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村官演义(01-04),2

[db:作者] 2025-07-12 21:30 5hhhhh 7170 ℃

  意料之中的事终于发生了。在区委书记郝一群的办公室,听了肖文礼等三人的工作汇报后,郝一群十分严肃的把上告信「啪' 的一声拍在肖文礼面前。」肖文礼同志,你好好的看看吧,这就是你们去太平河村半个月的工作成绩!「肖文礼粗略的看了一遍,因文化问题只看了个大概。就转身将信递给财粮助理温宝喜说:」你给大家念念,省的还得每个人看一遍,你念完了,大家都省事了!「信的大意是肖区长等工作队,不顾百姓死活,强硬性压迫农民入社,还威胁老百姓。把老百姓分成两大等,富户人家算一等、贫穷人家算一伙,富人家入社,穷的人家入组。还限期三天提意见,过期了就必须按他们的办。我们代表全村百姓来讨说法,我们还是各自耕种自己的土地,让工作队尽快撤出村子——。」肖文礼同志,你擅自篡改区委会决议,自作主张偏离县委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你能负得起责任吗?在这重大问题变动之前,你为什么事先不请示、不汇报?你的组织纪律性、X的观念哪去了?现在,人民群众对你的工作提出了质疑,你的错误是严重的,你对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和阶级立场是冷漠的。这项工作关系到县委总体布局,落实X在农村工作的战略方针地大问题,你懂吗?

  XXX主席指出:「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又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而你就是这么对待人民群众的吗?」郝一群开始上纲上线了,尽其所能地往肖文礼头上扣大帽子、摔屎盆子。

  肖文礼不紧不慢的的说:「郝书记,你批评的对。但是,我要告诉你问题没有信上反应的,还有你所想象的那么严重。来告状的只是冯家派系的人,并不代表全村群众。这个村在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活动中,存在两大矛盾。富裕户不让贫困户入社,怕他们来占便宜,也膈应村子里那些二流子、散仙、懒汉跑腿子来混日子。而过惯了懒、散、贫生活的人,自由惯了也不愿意加入到集体生产劳动的模式。不愿意受到制约、管理,所以他们不想出力,还想要从」大帮哄「中捞点实惠。以上,就是出现的两种矛盾。为缓解这个矛盾,我们区、镇工作队开会研究,一致同意分两步走的办法,一部分入社、一部分入组。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能量,地尽其利、人尽其才,试办一年后有了比较,就会顺其自然的回归到了合作社里来。」本来就狂妄自大、一贯正确为化身的郝一群,本以为自己是一把手,泉水区的太上皇,说一不二的,万万没想到肖文礼在三个助理员面前,竟敢挑战自己的权威,不给自己面子。他对肖文礼这个大老粗军人出身、毛孩子般的属下,竟如此不尊重自己。他觉得他的权势、威严、面子都不允许他无动于衷。郝一群一转身,把桌子上的茶碗高高举起,猛劲的砸向地上,破碎的瓷片四处飞溅。「肖文礼,我以区委的名义宣布,停止你的工作,如何处理你,三天内听县委的通知。你们都给我滚出去!」郝一群气急败坏、指手划脚的将肖文礼等人赶出了书记室。从此,区委书记与区长彻底翻脸了,一山养不了二虎,而刘助理却说,这虎只有公来缺少母。

  果然,第三天上午县委组织部干部科长韩明、干事王文华两人及县委农村工作部的胡副部长、刘助理,前来泉水区分别调查肖文礼与郝一群的矛盾及太平河村试办农村初级合作社、互助组的经过。组织部的人员分别找了郝一群、肖文礼谈话,也找了当时在场的证人庄家旺、温宝喜、白松礼三个区政府的助理员单独谈了话。然后把所有的谈话笔录整理好,又骑上马回县城去了。

