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大明天下(第三卷朝堂风雨)】(120-247) - 4,6

[db:作者] 2025-07-17 06:10 5hhhhh 3610 ℃

  许进令中军上前,从操演军中提出三名小校,当众杖责。

  惨叫之声不断传到点将台上,众将彼此眼神交汇,不知许进为何点这三个倒霉蛋出来。

  上万京营将士满是不平地看着同袍受刑,颇有物伤其类之感,出操之后不见嘉奖,不讲情由地反施军法,咱当兵的命就如此低贱么,还不如兵皮一扒,逃了军籍,也是逍遥自在。

  行刑已毕,三人俱都昏死过去,许进令将人抬下,又扫视台上众人。

  刘瑾闭目不言,仿佛无事发生。

  丁寿莫名其妙,眼珠子来回乱转。

  众将又惊又俱,噤若寒蝉。

  许部堂呵呵一笑,「各军归营,诸位也都散了吧。」

  如蒙大赦的众将纷纷起身,带着一番操演后疲惫不堪的各部将士退去。

  「刘公公可知本官何故如此做?」许进端起茶水,轻呷了一口。

  「咱家正要请教。」刘瑾缓缓睁开眼帘。

  许进取出几封书信,递给刘瑾道:「公公请看。」

  刘瑾看信,一副恍然状,「原来是受了几位公爷的请托,这几个丘八得罪了贵人,真是不知死活。」

  「公公以为本官处置是否得当?」许进面带笑意,眼中光芒隐现。

  「行伍之间,有赏有罚乃是正理,本兵提督京营,此乃本分。」刘瑾称善,面色如常。

  「公公高见。」许进起身拱手,道:「本官还有部务在身,就不再此耽搁了,告辞。」

  「部堂大人好走。」刘瑾起身相送。

  转眼间,方才还庄严肃穆的京营校场一片萧索寂静。

  「督公,许季升后面这出什么意思?」丁寿来至刘瑾身边,疑惑问道。

  「显示他在军中的资历威风,告诉咱家他许东崖与五府权贵关系匪浅。」刘瑾冷笑一声,「那三只挨打的小鸡是给我们这两只猴子看的。」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军中赏罚竟成了结交权贵的手段,真是带的好兵啊!」刘瑾语含讥嘲,冷冷说道。

