多人。

  造反派都有一个很左的名称,多用毛主席诗词中的著名词句命名,我小说中所写「全无敌」战斗队、「从头越」战斗队,便是典型的命名方式,其他如「云水怒」战斗队、「风雷激」战斗队、「冲霄汉」战斗队、「尽开颜」战斗队等等不一而足。除此之外,也有用数字命名的,比如「815」战斗队、「226」战斗队等。

  黑五类——黑五类子女的简称。系指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这五类专政对象的子女。属于阶级敌人,不能参加红卫兵、不能入学(工农兵大学)、不能招工、不能自由恋爱结婚,只能老老实实接受革命群众的管制和批斗。不过此一称法在农村极少使用。

  四类分子——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的统称和简称。需要强调的是,四类分子是从土改后就有的,并不仅仅是文革时才有。四类分子使用较多的是农村,城市中少见。是农村阶级斗争的对象。

  批斗——这是文革时期的专用手段。多采取群众大会和游街的方式进行,被批斗的人要长时间在大会上低头弯腰,革命群众可以自由地上台对其进行打骂污辱,比如打耳光,往脸上写字,往嘴里吐痰,往脖子上挂大牌子,挂臭鞋,往嘴里塞臭袜子、塞草、塞粪便等。挨斗的人只能任人打骂污辱并给予配合,不许有丝毫抗拒,不然会招来更残酷的虐待。

  批斗行为并不止于文化大革命结束的1976年,而普遍结束于1978年,有些地区直到1982年还在进行。

  批斗并不等同于公审公判,前者是群众斗群众,后者是合法的公检法的行为;前者是鼓励群众上台对挨批斗者进行打骂污辱的,而后者不允许这样;前者往往是斗完了各自回家或继续与革命群众共同生产,后者则在公处完后执行逮捕法办。

  喷气式——批斗会上最常见的体罚姿势。挨批斗的四类分子要将上身弯下去,弯成九十底甚至更低,双臂则必须从身后向上高高地举起来,并且要长时间地保持这样的姿势不许动一下,否则便被视为抗拒行为,可能会招来更残酷的刑罚。那姿势很像是游泳运动员听到「预备」口令时的样子,很累,很屈辱。

  游街——是批斗会后的副产物。游街比批斗更残酷,被游街的人往往是五花大绑着,被革命群众用绳索牵着,在群众中间游走,群众可以任意对其打骂污辱。游街如果控制不好,往往导致被游街的对象活活让群众打死。

  吊销城市户口——是文革中一种对阶级敌人进行的一种惩罚手段。文革开始以后,好多在城市被打成的反革命分子,全家被吊销城市户口遣返到农村接受专政,有的是回到男主人或女主人的农村原籍,有的则任意遣返到一个农村的角落。我和父母就属于前者,是回到父亲的原籍农村接受专政的。这些人是当然的四类分子,属于无产阶级的敌人,是要受管制和经常被批斗的。

  群专队——全称大概是叫「群众专政工作队」,是专门用于对所谓的四类分子中的顽固者进行专政的专业审讯队,其刑讯手段特别残酷。那时的四类分子不要说去关上几天,就是听到「群专队」这三个字,都会吓出尿来。

  语录的使用——那时开会讲话或起草什么文章,开关必须引用主席语录一句或数句。有一个时期,即使是人们生活中互相对话,前边也要先说一句主席语录。八十年代姜昆、李文华的相声《如此照相》所反映的即是这回事。但在农村,只有在正规场合和被管制的四类分子必须使用,一般的贫下中农在非正规场合则基本不用。

 

 

 

              黑五类回忆录

               (前引)

  我生在天津,却长在河北,天津对于我没什么印象,到是老家河北给我印象颇深。那是北方少有的一处水乡,距北京天津都不远。

  我出生时,父亲三十一岁,母亲却还不满十八岁。这样的年龄做妈妈在今天看来很是稀奇,但在五十年代却是司空见惯。

  父亲早在读大学之前,在老家农村便已结婚,大学毕业后留在天津城里教书,我的两个姐姐则随她们的妈妈在河北农村生活。后来爸爸的学生,也就是我的妈妈走进了爸爸的生活。爸爸和前妻离婚后和妈妈结婚。我就是这样来到了这个世界。

  灾难终于降临了。文革开始后,因为出身的关系,父母双双被打成反革命,之后被吊销城市户口,带着我被遣返回到了父亲的老家农村接受监督改造,于是,接连不断的批斗开始降临到我们一家三口的头上。

  爸爸高而帅,但性格内向、被动、懦弱。他的文章写的极好,五十年代的杂志、报刊上经常有他的名字。妈妈则开放、冷静、大胆。她什么都想的开,似乎天大的荣辱都不在她的意料之外。她享受过天堂般的宠爱。从她上小学起,就有专门的小轿车接送她上学放学。她也遭受过非人的虐待。文革的十年,她不知被多少男人凌辱过。但她始终那么淡定坦然,似乎所有发生在她身上的一切,全如演戏似的只是多了一种体验似的。

  妈妈特美,我甚至认为直到今天我也再没遇到过比她更美的女人。这并非感情使然,是抛开感情后纯粹从姿色上讲的。

  最让我对妈妈刮目相看的,是有一回,我们小学生停课参加拾麦穗劳动时,一个小学生到河边玩耍时不慎落水。在附近劳动的恰好是妇女队社员,当时当地的女人没有下河游泳的风俗,因而没有女人会游泳。她们吓的只会大喊大叫,会游泳的男人却全不在近前,我们又全是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也都不敢也不知如何下水救人,若是再去喊会水的男人来,那小孩肯定早就淹死了。就在这时,正和女社员们一同劳动的妈妈,不声不响地向着河边跑去,一边奔跑,一边甩掉了外衣和鞋子,到了河沿,飞身一跃,纤长好看的身体在空中转了一个角度,然后呈一条直线笔直地插入河水中。不多一会,那小男孩被救上岸来,捡回了一条生命。

  就在当天的晚上,全公社家家户户都关灯睡觉了的时候,那小男孩的六十多岁的奶奶和他的还是党员的妈妈,冒着混淆阶级阵线的极大危险,偷偷溜进我家,一声不吭地放下一大包红糖和一兜子鸡蛋,直到妈妈答应收下,才又悄然地离去。从那以后,出身贫农的那一家人,包括他们的本家七个叔伯兄弟几十口子人中,尽管斗争十分地积极,可在妈妈被批斗或游街时,再没有一人上台打过妈妈一下啐过妈妈一口。

  直到现在,我的脑袋里仍然清晰地保存着妈妈那一路奔跑的姿态和入水那一刻的优美图像。因为在那个时代的农村,根本看不到女人下水游泳,甚至压根就不相信女人也有会游泳的,而妈妈不仅下了水,而且那入水的镜头竟然是那样的好看,游泳的技术又是那样的娴熟。

 

小说相关章节:【黑五类回忆录】(修改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