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十日谈系列之第三届 - 12,3

[db:作者] 2025-06-19 22:39 5hhhhh 4130 ℃

  群仙怒曰:「碧霞之殿,华胥之仙馆也。南宫之仙,我之姊妹也。为君有仙骨,故以身相托,游君以华胥,饮君以琼液。

  蓬苑之仙花,可为轻易折以与人?狂生之喜,酒之过量也。」

  遂令众仙推鹗。鹗乃惊醒,身已在红梅阁下矣。

  时画角催晓,玉龙东驾,天外清风徐引,梅边香风袭人。

  鹗心绪恍惚不堪,起造红梅阁上,即见仙宫所赋之诗,皆题壁上,墨迹未干。复望阁下,红梅花开满枝,唇轻点绛,面莹凝酥;稍南一枝,独出群花之外。鹗曰:「夜来所言折取南枝,此身坠于阁下,情人何在,不得同归!」

  遂大怒,欲折之。其枝稍高,手不能及,便阁下呼一使,令折取。其花忽堕数片于阁前,次第相成一韵:「昨夜蓬山共赏春,惜香怜玉最相亲。东风好与花为主,可折南枝赠故人?」

  王鹗看诗未毕,其使将南枝折下矣。

  鹗将花枝持归书院,以瓶贮之,痛惜流涕。是夜,闻人扣窗,鹗料是笑桃之来也,乃出迎之。见笑桃蹙眉皱黛,粉褪红销,举止无聊,语言失序。鹗惊谓曰:「仙子何为苦恼狼藉如此耶?」

  笑桃曰:「为君坏我南枝,今妾何计归故园邪?在侍女分离,妾欲以侍情,郎有堂君在上,必不相容,进退无路,去止两难。」王鄂曰:「既无归路,正契仆情,幸谐同衾共枕之乐,安得有再来忽去之理?」笑桃曰:「两人同心,誓不殊改,岂不知桑中之奔为女子之耻,不告而娶为男子之非乎?」

  鹗曰:「父母虽严,心常爱我,以我恳告,必相怜悯。倘得允从,与子偕老,实所愿也。」仙子曰:「若谐素愿,与子相偶,不惟大有益于君,令君取富贵如反掌耳。」鹗曰:「愿得成双,何言富贵乎!」

  鹗遂入阁拜夫人。夫人曰:「何谓也?」鹗曰:「见有犯理之事,冒罪恳前。数日前遇仙女,已许鹗为配偶,其缘已谐,既无损于身,且有益于儿,为天上之仙俦,非图人间之富贵。

  伏愿容许,以伴读书,而亦可进取,誓不别娶。」夫人惊曰:「儿想被妖精之所惑,故来发此狂言。果是神仙,岂染此凡俗?汝且远之,勿以介意。久则夺尔神气,坏尔形质,死在须臾,堕入鬼录。父母养尔成气,袭箕帚之业,惟不知汝心何为如此也!」

  夫人告于谏议,谏议曰:「我有法术,能制妖祟;从鹗之言,请试之。乃备大礼以迎新妇,大会宾客,先求有道仙官书灵符,候新妇至,和降真香沉香而焚之。果是神仙,何得畏惧?若是妖邪,岂敢进前!」

  遂择日与鹗纳妇,书请群僚,云:「新妇幼小,养在宅中,今日长成,宜其家室,故请同僚同光此席。」众僚各备礼相送,谏议辞不受贺。乃集众官寮属,酒已三行,及烧斩邪符,焚降真沉香,令新妇出。

  笑桃同鹗拜于筵间,亦无所惧。新妇乃顶玲珑凤冠,摄玎玉佩,长衫大袖,淡饰雅妆,绣履踏月,执扇掩面,侍女扶持,相参礼拜,从容中度,殊无失节。合属官僚皆称贺。众议曰:「新妇新郎,真神仙中人也。」

  须臾,左右侍从捧玳瑁盘,进百花鲛绡两端,上奉翁姑;遗梅脑一盒,以奉从寮,香味袭人,非凡间之物。郡中士夫百姓,皆欢欣鼓舞。宴罢宾客,谏议谓夫人曰:「我家三世奉善,誓不杀生,处事平正,传家清白,以慈祥接下,天遣仙女以配吾儿,果无疑矣。」自是养亲以孝,勉夫以学,出言有文,治家有则。

