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明末烟云 之 崇祯二年】 (全),4

[db:作者] 2025-08-04 11:04 5hhhhh 3900 ℃

  崇祯帝不知道为什么,一见到田贵妃以后,自己的疲劳和烦劳好像就减轻了许多,自己也变开心了起来。总是想和田贵妃多待在一起,特别是有她特有的女中音的陪伴,不论是平常还是在龙床或者凤榻上面。

  崇祯帝看着田秀英身穿着一件绣着桃色凤舞图的贵妃宫装,细长的脖颈上戴着一条珍珠项链,垂在丰满的乳沟之间,而如果把宫装的领口扣上,这些美丽的风景平常是看不到的。

  那整件贵妃宫装的华贵布料上面,绣着多达十六只栩栩如生的凤凰在翩翩起舞,而十六的数字正是应着田贵妃十六岁的年纪。

  这件贵妃宫装属于稍宽款式,没有束腰,里面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丝绸衬衣,最里面就是红色的肚兜。下身穿的是五彩祥云裙,贵妃宫装本就是衣裙一体的,所以内裙也等于内衣了。

  贵妃宫装的肩部上是长长的云状花纹的云肩,轻贴在肩部,起到一个提升人的气度和体形的作用。而且云肩的花样繁多,每一个妃子都有那么十几件各不相同的云肩宫装,为的就是希望被皇上相中自己。

  「爱妃,你太美了,朕离不开你啊。」崇祯帝淡笑道。

  田贵妃一边把双手优雅的慢慢伸入宫女端着的银盆之中,一双十分灵活的细长玉手在温暖的热水中轻搓了几下,然后抬离水面,旁边侍候的另一个宫女,立刻用干净的毛巾替她轻轻的擦干净。接着,承乾宫大殿里侍候着的十几个宫女都退出大殿,再小心关上殿门,在殿门外面侍候。

  「奴家见皇上疲累已极,就让奴家侍候皇上在承乾宫睡上一会,要是慢了,不知何时又是什么事情会来惊烦皇上了。」田贵妃郁闷道。

  田贵妃这时扶着崇祯帝慢慢的向自己的承乾宫右暖阁走去,她把崇祯帝的一只手臂架在了自己的肩上,扶着他的背,两人一步步的往前走。

  「朕已经宣召孙承宗进宫来见朕了,到时候他一到紫禁城,王承恩便会在承乾门外传话进来,到时你就叫醒朕。」崇祯帝道。

  「他们这些大臣,什么都要你操心,皇上也是人呀,皇上你都两夜没有睡觉了,奴家现在才知道。」田贵妃微嗔道。

  「国难当头,贼兵欺朕年少,在朕刚刚登基不久,给朕一个下马威,朕要好好回敬他们看才是。」崇祯帝恨恨道。

  「蓟辽总督刘策真是个废物,他主管山海关内防务,能这么轻于长城关隘的防备,结果放了贼兵进来了。」田贵妃微嗔道。

  「袁崇焕和刘策都是罪该万死的人,辽东每年向朝廷要几百万两银子,已经超过其他九边镇的总合还要多,朝廷现在已经入不敷出了,他们不但不在关外杀贼,反而放贼进来杀朕了,这还得了啊。」崇祯帝怒道。

