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设定篇,2

[db:作者] 2025-08-06 22:41 5hhhhh 2090 ℃

============================================

这个设定篇算是汇集了库瓦战争卷所有登场的机甲,还没有登场的后面会慢慢补充,以后的章节中如果出现了一个没见过的机甲名字可以来这里找,我尽可能同步更新。

PS:之前和朋友聊起本文来的时候他问我,根据‘厚装甲’和‘弧形外壳’的描述,机甲的原型是不是扎古。好吧,由于本狼是坚定的地联派,所以机甲形象基本都是根据地联的来,已经登场的形象更近似于钢加农,今后再更新的机甲也会配上形象原型。 

设定篇:泰伦战舰总览

“伏尔甘”级工程飞船:名称来自古地球罗马神话中的火与工匠之神,没有武器,全长211米,标准成员4人,舰体外侧有多条不同功用机械臂可组装各种物件。

“墨丘利”级探索飞船:名称来自古地球罗马神话中的神使与智慧之神,没有武器,全长315米,标准成员12人,可以装载一名主要科学家及其科学团队进行探索作业,根据主导科学家的不同研究领域配备有不同的尖端科研设备。

“阿匹斯”级辅助运输艇:名称来自古地球埃及神话中的生产之神,全长90米,没有武器,一般为舰队内部运送人员/物资使用,标准乘员2人,可装载16名乘客,舰体外侧有多条伸缩机械臂可拖拽集装箱物资。

“莫伊莱”级殖民舰:名称来自古地球希腊神话命运女神,全长752米,没有武器,标准乘员79人+各种型号自动机器人若干,冬眠舱可容纳20000人左右的殖民者与建设殖民地必要的物资。

“爵士”级突击登陆艇:全长150米,装备铁幕近点防御炮组×1、铁云高射炮组×1,最大加速度2040G,最高大气航行速度900km/h,标准乘员8人,可装载5台机甲及配套小队登陆作战用装备/6台无人兵器自动生产工厂。

“格里芬”级护卫舰:名称来自古地球神话生物‘狮鹫’。全长535米,装有一台冷聚变主引擎,一台备用引擎,超空间主推进器1台,辅助及备用推进器4台。主要乘员有军官2人、士兵30人(相当于一个排),最多可容纳300人。防御方面装备小型先进加强护盾(对激光武器防护性尤其良好,只有持续不断的火力可以击穿此屏障)、小型耐钢装甲(采用升级版的合成钛金属碳素钢,结合凯夫拉结构质地强韧、耐冲击)。内装交通梭1架,辅助运输艇5艘,各种型号的自动机器人若干,满载可携带1万吨物资。可分为导弹型、拦截型两种。

导弹型:装备八联装飓风导弹发射架×1(前部)、小型γ射线激光炮组×1(尾部),辅助模块一般选用辅助制导系统以强化导弹的反拦截能力及命中率;或选用等离子脉冲加速器强化机动性。此型护卫舰主要是利用自身小而灵活的特性绕过敌方舰队主攻击正面,从侧后方的刁钻角度使用中距离制导导弹给予敌舰队杀伤,γ射线激光炮组也可进一步强化中距离杀伤力。亦可在整体舰队采用斜线阵攻击时充当被削减的一翼主力进行灵活缠斗。

拦截型:装备小型等离子喷射炮组×1(前部)、铁幕近点防御炮组×1(中部)、小型量子裂解器×1(尾部),辅助模块一般选用等离子脉冲加速器强化机动性。此型护卫舰主要作为舰队前卫,利用自身的高速机动采用狼群战术分割敌舰队阵型从而配合我舰队主要投射火力对敌进行最大化杀伤。

“许德拉”级驱逐舰:名称来自古地球希腊神话怪物‘九头蛇’。全长1137米,装有一台冷聚变主引擎,一台备用引擎,超空间主推进器2台,辅助及备用推进器6台。主要乘员有军官8人、士兵110人(相当于一个连),最多可容纳1200人。防御方面装备小型先进加强护盾、小型耐钢装甲。内装交通梭2架,辅助运输艇10艘,各种型号的自动机器人若干,满载可携带3万吨物资。可分为导弹型、拦截型、炮击型三种。

