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杂谈篇,1

[db:作者] 2025-08-06 22:41 5hhhhh 7460 ℃

杂谈篇:贝思琪的回忆

我不知道,我是谁。

儿时的记忆对我来说十分模糊。

印象中有很多哭声。

还有很多或低沉或尖锐的笑声。

我只知道,我要对人笑。

对主人笑。

这是26号对我说的最多的话。

我也不知道26号从哪里来。

我只知道是她喂养了我。

我也不知道我是从哪里来。

自从我记事,就在那堵高墙中。

灰色的,坚硬的高墙。

“集中营”……高墙中的所有姐妹都这么称呼这里。

我不知道这里存在了多少年,我也不知道这里还会继续存在多少年。

我只知道高墙的一侧有一处铁栅栏,那是这里唯一一处出口。

每天天亮时,主人们都会打开铁栅栏,所有8岁以上的姐姐会排好队从那里走过。

走上外面的运输车被主人带走,然后当天黑很久后才满身伤痕的回来。

甚至有的人要过很多天才能回来,当然也有人……再也没有回来。

我们是奴隶……我们要顺从,26号对我说。

只有顺从,才能不触怒主人。

只有顺从,才能得到水和食物。

只有顺从,才能在受伤后得到主人恩赐的治疗。

只有顺从,才能……活下去。

满8岁的那天,我从主人那里得到了一个称呼,147号。

从那天起,我也加入了外出的姐姐们,我记得26号的话,对主人笑。

笑着小心的爬上主人的床为主人献出下身。

笑着把皮鞭递给主人,跪在主人面前请他痛打我以缓解压力。

笑着把一袋袋物品搬来搬去,稍有迟慢就会挨鞭。

笑着挺胸把乳头送进主人口中,挤奶给主人解渴。

笑着忍痛割下我自己的肉,做成各种各样的菜肴喂给主人享用。

笑着做完主人要我做的每一件事,再回到或被送回到集中营的细胞再生培养皿修复我身上的伤口。

一次又一次,我笑着任由下身被主人撕裂。

一次又一次,我笑着任由骨头被主人折断。

一次又一次,我笑着任由肉体被主人拧烂。

一次又一次,我笑着任由鲜血乳汁被主人榨干。

一次又一次,当我笑着失去了知觉,我总会看到一道绚丽的光。

一次又一次,当我笑着走出细胞培养皿,我都会回想起那道柔和的光。

光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光是为何来,又为何总让我无法忘怀。

我曾经问26号,那光是什么。

26号没有告诉过我,只说当我真正见到了那道光,我就会从此解脱。

12岁那年,26号被主人带走,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她。

她是解脱了吗,朝着那道光而去。

几个月前,主人要我登上一艘飞船,主人们叫它殖民舰。

我需要跟着新的主人去一个新的集中营,继续服侍新的主人。

我和其他姐妹被锁在一个舱室里,直到新主人来打开舱门允许我们出去。

当飞船的震动停止后,我和姐妹们听见了串串的爆炸声。

有人在舱门外叫嚷着,还伴随着一些我们没听过的声音。

突然间巨大的震动和轰鸣包围了舱室,剧烈的冲击让我和姐妹们都摔倒在地。

我觉得自己冥冥中又看到了那光。

26号,我要解脱了吗?透过那光,我还能见到你吗?