  「皇上,息怒,息怒,遵化已陷,贼子是要一路打到京师吗?皇上,奴家好怕啊。」田贵妃道。

  「爱妃不要慌张,遵化后面还有蓟州,蓟州后面是通州,才到京师,朕已经抽调各路兵马进京勤王,不日就会全部赶到了,定要杀光这些作乱狗贼。」崇祯帝狠狠道。

  「皇上,你最近去坤宁宫……比承乾宫还要勤快……嗯……嗯……」田贵妃嗔道。

  「朕是皇帝,你俩是我一起带进帝宫紫禁城的,有什么好吃醋的?」崇祯帝道。

  「没,奴家是贵妃,奴家哪敢惹那只天下最尊贵的凤凰呀,奴家只愿意做皇上怀里的燕子。」田贵妃笑道。

  「哎呀,慢点,你这该死的奴婢,怎么敢把朕推倒在你的榻上面,啊呀,别,别脱朕的龙袍。」崇祯帝道。

  「为什么不能脱呢?」斜飞的凤眸射出精光一闪,田贵妃戏虐道。

  「朕等下还要召见王公大臣,商量讨贼的事情啊,哎呀,哎呀,你这么就脱我靴子了呢?」崇祯帝微嗔道。

  「皇上,你嘴上说不要奴家脱你的龙袍,但是你的弟儿早就硬翘翘了,这是怎么回事呀?」田贵妃露出虎牙微笑。

  「啊,呼呼,你别摸它,唉,唉,王公大臣就要来了。哎呀,怎么还含进去了,啊,小心虎牙呀……」崇祯帝道。

  「嗯……嗯……嗯……在本宫……虎牙下……皇上的弟儿那次……不是……缴械……嗯……嗯……」田贵妃呓语呻吟着。

  「你这个该死的,奴婢,看朕怎么折磨你,几天不收拾你了,你就,啊,啊,啊,王承恩来救朕啊……」

  承乾宫外。

  这时院中的景象才终于回归在宫女们的眼中,刚才在承乾宫大殿里面,她们这些小宫女可是一句话都不敢说呢。

  只见院中,微风吹送,冬梅繁锦簇,绿鸟息枝头,一片冬之盎然。不时有办事的太监们脚步浅浅的来回走动,宫里是不能发出响声的,特别是崇祯帝所停留的宫里,要是那个冒失的人惊扰了崇祯帝的雅静,可是重罪,轻则挨板子,重则丢脑袋。

  这时殿外侍候的宫女们听见了里面的一些声响,个个脸红心跳起来,捂嘴偷笑起来。传言宫女往往一辈子不能出宫,更得不到皇帝一次临幸。

  正在宫女们边偷听房中春色之时,这时承乾门外有太监向里面喊话,说话的声音让宫女和太监们立即激灵起来。

  「奴婢,王承恩,有要事启奏皇上。」王承恩跪伏在承乾门外低头道。

  太监们知道是崇祯帝身边最得宠的太监,又是原来信王府一起跟皇上进紫禁城的太监,不敢有一丝怠慢,立即恭恭敬敬的慢慢打开了承乾门。

  只见王承恩风尘仆仆的样子,已经在开门前,已经站得笔直的出现在承乾宫人们的眼前了。他身穿着灰色的后宫高阶太监袍服,脚穿棕色布鞋,手里握着一根银制佛尘,尘丝垂泄在臂弯里。身旁站着一个小太监,双手里捧着一个木盘,上面堆满了各地送的重要奏疏。而这些奏疏都是不经过首辅而直接送到崇祯帝身边。

  「皇上呢?」王承恩道。

  王承恩边走边问,一副火急火燎的样子,走路的步子很快,只见马上就要到承乾宫大殿门了。

  「皇上……在……在……在……」一名青衣小宫女阻拦王承恩并害羞道。

  王承恩一见宫女的样子,双眉一跳,幡然醒悟了什么,一个灵活的转身,自己也立定在殿门外禁止不动了。两眼也趁现在闭上眼,养精蓄锐起来,因为不想让崇祯帝看到自己双眼劳累无神的样子。

  但是王承恩的耳朵却灵敏的很,立刻就能听见一些细微的声音从承乾宫暖阁里传出来。虽然崇祯帝是王承恩看大的,但是听见这些男女之事,太监每一次还是很尴尬和难为情。

  「呀……嗯……可不能……再深了……咿呀……再深点……奴家……要死嘞……啊……啊……啊……」田秀英歇斯底里道。

  「朕就是要杀进你这奴婢的紫禁城里,再杀进你这奴婢的坤宁宫中,最后你再把朕死死包围,用你最深的地方最紧的方式温暖朕,朕真的好害怕,朕好寒冷,朕好孤独,啊……」崇祯帝断断续续道。

  「朕记得,当年要不是,宣懿太妃,从中作梗,朕和懿安皇后,原是钟意你,做皇后的,朕没有忘记,所以才把永宁宫,改名叫承乾宫,算是朕,弥补你啊。」崇祯帝道。

  「皇上……奴家的深处……已经恭迎……圣驾了……插进……来……插进……来……插进……来……嗯……皇上……呀……啊啊啊……坤宁宫……」田秀英循循善诱的用极度迷人的女中音在崇祯帝耳边气喘吁吁的道。

  ※※※※※※※※※※※※※※※※※※※※※※※※※※※※※※※※※※※※※※※

  十一月,十四日。

  蓟州。

  至从袁崇焕十一月十日到达蓟州以后,已经过去四天了,却还不知道八旗兵的动向,袁崇焕一时真烦躁不安起来,因为不知道敌人在哪里,而这里又是京畿地区。袁崇焕在想八旗兵到底在哪里,他们的目标是什么?是否避开自己攻打其他地方去了?