  当年朝廷选士,鹗以进身为重,昼夜攻书,忘餐废寝。笑桃谓鹗曰:「何苦如此?」鹗曰:「进取之法,以苦为先。正扬名以显父母之时,苟不劳心,实为虚度此生矣。」笑桃曰:「我为君先拟题目,令君得预备应试,可乎?」王鹗曰:「试官不识何人,子却先知题目,亦不妄邪?」笑桃遂怀中取出三场题目示鹗。鹗曰:「子戏我乎?」笑桃曰:「君勿见疑。」

  鹗遂日夜于窗下按题研穷主意,操笔品题。数日间,思索近就。

  笑桃谓曰:「君文虽佳美,愿为君赋之。」略不停思,一笔而就。引古援今,立意造辞,皆出人意表。鹗惊异之,叹曰:「真奇绝尘世!」遂熟记焉。试期之日,鹗别父母及笑桃而行,笑桃谓之曰:「前程在迩,切勿猖狂。」

  鹗到东京,领试题,皆笑桃所拟者。就便上卷,并无涂抹改易。主考咸称「文章老健,必有神助之者。」称为奇才,大魁天下。

  鹗既得意,泥金之报,殆无虚日。忽御笔诏授眉州签判。

  鹗归辞父母亲戚,携笑桃之任。前眉州太守已替,新太守未来,遂权郡印。

  忽一日,有守门吏报云:「有一秀才,姓巴名潜,言与权郡有亲,故来相访。」遂至厅上,乃见其人顶平目深,高唇长舌,鬓卷发长,其容貌虽粗俗之常人,其言语乃文章之秀士,一进一退,灿然有礼。

  王鹗曰:「素昧平生,有何姻眷?」秀才曰:「潜本巴郡人,寄居眉州三峰山下读书,积有年矣。为与汝夫人有亲,故至于此。一日权州到任,失于探问,不得讲探亲之礼,幸恕狂率。请略告夫人。」

  鹗遂入宅,谓笑桃曰:「有一秀才,姓巴名潜,言与夫人有亲。」笑桃闻之情思不乐,谓鹗曰:「彼乃妖精,急以剑击之!」秀才见鹗急来,有杀气,指鹗谓曰:「汝妻是我妻,未蒙见还,反欲害我。」便下砌走。鹗急遣人追之,不知所在。

  鹗谓笑桃曰:「彼何故有此事?」

  笑桃谓鹗曰:「君相遇情好,恕妾之始末,不可不谕。妾乃上界仙花一枝红梅也,身已列于仙品。时西王母邀上帝,设宴,令仙苑群花尽开,以候上帝之观望。时妾适因群仙宴,酒醉未醒,有违敕旨,遂得罪,便令人将妾自天门推下,随落三峰山下。妾既推下,残命未苏,久之,遂依根于石上,附体于岩前,迎春再发,以候赦而复归仙苑。

  不意所居之地有一巨穴,中有巴蛇。此畜寿年干岁,乃聚土石之怪、花木之妖于洞,恣逞其欲。妾乃被胁入洞中,欲效欢娱。妾乃仙花,誓死不从。此畜爱妾貌美,又且畏天行诛,监妾于后洞。一日,此畜归巴中看亲,妾乃乘间走出洞门,复归三峰山下。斯时太守张仕远适来此山,见此红梅一株,香色殊异,乃移妾栽向阁之东。

  栽近月余,巴蛇归穴,探知其事,欲谋害张仕远以夺妾。张公乃正直之人,尝有鬼神拥护,无可奈何。一日,张公解任,除唐安郡守,爱妾此花,携之入蜀,栽于唐安郡东阁内。张公解任之时,则妾已得地,本固根深,不容转移,于是久住于蜀。妾遇君时,有姊妹数人,虽群花之仙,非品格之仙也。而妾乃居南宫,君旧折我南枝,曾为堕落。

