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CodeName: 梅尔 Status: On Duty

[db:作者] 2025-07-18 18:41 5hhhhh 1210 ℃

不知诸位的工作环境中是否存在这样一类人物:他们知识丰富、才思敏捷,他们对事物总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每每启发着众人的思考,他们脑袋里的点子发动机仿佛永远都在全功率运作,总会蹦出五花八门的奇思妙想,而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足以支持将之实现或者完成一些初期的筹备。一言以蔽之,他们如夜空中闪耀星辰般的才华有目共睹,除开……无论如何都融入不了团队,无法将才华运用在团队协作中之外。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读到这里就会立刻对应到一部分人上,然后顺势将前面的描述当成了对他们的讽刺,那并非我的本意。诚然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多少会遇见一些自命不凡者,而他们也大多无甚真才实学,因其趾高气扬多出自无知和愚蠢。有个形容常被用在他们头上叫“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我谈及的其实是另一类“不在同一个世界里”的人。

任何一个得知梅尔经历和成果的人相信都会首先惊异于她的境遇之寒酸,而在接触过本人或了解来龙去脉后,又总会跟我一样带着难以言喻的情感为之叹惋。

她最初是作为莱茵生命那边的外派合作员工兼联络员进驻的罗德岛,由于有伊芙利特计划相关者们的事在前,起先我们以为她是过来监视的。但后面我却逐渐开始怀疑莱茵生命根本是借此机会脱手了个麻烦。梅尔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其实相当不错,罗德岛的主要业务范围在于医疗、制药和(必要的)武力行使,因此像她和可露希尔那样能实际参与工作的工程师人才尤其难能可贵。她用被她称呼为“鲁特拉工作室”的随身工作平台向我们展现了极强的业务能力,交给她的任务总能非常效率地完成。这个阶段她身上的瑕疵虽已有所显现,像是经她手的东西多数十分牢靠,只是真出了问题必须靠她亲自来处理,但还不算多严重。

提起梅尔其人,大家不约而同地首先想到的肯定都是她仿佛永远都在忙碌的事。除了处理分内工作,她其余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捣鼓那些奇思妙想上面了。梅尔的脑袋里永远都有数不清的点子在产生和碰撞,可能是某些全新的构想,也可能是某种改进方案。连她自己都开玩笑过说她要么是在构思灵感,要么就是在实践灵感的过程中。但这里就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罗德岛自然没那个财力物力供她把那些灵感全测试一遍,二是她的很多想法,尤其是其中思维和逻辑的安排转换,并不很能被其他人所理解。像可露希尔就曾以为梅尔作为工程师同行可以一起分担方舟的维护工作,接触本人后却“听得一愣一愣的”,最后只能作罢。

引回开篇的描述,梅尔身上的才华毋庸置疑,但她并不是那种自命清高拿鼻孔看人的性格,反而自始至终都一直在努力让大家接受。那些看似或晦涩或惊人的创意和计划,经过她耐心的有问必答后其实也都可以理解,其中有好一部分在我看来相当有价值。这也是我长期自愧于她的原因,觉得她留在罗德岛是大大的屈才。像她这样出色的研究者为何没在莱茵生命本部发光发热而会被丢到我们这小旮沓来?当中的理由后来才逐渐揭晓。

彼时起步没多久的罗德岛百业待兴,整个团体更像是把几个互相间没什么联系的部门仅仅用雇佣契约和志同道合这类东西强行凑在一起。在那个时期,我们都对梅尔评价十分之高,因她总能以一己之力负担繁重的工作。后来有一个让罗德岛成长为真正意义上“集体”的机会到来,来自莱茵生命的大量研究成果大大充实了研究进度(对老东家无甚留恋的梅尔也于那个时期正式入了罗德岛的编制),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突破的可能性。因此我们第一次做出了集全罗德岛之力攻关的决策,却未曾料想梅尔的遭遇。