  袁崇焕这四天里,日日在蓟州城墙上巡视,一遍又一遍,每天不下十几遍,探马派出去很多,依然在这四天里没有探察到八旗兵的动向。祖大寿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如今赵率教已经牺牲了,手里的大将只有祖大寿和何可纲二人了。

  「你说,八旗兵到底去那里了?」袁崇焕站在蓟州城墙上望着祖大寿道。

  「督师,以属下之见,或许八旗兵知道了督师驾临蓟州镇守,已经避开我们,直接攻打通州或者别处去了。」祖大寿道。

  「可是一连四天,我们的探子也没有得到消息,有了确切的消息,我们的兵才能移动,不然要是我们一旦离开蓟州,八旗兵再强攻蓟州,那样就不好了。」袁崇焕道。

  「督师,说得极是,现在只有得到探子确实八旗兵的消息,我们才能动作,说不定,八旗兵在遵化周围劫掠一翻,退兵了也是有可能的。」何可纲道。

  「可是,让皇上多担心一天,以后我的罪过就深重一层啊。」袁崇焕道。

  「督师何有此说?」祖大寿道。

  「初十我们进入蓟州的时候,皇上已经下旨,让我们,不得越蓟州一步,看来朝中有传言于我们不利呀。」袁崇焕道。

  「皇上既然已经下旨,那我们刚好就守在蓟州,见机行事,不是更好吗?」何可纲道。

  「你们不知道呀,要是八旗兵的目标只是在遵化四周劫掠一下还罢了,要是他们的目标是攻打京师,就会动摇了大明的根基呀,那时整个大明的系统就会崩溃。」袁崇焕。

  「督师的意思是,保皇上就是保大明,也是保天下苍生啊。」祖大寿道。

  「可是皇上还是个,今年才满……」何可纲道。

  「可纲,不许胡说,天子永远都是天子,臣子永远都是臣子,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本分。」袁崇焕道。

  「是……」何可纲用力的回道。

  三人还在城墙上不停讨论的时候,探子已经查明八旗兵的行踪了,急急赶到袁崇焕这里来禀报。

  「报……报……紧急……军情……」探子大喊道。

  三个人回过头来,只见一名风尘仆仆的探马正向这边跑来,手里拿着军事情报的筒子。当来到袁崇焕身前的时候,立刻半跪下来,双手端起筒子。

  袁崇焕来不及问候探马,立刻抓起筒子,拆开盖子,用手指捻着纸卷抽出来。祖大寿和何可纲站在一边也焦急的关注着,都想要快点知道里面的消息。

  袁崇焕把纸卷展开,上面用潦草的字迹写道:「八旗兵十日已知袁崇焕已达蓟州,已于当日绕过蓟州进攻通州而去。」

  「不好,他们已经绕过蓟州四天,攻打通州去了,通州离京师只有四十里,是京师以东最后的屏障,通州一失,京师就危亦了。」袁崇焕道。

  「那我们赶快带兵去支援通州,刚收到消息,五日的时候,皇上已经派孙承宗领兵去守通州了,现在通州有孙承宗守备应该问题不大,现在通州还在明军手里。」祖大寿道。

  「督师,我们现在怎么办?」何可纲道。

  「等等,事情不会那么简单,我预感如果我们直接西进去救通州,可能会中八旗兵的埋伏,赵率教的事就是一个最大的教训。」袁崇焕道。

  「督师的意思是,八旗兵想在通州和蓟州之间又设下伏兵,想再一次设伏歼灭明军的援军吗?」祖大寿道。

  「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情,赵率教总兵的教训就在四日发生,八旗兵又在用勾引打援的战术,想逐个击破。」何可纲道。

  「可纲说得不错,我们不能直接西进追击八旗兵,而要绕道去通州,再和通州的孙承宗前后夹击,就可以阻止八旗兵。」袁崇焕镇静道。

  袁崇焕决定,绕道西南走河西务,再北上通州。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开八旗兵极为可能的伏兵,另一方面可以出其不意的在八旗兵薄弱的南面出现,对他们发动突击,这样会让八旗兵防不胜防的。