  农村工作部的胡副部长及随行人员,却肩背挎包骑上马匹前去太平河村调查走访。他们要求区、镇、村三级干部回避,单独接触百姓了解全过程。要取得第一手真实材料,这是临来时县长文武斌亲自安排他们的。韩副部长直接找到了上访人冯英良等三人面谈,又走访了老X员、老干部还有部分贫困户、散仙、游民等,最后又召开了全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民大会。倾听各方的意见,又对合作社、互助组两种生产方式进行了公开投票。结果是百分之七十三点九的票数是同意加入合作社或互助组。  3

  两个调查组先后返回了县里,分别向县委、县政府进行了工作汇报。在撤出太平河村前,胡副部长找肖文礼谈了话,除了赞同肖文礼在太平河村搞得试点外,并要求他写一份工作汇报材料,报给县委办。并一再强调,这是文武斌县长的指示。这下可把肖文礼难住了,因为他是「斗大字,还识不了一筐」拿枪杆子的手握不住笔杆子。无奈,他把这项工作交给了庄家旺来写。采取方法是他主述,他听记,然后再整理。

  被区委书记停了职务的区长肖文礼,既不申述也不上访。他借此机会又可以休息几天,闲来无事,一个人在大街上逛荡。这一天,他接到李玉芳从清河镇打来的电话,说组织部已经批准了他们的结婚报告。他一时高兴,便毫无目标的顺着大街往西走去。「肖区长,你忙呀!」说话的是一个三十左右岁的男人。肖区长把脸转向这个男人,看着他的面相,努力回想着是否认识他。突然,他想了起来,这个人就是镇上有名的「运动乐」黄叶秋。这人有三十二、三岁,生着一副圆头大耳朵,平常日子像尊笑面佛,见了谁都会笑嘻嘻的面带春风、点头哈腰、一副奴才相。可是,一旦上面来人抓个什么中心工作,或者是来了个啥子「运动」,他就会像变了个人似的,把他忙活、张罗的快要掉裤子了。在这种形势下,就会跑红一阵子。他就会不学自通地,吹哨子、敲铜锣、传人开会。会场上带头呼喊时髦的各种相关的革命口号,来造会场气氛。此外,还无偿地值夜班、看守坏人啦、为上级来的人烧水等等,十分得力。等到中心工作告一段落、运动也结束了,他也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他又是个好吃懒做、爱占荤腥的游民散仙。

  肖文礼见他一副奸相,便说:「这几天,你又去哪上告啦?是又缺酒肉钱了吧!」「哪里哪里,我还告啥!上次肖区长你批的条子,我已领到了十元钱救济款,还没花了呢!我是听别人说,你要结婚了,我想帮你张罗张罗,出点小力气还是没有啥问题的!」「这没有影的话,你是从哪听说的?」肖文礼吃惊的问。「哎呦喂!肖区长这婚姻大事咋能保住密呀。前些日子,我去清河镇二姑家串门,听说的呗。谁都知道那个姓李的镇长嫁给了她的上司,区政府的肖区长你了。还说,是你的房东李大山老婆给介绍成的,大伙都等着喝你俩的喜酒呢。」这小子屁颠屁颠的耍着小聪明说了一大套实嗑,不时地表现出他是灵通人士的样子。「啊!结婚是早晚的事。但不是最近,你就耐心的等待喝喜酒吧!」肖文礼不冷不热的回应他,然后继续向西走去。他无意理他,又不想伤了这种人的自尊,这种人最好不要去招惹他。

  那年代的男女结婚,还没有法律的约束。百姓间的婚事,都是按祖辈传下来习俗来操办,在当地习俗一般都是男子在十七岁、女子十六岁以上,便由一方家长托媒人上门求婚。求成后不久,男方家在适当时机找个「先生」给掐算个日子,大摆酒席招待四邻、八方亲戚。只要村民公认,便是合法夫妻。离婚时,只要有男方给出一张「休书」即可。双方再婚时,仅凭此书便可以另行结婚。否则,便被四邻认为是「通奸」、「破鞋」关系。