  自此南宫既坏,我无可依。配君数年,男女已长,妾亦尘缘将尽,复居仙苑,异时为天上人也。」

  鹗闻之,乃思前日诗意折花之谶,劝勉笑桃,幸无介意。后数日,群寮请太守众官合宅家着聚往三峰山下游赏。笑桃闻邀同往,不肯前去。王鹗强之。至三峰山下,妓女列宴,笙歌满地,游人欢悦,车马骈阗。至暮,忽一阵狂风吹沙拔木,天地昏暗,雷奔雨骤,人皆惊避。乃见一大蛇从穴中而出,官吏奔走,鹗亦上马,令左右卫护宅眷以归。

  须臾,有一骑吏驰至宅内,急报太守:「有一大蛇,形如白练,拥了宜人轿子入穴。」鹗举身内扑,哭不胜悲。

  次日,令人往三峰山下寻觅踪迹,惟有红履在地。王鹗曰:「此乃孽畜所害。」计无所施,乃急修书以报父母。

  一日,郡中有一先生,衣鹿皮衣,来郡衙求谒。门吏不肯通报。先生叱门吏,直至厅前。先生揖云:「知权州有不足之事,贫道故来解之。」鹗曰:「我之不足,君安解之?」对曰:「巴蛇害人性命,何不杀之?」遂请至阶,及坐,问:「先生有何术可以御之?」曰:「来日与君同往三峰山下。」

  乃以壮士百人,直至穴前。先生画地为坛,叩齿百遍,望天门吸气,吹入穴中。须臾,穴内如雷声,其蛇乃挺身从穴中而出,身长五丈余,赤目铁鳞,一见先生,欲张口吞之。先生大叫一声,震动山谷,其蛇乃盘绕。先生取下瓢,下火数点。

  须臾,火起十余丈,旋绕大蛇于火中烧死,白骨如雪。先生乃取火丹入瓢。鹗曰:「感荷先生大恩,今孽畜烧死,已报其仇。欲得宜人尸骨归葬,吾愿足矣。」

  先生遂与鹗领军士入洞中。行至一里余,见洞中峥嵘,朱帘半卷。先生将入其门,见仙洞高明,花亭池沼,绝无鸟迹,唯乱花深处,乃有群女出焉。笑桃亦在其列。

  鹗见笑桃,唤曰:「王鹗来寻宜人。」笑桃答曰:「妾在此无恙。」鹗遂与笑桃并众人出穴,一同拜谢先生。先生曰:「今日之事,满吾愿也。吾非凡人,乃三峰山下万岁大王。为孽畜居穴中,累被他害,终不能报,遂往名山拜求神仙,欲觅方术,蒙仙师授我火丹之诀。」

  言罢,只见大虎踊跃,大叫于三峰山下,先生忽然不见。

  王鹗乃与笑桃并轮归州,郡寮宴贺。

  未及半年,忽有吏报云:「家有书至。」鹗开视之,其中云「汝可归毕姻陈氏」事。时笑桃在旁,见书泣曰:「妾不负君,君何负我?」鹗曰:「我前日修书奉父母,宜人已被害,而敬以达之父母,盖深惜痛之也。不意父母念我远宦,为结陈侍郎家婚姻,不知直人复为先生救出。今当再修书以报父母知之,则可以速退陈侍郎家婚姻也。」

  笑桃曰:「不可。前日报妾已死,今日报妾复生。若退陈氏亲事,则必问其事之由。既说巴蛇所驱,人必疑巴蛇所生子女之辱,当何言哉?有何面目归见翁姑?妾已随君有年,子女俱已长成,世缘已尽。妾所居南宫之地,今复修成,妾当归矣。君宜念妾所生子女,宜加保护,毋以妾为念。君若不弃,异日红梅阁下再叙旧欢。」