  关宁军是十日到达的蓟州,今日是十四日,这四天里,关宁军的步军已经陆陆续续赶到了蓟州了。现在蓟州已经驻守了数万关宁军,骑兵有九千余骑。

  袁崇焕虽然收到崇祯帝「不能靠近北京」的命令,只能驻守在蓟州。但是袁崇焕知道,这个命令是不成熟的,也是不相信他袁崇焕为人的一种表现。但是,如果通州和京师被八旗兵攻破了怎么办?那自己不成了千古罪人了吗?要是其他的勤王的军队,不卖力不敢去打八旗兵又怎么办?

  最后,袁崇焕前思后想,还是决定出兵蓟州,支援通州。哪怕以后被皇上怪罪甚至杀头,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因为在袁崇焕心里大明的存在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初考取了进士的袁崇焕,为什么自己选择去辽东去服役一样,因为自己心里想着大明天下的安危,大明子民们的安危,天下大义的存亡啊。

  河西务在通州东南的位置,这个位置可以利于骑兵快速行军支援通州和京师,又可以避免从蓟州直接西进支援通州而被半路埋伏被歼灭的可能。而且就算有准备的西进和八旗兵相遇开战,辽东军的胜算也不大,而直接绕过西进通州的路线,而出现在通州乃至京师的南面,更会让八旗兵意想不到。一旦八旗兵在通州或者北京城下开战,辽东军就可以配合城防部队和八旗兵死战,到那个时候,八旗兵的野战优势,就不复存在了。因为八旗兵过于靠近城下,就会被城上的部队攻击,骑兵野战的优势,就很难发挥出来了。

  袁崇焕留下何可纲镇守蓟州城,立刻和祖大寿一起率领骑兵九千,走西南方向去河西务,于十四日出发,到一十六日到达了河西务。

  ※※※※※※※※※※※※※※※※※※※※※※※※※※※※※※※※※※※※※※※

  十一月,十四日。

  通州,附近。

  皇太极虽然秘密的绕过了蓟州,避开了袁崇焕的眼线,直奔通州杀去,但是依然派出了探子密切关注着蓟州城里袁崇焕的关宁军动静。

  在十四日袁崇焕率领九千骑兵出城的那一刻,已经被后金的探子知道了,在观察了许久以后,确认了袁崇焕率领的骑兵不是直接西进支援通州,而是往西南方向驰去,而且只是骑兵,步军却没有动作,还驻守在蓟州里。更有一些部队陆陆续续的进入蓟州城,蓟州城里的兵力,又增加了一些。

  后金军帐。

  账内的气氛十分凝重,如今皇太极知道了,明军各处都在快速往京畿地区调兵增援过来,如果不抓住时机,就会被围攻而死。好在现在,离京师就在一步之遥了,虽然前面还有通州阻隔着。

  后金的探子出现在帐外,浑身已是一个土人,气喘吁吁的。

  「报……」探子大喊道。

  「袁崇焕现在什么情况?他已知道我们已经绕道蓟州了吗?他们有什么动向?」皇太极道。

  「袁崇焕已于十四日率领骑兵万余,往西南方面驰去,步军并未跟从。」探子报道。

  「什么,袁崇焕不是直接西进闯入我们的埋伏圈吗?他们往西南方向走了?还全部是骑兵?你看清楚了吗?」皇太极道。

  「是的,袁崇焕领兵出城的时候,没有一点迟疑,火速行军往西南驰去,全部都是骑兵。」探子报道。

  「蓟州城里还有多少兵力?」代善问道。

  「数万兵力,并且陆续有少量步军进入。」探子报道。

  「有什么将镇守蓟州?你看清楚了城上的旗帜了吗?」莽古尔泰问道。

  「城上,依然插满了袁,督师,祖,何等字眼。」探子报道。

  待探子交代清楚了以后,皇太极打发走了探子,一下坐到了凳子上,眼神凝重,双眼中的眼珠子,左右不时划动着。

  这时皇太极站了起来,望向众将,皇太极的脑袋在这里面包括整个后金,都是数一数二的。皇太极从小就好学习,就是因为脑袋好用,于是在继承皇位的时候,上面还有几个哥哥,但是都不与他争皇位,而甘愿让给皇太极来领导后金的命运。