导弹型:装备八联装飓风导弹发射架×2(舰首尾各1)、铁幕近点防御炮组×1(舰艏中轴)、铁云高射炮组×1(舰艏中轴),辅助模块一般选用辅助制导系统(舰首)、等离子脉冲加速器(舰尾)。此型驱逐舰主要与导弹型护卫舰混编,在加强火力的同时提供对敌战术机队的防空反制。

拦截型:装备小型γ射线激光炮组×1(舰首中轴)、小型舰用超口径磁轨炮组×2(舰艏侧舷)、铁幕近点防御炮组×1(舰尾中轴) 、铁云高射炮组×1(舰尾中轴),辅助模块一般选用加强型护盾电容器(舰首)以强化护盾出力从而提高生存能力、等离子脉冲加速器(舰尾)。此型驱逐舰主要与拦截型护卫舰队混编,同样在加强火力的同时提供对敌战术机队的防空反制。

炮击型:装备大型γ射线激光炮组×1(舰首主炮)、中型舰用超口径磁轨炮组×1(舰尾中轴),辅助模块一般选用辅助火控系统(舰首)以强化炮击命中率、等离子脉冲加速器(舰尾)。此型驱逐舰一般与主力舰队混编作为基础投射火力,或与导弹型护卫舰混编作为强化投射火力支援。

“奇美拉”级轻巡洋舰:名称来自古地球希腊神话中狮头羊身蛇尾的吐火怪物。全长2195米,装有一台冷聚变主引擎,两台备用引擎,超空间主推进器4台,辅助及备用推进器12台。主要乘员有军官31人、士兵470人(相当于一个营),非一线后勤人员约10人,最多可容纳3000人。防御方面装备中型先进加强护盾、中型耐钢装甲。内装交通梭3架,辅助运输艇10艘,各种型号的自动机器人若干,满载可携带5万吨物资。舰体型号最多的战舰,可分为侦察型、导弹型、炮击型、电子战型、支援型、镇*暴型六种。

侦察型:装备中型γ射线激光炮组×1(舰首主炮)、小型舰用超口径磁轨炮组×1(舰尾中轴)、小型量子裂解器×1(舰尾中轴)、铁幕近点防御炮组×2(舰艏中轴、舰中侧舷各1)、铁云高射炮组×2(舰艏中轴、舰中侧舷各1)、机甲小队×1(舰腹格纳库)、突击登陆艇2艘,辅助模块一般选用引力侦测雷达(舰首)、变色龙系统(舰中)、等离子脉冲加速器(舰尾)。一般来讲作为侦查舰独立派遣,也可拆除舰中的炮组和变色龙系统装载科学团队及设备作为科学探索舰使用。

导弹型:装备八联装飓风导弹发射架×6(舰首中轴2、舰中前部1、舰中侧舷2、舰尾1),辅助模块一般选用辅助制导系统(舰首)、加强型护盾电容器(舰中) 、等离子脉冲加速器(舰尾)。只装备导弹的 ji duan 型号,一般编入主力舰队提供远程支援。

炮击型:装备大型γ射线激光炮组×1(舰首主炮)、大型舰用超口径磁轨炮组×1(舰中主炮)、中型量子裂解器×1(舰中前部)、中型等离子喷射炮组×1(舰尾),辅助模块一般选用辅助火控系统(舰首)、加强型护盾电容器(舰中)、等离子脉冲加速器(舰尾),一般编入主力舰队作为投射火力舰。

电子战型:装备铁幕近点防御炮组×1(舰艏中轴)、铁云高射炮组×1(舰艏中轴)、小型等离子喷射炮组×1(舰中侧舷)、小型量子裂解器×1(舰中侧舷)、小型γ射线激光炮组×1(舰尾中轴)、小型舰用超口径磁轨炮组×1(舰尾中轴),辅助模块一般选用拟黑洞干扰器(舰首)以干扰敌舰队武器瞄准系统令其命中下降同时也可扰乱敌方通讯、电子回声解码器(舰中)破译敌军通讯及指挥网络、星团编码器(舰尾)为我军通讯加密。其全像网传讯器、次空间传讯器有效距离150光年,能够同时监控多于300个不同次空间频率,透过一秒十次改变频率,可在不到3小时扫描整个次空间光谱,强大的编码器只需要数分钟就可破译多数截收的资讯。最新型的引力雷达能识别接近舰种型号并扫描舰船伤害、充能的护盾、武器和登舰生命体;此外为数众多长程电子识别器和超过100部全光谱接收器,一部多频率接收器会监视所有通讯和藏在自然背景X光中的其他讯号。