我想要抓住那光,可我抬不起我的手……

我想要叫住那光,可我张不开我的口……

光越来越弱,它又要走了?就像个顽皮的孩子。

随后,我找回知觉,发现舱室的门被一双巨大的金属手掰开,这时,我看到了光。

耀眼的,白色的光,比我任何一次看过的还要绚丽和明亮。

那破门的钢铁巨人胸腹打开,一个比我略高的人从那里走了出来。

那人右手拿着一个又粗又短的金属棒对着我,左手拿出了一个奇怪的盒子,之后从那盒子中传出了阵阵语音。

他问我是谁,我们来这里要做什么。

我笑着跪在他面前,向他叩首,告诉他,我们是奴隶,而老主人说,打开舱门的就是我们的新主人。

所以,我觉得他就是我的新主人。

我笑着告诉新主人,我是147号,我很乐意为他奉献我的一切。

“147?这哪里是人的名字?一百四十七……百四七……我就叫你‘贝思琪’吧”。

我笑着告诉新主人,我很喜欢这个新称呼。

新主人叫‘龙’,似乎和其他的新主人说了什么之后,把我带在了身边。

可是新主人好像并不喜欢我,不让我服侍,甚至完全都不碰我。

就连口渴时也只会拿起瓶装液体,甚至我笑着主动捧起双乳送到他面前,他只会红着脸跑开。

我只能尽我所能,靠着自己猜测,一次又一次笑着为他献上自己。

一次又一次笑着去做我所有能给他做的事情,可没有一次成功过……

无计可施的我,只好笑着跪在主人面前,请主人告诉我,我究竟该如何侍奉他。

主人没有回答,反而蹲下来一把抱住了我。

“不要笑了,贝思琪,你不要再笑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欺负妳了。”

不知为何,当我听到他的话,一股酸酸的热流从我胸中涌向眼眶。

我趴在他的肩头,哭出了声……

============================================

这个杂谈篇换了种写作手法,既然是某人的回忆我觉得写成这种类似日记的形式能比较有代入感,一共没有多少字,所以感觉也不难写(手动狗头),希望书友们能喜欢吧。

另附一张贝思琪的参考人设图(原型出自炎の孕系列,懂的都懂):

杂谈篇:战术名词解释

战争的目的不是为国捐躯,而是让你的敌人为他的国家捐躯。

——乔治•巴顿

1、蛙跳穿插

跳岛战术(英语:Island hopping),也作蛙跳战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军为收复日军占领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岛屿时所贯彻的战术,由美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哈尔西以及其参谋长布朗宁共同提出并实施。

所谓跳岛战术,即是不采行逐一收复各岛的战法,而是收复一个岛屿后,跳过下一个岛屿,而攻占下下一个岛屿,特别是跳略过防守比较坚强顽抗的日军岛屿,透过跳岛占领,以海空封锁的方式来孤立日军占领的岛屿,迫使其最后不得不屈服(或宁死不从的饿死),如此大幅提升收复的进度与成效。其特点就在避过日军坚强的据点,改在防御薄弱的岛屿登陆,再利用美军充沛的工程能力和物资供应,快速地建立前进机场和港口,再对绕过的日军据点进行海空封锁。这样不但避免直接攻坚的损失,还可以快速地前进。日军空有坚强据点,被封锁后天天遭受空袭,连补给都成了问题,往往无所作为或自消自灭,使日本人建立起来的防御链变得支离破碎,首尾不能相顾,白白耗费了大量人员和战争物资。就是这个“跳岛战术”让美军能在菲律宾失陷两年之后重回旧地。

这样的战术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一战中,苦于和日本海空军纠缠的麦克阿瑟、哈尔西等人逐步形成了他们对太平洋战争的指导思想:在己方兵力有限的情况下,进攻的部队不脱离空军的掩护,沿着前进的中轴线向几个重要目标的外围做跳跃式进攻,即“蛙跳战术”。在1943年6月至1944年9月里,他指挥盟军沿新几内亚海岸成功地实施了十几次两栖登陆,绕过日军坚固的防守据点,目标直指菲律宾的棉兰老岛。这一战术的成功,大大节省了美军的人力和物力,以低代价获得高成果,成为军事史上的一个典范。