作为优秀的电机工程师,梅尔责无旁贷地接下了为研究团队筹备所需设备仪器的任务,而她拿出的产品也的确令人满意。问题出在后面,在攻关的压力下,饶是梅尔制造也顶不住超负荷运转,频频故障。而当研究团队试图自力排障时,他们面对的却是为了追求性价比而高度集成复杂化的内部结构,最后往往不得不还是拜托本人来处理。这一下子就平添了很大负担,好在她姑且还能用旺盛的精力应付。平心而论,大家实际上都承认其设计不可谓不精妙,但那和方便上手操作是两码事,甚至往往是负相关的关系。这一特点同样体现在梅尔为了应对该问题向研究团队推荐的,自己用了很久的“咪波”线控多功能平台上。她正是靠它一手建立起“鲁特拉工作室”的成就,但其他人的使用体验却多半是驾驭不了如此复杂的系统,虽认同其的确功能强大。

罗德岛在此次项目中获益颇丰,还原疗法这一划时代的成果带来的是名利双收,但论功行赏时梅尔的处境却多少有些尴尬。她其实算顺利尽到了自己职务,只是表现水平与过去能人形象的落差令人意外地大。部分人觉得不过是一时的挫折,也有部分人则像我一样隐约预感到,问题的影响可能比想象的深远。这预感不幸逐渐应验。

经此一役,罗德岛内部开始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自其中受益后大家都开始意识到协同合作的重要性。而当有人试图拉梅尔入伙时同样的问题就不断以各种形式显现出来,可能是为追求算法最优而引用嵌套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程序语句,也可能是为兼顾结构和强度而复杂得令人想调整修改都无从下手的机件设计图,诸如此类。别说让她去适应团队的需求了,我们还真的试过把项目交给她引领,再让整个团队努力去配合她,结果却更加惨烈。曾想过情况有些相似的天火干员是否能和她有共同语言,摆到一起的实际产出则是两倍的鸡同鸭讲,得到的经验是至少专注的学科领域需要一致吧。

越是艰深的科研工作就越不是个人之力能负担,而对多数不善交际的研究工作者们而言,共事往往就成了主要的交往起点。无力触及这初始条件的梅尔在逐渐疏离于重要的工作的同时也疏离于同行们的交际圈,她的才华被越来越多人所承认,但也越来越少人在主持项目筹备人选时还将她考虑在内。她依旧是那个能高效率地解决负担范围内工作的优秀工程师,却也一直仅此而已,鲁特拉工作室成就了梅尔的名声,但也将她禁锢于此,逐渐将她打造成一位各种意义上的边缘人形象。怀着复杂的心情我们将一部分专业事务划归她负责,至少在这范围内她能做到保质保量。她有羡慕过在学界步步高升的同行们的成就吗?抑或怨天尤人于自己怀才不遇?我从未问过梅尔,那些一直被她孜孜不倦地投入热情制作和更新的“咪波”们,不知上面是否承载了她多少孤独和郁闷。

好在转机终于降临了,正所谓天生彼才必有用,那时我真的如此认为。

随着计算机行业和源石工业的发展,从前未曾设想过的领域也一个接一个开拓和发展,某次世界范围的学术研讨会中有数位权威着重提了人工智能的事,颇有要在该领域发起合作探索的意思。我当即想到长期驾驭“咪波”们的梅尔早就在该方向有过诸多建树,马上联络了她,让她把相关资料整理发送给一些对此有意向的潜在投资方。我们没有错过这次机会,不久数家知名机构果然联名发起了一项带有竞标性质的人工智能领域开发项目,最终得选者将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实质上的本学科发展大方向,而梅尔的方案就在入选之列。