  有身份的人或者是官方人士,要结婚的前题是十分严格的;男女双方必须向所在的单位、机关管人事的部门打报告,经过审查批准后有一纸公文为凭,方可为「合法」婚姻。也不用大操大办,有条件的,去照相馆合个影,然后约几个要好的同事、朋友、友人等,再加上双方的直系亲属,在新房里喝茶水、嗑瓜子、吸香烟、吃喜糖、说些贺喜的话,祝贺他们新婚愉快、幸福美满、早生贵子等等。直到一九五三年春,中央政府才颁布第一部「婚姻法」。

  半个月后的一天上午,肖文礼、李玉芳两人在县城新民照相馆照完了结婚像,返回了泉水区。俩人刚进秘书室,便被黄秘书给推了出来,并一直推到机关大会议室里。早就等在这里的全体区机关干部,呼喊着祝福的口号、鼓掌声如雷贯耳。黄秘书把早就备好的香烟、瓜子、喜糖、水果摆上了长条桌上,又把泡好的茶水端了上来。因为区委郝书记在县里开会,婚礼便由副区长何礼银主持。区干部们的这一举动,把肖文礼、李玉芳当场给整蒙圈了。他们俩原本不想在近日办婚礼,更不想在机关单位办。他们是准备在五一劳动节时,利用休息日、再请几天假回李玉芳在农村的老家,按当地风俗办一次婚礼。现在,面对一片好心人所策划的「惊喜」,也只能认了。

  次日早晨,肖文礼、李玉芳夫妇从镇招待所的临时「洞房」起床后,简单洗漱完毕又吃了早饭,肖文礼便去了办公室。李玉芳也跟他到了办公室的宿舍,将他积攒多日的脏衣服、袜子、褥单等,清理出一大堆,抱到招待所去清洗。黄秘书不知道此时肖文礼正在农业办公室了解情况,便跑到招待所喊肖区长去接听县里来的电话。李玉芳听说是县里来的电话,知道是有情况,便同黄秘书又回到政府办公房子找肖文礼。肖文礼接听电话后,告诉李玉芳,县委办李主任通知,让肖文礼明日上午九点钟,县委书记文武斌在办公室与他谈话。

  在县委文书记办公室,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江伟涛陪谈。文武斌书记就是肖文礼当年在部队时的团政委,多年的上下级关系,让肖文礼放松了许多,没有紧张情绪,谈话也很直白。文武斌书记直奔主题,当场宣布了;郝一群调到县档案局任局长,肖文礼任泉水区委书记兼任区长;副区长项东方任区委副书记;庄家旺任副区长。二是县委认为太平河村的「两条腿」走路,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的做法是正确的,是符合我县当前农村实际情况的,因此,县委对你的工作是满意的、方法、路子是肯定的。近日,县里将派出相关部门组成的强有力量的联合工作组,进驻太平河村总结经验,适时召开现场会,在全县加以推广。你们区里要全力配合工作组的各方面工作,安排好食宿、提供尽可能的方便。三是考虑到,你与李玉芳婚后生活会有诸多不便,决定调李玉芳到县妇联任副主任。

  没有多少文化的肖文礼,听完文书记的宣布和谈话后,激动万分。满肚子的感激话不知从哪说,满脑子的想法啥都说不出来。憋得他立马站立起来,两腿立正、右手五指并拢举在头间,「啪」地敬了个标准的军礼。然后高喊:「保证完成任务」!江部长见状不仅哈哈大笑起来。文书记是军人出身,当然知道肖文礼这种动作的真实含义,而江部长觉得肖文礼有些另类。

  大山里的春天来得有些晚。在辽南以及关里各地,现已是槐花飘香、蝉鸣于枝的初夏景象。而这大山里的桃花、梨花、杏花、金达莱花才像羞颜半开的少女,绽开红唇粉腮、笑迎蜂蝶。真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尽管如此,春天还是来了。终于姗姗来到这仿佛被世人遗忘了的辽北大地,来到了大青顶子山脉下的泉水地域。