  言讫泪下。王鹗子女相抱而泣,不胜其悲。笑桃辞王鹗,下阶,衣不曳地,望空而去。鹗追不及,抱子女哀哭,昼夜不绝。郡中闻者,皆为哽咽。

  鹗愁肠如结,离恨如丝,携子女以入房,痛鸾凤之折伴,遂将郡印帖于僚属,乃携子女还家,以构陈氏之好。

  鹗虽再娶,而意不满所怀,遂嘱托朝宰,改任向蜀。未几,诏授唐安郡尹。鹗喜,趣装,携子女之任。

  未及半月,早到唐安。骑从拥后,旌旗导前,竹马来迎。

  受贺方毕,遂载酒肴,携子女,直诣红梅阁上,叙旧日之情。

  花艳重妍,鹗乃指梅谓子女曰:「母当时临别约我来也。区区既到,何得无情?」子女号哭,鹗亦伤心,乃题诗于壁以记云:「宦游何幸入皇都,高阁红梅尚未枯。临别赠言今验记,南枝留浸向冰壶。」

  鹗乃画一轴红梅仙子,永为奉祀;伏愿男登高第,女嫁名家,地久天长,流传万古。

  相思记洪武元年,有冯琛者,字伯玉,成都府人也。其父冯,为元朝先锋,生琛于金陵,时至元六年庚戌岁。父丧,生幼恃伊舅氏养育。长至总角,颖悟聪明,词章翰墨,与世不相侔,特出乎人表。

  未几年,南北盗起,生奔走流离,浪迹江湖,飘至临安府。

  时直殿将军赵或见生,大奇异之。赵公无子,遂收为己子。生事之如亲父。公有女名云琼,幼丧母,公命庶母刘氏育之。年至一十三岁,同生延师教之。生愈加恭敬如亲妹,而琼视生亦如亲兄。

  一日,生因思干戈不宁,恻然有感,赋诗以呈师云:「两虎争雄势不休,回头何处是神州?一朝鼙鼓喧天动,万里尘埃匝地浮。白日豺狼当路道,黄昏烽火起边楼。何时南北干戈息,重睹君王旧冕旒?」

  其师诵毕,自称曰:「此子日后有大志,非常才也。」赵公亦喜。

  将二载,刘氏以云琼年长及笄,遂乃令入闺房,习学女工。

  一日,生在书馆独坐,见春风明媚,蜂蝶交飞,不觉惆怅,吟一绝云:「桃花如?

  生吟毕,云琼在书馆后游玩,听其吟诗,有惆怅之意,悒怏不乐。

  越数日,百花亭前牡丹盛开。琛往观之,琼亦在彼,遂同玩赏。琼同曰:「「东君应念断肠人」,为谁作也?」生笑而不答,又将牡丹花为题,吟诗一首云:「娇姿艳质解倾城,似语还休意未成。一点芳心谁共诉,千重密叶苦相同。君王爱处天香满,妃子观时国色盈。何幸倚栏同一赏,恨无杯酒泛芳馨。」

  琼见诗,知生意属于己,乃一笑,叹息而去;回头顾生,惟不言焉。生自此之后,见其姿容秀丽,其心不能自持。琼娘此后亦无心针指,时出游戏消遣。见蜂蝶纷纷,景物繁华,赋诗一首云:「春色平分二月时,弓鞋款款步莲池。九回肠断无由诉,一点芳心不自持。灼灼奇花留粉蝶,阴阴枯木啭黄鹏。晓来闷对妆台立,巧画蛾眉为阿谁?」

  琼有侍女韶华,颇巧慧,能讴诗,见琼长吁短叹,识其意而不敢问。一日,偶过书馆,生戏之曰:「我万里无家,一身孤孑,子与我结为兄妹,何如?」韶华答曰:「贱妾卑微,何敢投君子?」生曰:「无伤。」二人即拜为兄妹。自此之后,与生来往甚密。

  一日,生问曰:「连日不见琼娘,果恙乎?」答曰:「娘子近来得一疟疾,倚床作《望江南》一阂。生曰:「愿闻。」

  韶华诵云:「香闺内,空自想佳期。独步花阴情绪乱,漫将珠泪两行垂,胜会在何时?恹恹病,此夕最难持。一点芳心无托处,荼艹縻架上月迟迟,惆怅有谁知?」

  韶华诵毕,别生而去。生知琼有意于己,潸然泪下。

  次日,赵公会宴,琼侍父侧,虽然视目往来,不能通得一语为憾。生归室,见宝鸭香消,银台烛暗,愁怀万斛,展转至晚,乃赋一律云:「暗思昨日可怜宵,得见佳人粉黛娇。银海晓含珠泪湿,金莲微动玉钩摇。谢鲲从折机边齿,弄玉空吹月下箫。一笑倾城殊绝代,宁教不瘦沈郎腰!」

