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明末烟云 】正篇 1-15加强版(全) - 1,14

[db:作者] 2025-08-04 11:04 5hhhhh 6930 ℃

  荭儿默默的修长白皙玉手,打着颤继续缓缓默默,荭儿坚强的忍住自己就要夺眶的泪水,微张红唇,贝齿轻咬下唇。

  崇祯帝边写边念道:「使民室如悬磐,田卒污莱,望烟火而无门,号泣风而绝命,又朕之过也。使民日月告凶,旱潦存至,师旅所处,疫蔓为殃,上干天地之和,下丛室家之怨,又朕之过也。」

  崇祯帝忍不住了,放下毛笔,仰身在御座上,脸上是伤痛和屈辱混杂不服气的神情,说话的声音有些哽咽了。只一会,崇祯帝又捻着毛笔继续开始写。

  崇祯帝边写边念道:「至于任大臣而不法,用小臣而不廉,言官前鼠而议不清,武将骄懦而功不举,皆朕抚驭失宜……忠君爱国,人有同心,雪耻除凶,谁无公愤!」

  崇祯帝的屈愤爆发,狠狠的把毛笔丢到地上,然后站了起来,步履瞒珊的走下东暖阁大门,边走边开始抽泣。

  崇祯帝抽泣道:「朕以藐躬,上承祖宗之丕业,下临亿兆于万方,十有七载于兹。政不加修,祸乱日至。」

  崇祯帝突然跪到了地上,并向前爬行,用手打开东暖阁的大门,外面的风和雨一下就打到了崇祯帝的身上和脸上。

  崇祯帝抽泣道:「抑圣人在下位欤?至于天怒,积怨民心,赤子沦为盗贼,良田化为榛莽;陵寝震惊,亲王屠戮。」

  荭儿和翠儿见此立刻跑过来,想要关上暖阁的大门,不让风雨侵袭崇祯帝。但是被崇祯帝轻轻的一推,两人便受不住男人的力量,跌倒在暖阁的地上。

  荭儿翠儿齐声道:「皇上…皇上…呜呜…」

  神经兮兮的崇祯帝这时跪在地上爬出了暖阁,爬到了宽阔的月台,崇祯帝抬头仰望明月,哭诉着。

  崇祯帝抽泣道:「国家之祸,莫大于此。今且围困京师,突入外城。宗社阽危,间不容发。不有挞伐,何申国威!朕将亲率六师出讨,留东官监国,国家重务,悉以付之。」

  荭儿激灵,见崇祯帝不肯回暖阁,立刻从暖阁的地上捡起刚才滑落的披风,再跑出来披在崇祯帝的背上,然后荭儿用自己的身子轻盖在崇祯帝的身上。

  翠儿见此,自己也泪如雨下,只是在细雨中,已经分辨不出那些是泪那些是雨水了。翠儿伸出一双玉手捂脸也痛哭了起来,风不停的吹来,翠儿的翠绿宫装在细雨中如波浪般翻腾,螓首上的发丝也散乱了并在风中飘舞着。