其实,跳岛战术的应用,是建立在强大的海空军力量(尤其是制空权)的基础上的,而且必须有充足的物质保证。而且,这也符合战争的基本要点之一: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文中沃尔德上将预期采取的蛙跳穿插其实也正是利用了库瓦军在被泰伦击败后的兵力真空期,绕过防守严密的要塞星系直接攻击后方,最大限度的扩大自身控制范围,从而将库瓦要塞星系切割孤立。但如总参部将军所说,这种穿插方式具有一定风险,突击部队若不能迅速攻占足够多的星系链达到将敌方领土分割的目的,则很可能被反过来切断先头部队与后续部队的联系从而被各个击破。与库瓦不同,唯物主义的泰伦在战争中靠的更多是对先进信息化装备的应用而非一路干莽。

言归正传,蛙跳战术也是作战战略战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实,巴顿在西西里岛登陆作战时,就采取海空军配合,搭载步兵绕过西西里岛公路上的战略要点进行隔点登陆,快速推进,比英军抢先进入了巴勒莫,这也可以视作一种“跳岛”版本。美军尝到这种甜头后,屡屡应用,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就是一种变相版本。自从美军大量装备直升机后,更是把这种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在两次攻打伊拉克的战争中,这种战术的应用达到了极点。

2、机动防御战术

又名弹性防御,是运动战处于防御形态下的一种积极战术。善于利用战场空间和时间因素,指挥部队快速机动和集中兵力。在进攻中, 以装甲部队为突击群,趁敌犹豫不决和混乱之机,冒着暴露侧翼和后方的危险, 大胆穿插迂回,攻击敌人翼侧和后方, 从而瓦解敌整个防御,而步兵则在正面实施牵制行动,在抗击敌优势坦克的反冲击时,常以防御行动并使用高射炮平射打坦克的手段挫败对手, 而后转入反攻,在城镇攻坚战中, 一般以步兵先行突破, 而后投入坦克。当敌溃退时, 即以坦克不停顿地追击来发展胜利,在防御战役中, 通常将装甲部队作为预备队, 对突入之敌实施反冲击或反击。在退却时, 则以机动防御迟滞对方追击。

它避免将部队分散在前沿漫长的战线,也避免作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弹性防御能同时拥有进攻者的机动和在本国作战的便利,在战役层次上常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①守军可以在内线集中相对优势的兵力,逐个击破敌人几个并进的外线军团。

②守军也可以凭对地形的熟悉,隐伏一定兵力,或派出一个迂回部队于敌人侵军的侧后,配合正面的大部队同时前后夹击。

③守军也可以作大幅度的退却,让敌军过度延长的补给线逐渐暴露后加以袭击划弱敌军整体战斗力,然后集中兵力决战。

弹性防御并不必然意味着完全放弃前沿抵抗。若没有给予敌军相当的迟滞、骚扰和杀伤,则在纵深处会战和反击的效果未必很大。弹性防御不要求人民无限度的支持,但却要配备较机动化的野战军,和一体化的指挥机制。不同文化对军队角色的介定往往决定其对弹性防御的接纳程度。由于弹性防御的战略是要争取有利时机来打击敌人的入侵军,而不是直接保卫国土,军事和政治的优先常常发生纷歧,甚至脱节。

这种防御战术最初由德国一战使用,而后二战时期龙德施泰德、曼施坦因等元帅均提出过这种防御理念,是针对当时德军兵力匮乏、战线漫长的正确战略思想。而文中的泰伦也符合这一特点,由于奉行极端唯物主义和自由主义导致兵民比极为悬殊,士兵数量极少,但与此相对的,泰伦士兵的质量相当高,所以在纵深星域采取机动防御比起在星区边沿采取正面防御更加适合。

3、压路机战术

二战苏联军队的一种指导战术,其思想是:大规模的炮火炮击开路,大集群的坦克步兵一字推进,配合绝对的制空优势,这种战术最典型最有名的使用者是苏联元帅科涅夫,在一些重大战役中,这种战术起到了制胜的绝对作用,当然并不是说压路机战术是苏联人发明的,但是是苏联人将其用到了极至,许多苏联名将如朱可夫等都是这种战术的推崇者,但讽刺的是,苏联人虽然将这一战术应用到了极致,却似乎根本不会使用其他战术。