  一日,生与韶华曰:「我有手书一缄,烦汝送与琼娘,幸勿沉滞。」韶华接去,乃潜纳于镜奁内。

  次早,琼娘梳妆见书,视之,乃《满庭芳》词,云:「蝉鬓拖云,蛾眉扫月,天生丽质难描。尊前席上,百媚千娇。一点芳心初动,五更情兴偏饶。诉衷肠不尽,虚度好良宵。

  秦楼明月夜,余音袅袅,吹彻鸾箫。闲敲棋子,愈觉无聊。何时识得东风面,堪成凤友鸾交?凭鸿雁,潜通尺素,盼杀董妖烧。」

  琼娘读毕,怒责韶华曰:「汝怎敢传消递息?我与夫人说知,必难容矣。」韶华悲泣哀告。琼意稍解,乃曰:「舍人何以知我病,送药方与我?当以实对。」韶华答曰:「向者舍人与妾言曰「我四海无亲,欲与结为兄妹」。当时妾惶愧不敢当。复问:「娘子无恙乎」?妾曰:「因病,稍安」。妾复读娘子《望江南》词与听,舍人不觉泪下。至晚,以书令妾达焉。」

  琼曰:「我虽未愈,不服此药,亦不可辜其美意。我回一缄以谢之。」韶华即候琼作书毕,以诣生室。生见韶华,甚喜。生执观之,乃和《满庭芳》一阕,云:「短短金针,纤纤玉手,闲将缓带轻描。描鸾刺风,想象剔还挑。不觉黄昏又到,谁知玉减香消。鸳鸯思转辗,又忽至中宵。

  阳台魂梦杳,彩鸾归去,辜负文箫。美人生几,行乐陶陶。何日相逢一面,樽前唱彻红绡。知此时,芳心动也,愁杀盖宽饶。」

  生视毕,不觉失魂丧志,莫知身之所在。

  琼曰:「彼时以我病愈,兄妹之情,喜之。」当时,韶华颇疑之,退而叹曰:「人生莫作妾婢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后必贻祸于我矣!」自此,非堂前有命,不出于外。琼虽意恋,无由相会。

  生自此之后,竟不得见,憔悴疲倦,饮食减少。夫人刘氏时加宽慰,」生但□首而已。

  一日,夫人与侍妾数人,于后花园迎风亭上观赏荷花。琼推疾不出。夫人去后,琼潜至生室,问曰:「兄何恙乎?」生泪下,不能答。琼曰:「万事由天定,非由人矣。兄何故如此?尝闻夫子曰「贤贤易色」,古圣人所戒。」生曰:「钻穴逾墙,吟琴折齿,妹独不知?」言未终,侍妾报曰:「夫人至。」琼曰:「且与告辞,情话难尽。翌日牛女佳期,妾当陈瓜果,暮与君登楼乞巧,以占灵配。」生诺。

  至期,生乃赴约。刘氏命琼在堂行酒,亦召生与宴。不胜懊恼。仰观其天,轻去翳月,乍明乍暗,织女牵牛,黯淡莫辨。

  忽听樵楼鼓已三更,乃赋诗曰:「几度如梳上碧空,缺多圆少古今同。正期得见嫦娥面,又被痴云半掩笼。」

  次日,于堂侧偶见云琼,生以此诗示之。琼亦吟一绝云:「停杯对月问蟾蜍,独宿嫦娥似妾无?今日逢君言未尽,令人长恨命多孤。」

  琼自后作事,闷闷不已,女工之事,俱无情意。患病数日,家人惊惶,乃白刘氏。

  夫人即唤韶华,曰:「汝知娘子病源乎?」韶华不敢答。

  夫人问之再三,华无奈,只得白诸夫人,乃曰:「娘子与冯官人相见之后,至今三好两怯。」

  夫人即与公曰:「尝闻男冠而有室,女笄而有家。今琼年二十,闺房之事,想已知之。自琛居于门下,亦有年矣。而琼岂无思念之心?妾观动静之间,俱有不足之意。不如早纳琛为婿,庶免彰人之耳目。」