  崇祯帝抽泣道:「告尔臣民,有能奋发忠勇,或助粮草器械,骡马舟车,悉诣军前听用,以歼丑类。分茅胙土之赏,决不食言!」

  崇祯帝抽泣道:「朕,决不食言,决不食言啊,大明啊,要亡了呀。」

  崇祯帝站起身子,抽泣减缓,心情平静了许多,但是眼神中多了一种从前没有的坚毅之色。崇祯帝抬手用袖子擦了擦脸,转头望向乾清宫方向。

  崇祯帝平静道:「家宴…朕该去家宴…家宴了…」

  荭儿翠儿一听崇祯帝这话,预感到了什么,两人事先沟通好了似的同时对着崇祯帝跪下。

  荭儿道:「奴婢知道该做些什么,奴婢这就和皇上告别了,奴婢两人就回厢房以身殉国。」

  翠儿道:「奴婢这辈子能侍奉皇上,是上辈子积德福,这辈子才能待在皇上身边,奴婢心满意足。」

  往乾清宫已经走了几步的崇祯帝,听见她两人说这些话,站住了脚步,转过身来欲哭无泪的望着她们两人。

  荭儿翠儿才十八九的年龄,正是人生的黄金阶段,竟然遇到国破家亡的事情。她们年纪虽然小,但是知道讲气节讲忠贞,更懂得什么是忠君爱国。

  崇祯帝歪斜着嘴巴,脸上都扭曲了,一副想哭的样子,可是刚才哭完一时泪水已经流干了。

  崇祯帝张开双臂,走了过来拥抱起两名只到自己胸前的荭儿和翠儿,三人抱做一团,泪水再次哭了出来。前几秒崇祯帝已经哭不出泪水了,开始当三人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泪水又在夺目而出。

  崇祯帝的热泪不断的滴落眼眶,一滴滴的滴到荭儿和翠儿的螓首和脸上,两人感觉那泪水是火热的,两人的内心得到了最大的慰藉。

  崇祯帝哭道:「朕知道你两人属意于朕,朕也喜爱你们,但是命运让我们这辈子是不可能了。」

  荭儿哭道:「皇上,皇上,奴婢已经知足了,皇上能抱奴婢,奴婢就是死了也是快乐的。」

  翠儿哭道:「今身奴婢不能做皇上的人,奴婢下一辈子也要寻到皇上,下一辈子奴婢再也不要离开皇上了,呜呜。」

  崇祯帝哭道:「如果是太平日子,朕本意是要纳你们做妃子的,只是……」

  崇祯帝再也讲不下去了,松开抱着两人的手,望着两人不断的摇头,热泪在眼眶里都快堆满了。

  荭儿翠儿知道离别在即,双双整齐了两下自己的宫装,两人齐齐向着崇祯帝跪伏于地,连磕三个响头,然后两人起身手拉着手,一起转身走回了刚才的东暖阁。

  崇祯帝好像冲过去留住她们,但是想到闯贼已经破外城了,内城也不久会被攻破的,还有许多的事情必须去做。

  崇祯帝忍住了喊住她们两人的声音,但是,当看到两人即将打开东暖阁的大门的时候,想到以后再也见不到两人的音容笑貌了。

  崇祯帝终于忍不住大喊并同时朝荭儿翠儿跪下:「荭儿,翠儿!」

  荭儿和翠儿听见皇上喊自己,两人同时回首看着崇祯帝,两人脸上露出已经决然的笑颜,两人抬起双手朝他招手,一红一翠的两位少女在风和细雨中宛如天上的仙女。

  崇祯帝喊道:「朕,今日纳荭儿为忠贵妃,朕,今日纳翠儿为贞贵妃。朕,对天发誓,永结同心,生生世世,永不分开……」

  荭儿和翠儿听见崇祯帝突然而来的肺腑之言,两人就要临行前听见皇上讲出了自己最喜欢听到的话,两人热泪夺眶,看着崇祯帝相拥痛苦起来。

  三人相隔十步,跪伏互相磕头,就这样把天地拜了。

  三人互视着缓缓起身,万分不舍的转身,崇祯帝走向乾清宫,荭儿翠儿走向东暖阁,三人虽然这一辈子再也不能相见了,但是三人的心愿已了,心里坦荡荡了。

  荭儿和翠儿在东暖阁内痴望着崇祯帝走向乾清宫的背影,慢慢的关闭上了暖阁的大门。

  一会儿,东暖阁里的烛光灭了,只同时听见两声凳子倒地的声音,荭儿、翠儿离开了。

  崇祯帝走到乾清宫大门口,再次回转身子,再次跪在月台上,给忠贵妃和贞贵妃最后磕了一个头。

  崇祯帝平静道:「荭儿、翠儿,你们先走一步,朕一会就来寻你们了……」

  这时,乾清宫的大门打开了。

  周皇后、坤兴公主、陈圆圆、懿安皇后等嫔妃全部出现在了崇祯帝的眼前,众人俱都双泪湿润。坤兴公主冲了过来,抱住崇祯帝大哭起来,小小的身子穿着雪白的宫装,活像一位纯洁的天使,只是此时却哭成了泪人了。