  一夜间,人不知鬼不觉,桃花红遍了南山北沟、梨花白了半山坡。一树树、一片片,远远望去,在艳阳薄雾中,红似晚霞、白似浮云,美丽极了、好看极了。在北部的山脉中,野猪出没虎豹潜踪,那狭长的松树坡总是阴森森的,像一个凶神恶煞的面孔让人望而却步;这时,也仿佛突然转憎为喜,变得枝青叶翠,郁郁葱葱异常鲜活。树叶一青一黄就一年,一转眼肖文礼在区委书记的任上,已经工作三年整了。三年来,他带领全区三乡一镇的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从当年的互助组、初级社模式的农业生产结构,又加速飞跃到全县的高级农业社行列。肖文礼也从一个军人出身的硬汉子,变成了有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领导干部。

  三年来,肖文礼的家庭成员又多了一双儿女。长子肖武、三岁;长女肖文,两岁。这俩孩子全都由姥姥看护着,这时的李玉芳又怀着第三胎,已经七个月身孕的她仍然坚持每天到县妇联去上班。这三年,县、区、乡镇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县里有了汽车,成立了小车班。六台苏式52嘎斯吉普车,齐整整的摆放在大院,十分气派。再也见不到当年那些马匹了,经济形势大有好转。泉水区政府也由县里拨发下来一台捷克205型七人座的中吉普,而且是前后加力那种车,非常方便山区道路使用。三乡一镇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各乡镇都安上了二十门的交换机、村村都通上了电话。乡镇都成立了广播放大站、建立了卫生院、畜牧站、组建了中学、中心小学校。乡镇机关在编干部还都配备一台「永久」牌自行车,方便下乡使用。这些硬件的配备,大大的提高了机关干部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1955年春,肖文礼带领全区各级干部响应县委号召,积极学习、贯彻、宣讲XXX《关于农村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掀起了,进一步巩固壮大高级农业社的高潮。有了明确统一的文件精神,肖文礼干劲十足,信心倍增。他不断的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一年,全国实行了「义务兵役制」。泉水区政府及时组织广大适龄青年学习这部建国以来第一部兵役法,又到附近驻军举办军民联谊活动,年底超额完成了当年的征兵任务,受到县委文书记在不同场合的多次表扬。有一次,在县直机关干部大会上,文书记讲话时,特意说:「泉水区的那个肖文礼,虽然没有文化,尽管大家都喊他是大老粗,我看他的几项工作摆布的很细嘛!很有头脑、工作思路很清晰嘛!在全县也是前几名呀!谁说他粗哇?在座的到有不少『细干部』,回顾一下你的工作咋样?敢和肖文礼比试吗?——」从此,肖文礼在全县是名声大振、风光无限。

  当年十月,肖文礼的第三个孩子,也就是次子肖章出生了,这是一九五五年十月。他的战友跟他开玩笑说,你一年一个孩,可够丰产的呀!你老婆是铁人还是机器人呀!他却笑着回话:「——XXX不是说了吗,中国的妇女是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要挖掘这种资源。为我们的事业出工出力——人尽其才,地尽其利——!」他表示还会生四胎的。

  一九五八年九月五日——九月二十日,新华县在上级指示下,将全县98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为9个人民公社。合并后,精简了大批的区、乡镇干部,全部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近几年来,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先后经过了《婚姻法》、《义务兵役制》、《整X》、《肃反》、《三反、五反》、《关于合作化问题》等活动、运动的教育,尤其是开展除四害(苍蝇、蚊子、老鼠和麻雀)讲卫生运动、《整X整社》活动和开展的《大鸣大放、反右派》的斗争,即锻炼了干部的领导水平,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爱X爱国的凝聚力。因此,在实行人民公社化的活动中,各项合并工作十分顺利。本着「大公无私、立X为公」的思想,泉水区也被撤销。紧接着,全国性的全民大炼钢铁活动、东北地区的「秋翻地」高潮也铺天盖地、风起云涌、势不可挡,在辽北省各地,瞬间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运动高潮。