压路机战术的渊源应该可以追溯到德皇腓特烈二世所创立的“炮骑结合”战术。此战术中间曾经被拿破仑成功应用,为他攻城略地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也被苏联的大量将领所喜爱和推崇。所谓的炮骑结合,是先使用大规模炮击轰击对方阵地为主力部队开路,然后步兵在骑兵的掩护下快速突入并且巩固阵地。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坦克比之骑兵有更好的突击性和掩护性,冲锋过程中伤亡的代价更小,用它来取代骑兵进行突击,并且采取更大兵团的作战,是战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4、斜击战术

也称“斜线阵推进”,二战德军坦克部队的一种经典战斗队形,同时也是一种战术思想。一般来说是部队排成一个很大的斜线从而使自己的战线变成一个类似三角型的阵形。而在箭头的一侧集中自己大部分的兵力。而另外一边则使用少量的部队利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对敌人实施牵制。这种战术的主要原理就是最大限度的集中自己的兵力,形成强大的拳头砸碎对方的防御。它最早的运用,是在古希腊底比斯的名将伊巴密浓达的留克特拉战役。当时针对希腊重步兵方阵一线平推平均分布兵力的特点,其无法在不将列数减少的情况下排出与斯巴达军相同长度的阵形,伊巴密浓达放弃尝试排出与斯巴达相同长度阵形,集中兵力于一翼,改为将左翼的列数增多,由传统的八至十二列改为五十列,力求获得突破。但是有强就有弱,如果自己加强的一侧获得胜利,而削弱的一侧被对方突破,仍然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为了保护自己受到削弱的一翼,就把它向后回缩并延迟战斗,尽量拖延它与敌人接触的时间,其加强了的左翼则以双倍速度冲向斯巴达军,希望加强的一翼能够求得决定性的突破。就在这一战,他用这战阵击败了斯巴达精锐部队。后来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发现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开始,欧洲军队为了充分发扬火力,采取横队形阵(即线式战术),威力固然大大提高,但是也存在分散使用兵力的弊病。为了发扬火力,横队队形是必须的,但威力在保持横队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他“重新发明”了伊巴密浓达的斜线阵形,将它运用于现代,并在索尔战役及罗斯巴赫会战中取得辉煌成果,令得此阵式名扬天下,各国更纷纷模仿。历史悠久的斜线阵形现今仍是陆军的基本阵式之一,尤其用于装甲部队,亦受战机及防暴警察所采用。

斜击的成功取决于三个要素:

1,加强的部分对敌人能形成决定性的优势。而削弱的部分又不能被敌人迅速消灭。

2,能较快的突破或达到包围,夹击,侧击的目的从而获得向心优势。

3,部队必须能较快速度的进行机动。注:机动力取决于部队的自然机动力、指挥、训练、士气、地形、天气等等,不要误解为单纯的部队的自然机动力。复杂地形上,可能骑兵的机动力并不强于步兵;地形险恶的山区,坦克的机动力并不超过山地步兵。

斜击也会失败,比如加强的部分仍然实力不够,或者削弱的部分被吃掉的太快。或已方统帅缺乏勇气以及不够果断,或对方统帅采用了相对的手段等。

战术变种:

①相对斜击。我们考虑到双方同时使用斜击的情况。如果双方都加强一翼并处于相对的方向上,就战术范畴而言是旗鼓相当的。那便是硬碰硬的战斗,一般出现在情况不明,或时间制约上,这样的情况是不受欢迎的。所能供统帅发挥的余地也很小。

②旋转斜击。同上,是双方都用加强的一翼去对付对方较弱的部分,从而形成类似于旋转的形式。这样的情况,胜负取决于谁最先消灭对方较弱的一翼,然后对敌人主力形成夹击。比如二战德国施利芬计划与法国17号计划的呼应就是这样一种旋转的斜击,形象的称为旋转的大门。

以上2种情况基本概括了所有对斜击的有效针对。基本是重对重或重对轻。一种是相同的方式,一种是相反的方式。自斜击出现,平均用力的作战方式基本已经过时,人类历史中没有一个杰出的战例是因为采用了过时的手段而赢得的。 