  崇祯帝低头抚摸着坤兴公主的螓首,搀扶着坤兴公主,一起走进了乾清宫。

  乾清宫的大门缓缓的关上,风和细雨再也吹不进来了。

  山海关。

  吴三桂左右为难的来回渡步着,救驾还是不救驾?如果救驾,山海关就送给了清兵,而且自己的五万余人怎么和据守京师的李自成打得过呢?吴三桂估计李自成少说也有十几万的兵力攻打京师,自己就算救驾赶得上,自己也打不过。

  如果不救驾,崇祯帝一死,自己就被夹在了满清和大顺中间,两头难做人了。

  而且自己的全家几十口人都在京师居住,如果不救驾,就成了叛贼奸臣,以后自己将在人民面前一文不值了。

  如果去救驾,李自成肯定杀自己全家来解恨,全家几十口人就要全部给崇祯帝陪葬了,包括爱妃陈圆圆。

  狡猾的吴三桂,想来想去,认为只有保住了自己的实力,以后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才有和李自成或者多尔衮讨价还价的本钱。自己家人的性命,在被逼成这样的情况下,只能抛弃了。

  吴三桂认为,乱世之中,只有自己是最重要的,如果像督师孙督师那样做人,自己战死了什么也得不到,想到这里,吴三桂倒是挺佩服左良玉的为人,那样先保存自己再爱国。

  吴三桂认为像孙督师那样战死太不值得了,乱世之中,手上一定要有兵,那样才有话语权。

  吴三桂前思后想,决定不回京救驾,但是要作出回京救驾的样子出来,那样就是告诉天下,吴三桂是准备回京救驾的,最后只是没有赶上京师就被攻破了。那样就不能怪罪吴三桂不救驾了,吴三桂也去了,只是没有赶到而已。有罪但是也无天子惩罚自己了,因为天子很可能不在人世了。

  吴三桂本意是投降李自成的,因为李自成比满清强大太多了,于是吴三桂打定了主意。

           第十章 崇祯的最后时刻(四)

  天上与天下都一样,从来每时每刻都在演变着,无数团小块乌云转瞬间能演化出庞然大物,如同那天下的李自成起义一样,速度由慢转速袭遍了天下。

  天际的乌云彼此不停的碰撞和融合,仿佛要创造出最美丽的景象,不停歇也不疲倦的在空中奔流翻腾着,只到最终消散的时候才会释然。

  乌云在京师上空越来越浓了,月色也难以从乌云的缝隙间再冲出来,可见的星光也越发暗淡彷如人间。

  冷风无情的刮在京师里每一条大街小巷中,把刮在屋檐下的铁马也弄得叮咚响个不停,声音是有些悦耳动听,但是在攻城的炮声映衬下变得厌气萧杀。

  城头上不断传来此起彼伏的炮声、杀喊声,还有大顺兵的呐喊声,在很遥远的地方都能听见,躲在被窝里的大人小孩子们,无不是神情紧张、惊恐万分。

  在一分一秒的流逝中,京师里的人们都仿佛感觉自己的生命也在流逝掉一般,对未来的日子会迎接什么的到来,根本不敢想象。

  成千上万的大顺兵已经渐渐集合抵近内城的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王承恩和吴襄(吴三桂之父)率领着兵民、内臣、大内侍卫等混杂在一起的尽忠报国将士,死死守着内城南向三门。

  「吼…吼…大顺必胜…大顺必胜…吼…吼…大顺必胜…大顺必胜…」

  廷臣们被分别安排在各个城门守御,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协理京营戎政)、兵部尚书张缙彦分守内城的,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

  如今,李自成的大顺军主攻的是京师内城南向三门,所以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调集的兵力比内城北向和东西向的城门要多些。