  撤区并社,一夜间的时差,肖文礼被县委一张白纸上的油印黑字,给调到了南屯镇。他发扬部队上的雷厉风行作风,背上了用了多年的军被、挎包、水壶,骑上自行车,行程九十多里山路、来到了九个乡镇之一的——南屯镇,任镇委书记。

  现在的南屯镇,是由原来的四个乡、一个镇合并的镇府机构,直接隶属县里。南屯镇是一个丘陵地带,西部是半山区地理环境。北部地接县城新华镇42公里,有一条乡间公路绕行远方。南屯镇气候适宜,具有日照充足、热量及无霜期均衡、季风气候明显,冬冷夏凉、四季分明的特点。全镇四周山峦叠嶂、中间丘陵起伏。山地面积65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92% 、地形为东北、西南、中部高,西北、东南较低,牤牛河两岸为开阔地。全镇总耕地面积10,5949亩、山林面积34,5万亩。全镇52个生产大队297个生产小队,现有人口74,482人。镇政府所在地南屯大队,有汽车通往县城,每天跑一个来回。生产队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高粱、大豆、谷子,也有少量的水稻。镇办企业有人蔘场、香菇园、木耳基地、养猪场等。

  人民公社化后,实行的体制是「三级所有(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队为基础」。集体出劳务,记工分模式,秋后统一核算出分值,然后现金兑现分配给个人。从过去的单一农户、组为单位的生产体制转型为集体化的,统一分配劳务、统一计划种植作物、统一管理生产资料、统一分配收益的「大帮哄」的计划经济时代。基本上实现了人人有饭吃,人人有活干,啥都不用管、队长说了算。

  干部的编制出现极不稳定状态。「八品芝麻官」在合并前,各区、乡镇趋于饱和,合并中大量削减,合并后工作一段发现人员严重不足。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各公社X委、政府与对上级部门的业务对口单位越来越多。正式在编干部严重超负荷工作,各项工作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对此,各地政府都采取了招聘「半工半农」的干部,也叫「亦工亦农」人员,上班顶岗。具体做法是从各生产大队选拔年轻、身体好「根红苗壮」、未婚、有初、高中文化并具有一定特长的十八岁——三十岁以下的优秀人才,经贫下中农推荐、大队X支部审查、公社管理委员会批准、最后由公社X委任命才能到公社机关上班。这些人,实行的是干部管理,半脱产,即在公社机关工作六个月,每月工资25,80元;然后再回到原籍的户口所在地生产小队,参加半年的体力劳动,享受社员待遇一律挣工分。由生产队管理六个月。有的地方,对此种干部的称谓不同,也有叫做「亦工亦农」干部的。无论怎样,就是没有任何人,任何机关有个说法会何时转正、是否给编制。尽管如此,广大农村青年还都是可望不可及,望梅止渴,渴望能跳出「农门」有个出头之日。绞尽脑汁、投亲靠友做梦都想当「半脱产」干部。

  肖文礼与镇长项东方最头疼的是,原有的四个乡镇,在编制内的干部合计是83人,除去一、二把手都调出外,还余4个副书记、12个副乡长、4个人大副主席、4个武装部长。这些个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占着编制数,但是领导编制却严重超编。本来是2个副书记、4个副乡长、1个人大副主席、1个武装部长是正常编制,也是完全可以开展工作的。现在是领导太多、人浮于事。县里迟迟没有态度,肖文礼多次请示组织部尽快调整,但就不见下文。实行公社化后,又新增设了多个对口的镇政府机构,对县里各业务单位如:扫除文盲实行业余教育,(设业教助理)、开展农村文化活动,(设文化站长)、机关账目分类,(设会计)、抓治安防范,(设公安特派员),成立了共青团委、妇女联合会,又得配团书记、妇联主任各一人。这些仅是机关内设机构,并且还在不断的增设。而在社镇直属机关,扩增的机构、部门就更多了,如:广播放大站、农业站、种子站、水利所、畜牧站、农机站、林业站、粮油供应站、卫生院、中、小学校;哪个部门少者三、五人,多者十几到二十多人。大部分都是以农代干或者是代课老师、民办教师这些人来充实、顶岗。这就给镇里在管理干部工作上,带来了不少工作量和难度。这些人的性格、脾气、素质各不相同。