杂谈篇:虚空低语——浮舟的谜团(一)

写在开始前:《虚空低语》系列虽为杂谈篇,但与主线有一定关系,具体关联还请读者先自行脑补。

黑暗……深邃的黑暗……绝望的黑暗……

暗夜之中,一个穿着宇航服的人影正在奔跑着,宇航服的头盔上,指向正前方的探照灯光闪亮着。奔跑中的人喘着粗气,像是努力地在逃离什么东西。

跑动的同时,他打开了量子通讯器:“呼叫!呼叫!有人能听见吗?”

自言自语的声音从他的头盔中传出,可以听出他相当惊恐:“我……我正在被追杀,被什么追杀……我不知道!”

“我,我不知道……”

“……”

“我觉得我疯了……或者……将要疯了?”

“我看见了什么……谁能告诉我,我究竟看见了什么?”

“肉块?触手?不……不知道……我不知道!!!”

“女人……漂亮的美女……漂亮……对,漂亮的……美女……”

“她要杀我,是吗?我觉得是?哦,对,我觉得是……或者,不是?”

“我为什么要说这些……我也不知道……她来了,这里是哪里?我真的不知道……不知道……”

这时,银铃一般的甜美笑声从宇航员背后传来:“亲爱的,你为什么要跑呢?”

黑暗中,一双凝脂般的洁白藕臂伸出,温柔但强力的搂住了宇航员,一个踉跄,宇航员栽倒在地,头盔不知为何竟被掀了起来飞出去老远,探照灯光徒劳得照亮了一旁的地面。

“嘻嘻,亲爱的你也真是的~人家就这么可怕么。”甜甜的女声从黑暗中响起,夹杂着宇航员意义不明的各种音节。

“来~亲爱的,狠狠地爱人家吧~”

各种意义不明的音节交织在一起,也许是由于能源耗尽,探照灯光和宇航服的量子通讯装置停止了工作,一切又重新归于黑暗……

……

泰伦标准时间2384年3月21日,第三次仙女座Σ战役胜利现场授勋大会结束后,泰伦虽然'慷慨'的'接纳'了魅族姑娘的入籍请求,但并不意味着从此万事大吉,随即面临的就是这些魅族姑娘的安置问题。虽说有一部分魅族女孩自愿入伍补充了第六舰队的部分后勤人员关口,这也让原本的后勤志愿兵们可以腾出手来承担一部分技术兵种的工作,如此第六舰队也得以在短时间内恢复一定的战斗力。但依然有四十余名姑娘需要安置,为解决这个问题,泰伦高官们决定先将她们安排进了仙女座ΣII号行星上的一家军医院。医生们可以在关注她们身体状况和心里状况的同时让她们帮忙做一些护士类的工作,这样可以一举多得。而延续现场会那时的惯性,这些留在星球上的姑娘们继续一股脑的被扔给了露珊管理,出于流程方便,仙女座Σ星系当地政府也直接给了露珊一个行政官员职位,虽然是个有名无实的职位,但对于魅族来说同样是好消息。

然而平静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几天,4月2日,在第六舰队打响增1、增2星系攻略战役的同时,一道命令也跟着发到了仙女座Σ。发出这道命令的是联结堡总情报处,直接下给了第六舰队,又经沃尔德上将指派给了留守仙女座Σ星系的负责人——参谋处的克里斯丁准将。这道绝密级命令并不长,但却让准将感到异常棘手,总情报处的这个调查命令如果属实,那可真是个不得了的事件。经过了一番思索,准将打开通讯器,开始做出一系列的布置……