  如果内城被攻破,后面的就是皇城,有天安门(承天门)、地安门(北门)、东安门、西安门四门。

  如果皇城被攻破,后面就是紫禁城了,有午门(南门)、玄武门(神武门、北门)、东华门、西华门四门。

  崇祯帝已经把京师里甚至宫里能调动的兵力包括太监,都派去各城门防守了,大明已经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再也不能抽到到任何兵力了。

  今夜注定是京师里每一个人的不眠之夜,每一个人不管抱着何种心情和心态,都在等待着大顺兵破城的那一刻。其实不管愿不愿意,内城早晚是要被攻破的啊。

  一些大明忠臣良民,都在等待着宫中放火烧毁紫禁城那一刻,证明皇上开始以身殉国了,然后自己也全家自缢或者自杀陪死殉国。

  早先下了一阵薄薄的微雨,仿佛被大顺军的厌气震慑而止住了,整个紫禁城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每一个角落都湿冷的很,显得阴森森的。

  昏暗迷蒙的夜色里,每一座城头上都有高杆悬挂着三只白色的灯笼,这是在说明军情到了万分紧急、死生存亡的时候了。

  正阳门(内城正南门)。

  为大明内城的正南门,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瓮城气势雄浑。修筑了瓮城、箭楼、东、西闸楼,并疏浚城壕、建造石桥、牌楼,形成了" 四门、三桥、五牌楼" 的格局。

  此时王承恩已经知道王德化已经出卖了崇祯帝,外城七门已经被卖了,立刻派人搜查王德化这个叛徒,但是已经不见了他的踪影,想必一定投降李自成了。

  王承恩生怕内城再有闪失,赶紧派自己手下最信任的人去防守内城南三门。王承恩打定注意,死都要死在内城门上,为紫禁城争取更多的时间,哪怕只多争取一瞬间也好啊。王承恩心里着急的为崇祯帝想着,生怕崇祯帝等到李自成进紫禁城了还没有从容就死。

  王承恩和吴襄不断巡视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外面的大顺兵已经云集般越来越厚了,在城上城下繁星点点般的灯笼点缀映衬下,城门下密密麻麻的亮光同星火燎原一般流动着。显示着大顺的军事浩大,已经所向无敌了。

  李自成知道内城不投降,定是有崇祯信得过的人防守着,于是下令重兵攻打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李双喜领一军老营精锐攻打宣武门,使一路投降的明军和三大营的降兵在前。刘宗敏领一军老营精锐攻打崇文门,也使一路投降的明军和三大营的降兵在前。李自成亲率数万老营精锐攻打正阳门,内城的其他诸门也都分兵或攻打或围城。

  后面还有十万余大顺兵压阵作为预备队和以防不测。左良玉路途遥远自然赶不过来了,但是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有可能从山海关赶来解救京城之危。所以李自成把十万余重兵布置在攻城将士们身后,以防万一吴三桂的关宁铁骑突过来便一通乱杀,那样仗就不好打了。

  但是从各方派去的探子密切回报,还没有发现吴三桂的动向,只说吴三桂在把关外百姓迁移进山海关一带了,想必吴三桂知道关外是守不住了,同时又受命救援京师,所以才迁移百姓吧。

  而百姓素来知道清兵的凶恶,吴三桂一动员百姓迁移,迁移的人流便自发动员,队伍延绵不绝多达二三十万人口。

  而在之前李自成已经派降将唐通、白广恩等将率领一路万余降军压往山海关方向了。一是为了堵截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回京救驾,二是为了劝降吴三桂投降大顺。崇祯十四年洪承畴带八总兵援救锦州之时,白光恩就是八总兵中的一个,与北方将领都有不少交情,用白光恩来招降明将,再好不过了。