  让他们更加有压力、有难度是全民大炼钢铁运动。这是一项硬指标,是上级带有战略性的严肃的政治任务,是全局性的中心工作。全镇广泛发动了学校的师生、员工,农村广大社员群众、镇直机关干部,凡是有活动能力的男女老少,一律上阵齐参展。体力好的男人到山上找铁矿石;妇女儿童在村子里翻找破铜烂铁。各地都以村、屯、单位为主,土法上马搭建炼铁炉具,四处冒烟炼钢铁。这就是当年极具有一定爱国色彩的「三面红旗」(即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无论是谁,凡是不拥护、不参加、不响应的人,就会被扣上「右派分子」的帽子。然后被有组织的进行批斗、游大街,定为反革命分子受到管制,被施行无产阶级专政。

  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满怀激情战斗在大炼钢铁第一线。他们用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战天斗地夺高产,炼好铁出好钢,日日夜夜炼铁忙。人们在广播、口号、标语的鼓舞下、在红旗如海歌如潮的推动下,自觉的把上级的各项指示化为自己的行动。纷纷把自家祖上传下来的破铜烂铁、旧锅、铁车部件、铁锹铁镐、三齿钩子、二齿耙子、破铁通、旧水筲等,凡是与铁、钢能沾上边的东西,全都无偿捐献出来。由各种各样的小高炉进行炼铁。

  与此同时,秋翻地的高潮也同步进行。这就是「大跃进」的年代的步伐、数度。当时的口号是:「跨黄河,过长江,赶美国超英国!」全民性的秋翻地,口号是「深挖一锹土,一亩顶二亩!」那年代,最时兴的就是喊口号、贴标语、插红旗。不知是哪个文人,他的脑袋瓜子就是好使,不管啥时候、啥运动,他都会整出若干条的口号、标语来,这些个东西,把人们弄的个个像吃了精神鸦片似的,浑身上下有使不出来的力量,爆发力十足。上级怎么说,下面的人就会毫不打折扣的去做、去执行、去完成。现实的情景真的体现了人民公社好的无限生机和力量。劳动之余,田间地头乃至出工、收工的路上,青年男女社员都会情不自禁的唱出:公社是个常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儿啊,藤儿牵着那个瓜啦,藤儿越壮,瓜儿越大,藤儿越肥瓜越甜——。

  这人人都朗朗上口的时髦歌声。在当时,人们的唯一希望就是集体富裕,以社为家。在那一片片秋收后的农田里,红旗似海,歌儿如潮。各种样式的标语牌林立,各色的彩旗迎风飘舞,各地不同口音的口号声发自肺腑的喷发出来,广播喇叭一个劲的播发着表扬稿件;什么张老三连续挖地一上午不歇着;——李老四舍小家为大家,把家里的两把铁锹全部捐出来给了挖地大军使用;——王二麻子挖地累的掉了裤子;——高老五小队长累的嘴起泡、腿打摽、尿黄尿、睡不着觉、半夜起炕嗷嗷叫——。尽其鼓动优势,给参战的群众以精神食粮、打气、充电,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在没有机械化的年代,人们用最原始的劳动工具——锹、镐,一米远一个人,排着长长的一字队形,人墙似的一锹一锹将熟土翻下去,将生土翻上来。官方称;这就是换土。好处是秋翻地能使病虫害冻死;二是松一下土,能增加粮食产量的幅度。当时,有一个老农说,这么翻得土地,生土翻上来了,地发凉,庄稼肯定减产。结果他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分子,在批斗中群情激愤,不知被谁将其肋巴骨给打折了三根。多年后的科学论断和实践证明,这老农的说法是对的。然而,给他平反是不可能的,为啥?你明白。像这种事,时有发生,很是平常。最常喊的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这场秋翻地运动,规模广泛、声势之大,在全县历史上罕见。县直机关各单位、各社、镇、各生产大队、生产小队,公社直属机关各部门,停产停工和停课。无论男女老少,上到柱棍的、下到懂事儿的,能参战的去前线、不能参战的搞宣传。做到人人出力,个个受教育。见面说话离不开「秋翻地」、吃饭睡觉想着「秋翻地」,一切为了「秋翻地」。一直折腾了十五天才息鼓收兵。在运动中,各群团组织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和应有的作用,妇女联合会为配合X的中心工作,成立了「半边天战斗队」、镇团委成立了「青年突击队」、武装部组织基干民兵成立了「敢死队」、镇教委组织中小学文艺骨干,成立了演出队为「一炼一挖」运动大军开展战地汇演,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组织了「战地救护队」服务在第一线。人们的思想、行动空前的高度统一。