  公大怒,不允;寻思良久,曰:「依汝之言,必无惑矣。」时韶在侧,奔告于琼。琼令华告生。生喜,赋诗一首贺云:「昨日窗前问简篇,银□双结并头莲,当时似此非容易,今日方知岂偶然。红叶沟中传密意,赤绳月下结姻缘。从前多少心头事,尽付东流水一川。」

  翌日,公或探生。生曰:「投托门下,多蒙厚意,敢效结草之恩。」公曰:「吾欲纳汝为婿,不知可乎?」生曰:「既蒙有命,安敢不从。」遂喜而退。

  越十日,公命媒妁行聘为婿。至期,屏开孔雀,褥隐芙蓉,花烛荧煌,歌弦管沸。生与琼拜于堂,一如神仙归洞府,郎才女貌世间稀。

  饮罢,筵散,生女入洞房。像床瑶席,凤枕鸳衾。生与琼曰:「昔暮娘子之心,每于花前月下,抚景伤怀。今日至此,非天缘何如!」琼曰:「遇君之后,行无定迹,寝不贴席,今日天随人愿,获侍巾栉。但愿君子始终如一,则万幸矣。」琼拟蜂恋蝶意,遂以词云:「翠荷丛里鸳鸯浴,碧桃枝上鸾凤宿。花烂枝上柔,俄惊一夜秋。百岁共和谐,相看奈汝何。」

  生亦口占《减字木兰花》词云:「调云弄雨,迤逦罗帏同笑语。春透花枝,一时相怜相爱,还了平生债。鱼水欢情,发下青丝结誓盟。」

  越月,公被召,促装赴京,嘱托生家事而别。

  越三月,公奏曰:「臣老,不堪用。有婿冯琛,素怀异才,臣荐为国,非私也。」上大悦,遣使召生。

  生与琼曰:「蒙旨征召,暂与相别。」琼曰:「相会未几而又遽别,奈何!妾闻金陵胜地,多有歌楼妓女,切不可以留恋。」生曰:「噫!卿误也。我心犹如冰玉,后当自见。」言毕,即促行装起程。

  琼令韶华备酒,饮别于郊外。琼握生手,相视大恸。生亦呜咽。琼曰:「君今弃妾,妾无负于君。」生曰:「今日之行,出于无奈。卿有是言,殆非以为陌路人邪!」琼曰:「君无二心,妾何以报!」口占二首以赠云:「鱼水欢娱未一秋,临歧分袂更绸缪。诉君不尽衷肠事,惟有潸潸珠泪流。

  香闺绣幕恨悠悠,一片离情不自由。争奈君心似流水,滔滔东去不能留。」

  生亦吟一律以答之:「懒上雕鞍闷不胜,此心如醉为多情。空垂眼底千行泪,难阻天涯万里程。最苦凄凉冯伯玉,可怜憔悴赵云琼。男儿且学四方志,铁石心肠作广平。」

  思琼情不能已,又作《茶瓶词》云:「忆昔当年相会,共结百年姻配。枕边盟誓如山海,此意千载难买。

  恩和爱,知何在?情默默,有谁揪采?妾心未改君先改,争奈好事多成败。」

  吟毕,痛哭不舍。

  生又扶琼至家,嘱韶华劝慰。次早,不令琼知而去。

  琼晚见月界窗痕,风鸣纸隙,举目无亲,因作《临江仙》词云:「明窗纸隙风如箭,几多心事多忘。荼艹縻架下见行藏。交加双粉蝶,并肩两鸳鸯。

  岂知今日成抛弃,□羸减玉销香。谁与诉衷肠?行云空缥缈,恨杀楚襄王。」

  生行不觉月余,未尝不思琼也。及见京畿将近,偶成一律云:「冉冉时光日似梭,相思无计欲如何。五云缥缈皇都近,万里迢遥客恨多。愁望银河有织女,飞魂阆苑问仙娥。金陵漫说花如锦,一点芳心只自和。」