  「督公休与这等腐儒置气,好在京营将士军容齐整,未曾荒废。」丁寿开解道。

  「京营将士数十万,只这一万能战有什么用?」刘瑾哂然一笑,颇为不屑。

  丁寿心中一惊,「您是说……」

  「什么都没说。」刘瑾转身,「咱们看见的是人家给咱们看的,不想让咱看的得寻着去看……」

  ***    ***    ***    ***

  「什么?!京师之地军士逃亡者过半!!」

  乾清宫内,听了刘瑾奏报的朱厚照,将手中把玩的千里镜都惊掉在御案上。

  「京中诸卫军士不习操练,团营将士因占役过多,逃亡甚众。」刘瑾垂首奏道:「」殚忠「、」效义「二营一万五千余间军舍,本供官军调遣操练所居,但荒废已近二十年。」

  「选锋锐卒,国之重器,谁敢役使占用?」朱厚照大怒喝道。

  「五府勋贵,京营将领皆有此行,不胜枚举。」刘瑾奏道。

  「总有人带头吧,谁人居多?」不管那人是谁,朱厚照真的想杀一儆百了。

  刘瑾偷看了皇上一眼,喏喏不言。

  「说!」朱厚照加重语气。

  「弘治六年,先帝曾令三大营及团营官军修建昌国公与仙游公主陵墓……」

  刘瑾一句话便让朱厚照发不出火来,自个儿老爹让人修的自己外公和姑姑的墓,还能怎么着。

  「还有么?」朱厚照语气缓了缓。

  「弘治十年,调一万将士修万春宫,京营军士八千为金太夫人修建府邸,五千人修神乐观,三千人修城楼,另调集一万军士采集柴薪……」

  「另在太后原籍修建崇真宫……」

  朱厚照已经彻底没了脾气,「好了,不要说了。」

  小皇帝头疼地捂着脑袋,子不言父过,这锅只能自己背了。

  前事已不可追,只有后事弥补,朱厚照心中打定主意,「刘瑾……」

  「奴婢在。」刘瑾应声。

  「朕打算在大内操练军中锐卒,以强军威。」朱厚照涨红小脸,紧握拳头沉声道。

  「陛下要开内操?」刘瑾与丁寿对视一眼,惊道。

  「不错,既然五府六部不愿操演,那只有朕亲自来了。」朱厚照挥了挥拳头,「就在西苑豹房建造军舍,以供演军之需。」

  豹房!丁寿耳朵竖了起来,历史上大明鼎鼎的名称出现了,朱厚照的荒淫无道都是和豹房挂钩的,什么里面充满珍禽异兽,奇珍异宝,地下密室有如迷宫,美女成群,皇帝没事就大被同眠,和身边亲信玩个群P啥的,这事想想二爷心中就有些小激动。

  谁知刘瑾并不配合,老脸上的五官都要皱在一起了,「陛下,构建内操所需屋舍至少需银二十万两,内库实在拿不出这笔钱。」

  注:方进督团营时,与瑾同事。一日操毕,忽呼三校前,各杖数十。瑾请其故,进出权贵请托书示之。瑾阳称善,心不喜。

  第二百二十章 天子内库

  不是吧老刘,堂堂内府掌印连个二十万两都凑不出来,你太失职了吧,眼看自己可以和小皇帝开轰趴的机会要溜走了,丁寿心中怨念满满。

  「年初三边总制杨一清请筑边墙,大发帑金数十万,而今内库空虚,无银可用。」刘瑾郑重言道。

  和丁寿想的不一样,被黑了几百年的大明内库,可不是只给老朱家做开销的,而且打根儿上讲,大明内库才是根红苗正的正经出身。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设立内十二库,整个大明朝的支出都是由内库负责,「人君以四海为家,固天下之财为天下之用,何以公私之别?」

  朱八八认为天下为公,积为天下所用,所以再设立什么国库就纯属多余,当然大清朝对这话有自己的认识,既然四海为家,拿了天下之财为自己修园子也是天经地义,不分彼此。

  文官们跳脚骂大明皇帝内库聚敛,可真把内十二库的承运库单拎出来做为皇帝小金库这事,可是文官先提出来的。

  正统初,副都御使周铨、户部尚书黄福等先后奏请,将江南夏税秋粮四百万石折银一百万两,作为「金花银」解往内承运库,这笔银子理论上皇帝只要为京城武官支付十余万两的俸禄,其他的您就自个儿开销吧。

  既然皇帝有了零花钱了,户部的太仓银库就在正统七年理所当然的成立了,原来内库所辖的盐课、关税等等统统纳入太仓,甚至籍没家财、援例上纳等,照单全收,丁龄为自家弟弟纳的那个监生所交银子,一样是进了户部。

  当然偌大一个大明朝,收入绝不止内库和太仓,太仆寺的常盈库、工部节慎库、光禄寺和南京户部的银库,也都是明代国库的组成部分,不过「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彼此互不隶属,也不听你户部的吆喝。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明朝银库分家,两边都觉得自己吃亏,朝臣以户部空虚,国用不足,经常要请发内帑;皇帝开销增多,钱不够花,要从太仓银库拿钱,互相不对眼。

  第一个从太仓银库挖出银子来的是《明史》中那位糊涂天子朱见深,不过这位爷也不含糊,成化二十年陕西、山西、河南旱灾,他除了免税外一次就发内帑二十五万赈济灾民,翻开《明实录》就会发现,常常有记载某皇帝大发帑金如何,或是赈灾或是兵饷或是平抑粮价,这些皇帝中有被记成怠政的,也有说昏君的,基本都没留下什么好话。