  肖书记的这种带有军事色彩的地方活动,深受同是军人出身的县委文书记高调肯定和推广。全县现场会在这里隆重召开,肖书记说:「大炼钢铁、大搞秋翻地这两项运动,上级明确要求,必需深入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巨大能量和潜力,全民齐上阵人人争先锋,为夺取这两项运动的最后胜利,南屯镇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肖文礼同志,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是不可否认的。他工作认真负责,敢于创新,落实县委决议、号召,态度坚决、行动果断、硕果辉煌!是值得全县各级干部认真学习的。

  紧接着,上级又下来新的指示,要大搞一次干部与群众「鱼水关系」的再教育活动。各级政府的干部要深入农村,与广大的贫下中农群众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三同活动。响应伟大领袖XXX的号召:「——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肖书记、项镇长经过一番研究,将全镇分成四大片(按地理方位),一般干部包生产队、副职领导包生产大队、X委成员的副职领导包片。规定,每个干部每月驻村二十天以上,特殊业务、会议情况除外。要求下乡干部一律自带被褥、洗漱用品、简单换洗衣服、药品等。一律吃派饭,每人每顿交四两粮票一角钱人民币。

  正式的国家干部吃的是「皇粮」,凭着粮食供应簿到粮店就可以支取粮票。而那些「亦工亦农」半脱产的干部,麻烦事就太多了。为了换取粮票,先从家里把皮粮拉倒十几里外的粮库去检斤、验等级、化验水分、开票、皮粮换算细粮、最后才可以拿到地方粮票。还得在机关财会处预支当月的工资,再到供销社柜台兑换零钱。

                 4

  全镇机关干部、镇直属机关干部合计129名,编制内的95人,以农代干34人。肖书记以前期的「精神食粮」为动力,抽调80% 的干部投放到一线生产大队、小队去「三同」。这样,全镇每个小队基本都有一名镇干部在同人民群众搞「三同」。镇机关只留秘书、财会两人守摊、接听电话、处理业务。镇直机关也只留一人看家,应付业务。这样做,既可以给他们压担子、又可以出工作效率,也锻炼了干部们的工作能力。更突出的落实了上级提出的「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方针。

  肖书记经过半个多月的工作实践,经过与生产队社员座谈,广大社员一致叫好,反映强烈。这更加激起了他的信心,他深感当初的抉择是对头的、及时的、正确的,更是完全必要的。他决定总结一下这段工作,写个材料,报县委。可苦于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只能求助包村干部、妇女主任姜小兰。可是,姜小兰听说后表示:「肖书记呀,虽然我是中专毕业生,可是我学的是医学护理的呀,哪会写啥材料。要不这样吧,跟中学联系一下,借调一位语文老师来写,啥事都解决了不是!」她眉飞色舞的看着肖书记。「哈哈——,我这脑袋,真臭啊,我咋就没有想到这个方面上呐!」肖文礼说。

小说相关章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