  生行至金陵,见上于奉天殿,上甚爱其才,即日除授为起居郎。一日出朝,因见便人,作书以寄:「云琼娘子妆前:拜违懿范,已经月余,思仰香闺,动静行止,未尝离于左右。迩来未审淑候何如?琛至京,蒙授起居郎。谁料非才,幸际风云之会,得依日月之光。偶因风便,封缄以寄眷恋之私云。」

  琼得书,一喜一悲。贺者填门,琼悲号不已,刘氏命具杯酌,弦歌宽慰。琼编《驻马听》,命韶华讴之,闻者莫不凄惨。

  自兹命无聊赖,鸾孤凤只,竹瘦梅惧,面似梨花带雨,眉如杨柳含烟。因风凉月冷,影只形单,赋诗一律云:「夜深独坐对残灯,默默怀人百感增。愁肠百结如丝乱,珠泪千行似雨倾。月照纱窗光皎皎,风摇铁马响铃铃。总藉夫人宽慰我,金樽漫有酒如渑。」

  素娥善能言语,一日对琼曰:「妾闻西湖鸳鸯失侣,相思而死,何谓也?」琼曰:「汝戏我乎?」曰:「既知,何不自思?」琼曰:「汝不闻李白云:锦\水连天碧。荡漾双鸳鸯。甘同一处死,不忍两分张。」素娥曰:「谁无夫妇,如宾似友,至于离合,故不可测。

  《关雎》诗曰「乐虽盛而不失其正,忧虽深而不害于和」,是以传之于经。娘子朝夕哭泣,过于哀怨,倘有不测,将如之何?望以身命为重。」

  琼意稍解。恐生心有异,不能无疑焉,乃作古风一章以自慰云:「亿昔与君相拜别,三月鹃声哀夜月。鸳鸯帐里彩鸾孤,惆怅良人音信绝。妾心如水水复深,妾泊如珠珠溅血。深院无人春昼长,几回独把湘帘揭。湘帘揭起双飞燕,燕燕差池相眷恋。令人感动心益悲,欲寄征鸿飞不便。文君空有白头吟,婕妤漫赋齐纨扇。君心若似找心同,妾亦于君复何怨!」

  琼作虽非怨悔,相思之心殊切。抚景兴怀,时无休息。伫见征鸿北去,乌鹊南飞,寒蛩在壁,秋水连天,桐风飒飒,桂月娟娟,香残烛暗,枕冷衾寒。斯时也,空闺寂寂,人各一天,经年累月,有谁见怜?遂作《满庭芳》词云:「皓月娟娟,青灯灼灼,回身转过西厢,可人才子,流落在他乡。只望团圆到底,反属参商。君知否,星桥别后,一日九回肠。

  相思无尽极,惨云愁雨,减玉消香,几回梦里飞扬。犹记山盟海誓,地久天长。春已老,桃花无主,何日遇刘郎?」

  题毕,谓韶华曰:「古之女,亦有如我者乎?」答曰:「有之。如秦氏之丧身,姜女之死节,皆如此也。然悲欢离合,亦自古有之。若不惜其身,至于殒绝,亦或有之。」琼曰:「汝之言,我非不知,但恨与生会合未久,遽成离别,恐作王魁负桂英也。」

  因而赋歌一首云:「黄昏渐近兮,白日颓西。对景思人兮,我心空悲。云归岫兮去远,霞映水兮呈辉。倏无光兮黯淡,月初出兮星稀。叹南飞兮乌鹊,绕树枝兮无依。人凭栏兮徙倚,追往事兮嗟吁。香消玉减兮,颜落色衰。

  陟高庭兮眺望,仍凝思兮迟迟。霜凋残兮落叶,雨滴损兮花枝。花委谢兮寂寂,叶辞柯兮凄凄。恨关山兮路远,极望兮天涯。自勉强兮假寐,风飒飒兮吹衣。

  奈好梦兮杳渺,忽惊觉兮邻鸡。何妆台兮抑郁,临宝镜兮惨凄。一鬓云鬟兮,为谁梳洗?兰心蕙质兮,空自昏迷。睹双飞兮粉蝶,听百啭兮黄鹏。何人生兮不若,嗟物类兮如斯。愧年少兮多别离,望美人兮空踌蹰。」