  清兵征服了蒙古和朝鲜以后,后患和牵制已经不存在了,随时可以南下攻打劫掠大明,而且可以不经过山海关就可以直接攻打京师。袁崇焕被崇祯帝凌迟以后影响极其深远,宁远方面的明军军心已经涣散,军饷也入不敷出了。洪承畴一败再败最后逼不得已也投降满清了,山海关一带余下的明军更是士气一降再降跌落谷底,战斗力已经不行了,一遇清兵铁骑必一溃千里。

  这时大顺军的偏师,刘芳亮的部队正在开始攻打河北南部的许多地方,而且还要留兵镇守那里以防不测,兵力的抽调已经开始困难了。还要防备山东总兵刘泽清北上京师救驾,虽然探子来报还看不出刘泽清有出兵的迹象,但是刘芳亮总归要防备他,并在河北切断刘泽清北上的进军路线。

  正阳门城楼上。

  身穿棉甲的吴襄走到王承恩的面前,双手抱拳行礼。

  吴襄道:「贼军破城或是迟早的事,属下已经做好了与贼军玉石俱焚的准备,誓死防守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

  王承恩站在城楼上,伸长脖子看着城下密密麻麻就要攻城的大顺军,身心里也胆寒了起来,听见吴襄明志转身定睛观望吴襄。

  王承恩道:「吴将军说的是,做臣子的久食君禄,国难当头,逆贼四起,正是皇上需要臣子们的时候,正是臣子们该尽忠报国的时候了。」

  吴襄道:「公公说的是,公公内城和紫禁城往来奔波,现下公公这样的忠义之士已经不多了。」

  王承恩道:「人生自古都有一死,古人说要死得其所,现在哪怕流尽我们最后一滴血,还望吴将军为皇上把守好内城大门。」

  吴襄道:「公公尽能放心,我父子一定会誓死效忠大明,我儿也该已经在进京的路上了,就要赶来了,到时候等关宁铁骑一到,我们从南三门一齐杀出,来个里外夹击必破贼军。」

  王承恩知道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不会来了,但是还是附和吴襄说道:「大明有你父子辅佐,是大明之福,天下百姓之福,我虽不是完人但也为大明有你爷俩精忠保国感到由衷欣慰啊。」

  吴襄单膝跪下抱拳道:「臣誓死也要守卫大明,已报皇上对愚臣、对吴家的知遇之恩。」

  王承恩和吴襄话还没有说完,大顺又开始开炮了,坚固的京师内城城墙也震动了起来,震耳欲聋的声响传遍京师每一个角落。密密麻麻的炮声过后,大顺的兵就像蚂蚁一般蜂拥而至开始攻打城门了,无数的云梯如同大顺军的长枪一样前进着,留给崇祯帝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这是王承恩和吴襄的最后一次话语,随后王承恩就去巡防崇文门、宣武门去了,王承恩希望吴襄能多为崇祯帝争取一些时间,好给崇祯帝自己从容抉择自己最后的生命。

  要是被大顺兵打进紫禁城活捉崇祯帝的话,那样就会没了帝王的尊严就会受尽屈辱痛苦了,或为阶下囚或为嘴上肉,能够从容自尽现在已经是崇祯帝最好的选择了。

  乾清宫,正殿。

  今天的家宴很特别,因为从来没有汇聚过后宫这么多人,今天崇祯帝却传来了许多人。按往日的规矩习惯崇祯帝每年都会举行几次家宴,但都没有今天来的这么全。而后宫一般是不允许皇子进入的而生活在外朝,后宫只准受宠的公主进入,所以后宫里只有皇帝一个男人,从而以显示皇帝的权利和威严。

  崇祯帝哭诉道:「朕无德才至今日,愧对祖宗,如今飞走路绝,今夜家宴,是朕,举行的最后一次了。」

  空荡的乾清宫大殿,值钱的东西许多都被拿去变卖助饷了,留下的都是拿不走的事物,往日的金碧辉煌已不复存在,大殿里的光辉暗淡了许多。

  崇祯帝和众嫔妃、公主坐在圆形的餐桌边,六盏烛台置放在金黄色的桌布上,烛光飘摇着辉映在九盘冷盘和众人的脸上身上。每一个人的脸上都不像往日家宴那般充满欢愉喜乐,屈辱绝望痛苦交织在神情之中挥散不去,让每个人都在心里面对未来充满着绝望。

