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Mrs. Lumen(or Bright Rose Never Fades)

[db:作者] 2025-08-07 22:58 5hhhhh 1790 ℃

惊闻格劳登·流明夫人逝世, 社会各界均对此表示了沉痛的哀悼,仿佛她风姿绰约的身影昨天还依旧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挥舞她纤细美丽、佩戴着三圈式珍珠链的手腕。在人们淡漠的记忆中,唯有二十多年前流明公主的世纪婚礼仍历历在目,在那之后她签署放弃了公主身份,仅保留生前最为喜爱且骄傲的女爵爵位,隐入人群间度过了短暂的一生。

格劳登·流明女爵出生于风情之夏,其母菲欧娜公主为国王最为疼爱的胞妹,也是上任英王费拉尔一世的独生女。格劳登·流明的诞生顺承着新时代的浪潮,赢得了皇室家族的无上恩宠,追随其出生之日时的璀璨金光,她的芳名也被赋予了别样的色彩。与此同时她所天生拥有的是国王的格外青睐,作为近百年来唯一一位在呱呱坠地时同时得到公主及女爵封号的皇室成员,她在幼年便受到万众瞩目。菲欧娜公主在生下流明女爵的第二年便因病香消玉殒,国王视她亲如爱女,甚至比其亲生子嗣更甚。流明公主早年展现出了惊人的文学天赋,年仅两岁时便能在家庭教师的帮助下作出十四行诗,媒体纷纷推测她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英国文坛上的一颗皇室明珠。可惜天不遂人愿,公主在聪慧机敏的同时,也不免有些叛逆,她在六岁时爱上了马术,并且恳求英王为她购置了第一匹矮脚母马。从此以后,文雅谦逊的诗人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英姿飒爽的女骑手,她的转变获得了群众与媒体的广泛支持与报道——在女权运动兴盛的当时,挥舞着马鞭的格劳登·流明公主无异于一座年轻靓丽的丰碑,被镌刻在金碧辉煌的皇家史书中。

身为国王的外甥女,得天独厚的血缘关系造就了她大方得体的性格。距离她刚出生时被其母菲欧娜公主搂着,第一次面对群众已经经过了四年,四岁的格劳登·流明公主在一次皇室主办的慈善活动中再次出现,此时的她虽然没有母亲的关爱,但是独占了国王的臂弯,连她同为王子公主的表哥表姐都只能站在其后,衬托她的纯真美丽。部分媒体对国王当时的举动颇为不满,添油加醋对此事件大肆报道,以至于国王不得不在几日后当众发表声明,表示此举不过是因为公主尚年幼,没有任何暗喻。和故意操纵的插曲不同,大多数舆论的声音对公主的仪态和容貌进行了盛赞,更有作家撰写长文,只为把她稳坐在国王怀中依然不卑不亢的端庄细细描绘,并惊异于四岁的孩子竟能做到如此优秀的程度。那天她身着一件浅蓝色缎面的定制蓬裙,头发上别着相同颜色的发带,她恬静可爱的神情在和煦的微风下闪闪发光,金色的卷发别在耳后,呈现出柔软的、半透明的状态。

在她褪去了稚气,身材变得苗条时,她在舞蹈教师的帮助下学习了芭蕾。为了使舞蹈服合身,她一意孤行,严苛地控制了体重,以至于曾在白金汉宫负责其饮食的管家都感慨道:“公主的饮食过于‘健康’,可以说,这已经开始不利于一位儿童的健康成长。”后来王室给她制定了专门的营养食谱,她时常穿着粉色镶金边的芭蕾舞裙,踩着舞鞋在各种宴会的舞台中央打转。流明公主擅长演绎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作品,在某次演出中,年幼的她甚至兼顾了白天鹅与黑天鹅的重任。一切有幸观看过她演出的王公贵族皆称,她比海德公园的天鹅还要优雅,她的颈部长而细腻,在灯光的照射下,没有人比她更适合主导《天鹅湖》。