  「袁崇焕这是吃了赵率教被歼灭的亏,学精了,他不敢直接西进救通州,定是和我们一样绕道来通州,想和通州的兵两面夹击我后金于城下,并把我们歼灭。」皇太极道。

  「皇上,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代善问道。

  「是呀,你是我们的主心骨,你拿主意吧,我们听你的。」莽古尔泰道。

  皇太极用一只手摸着自己嘴边的胡子,眉头不时皱起,眼眶里的眼珠子快速的划动着。然后又双手背在身后,在账内来回慢慢的走动,接着终于脚步停止,然后回过头来看着众将们。

  「我们现在不能攻打通州了。」皇太极道。

  「为什么啊,通州就在眼前,如果不打通州,我们怎么打北京呢?」代善问道。

  「如果我们现在攻打通州,不但不能打下来,而且还浪费了时间,明朝各地的援军马上就要赶到了,到时候我们还能不能退回遵化都成问题。」皇太极道。

  「那现在应该怎么办呢?打也不是,难道现在退军?只怕明军在蓟州和遵化已经准备好对付我们。」莽古尔泰道。

  「明军各路现在一时半缓还没有那么快来到,但是我们不能把时间和兵力浪费在通州,我们要再绕道直接进攻北京,擒贼先擒王,我们打一个通州是得不到有价值的东西的。」皇太极道。

  「那我们该往哪里行军,去攻打北京呢?」代善问道。

  「是呀,现在,我都不知道走什么地方了啊。」莽古尔泰道。

  「袁崇焕想绕道到通州的南面,与通州的明军夹击我们后金于城下,所以这次我们不与袁崇焕在通州决战,因为我们没有充足的时间。我们走通州的西北方向的顺义绕道,再南下直接攻打北京。」皇太极道。

  「这个办法好,这样明朝的京师被攻打,天下震动,这样可以动摇明朝的根本,震慑他们的效果远比攻打通州来得大。」代善道。

  「好,好,好,这个办法也不错,那我们立即出兵,赶在袁崇焕前面。」莽古尔泰道。

  「时间就是胜利,立刻出发,绕道西北走顺义方向,再南下攻打北京,到了北京再与袁崇焕决一死战。」皇太极大喊。

  「吾皇万岁,吾皇万岁,吾皇万岁。」众将们齐声道。

  ※※※※※※※※※※※※※※※※※※※※※※※※※※※※※※※※※※※※※※※

  十一月,初五日。

  紫禁城,平台。

  紫禁城已经在北京城内庄严耸立两百多年了。宫殿建置,分为前朝后宫,所谓前朝,由南至北分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统称为前朝三大殿。后宫分为乾清宫、坤宁宫,二宫之间有一殿,名曰交泰殿。

  在三大殿最后的建极殿之后,有一座云台门以隔外朝内廷,两旁向后为云台西门、云台东门,这里又名平台。

  平台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召对也是一个特殊的制度,是明朝皇帝在这里召见王公大臣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万历朝中期,之后万历帝不理朝政,从此之后就没有平台召对了。崇祯帝登基以后,认为平台召对是有必要的,又离乾清门乾清宫最近,于是明朝这才恢复了平台召对。如今是崇祯二年,平台召对已经恢复了两年了。

  「皇上,老臣又见着大明的皇上了,皇上是这么一位青年有为的皇上啊。」孙承宗连忙跪伏于地道。

  孙承宗只在平台等候了一下下,崇祯帝就从乾清宫南下平台来见他了,往常按规矩是要让臣子们多等候一会儿的。

  「快快请起,您贵为先帝恩师,又曾做过辽东督师,现该唤你什么?」崇祯帝道。

  一五六三年出生的孙承宗,到如今已经是六十六岁的老人,但是见过风霜的身子骨依然硬朗。孙承宗从地上慢慢站起来,看了一眼崇祯帝,只见崇祯帝年轻气盛、意气风发,穿着却很是简朴,孙承宗心想以后定是一个能中兴大明的皇帝。

  「皇上贵为天子,什么人在皇帝的面前都是渺小的,请皇上直呼老臣本名。」孙承宗严肃道。

  「当年你被奸臣魏忠贤陷害辞官,现在魏忠贤早已被朕除去,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朕复你原职兼任兵部尚书,去驻守京师以东唯一的屏障通州。」崇祯帝道。