  成化帝就不说了,接手一个烂摊子,在位二十三年,抚流民,平瑶乱,收复河套,建州犁庭,顺带还把蒙古汗庭给端了,《明史》里除了个人生活的妇寺之祸实在编不出什么花样来,只能来个类推:「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至于为什么国家太平强盛还是罪过了,自己脑补去。

  那位「在位多丰岁」万历皇帝,收了半辈子商税被批爱钱怠政,还定下了「明实亡于万历」的评语,让人戳了几百年脊梁骨,可经过万历朝的三大征,他还给子孙留下了几百万的内库,让天启皇帝在「众正盈朝」玩出的辽西溃败下还能一次拿出二百万两银子补救,这时候东林党魁又一改当初大骂神宗弊政的时候了,大赞皇祖深谋远虑,「逼」全特么被你们装了,一点机会都不给别人留。

  至于那位吊死在歪脖树上的崇祯爷,听说他被李自成从内库里抄出七千万两白银,会哭死在地府厕所;估计那位李闯也会纳闷:饿连崇祯那怂娃大门门上的金漆都刮咧,才凑了几千两,七千万?在啊达(哪里)?

  还有眼前这位正德皇帝,原本历史上他一共从太仓库提银二十二万九千二百两,还是分三次,落得什么名声就不要说了。

  史笔如刀!拿笔的人想怎么写就是另一回事了,倒也不是每个从国库拿银子的明朝皇帝都会被批,而且名声好坏与拿的银子多少绝不成正比,比如刚刚驾崩的弘治皇帝,这位可是被明代官员称之为三代以下,可以和无为而治的汉文帝,滥发交子、冗兵冗员、被党项小族打得不要不要的宋仁宗并称为贤主的。

  「臣韩文拜见陛下。」

  内库没银子,朱厚照的想法与父祖一样,主意打到太仓银库。

  户部尚书对于突然被朱厚照召见有些心中没底,何况小皇帝对他属实太亲热了些。

  「韩爱卿免礼,快为韩爱卿赐坐,上茶。」朱厚照为了能大内演军也是拼了,含情脉脉的眼神让韩老大人有些接受不了。

  谢恩就座,韩文扫了扫立在朱厚照两侧的刘瑾与丁寿,暗想皇帝急着召见与这二人可有关系。

  「韩卿,朕今日召你前来,有一事不明,不知卿家可否为朕解惑?」朱厚照一副谦虚好学的乖宝宝样子。

  「陛下言重了,究是何事请试言一二,臣知无不言。」韩文在座上欠身道。

  「世人常说前宋富庶,我大明比之如何?」

  「世俗传闻,不可轻信。」问的是本科,韩文倒是没什么犹豫,「先帝时丘阁老对此曾言及一二……」

  「噢?韩卿可与朕细说。」

  朱厚照好学的模样让韩老大人满怀欣慰,捋髯笑道:「我朝疆宇比宋为广,而百年以来无甚巨费,凡前宋所谓郊赉岁币祠禄等支出皆无,花费最多者无非宗禄养兵荫子耳,然荫子止于武职,文臣无几。户口之数较之宋虽略相当,而今日垦田则过之远矣,所入既多,而所费比之又少,因此我大明储积数倍于宋,何况国朝今日之全盛庶富,非弱宋可比。」

  「如此说来我大明府库充盈,国有余银了!」朱厚照兴奋起来。

  韩文却立刻警醒,「不知陛下要待如何?」

  「内府空虚,请韩卿暂拨库银二十万两。」朱厚照犹豫了下,担心韩文不给,强调道:「只是暂借,待秋冬金花银解京,再行归还。」

  「陛下,户部无银可拨。」韩文起身奏道。

小说相关章节:【大明天下(第三卷朝堂风雨)】(120-247)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