  不断从紧闭着的乾清宫大门外传进来的攻城炮声,让每个人桌前酒杯里的酒泛起阵阵涟漪,酒是温的,因为温酒不需要多少时间,但是九盘菜是凉的冷盘,那是因为没有时间也不用热菜了。

  崇祯帝与众嫔妃公主痛饮了几杯,望着冷盘里的宫内佳肴,崇祯帝本没有胃口心思去吃,但是想到等下要做的事情,崇祯帝还是颤抖着用玉筷吃了一些。

  贼军可能突然就杀进紫禁城来,崇祯帝知道没有时间了,又叫陈圆圆斟了一杯酒,仰脖一饮而尽。

  众人知道皇上要斩杀自己了,以免被贼军抓住而受祸害,也都多饮了几杯,这样一来似乎可以勇敢些面对死亡了。有的人冷盘上的佳肴都没有动过,因为现在吃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

  周皇后身穿一身金黄色的凤袍,顺披中分秀发,长及玉臀。周皇后看着崇祯帝,玉手举杯又饮一杯,崇祯帝也看着周皇后,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崇祯帝道:「你贵为大明皇后,该为后宫表率,即刻回坤宁宫自尽吧,晚了就来不及了。」

  周皇后缓缓站起柔弱的身子,穿着三寸弓鞋的金莲轻移到崇祯帝的身前,缓缓跪伏于地给崇祯帝磕上一次头,然后玉手轻捻凤裙边角立起身来,两行热泪从溢满的眼眶里流下。

  周皇后点头道:「臣妾贵为一国之母,六宫之主,敢不先死,臣妾就回坤宁宫,臣妾在地下恭迎皇上。」

  崇祯帝看着周皇后没有一点推脱,心里充满欣慰和敬佩,望着周皇后点了一下头。

  崇祯帝别过头不敢看周皇后道:「先回坤宁宫吧,一会朕过去还有话要与你说,你先回吧。」

  周皇后再次缓缓跪伏于地道:「那臣妾在坤宁宫,备好白绫,恭候圣驾。」

  周皇后优雅得体的立起柔弱的身子,在两名坤宁宫亲近宫女的搀扶下,转身走了。在转身之前,又向众人深情悲绝的望了一眼,众人还以礼节。

  崇祯帝又望向懿安皇后张嫣道:「朕当年多亏皇嫂而立为天子,朕才德浅薄得有今日,祖宗的江山今日要亡了,朕也请皇后回慈庆宫待死,朕一会就到慈庆宫见皇后最后一面。」

  懿安皇后张嫣端坐在圆形御凳上,身穿紫金色的凤袍,亦是顺披着中分的一头秀发,长及臀部。

  沉静的听完崇祯帝的话以后,懿安皇后张嫣也优雅稳重的立起身子,坠地凤裙里的三寸弓鞋轻移到崇祯帝的身前,对着崇祯帝弯膝别指行了一次礼。由于懿安皇后张嫣的辈分比崇祯帝的高,所以按宫里的规矩家法是不跪伏行大礼的。

  懿安皇后张嫣沉静道:「皇上为大明江山日夜操劳,恪尽职守,朝乾夕惕,已经尽力了。」

  懿安皇后张嫣挺直高挑的身子,螓首上亦是顺披中分秀发,秀发及臀。沉静定睛的望着崇祯帝,作为两朝皇后娘娘,风度气质又胜周皇后。一颦一愁的神情中,斜飞的凤眸湿润深情的望着崇祯帝的星目,里面包含了无比的情感和旧日的回忆。