支援型:武器同电子战型,辅助模块一般选用光子透视扫描仪(舰首)以迅速准确地定位战舰受损情况、自动维修机器人队(舰中、舰尾)。比起战斗更专注于以最快速度修复我方舰队损伤的辅助舰,一般编入主舰队。

镇暴型:装备中型γ射线激光炮组×1(舰首主炮)、八联装飓风导弹发射架×1(舰尾)、铁幕近点防御炮组×2(舰艏中轴、舰中侧舷各1)、铁云高射炮组×2(舰艏中轴、舰中侧舷各1)、机甲小队×1(舰腹格纳库)、突击登陆艇2艘,辅助模块一般选用引力侦测雷达(舰首)、电子脉冲干扰器(舰中,拟黑洞系统列装前的电子战装备,主要用于干扰敌方通讯,由于成本相对低廉所以仍配备二线部队)、等离子脉冲加速器(舰尾)。一般配属给二线星际安保部队作为旗舰,一只标准星际安保舰队由4艘护卫舰、2艘驱逐舰和1艘本舰组成,主要任务为保护空间航道、打击来袭的星际海盗及恐怖分子。

“克拉肯”级重巡洋舰:也称战列巡洋舰,名称来自古地球北欧神话生物‘北海巨妖’。全长3440米,装有两台冷聚变主引擎,三台备用引擎,超空间主推进器4台,辅助及备用推进器12台。主要乘员有军官136人、士兵1520人(相当于一个团),非一线后勤人员约30人,最多可容纳5000人。防御方面装备中型先进加强护盾、中型耐钢装甲。内装交通梭6架,辅助运输艇20艘,各种型号的自动机器人若干,满载可携带7万吨物资。可分为导弹型、炮击型、特战型三种。

导弹型:装备八联装飓风导弹发射架×5(舰首中轴1、舰中前部2、舰中后部2)、小型等离子喷射炮组×1(舰艏中轴)、小型舰用超口径磁轨炮组×1(舰艏中轴)、铁幕近点防御炮组×2(舰中前后部侧舷各1)、铁云高射炮组×2(舰中前后部侧舷各1)、中型γ射线激光炮组×1(舰尾中轴),辅助模块一般选用辅助火控系统(舰首)、辅助制导系统(舰中)、等离子脉冲加速器(舰尾)。早年粒子光矛未列装前的主力远距离火力投射舰,光矛武器列装后逐渐退役。

炮击型:装备大型γ射线激光炮组×1(舰首主炮)、大型舰用超口径磁轨炮组×1(舰中前部主炮)、中型量子裂解器×3(舰中前后部、舰尾各1)、大型等离子喷射炮组×1(舰中后部主炮),辅助模块一般选用辅助火控系统(舰首)、加强型护盾电容器(舰中)、等离子脉冲加速器(舰尾)。现役主力型号重巡洋舰,一般编入主力舰队作为主要中距离投射火力。

特战型:装备中型γ射线激光炮组×1(舰首中轴)、中型舰用超口径磁轨炮组×1(舰艏中轴)、铁幕近点防御炮组×2(舰中前后部侧舷各1)、铁云高射炮组×2(舰中前后部侧舷各1)、小型量子裂解器×1(舰尾中轴)、小型等离子喷射炮组×1(舰尾中轴)、机甲小队×2(舰腹格纳库)、突击登陆艇3艘,辅助模块一般选用拟黑洞干扰器(舰艏)、变色龙系统(舰中)、引力侦测雷达(舰尾)。主要用于敌后特种作战,单舰战斗力一般,但配备有最先进的干扰性设备,专司敌后破坏工作。