  「老臣,领旨,势必尽忠报国,万死不辞。」孙承宗再次跪伏接旨。

  崇祯帝看见孙承宗一连下跪,有些过意不去,连忙又请他起来就坐说话。于是,立刻有乾清宫的宫女端来了凳子,置放在孙承宗身后不远处。孙承宗先是等崇祯帝落坐了以后,自己也接着坐下了。

  「如今关外贼军已经攻破遵化,孙承宗你如何看法?」崇祯帝问道。

  「皇上,容老臣慢慢谈起,那还是在天启六年,高第上任后,将关外两百里守兵全部撤回退守山海关。幸亏袁崇焕发现此命令的严重弊端,不撤兵,率领祖大寿和满贵死守宁远城,最后就取得了宁远大捷。」孙承宗娓娓道来。

  「宁远大捷,朕知道这个事情,当初袁崇焕也全靠着你原来在辽东已经做好的军事准备,才得以击溃关外贼军的。」崇祯帝道。

  「高第,当时以宁远被围,关门兵只有五万弹劾我,我就和户部报告说,高第到山海关时一共领了十一万七千人的军饷,现只要给五万人的军饷就可以了。接着高第被朝廷以妄言被治罪了。」孙承宗道。

  「当年我苦心经营辽东,很多人不理解,多的老臣也不想说了,老臣只说一句话,国土不管是关外还是关内,一寸都不能丢,每一寸国土都要好好的经营。而不是按当时和现下有些人说的那样,把关外的兵全部撤回到关内,这样能更好的防守,这样不是等于放弃关外广大的土地和百姓死活不顾吗?老臣誓死不从的。」孙承宗道。

  「孙承宗,慢慢说,朕今日就是想要听你说话。」崇祯帝道。

  「如果真把明军全部撤回到山海关内,那样只会让关外的贼军更强大,既然贼军强大了,在关内防守起来不但更不容易,反而更受威胁。因为关外有城防备他们,他们要一座座的攻打,每一座城市和碉堡可以消耗他们,如果明军全部撤回了山海关内,贼军不但白获得大量的关外疆土城池可以用来经营,还只用攻打一个山海关就可以入关了,到底是哪一种方法更划算更成功呢?臣督师辽东四年,前后修复了九座城,四十五座堡垒,开疆扩土四百余里,屯田五千余顷,年收入十五万余两,为朝廷节省了开资,如果全部撤回关内,这些事物又去那里寻找和筹集,难道要挤压关内的百姓吗?」孙承宗道。

  「当然是保持贼军离京师越远越好呀,哪有弃关外回守关内的道理,孙承宗你当时做的没有错,也是今日朕再次召见复用你的用意。」崇祯帝道。

  「如今贼军远从蒙古来攻破了关隘,再攻下遵化,只因为皇上把蓟辽军权划分为关外和关内,关外的袁崇焕想要管而无权,管理关内的刘策有权无能,疏忽职守所至。」孙承宗道。

  「朕也没有想到,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皇太极竟然选择在这个时间和地方突破,是朕的过失,如今该如何是好?原来是抽调了数万兵力去守这些关隘的,但是陕西和中原的反贼日益猖獗,于是朕又把这些兵力拉去杀贼去了,但不知一切都被皇太极算计进脑中。」崇祯帝道。

  「皇上,莫急,如今北京以东四十里就是通州,再过去一百里就是蓟州,袁崇焕赶不及在遵化拦截皇太极,一定会在蓟州拦截住皇太极。皇上再抽调各地的明军进入京畿勤王。」孙承宗道。

  「朕已经在月初宣召天下明军前来勤王,各地都有动员,但是需要时间。现在离北京最近的兵力都已经靠拢过来,准备守护京师和京畿,抗击外贼。如果贼军兵临城下,该如何是好?」崇祯帝道。

  「假如到了那一天,一定不能让守城的士兵忍饥受寒,准备好一切军备,皇上要亲自去犒劳兵士们,巩固大明的人心。」孙承宗道。

  「孙承宗你说的太好了,通州你就不去了,就留在北京替朕总督内外军务,运筹帷幄,朕需要你这样尽忠报国的人在身边啊。」崇祯帝道。

  「老臣,遵旨。」孙承宗庄严的道。

  崇祯帝说完话后,便在宫女太监们的簇拥中,离开了平台返回了乾清宫。孙承宗一直跪伏在地上给崇祯帝送驾,听不见任何声响之后,才缓缓的站起了身子,重重的呼了一口气。孙承宗知道自己的肩膀上又扛上了大明死生存亡的重担。