大家从来没见梅尔像离别时那么兴高采烈过,即使这似乎很不适合送别的场景,或许才能首次得到真正认可的喜悦就是如此强烈到盖过一切。对我们而言,也同样欣慰她一身本领终得用武之地,她将赶赴的地方集结了整个学界最杰出的头脑们,这回总不会再有配合不上的问题了。之后的一段时间这场科学界的竞赛得到了全世界的注目,不时有各类媒体发布相应的进展消息。梅尔的名字时有出现,她真的带领着一批人在尽情施展宏图伟志,有她登场的地方总少不了对她稀世头脑和惊人创造性思维的盛赞。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有时还总是毫无预兆。我终究没有亲身参与其中,无从得知欣欣向荣表象下的竞争实况之激烈。某天为了调取资料打开梅尔实验室的门,却赫然发现她正在里面捣鼓其中一只“咪波”。无人预料到她的唐突归来,更不用说理应作为最具潜力候选人之一的她为何会在这里干闲事。

你的项目呢?我说。

她随手示意了下桌子的方向,我注意到那边放着一份印刷品,看样子似乎是她那个项目最新一个版本的修改案。将之草草浏览后我不由得在深刻的震惊中理解了全部来龙去脉。

那份方案综述相比以前已经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得多了,看得出梅尔为之作出的努力,她是真的很看重很不想失去这次机会。这点同样体现在后续的需求描述方面,使用的也全都是现有的或者基于已有技术在可预见未来内的拓展。最令人大开眼界的要数综述的核心内容,要达成的预期目标等方面。梅尔的设想大大超越了对人工智能的传统认知,不光是老生常谈的伦理问题,更不止于艾叶尔测试(指一类通过测试者能否辨别被测对象为机器还是真人来认定其是否具有人类级别智能的测试)的分水岭,她提出的问题发想之深远甚至已经到了让人顿感古怪的地步,一路爬着思维的细线接上其逻辑后更让人隐觉毛骨悚然。整个案件正是围绕着解决那些问题展开,通过后续的分析阐述判断,在她看来这并非不可企及之空想,而我也正是由此明白了她的败因。

来自评审方的成本预估比任何猜想都更能说明理由:即使将未来的发展进程都计算在内,整个项目也要花费少则十几年多则数十年时间,物力消耗更是不可量计。这还得是在整个学界都能理解梅尔超越时代的创想,全力提供援助的前提下。她的确拿出了一份符合竞赛目标所宣示的,“值得整个学界为之通力合作”的方案,却狠狠撞在了现实的障壁上。科学虽是由像这样的远大理想驱动,其来自于现实的滋养却注定最后得选的是一份能在短中期内获得可观收益,有足够推广和商用前途的方案。

DOCTOR,我……其实是不是个笨蛋啊?她突然问我。

我完全不知该怎么回答,是与不是都有各自的一套道理,但她抱着“咪波”的消沉样子似乎并不期待着听到其中任一。像是未曾料想不光罗德岛,连当世整个学界居然都不足以承载其才华之重之类的事,说出口去也只是徒增悲伤。

此事对梅尔的打击真的很大,从被她大幅放缓的“咪波”系列更新速度上就可见一斑。她变得比以前容易迁就非常多,开始经常以考虑对方需求为优先,明明理应是好的变化,看在眼里却总莫名不是滋味。好在这并不意味着她放弃了脑袋里那些奇思妙想。现在她已就任第二方舟上的职务,那上面的复合源石能反应堆就是结合了她独特创意和实用性的杰作,不知我的继任者是否也在受着她申请预算和实验空间的软磨硬泡。

除了成书出版,这个章节的文档我另外留了一份,和梅尔那些众多实现或未能实现的成果一起保存在罗德岛的资料库,希望能帮助后人了解其人生平。梅尔的才智注定无法为当世所用,她唯一的一次亮相只给她招来了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恶名。但在我看来,正是有梅尔这样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存在,学界众人才能不至于彻底沉湎迷失于以脚踏实地为名的铜臭中,让他们能在心里偷偷在更高次元的智慧面前自惭形秽,激发一下尚存的好胜心,回忆起些许投身科学的初衷。或许等到了一个更开明的时代,她的这些成绩终能迎来被理解,被赞许,被视为孤独先驱者的伟大探索获得应有地位的时候。只是我和梅尔恐怕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小说相关章节:《墓志铭》退休博士回忆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