“贝希摩斯”级战列舰:名称来自古地球圣经中的神话生物‘巨兽’。全长5480米,装有两台冷聚变主引擎,四台备用引擎,超空间主推进器6台,辅助及备用推进器16台。主要乘员有军官302人、士兵2800人(相当于两个团),非一线后勤人员约100人,最多可容纳8000人。防御方面装备中型先进加强护盾、中型耐钢装甲。内装交通梭10架,辅助运输艇40艘,各种型号的自动机器人若干,满载可携带11万吨物资。可分为导弹型、炮击型、光矛型、航母型四种。

导弹型:装备八联装飓风导弹发射架×9(舰首中轴1、舰首侧舷各1、舰中侧舷各2、舰尾侧舷各2)、铁幕近点防御炮组×1 (舰艏侧舷)、铁云高射炮组×1(舰艏侧舷)、机甲小队×1、突击登陆艇2艘,辅助模块一般选用辅助火控系统(舰首)、辅助制导系统(舰中) 、等离子脉冲加速器(舰尾)。早年粒子光矛未列装前的主力远距离火力投射舰,光矛武器列装后逐渐退役。

炮击型:装备大型γ射线激光炮组×2(舰首中轴、舰中中轴各1)、大型等离子喷射炮组×1(舰艏中轴)、大型舰用超口径磁轨炮组×1(舰中中轴)、中型量子裂解器×2(舰中侧舷各1)、中型γ射线激光炮组×2(舰尾侧舷各1),辅助模块一般选用辅助火控系统(舰首)、加强型护盾电容器(舰中)、等离子脉冲加速器(舰尾)。早年粒子光矛未列装前的主力中距离火力投射舰,光矛武器列装后逐渐退役,让位给炮击型重巡洋舰。

光矛型:装备快子光矛脊峰轴线炮×1(舰首主炮,无法旋转)、大型γ射线激光炮组×2(舰中侧舷各1)、大型舰用超口径磁轨炮组×1(舰中中轴)、大型量子裂解器×1(舰尾),辅助模块一般选用冷核聚变收束稳定器(舰首)以强化光矛能量聚焦威力、加强型护盾电容器(舰中)、辅助火控系统(舰尾)。现役主力远距离火力投射舰,一般编入主力舰队。

航母型:装备八联装飓风导弹发射架×1(舰艏中轴)、铁幕近点防御炮组×3(舰艏侧舷1、舰中侧舷各1)、铁云高射炮组×3(舰艏侧舷1、舰中侧舷各1)、机甲小队×6(舰腹格纳库)、突击登陆艇8艘,辅助模块一般选用加强型护盾电容器(舰首)、天行者辅助飞行控制操纵台(舰中)以导引机甲起降及掌握船坞进出事宜、引力侦测雷达(舰尾)。现役主力机甲航母,一般编入主力舰队,也可独立进行作战。

“利维坦”级无畏舰:名称来自古地球圣经神话中七宗罪之一的深海魔王,全长7670米,装有三台冷聚变主引擎,四台备用引擎,超空间主推进器8台,辅助及备用推进器20台。主要乘员有军官1500人、士兵9700人(相当于一个师)、非一线后勤人员约300人,最多可容纳32565人。防御性方面采用大型先进护盾、主舰体大型耐钢装甲,主反应器周围配备圆顶型碳化增强外壳,每座炮塔周围配有1公尺的钛合金外壳。内装交通梭18架,辅助运输艇90艘,各种型号的自动机器人若干,满载可携带18万吨物资。可分为光矛型、航母型两种。

光矛型:装备快子光矛脊峰轴线炮×1(舰首主炮,无法旋转)、大型γ射线激光炮组×3(舰中前部中轴及侧舷各1)、大型量子裂解器×3(舰中后部中轴及两舷各1)、大型等离子喷射炮组×3(舰腹中轴及两舷各1)、中型γ射线激光炮组×2(舰尾两舷各1)、中型等离子喷射炮组×2(舰尾两侧附加炮舷各1)、大型舰用超口径磁轨炮组×2(舰尾两侧附加炮舷各1),辅助模块一般选用冷核聚变收束稳定器(舰首)、加强型护盾电容器(舰中)、辅助火控系统(舰尾)。现役最强远距离炮击舰,一般编入主力舰队。