  懿安皇后张嫣沉静道:「臣妾回慈庆宫,交代后事,恭候圣驾。」

  崇祯帝哭泣出来,望着懿安皇后点了一下头,眼里充满了羞愧和无奈。

  凉风阵阵从乾清宫门缝里吹来,懿安皇后在这送行的凉风中转身走了,行走间,保养多年的秀发在纤细腰肢和翘臀边上柔顺地飘动着。

  凤裙下,穿着三寸弓鞋的玉腿缓缓的最后一次移出了乾清宫,以后再也不会来了。

  崇祯帝又望着向来温恭谦让袁贵妃,想起她在后宫与后妃之间的关系一向融洽,颇为崇祯帝减去了不少后宫烦恼而欣慰。田贵妃死前一向和周皇后不和,周皇后也不怎么待见田贵妃,但是唯独喜见袁贵妃。遥想当年崇祯帝携周皇后、田贵妃、袁贵妃一同进的紫禁城,当初的袁贵妃在信王府还是朱由检的一名小妾而已,如今早已是贵妃的行列了,可见袁贵妃的温恭谦让、人品之优。

  崇祯帝道:「袁妃也回去翊坤宫…自尽吧…唉……」

  袁贵妃亦来到崇祯帝的身前,跪伏于地,身上穿着红色的宫装,满头的秀发因为跪伏而披散在乾清宫的地面上,在飘摇的烛光下发出阵阵柔和的光泽。

  袁贵妃温恭道:「臣妾这就回翊坤宫,臣妾会在地下恭迎圣驾、永伴圣心。」

  崇祯帝看着袁贵妃,十分舍不得这位从来温恭谦让的贵妃,走上前来,伸出双手扶起袁贵妃,望着她的湿润柔和的杏眼,就像梨花带雨一样楚楚可怜,让崇祯帝愁断肝肠。

  袁贵妃深情不舍的再望了两眼崇祯帝的样子,后退三小步,慢慢转过身去,在两名翊坤宫宫女的搀扶下,也永远的走出了乾清宫。

  崇祯帝望着袁贵妃离去越来越小的背影,手还伸在空中的手指作势想要抓住什么,舍不得放下一般,眼里又流出热泪。最后袁贵妃的背影永远的消失在乾清宫大殿中了。

  余下的几名嫔妃也都依次跪伏在崇祯帝的身前,一一哭诉和崇祯帝永别,相约地下再恭迎圣驾、服侍相伴,最后各回各宫了结自己的性命去了。

  崇祯帝从宫墙上取下早已备好的龙泉宝剑,抓着剑柄轻轻抽出,寒光闪亮,让崇祯帝不寒而栗。

  崇祯帝回过头来,看着微醉的陈圆圆和坤兴公主,陈圆圆就立在崇祯帝身边三步之外悲伤的望着崇祯帝,陈圆圆身穿鹅黄色宫装,顺披中分秀发,弱柳扶风的风度气质让人无比怜爱。

  坤兴公主年才十五,已经不胜酒力,神情恍惚悲伤的望着自己的父皇,斜靠在乾清宫的殿柱上,身上穿着雪白的宫装。坤兴公主一向天真活泼、聪明伶俐,小小的年纪却要经历和承受国破家亡的事实,更要以身殉国,还没有享受人间多少年快乐的日子。

  坤兴公主此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眼神突然成熟起来了,难道这就是命运之下人的迫变了。

  坤兴公主同是顺披中分秀发、长发抚背,宫裙下红白相间的三寸弓鞋精致尖细,此时刚露出一角鞋尖。

  崇祯帝望着陈圆圆道:「朕愧对爱妃…本想立你为妃…只是反贼四起…唉啊……」

  崇祯帝突然抽出龙泉宝剑,准备砍杀陈圆圆再杀坤兴公主,吓得陈圆圆连忙跪下,花容失色。

  陈圆圆道:「皇上,奴婢说完话,再杀奴婢不迟。」

  崇祯帝忙道:「只怕时间不等人,贼军攻破紫禁城,那时就晚了呀。」

  陈圆圆哭诉道:「奴婢,只说几句,不说不快。」

  陈圆圆接着哭诉道:「奴家自幼家破人亡,被卖进妓院,本想就此会残破人生,不想被王公公买进宫里,后得遇皇上恩宠,又许奴家在宫里教习公主和娘娘们琴棋书画、歌舞乐曲,奴家一辈子感恩皇上的恩德。」