4月3日,参谋处楚天辰上校奉命带队陪同一个科研团队前往3个星际单位外的一处新发现的星系进行调查,这片星系不久前刚刚探索完毕,当时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但就在一个多月前,这个星系中的一颗气态巨星表面突然发出了一个脉冲信号,经过比对,这个信号竟然来自一艘被认为在七年前早已失事的搜索型'奇美拉'级探空巡洋舰。为了查明这个脉冲信号的来龙去脉,一支由一名科学家及三名助手组成的科研团队乘坐一艘‘墨丘利’级探索飞船将通过星际跃迁在三周后抵达目标星系。而出于谨慎考虑,距离目标星系最近的仙女座Σ第六舰队留守部队奉命派出情报人员和护卫一同前往调查。带队的楚天辰上校心中其实明白,让他们随行不只是保护研究团队的安全那么简单,仙女座Σ当前的战役情况瞬息万变,库瓦帝国的实力究竟如何毕竟还有不少盲点没有调查清楚。万一这个七年前失事的探索舰信号背后有库瓦人的阴谋存在,那么随行的他们就可以及时的识破并采取反制措施。

4月25日,经过三周的飞行,一艘临时充当补给舰的‘爵士’级突击登陆艇抵达了目标星系,一个标准小队的‘Legionär’足以应对大多数突发情况了。没过多久,随着一阵空间波动,‘墨丘利’级探索飞船出现在了星系边缘,带队的科学家比尔斯博士向他们发来了联络通讯。

一小时后,两台‘Legionär’护送‘墨丘利’级探索飞船接近了那颗发出讯号的气态巨星,土黄和红褐的带状色区让考察队员们都不禁想起了太阳系的木星。这颗气态巨星比木星略小,在当前人类天文学行星等级中被分类为B型,通常由非岩石和固态物质组成,行星表面充满了氢、氦及其化合物, 导致其有低辐射及强大重力。 '墨丘利'级探索飞船的扫描仪在行星大气外层发现了信号源,那的确是一艘'奇美拉'级巡洋舰,超过两千米的舰身和三百米的探索飞船比起来显得异常庞大。整个舰身悬浮在高层大气中,动力系统没有任何启动的迹象,似乎是由于高层大气强大的风力导致飞船在这个位置相对静止。楚天辰凝视着这艘战舰,总感觉有一种诡异感:“博士,在进入搜索前最好对这艘战舰进行一下扫描分析,总感觉这战舰有些古怪。”

“好的,我也一样有这种感觉。”博士回答着,同时启动了探索飞船的全息透视扫描仪,上校也启动了‘Legionär’队长机的小型扫描仪,观测战舰外侧的详细情况。通过分别对战舰进行进一步扫描,楚天辰发现战舰上舰腹的位置有一处巨大的破损,那是舰腹机甲格纳库的舱门。但根据断口处的痕迹判断,应该不会是爆炸造成,仿佛是被什么东西从内部挤压或撞击开的。这时候博士也完成了透视扫描,这艘战舰还有热量读数,这表示它可能还有动力存在,但根据热量读数的具体数值看来,即使有动力恐怕也已经所剩无几了。并且出乎预料的,飞船内部还有生命读数,然而也许是由于气态巨星强烈的电磁场,生命读数比较混乱,无法分辨数量,也不能确定是在飞船的哪个部位。

“也许是还有幸存者……”见习船医安洁丽儿说道,她只有25岁,是'墨丘利'级探索飞船的舰员中年龄最小的,但舰员们都知道她精湛的医术绝对不输给任何一个老大夫,不仅如此,这位姑娘的面容也是相当姣好,不用说也知道追随者众多,但她本人表示当前还不想谈什么感情。要说这姑娘有什么缺点,那就是爱心、同情心泛滥,很多时候为了救治病患搞得自己过劳。 “快,船长,我们应该快去救人……”

船医的请求让船长史密特苦笑了一下,但面对这个美丽的船医,他也生不起气来:“安洁,我明白你的心情,但现在不是鲁莽的时候。”

博士也同样接口道:“不错,现在干扰太过严重,只能知道船上有生命读数,但可不能确定这生命读数究竟是什么。”

“可是有可能有人不是吗,”安洁丽儿不死心的说道,“如果等的时间太久可是会有危险的。”