  韶华观其吟,亦掩泪,谓琼曰:「娘子之意,恐生有「富易交、贵易妻」之谓也。若此者,可令人□书与之,以察其动静可矣。何乃孤眠独宿,行吁坐叹,而自苦若此邪?」琼曰:「书,不必也,自生别后,有诗十余篇,并录寄赠,以见我心。」

  即日遣家童,□书抵京。

  生得书,不胜欢喜,展而读之,皆琼之佳。制云:「泪雨汪汪洒满衣,含愁强赋断肠诗。自从昔日相分手,直至今朝懒画眉。东阁尚怀挥翰墨,西园犹想折花枝。自君一去无消息,独对青铜怨别离。」

  生读罢,不胜悲咽,遂差人接琼抵京。

  琼谓韶曰:「我今将去,妆从我去何如?」韶曰:「妾幼侍夫人,居于内阁之中,亦生死相随。今夫人将行,妾愿随侍。」

  即日治装而去。

  直抵金陵。离城五里许,生已预在郊外等候。琼至,既见,生曰:「一别许久,不想今日复见仪容。」琼再拜谢,曰:「妾女流也。不知礼法,荷蒙君子不弃,誓同生死。」言毕,即令乘轿归衙。

  重寻旧约,再整前盟。生喜,赋诗一律云:「朱颜一别已经春,两地相思各惨神。失意如今还得意,旧人偏觉胜新人。颠鸾倒凤情何洽,誓海盟山乐更真,寄语司天台上客,更筹促漏莫交频。」

  绸缪间,不觉五更至矣。生整衣冠而进朝。

  俄闻倭夷有警,上赐生为靖海将军。生即日承命,至衙,谓琼云:「吾奉君命,领兵收贼,料有一载之别。汝保重。吾不敢久留,以缓君命。」于是率凤阳精兵四万,上亲劳军士。

  同兵部尚书于斌,左平章廖禹,复率羽林卫五十八万军马,旌旗蔽野,水陆并进。

  生之英风锐气,时与倭夷鏖战。倭夷诈败佯走,生兵追之。

  倭度其半入,以精兵五十万,出其不意,同别道尾其后。官军溺死者无数,江水为之不流。生呼谓众曰:「今天败我,非众人之罪也。第无以报效!」

  生复招集残兵,整顿军旅,身先士卒,众乃奋身戮力,与敌鏖战,无不一以当百。倭夷大败。生喜曰:「不意天兵之果锐也如此!」倭夷遂遣使称臣求和。生恐有变,许之,奏凯而还。

  上得捷音,天颜大悦,谓宋景曰:「以赢败之兵入危险之地而能克敌者,皆卿之举荐得其人也。」景稽首拜曰:「遇臣无琛之明敏果断,一得其人,不负臣下之望。」上曰:「古有社稷之臣,今冯琛近之矣。」

  生引兵入玄武门。上召生入丹陛。上慰劳之曰:「克战之功,出于卿也。」生拜曰:「陛下顺天行道,御物无私,臣下奉行政令而已,何功之有!」上即敕生为镇国大将军,赐剑履趋朝。云琼封为赵国夫人,金冠霞帔。夫荣妻贵,近臣未有。

  夫何盛极有衰,天年不远,洪武七年甲寅岁十一月初一日壬戌,薨。病重之夕,执琼手云:「吾负汝矣。路隔幽冥,不一相见也。」急呼家童燃灯,取笔题曰:「九泉未敢忘恩爱,一死无由报主恩。君命妾情俱未了,空留怨气塞乾坤。」

  琼曰:「君无忧也,不久当相见。」言未毕,生卒。

  次日,大夫宋□奏闻。上曰:「天何夺吾伯玉之速也?」

  命礼部官具棺椁,拟以王礼祭之。赠明仁忠烈成安王。

  越十五日丙子,琼亦以忧思,不进饮食而卒。敕赐合葬于采石之阳。

  越一月,御祭。墓碑丹书,命陶凯篆刻,宋□作序。

  有子二人。长曰明德,娶尚平公主。次子明烈,娶廖禹之女。是为记之。

  蛤蟆牝丹记

  天顺时,青川孔天,性酷好仙,常遇黄冠及名山大川。

小说相关章节:十日谈系列之第三届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