航母型:装备中型舰用超口径磁轨炮组×1(舰艏中轴)、小型等离子喷射炮组×2(舰中前部侧舷各1)、小型量子裂解器×2(舰中后部侧舷各1)、铁幕近点防御炮组×3(舰艏侧舷及舰中前后部各1)、铁云高射炮组×3(舰艏侧舷及舰中前后部各1)、大型γ射线激光炮组×1(舰尾)、机甲小队×12(舰腹格纳库)、突击登陆艇16艘,辅助模块一般选用辅助火控系统(舰首)、天行者辅助飞行控制操纵台(舰中)以导引机甲起降及掌握船坞进出事宜、引力侦测雷达(舰尾)。现役最强机甲航母,一般编入主力舰队作为旗舰,也可独立进行作战。

“方舟”级泰坦巨舰:全长15800米,名称来自古地球圣经神话中的救世巨船'方舟',装有六台冷聚变主引擎,十台备用引擎,超空间主推进器14台,辅助及备用推进器42台。主要乘员有军官5270人、士兵60000人 (相当于一个军)、非一线后勤人员约900人,最多可容纳170847人。防御性方面采用大型先进护盾、主舰体大型耐钢装甲,主反应器周围配备圆顶型碳化增强外壳,每座炮塔周围配有1公尺的钛合金外壳。内装交通梭40架,辅助运输艇180艘,各种型号的自动机器人若干,满载可携带60万吨物资。装备毁灭粒子脊峰轴线喷射炮×1(舰首主炮,无法旋转)、大型γ射线激光炮组×8(舰中两舷各3、舰尾两舷各1)、大型量子裂解器×4 (舰中两舷各2)、大型等离子喷射炮组×4(舰中两舷各2)、大型舰用超口径磁轨炮组×8(舰腹两舷各3、舰尾两舷各1 )、机甲小队×12(舰腹格纳库)、突击登陆艇22艘,辅助模块一般选用冷核聚变收束稳定器(舰首)、加强型护盾电容器(舰中)、辅助火控系统(舰尾),另外还装有拟黑洞干扰器、天行者辅助飞行控制操纵台、星团编码器。泰伦最强战舰,兼具火力、侦查、航母性能,可以说一艘战舰就能支撑起一场战役。

============================================

补完了泰伦战舰设定,事实上在本狼最初搭框架的时候最先搭的就是战舰的相关设定,这个工作看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很难,需要考虑很多东西,比如游戏中战舰的战斗力和整体数量的配比,战舰的尺寸和武器配备可能需要的搭载人数等,同时还需要参考现实中军队的军衔、构架等等等等。顺便吐槽:蠢驴你们官方就不能放个战舰尺寸出来么……

本文的所有战舰尺寸和搭乘人数包括指挥官的军衔都是本狼自己编的,真的非常费事,参考了星球大战、星际争霸、战锤等诸多科幻作品,本文也就使用这设定一直写下去了。多说一句,和星球大战中的设定比,泰伦战舰的搭载人数少得可怜,但事实上星球大战设定中战舰搭载人数包含了陆战部队,也就是“舰载步兵”,但主力为机甲的泰伦当然不会还使用“帝国冲锋队”这种纯粹靠堆数量的玩意。21世纪地球的军队都已经信息化了,更不用说群星时代,肯定是以智能化、信息化为基本条件进行构建的,电子战巡洋舰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具体登陆作战部队如何见下。 

设定篇:泰伦无人攻击部队(库瓦战争卷)

也称“无人作战平台/Unmanned Combat Platform”系指无人驾驶的、完全按遥控操作或者按预编程序自主运作的、携带进攻性或防御性武器遂行作战任务的一类武器平台。包括无人作战飞机、无人反潜战或反雷战潜水器和无人战车等。与有人作战系统相比,无人作战平台具有持续行动能力强、成本低和不易被雷达等探测手段捕捉的特点,特别是不需要人去驾驶,不以牺牲军人的生命为代价,在设计时也无需考虑驾驶员的因素及其相关的座舱/舱室、生命保障和环境控制设备、手柄、按纽和显示器等设备,兵器的设计完全以任务为中心。且由于省去了与人有关的许多系统和设备,无人兵器寿命期内的使用维护费仅为相同航程和有效载荷的有人兵器的20%甚至更低。亦可放心大胆的使用其执行若用有人作战平台将会带来巨大伤亡的高风险作战任务(如压制敌防空和突防攻击、通过稠密布雷区的反潜战或反雷战、坦克战与反坦克战等)。但缺点是缺乏主观能动性,无法执行高精密的任务,并且非常受信号覆盖范围和信号干扰制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前泰伦所有的无人兵器几乎都配属给了机甲,在机甲驾驶员的命令下辅助机甲执行作战任务,可以说机甲是泰伦基本战斗单位的核心,而无人兵器是基本战斗单位的基石。