  崇祯帝听见陈圆圆说起往事,正举起龙泉宝剑的手放了下来,听着陈圆圆继续说道。

  陈圆圆哭诉道:「奴家本在宫里活得舒意,不想被吴三桂瞧见,听命于皇上圣命嫁于他,但是奴家后来知晓吴三桂此人断不能相信,还望皇上结果完后宫之事后,速速亲征出宫,赶往南京方是上策呀。」

  崇祯帝没有想到陈圆圆一介女流能讲出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话来,要是平时,崇祯帝定会下罪于她后宫干政,但是此时陈圆圆讲出这一番话来,让崇祯帝惊讶佩服起来,因为此时已经不同往日了。

  崇祯帝自责道:「当初朕一心想要安定大明江山,把你许配于吴三桂,朕有负于你。」

  陈圆圆道:「奴婢没有怪罪皇上的意思,奴婢蒲柳之姿能为皇上分忧是奴家的福分,奴婢死罪!」

  崇祯帝扶起陈圆圆,看着陈圆圆的脸上已经梨花带雨了,疼惜的帮她擦去了泪水。陈圆圆再也忍不住了,投到崇祯帝的怀抱里,两人抱在一起哭泣了起来。

  这时,坤兴公主从酒醉的恍惚中清醒过来,看见乾清宫里只剩父皇和陈圆圆两人,父皇一手握着龙泉宝剑的剑柄,一手搂着陈圆圆纤细的腰肢,龙泉宝剑正散发出渗人的寒光。

  坤兴公主连忙跪在地面上,急忙的爬到崇祯帝脚下,搂住父皇的腿。

  坤兴公主稚嫩的哭喊道:「父皇,不杀圆圆姐,父皇,不杀圆圆姐。」

  崇祯帝松开陈圆圆的身子,陈圆圆抽泣着退开到一边。崇祯帝弯腰想要扶起坤兴公主起身,坤兴公主却赖在冰凉的乾清宫地面上不愿意起来。

  坤兴公主稚嫩的哭喊道:「请父皇先砍杀了儿臣,这样就看不见圆圆姐惨死了,呜呜,父皇先砍杀了儿臣吧,儿臣也不愿意活下去了。」

  崇祯帝听见最宠爱的女儿这么说,心也碎了,悲痛之极。

  崇祯帝悲痛道:「朕怎么愿意你们死,但朕现在不杀你们,等反贼杀进来,就祸害你们了啊。」

  陈圆圆也跪在崇祯帝的脚下哭道:「皇上别犹豫了,快些送奴婢上路吧,等反贼杀进宫里就晚了。」

  崇祯帝把两人用力的扶了起来,双双抱在怀里,仰首哭喊道:「苍天,何至于此,如此待我大明王朝呀,当年大明从残忍的蒙古人手中挽救华夏民族于水火,立国两百多年,为何会有今日啊,为什么啊?」

  崇祯帝道:「朕登基十七年,朝乾夕惕,但国事愈废,臣腐纲乱,北有鞑子,中原又有无数反贼此起彼伏,苍天不能再多给朕一些时间吗?朕一定会中兴大明江山的呀!」

  这时宫门外又传来两声震耳欲聋的炮声,虽然没有击中紫禁城,但让三人惊出了一身冷汗。坤兴公主和陈圆圆毕竟是女子,顿时把崇祯帝抱得死死的,浑身颤抖着,身子愈发的冰凉了。

  崇祯帝道:「贼,贼快杀进来了,贼要杀进来了,朕不能让你们活着,你们就死吧!」

小说相关章节:【明末烟云 】正篇 1-15加强版(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