  孙承宗见过崇祯帝以后,立即召见了首辅韩爌,让他带兵去修筑关防,自己亲自到北京各处巡防了几遍,六十六岁的孙承宗才记牢了巨量的信息,回到自己的衙役歇息。

  第二天,孙承宗早早就起床,先是召见了首辅韩爌,询问了修筑关防的事情,还有钱粮兵马的事情,韩爌知道上有崇祯帝的旨意,也不敢怠慢,一五一十的说清楚给孙承宗听。接着,孙承宗中午又再次亲自去全城各处巡防,生怕在这个大明的紧要关头,有一丝一毫疏忽大意的地方,如果有就要堵死它。长城那些被后金兵攻破的关隘,在孙承宗眼里,正是因为明军的疏忽大意,不尽职守才被攻破的。结果连累了山海关总兵赵率教,想赶在后金兵前面去遵化堵截,反而被歼灭了。

  孙承宗又是忙了一天,夜里早早就睡下了,明天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睡下前,交代没有大事,不要惊扰自己的睡眠,下人们听取了。

  但是,孙承宗睡到半夜的时候,突然接到崇祯帝的圣旨,让他立即去守备通州。孙承宗知道崇祯帝是放心不下皇太极,生怕要是袁崇焕守不住蓟州,皇太极就会一马平川的打到北京来了。孙承宗理解并接下圣旨,马上叫下人打点行装,只带了二十七名骑兵走东便门,直奔通州而去。出发前,带着圣旨而来的宦官问孙承宗,为什么只带二十七骑去通州,孙承宗回答他说:「一兵一卒都不能多带,都要留下来保卫皇上,保卫大明啊。」太监听后极度的佩服孙承宗的胸襟能怀天下。

  当孙承宗马不停蹄的来到通州以后,立即召见保定巡抚解经传、御史方大任、总兵杨国栋,一起商量固守通州的事宜。马世龙这员猛将,也重新聚到了孙承宗的麾下,袁崇焕和马世龙都受过孙承宗的提拔,崇祯二年,孙承宗六十六岁,袁崇焕四十五岁,马世龙三十五岁,如果崇祯帝能知人善用的话,大明的中兴就不愁没有将才了。

  十一月,十日。

  孙承宗现在也摸不透后金兵的目的,后金的目的如果是蓟州,但是那里袁崇焕已于十日达到,如果后金兵死攻蓟州,那么他们可能还没有攻下蓟州,明朝几十万的援军就会抵达蓟州。

  孙承宗又想如果皇太极趁明军现在守备真空的时机,在袁崇焕不察觉的情况下,绕道进攻北京呢?那么自己所在的通州就是北京最后的屏障了,自己一定要尽心尽力守到一兵一卒为止,也要尽忠报国、在所不惜。

  在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后金兵的消息依然没有传来,孙承宗在通州坐立不安。因为不知道前线的情况,就会把事情往坏处去想,难道是皇太极攻陷了蓟州了吗?难道袁崇焕输了吗?

  这样的想法,一直在孙承宗脑海里延续到十一月十四日,孙承宗终于接到了蓟州的飞鸽传书,了解到后金兵已经于十日潜行绕道蓟州已经四天了。

  孙承宗看完飞鸽传书的字条以后,大吃一惊、这下非同小可。一方面立刻要求袁崇焕带兵回援通州和上疏朝廷,另一方面,马上召见保定巡抚解经传、御史方大任、总兵杨国栋,告诉他们后金兵的动向,要他们马上去城上巡防,以防不测。因为后金兵已经潜行四天,很可能会立刻兵临城下,发生攻城战事。

  ※※※※※※※※※※※※※※※※※※※※※※※※※※※※※※※※※※※※※※※

  皇太极攻下遵化等地以后,却没有料到袁崇焕回援及时,已经赶在自己的前面驻防蓟州了。于是潜行绕道蓟州去攻打通州,想要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攻破通州,但是在去往通州的半路上,行踪已经显露,害怕自己夹在通州和蓟州之间,先设下伏兵,皇太极决定再次绕道通州,取道通州西北的顺义和三河绕过通州,直攻北京。

小说相关章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