M-77“Ceratopsia/角龙”坦克:

原型MBT61式5型坦克(出自高达UC纪元系列)

名称来自地球古生物鸟臀目角龙科的草食性恐龙。大批量服役的陆地泛用战车,结合了旧世纪各国主战坦克之长发展出的新型号主力陆战装甲,于新纪元2363年设计定型,使用AI控制的全自动无人战车,一般作为消耗品在进行星球攻略战时充当机甲的下属与敌人进行艰苦鏖战,整体使用模块化流水线生产,一台自动工厂包含2条生产线,一条生产线6小时就能组装出一辆。自动工厂和每台机甲同时可作为指挥塔控制这些全自动战车进行战斗,由于只能进行陆地作战,所以只在陆战的时候使用,一般来讲每三台一组,战时每台机甲率领4-5组,每个小队长额外率领4组,每个中队长额外配属12组作为预备,也就是每中队配属900辆左右(相当于旧世纪的三个坦克师)。因为没有驾驶员不需要安装驾驶舱使得这种坦克异常低矮,被命中率极低。然而缺点同样明显,一旦出了所配属单位的信号基站通讯范围就会由于AI错误导致趴窝,且所属指挥单位一旦被毁其控制的所有坦克都会集体瘫痪。当前,大量的角龙坦克作为泰伦陆军不可越缺的一员为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技术参数:全长11.6m、车体长9.2m、车宽4.9m、全高2.2m、主炮双联装155mm滑膛炮(可发射炮射导弹)、副武器12联装导弹发射架×1/38mm双联装高射炮组× 1+7.62mm主炮并列机枪x2+14.5mm独立可旋转式高平两用重机枪×1。

KW-82“Velociraptor/伶盗龙”吉普车

原型:恶火战车(外号“你爹侠”,出自星际争霸2)

名称来自蜥臀目驰龙科伶盗龙属的小型恐龙。大批量服役的陆地泛用高速战车,最初被定义为一种有装甲的战斗车辆。经历数个版本的改动,最终被工程师以高速斥候车的战场定位研发出来。凭借其低廉的造价与卓越的机动性能和高强度对步兵火力,目前是泰伦陆地无人兵器的绝对主力之一。与‘角龙’坦克一样三台一组,每台机甲根据任务不同配属不同,一般为8-12组,车身组装有轻型4轮驱动底盘,配备的地狱火喷射器和散弹炮对抗敌军步兵极其有效,车底装有喷气式推进装置,可短途喷射跳跃20m距离。此外,超高的机动性搭配锁定AI自动驾驶框架,使其能够在战场上做出各种灵活的战术发挥,甚至可以凭借高速度甩开敌人,并在敌人刚刚进入射程时转向开火。在斥候之余,本车还搭载了变形系统模块,能够变成一台喷火机器人,车底的加厚挡泥板在变形后会竖在身前作为强化盾牌使用,喷气式装置也会转到背后,在巷战中比“角龙”坦克更加灵活实用。然而 本质上与“角龙”坦克一样作为消耗品在进行星球攻略战时由机甲驾驶员指挥进行作战。技术参数:车型-长3.3m、宽1.2m、重468kg、最大时速220km/h;人形-宽1.63m、高2.84m,主武器双管‘地狱火’聚苯乙烯喷火器×1、18.4mm‘喷枪’散弹炮×1。

IFV-93“Ornithomimus/似鸟龙”多功能车

原型:多功能步兵车(出自《红色警戒》系列)