博士笑了一下:“已经过了七年了,不差这一会,我们还是小心为上。”说归说,博士的眼睛一直盯在扫描结果上,气态巨星的磁场根本没有变化的迹象,看来想要进一步精确扫描的可能性不大了。

楚天辰上校这时也对探索飞船发来了通讯:“博士,除了舰腹的破损整个舰身没有找到任何被攻击过的痕迹,这实在蹊跷,您认为我们应该登舰搜索码?”再等下去也不是办法,博士很快同意了上校的提议。最终两拨人决定由博士比尔斯、助手哈维、助手莫里、机械师威廉姆、船医安洁丽儿、陆战队员伊万诺夫、楚天辰上校和不知为何被点名参加此次行动的魅族代理露珊共八人,通过舰腹格纳库被破开的舱门进入战舰进行搜索。其余舰员在探索飞船上待机,为进入的八人提供数据分析支持,而‘Legionär’二号机则在战舰外围警戒。

楚天辰上校驾驶'Legionär'队长机首先通过那扇破碎的舱门进入了格纳库,通过恒星光芒的照射,格纳库中的景象……只能用一片狼藉来形容……各种各样的零部件散得到处都是,气态巨星的引力让这些东西都杂乱的摊在地上。好不容易给机体找了几处落脚地,确认了格纳库中没有危险后,上校给探索飞船发去了安全信号,并操纵机体搬动那扇已经被破坏的舱门,尽力使其张开到能通过运输飞船的程度。很快,一架‘阿匹斯’级运输船装载着探索队的八人进入了这个格纳库。

“老天,这地方是被海盗洗劫了吗?”伊万诺夫望着凌乱到犹如台风过境般的格纳库不禁吐槽道,楚天辰将'Legionär'队长机停在一处相对平缓的地方,启动待机模式后打开驾驶舱走下机体,正好听到这句吐槽,不仅白了这个不爱动脑子的陆战队员一眼:“对于一艘失踪了七年的战舰而言,整洁如新反而不正常,我刚刚用机体初步扫描了一下,这个格纳库里没有生命反应,我建议先别急着搜索这艘飞船,最好在附近先找找看有没有其他线索。”

听到了上校的话,博士对自己的两名助手点点头,开始一起搜索起了这个凌乱的格纳库。作为一艘制式的侦察型'奇美拉'级探空巡洋舰,舰腹的格纳库应该能容纳5台机甲及配套的调整维护设备,而这里只有三台被击破的'Legionär'歪七扭八的倒在地上,这些机体都缺胳膊少腿,甚至其中一台连驾驶舱都已经不翼而飞,不大修一番看来是无法正常启动了。上校此时的目光却聚焦在了这三台机体的受损处上,这些位置的装甲板都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扭曲,然而这些扭曲的端口并没有焦黑或者液化再冷却迹象,断口处甚至有一些不规则的切割划痕,这表明这些伤痕并不是由于爆炸或者能量投射留下的,也就是说这些装甲板的损伤并非出于高温灼烧造成合金装甲融化变软后再断裂,而是直接在常温下就被什么东西直接硬生生撕开的。这个问题简直匪夷所思,上校非常清楚'Legionär'作为主力作战机型,采用的都是拥有超高硬度和一流延展性的贫铀叠层装甲,就算以当前人类的技术而言,想要在常温常压下击穿这种装甲板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而包括库瓦人在内人类已知的所有物种武器技术都没有类似功能,就算是当前已知最发达的圣金教廷也是使用高能粒子流的瞬间高温融化坚硬物体的方式战斗。难道说这艘战舰遭遇了某种人类未知的超强科技?

博士也使用了便携式扫描仪分析了一下一台机体的断口,发现这些断口有一部分细微的白化痕迹,这些痕迹都深深的使装甲板表面凹陷了下去,博士略一思量,又看了看扫描结果,长出一口气说到:“是腐蚀液……”

小说相关章节:走向星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