名称来自蜥臀目似鸟龙科的善跑恐龙。整车由汽车底盘、方舱、方舱附件及电气系统组成。主要配有配电系统、土木工具、灭火器、踏板梯、缆盘箱、换气扇等。该车型的研制是一种全方位的功能车型设计,为平战时和突发事件时的相关设备及时维修得到较好的保障,其装备的全地形全可调式悬挂系统赋予了仅次于'伶盗龙'的高速。目前在泰伦陆军阵营中扮演万金油车辆的位置,其以在任何战斗场景中的速度和可靠性而闻名。大多数关于它的细节资料都突出强调那独特武器系统,主武器位于车体后半上部,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需要灵活替换,不同的能力赋予了'似鸟龙'不同的战场定位,允许战地指挥官们根据遭遇威胁的不同迅速定制他们的反应部队。同样每三台一组,战时每台机甲率领10-15组,技术参数:车长5.9m、车宽2.1m、车高2.0m、最大速度135km/h;一般来讲使用较多的有装备小型维修机器人和备用零部件器械装具的维修型、装备小型雷达与多功能信息处理器的侦测型、装备非制导联装火箭炮的支援炮击型、装备中程反坦克导弹的反装甲型等等。

SF-A5“Pterodactylus/翼手龙”战斗机

原型:A15奥卡炮艇机(出自《命令与征服》系列)

名称来自地球古生物翼龙目翼手龙科的杂食性飞行动物。可垂直起降的无人攻击机,由专用卡车装载,车斗展开就是一个起降平台,其驾驶员在卡车上控制战斗机行动,于新纪元2370年设计定型,作为机甲及其所率领无人坦克的空中支援火力。同样为三台一组,每个机甲配属一组,每个机甲小队长额外配属6组作为空中支援。技术参数:长17.8米,宽14.6米,高3.87米,采用双涡轮引擎,最快速度400节(740.8千米/时),作战半径428千米,最大飞行高度12801米,爬升率762米/分。武器:两门1200转的30mm自动机关炮、‘黄蜂’V型非制导火箭弹、AIM-500‘针刺’空对空导弹、AGM-240双侧空对地导弹。所有的导弹和火箭都安装在机身两翼下方的装架上。

AUV-S2“Grippia/鱼龙”潜艇

原型:无,图为BAE公司无人潜航器

名称来自地球古生物鱼龙超目短尾鱼龙科的海洋爬行动物。于2366年设计定型,作为海中作战主力,AI控制的自动潜艇,由浮在海平面上的自动工厂制造投放并由自动工厂的指挥人员进行遥控,可以说是库瓦战争中唯一没有被配属给机甲的无人兵器(实际上是因为当前泰伦还没开发出水下机甲……)。技术参数:全长8.3米,直径2.3米,排水量35吨,极限潜水深度470米,能以12节的航速连续航行2400海里,可与浮动工厂的全球定位系统联动,将收集到的声纳影像数据通过无线通信传送给浮动工厂,配有弹射型机械手臂可以摧毁水雷,主要武器小型穿透式制导鱼雷发射管x4,其自身也是一枚巨型鱼雷,可以发动自爆攻击。

AAAV-10“Rutiodon/狂齿鳄”两栖战车

原型:无,图为我国03P型水陆坦克

名称来自地球古生物双孔亚纲植龙目狂齿鳄属的两栖爬行动物。与2362年设计定型,可在江河、湖泊甚至浅海水面行驶。多用于登陆、沿岸警戒,凭借其强大的机动性发挥作用。底部装备可调型气垫系统,即可漂浮在水面上(只将炮塔露出水面)又可潜在水下(可以使用外流导入设备使用外部的水进行冷却,可动型排烟道亦可以临时封闭,但由于装甲抗压限制只能潜到30米深)。但是获得游泳能力的代价是牺牲防护,结果就是其装甲比较薄。设计师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其炮塔前部安装了一层附加装甲,以便在需要时挂装双防反应装甲,这样其正面可达到‘角龙’坦克防护水平。战斗全重25吨,全长9.2米,宽3.3米,高2.15米,装备与'角龙'坦克通用的155mm主炮,同样可发射炮射导弹;炮塔两侧挂弹匣可挂载8枚导弹;炮塔上方装备一挺可旋转的14.5mm高平两用重机枪。

小说相关章节:走向星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