那个阶段的她流连在仪态课程和宫廷晚宴之间,接受着最精英的私塾教育,觥筹交错、纸醉金迷的生活并没有让她忘记自己的身份,她不像一些没有继承权的皇室贵族一样虚度光阴,也从未因为母亲的离世而感到难以立足,她用她的方式打开了她的时代,她是媒体的宠儿,人民的宝珠,无论是哪个党派的执政者甚至首相都对她夸赞有加。她在另一个层面成为了皇室的范本:年轻,美丽,充满活力又沉淀着枫糖般香醇的文静。她喜欢古典乐,擅长使用钢琴与小提琴,尤爱巴赫的B小调第二号管弦乐组曲,巴洛克风格浪漫温和的音调令她万分着迷。

此时的流明公主刚刚步入豆蔻年华,幼时略微紧凑的五官在她娇小的脸庞上舒展开,鼻梁挺直,鼻尖略微上翘,从侧面描绘出柔软的弧度。那颗镶嵌在嘴角的美人痣随着她年龄的增长而愈发灵动妩媚,纤长浓密的浅金色睫毛包裹住蓝宝石般晶莹剔透的双眼,使得她在每一张照片中都眼神朦胧,似乎拥有旁人难以理解的忧郁。她频繁出入马场,站在浅浅的草皮中,她裤子下笔直的双腿成了少女羡艳的对象,虽然她有时也身着长裙侧坐在马背上。她的私生活很隐秘,无人知道她在夜深人静时是否有年龄相仿的闺中密友与其相诉,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除了亲人之外,她当时应该并没有志趣相投的友人,这大概也是她过早坠入爱河的原因之一。

十五岁时,流明公主结束了她持续了十余年的私塾课程,转而就读于博耐顿女校,在那里她与她唯一的友人特丽莎夫人相识,她不在乎初来乍到的特丽莎小姐的移民身份(一说她来自隶属于英联邦的印度),也不惧怕周围人的目光,她与当时的特丽莎小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谁也没想到这份友谊竟坚持了二十余年之久。很遗憾,特丽莎夫人拒绝接受采访,我们也无从得知她们在博耐顿女校中所度过的那段被流明公主称作“年少时最幸福的时刻”的细节。在一次访谈中,流明公主谈及她在学校中接受了良好的熏陶,对莎士比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最喜欢《哈姆雷特》的故事,丝毫不吝于展现自己对奥菲利亚的同情。“米雷斯的《奥菲利亚》是我最喜欢的画作,如果你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深棕色水中漂浮的水草是那样轻盈,就像为奥菲利亚编织的华盖。”后来她作为皇室代表在坎伯韦尔艺术学院交流过几个月,身为其中年龄最小的学生,显然,她被拉斐尔前派的风格影响,短暂地将自己的兴趣投身到了艺术之中。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公众对她的孩子们的了解并不深刻,但是她的其中一位女儿也追随了母亲的脚步,准备在坎伯韦尔艺术学院大展宏图。

结束了博耐顿女校第一阶段的学习后,流明公主在伯克郡享受了漫长的假期,并且在雅士谷马场和她未来的丈夫——布林克先生相遇。毫无疑问,布林克先生在当时只是个一名不文的医学预科生,他对驰骋在马背上的格劳登·流明小姐一见钟情,几乎在瞬间坠入了爱河。此时他甚至还不知道流明公主高贵的身份,但轰轰烈烈的爱意无法阻挡,他随即对公主展开了热烈的追求。流明公主最初并没有对这位小她一岁且一穷二白的追求者倾心,在她根深蒂固的思维中,她的婚姻也应该为皇室服务,更不能传出令人大跌眼镜的绯闻。但是结果显而易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到一对年轻男女出入于伯克郡的各处,他们在雅士谷马场中策马并行,在雷丁留下了亲密的足迹,在圣乔治礼拜堂共同祷告。

他们的恋情发展迅速而甜蜜,有人拍到他们大张旗鼓在皇家歌剧院欣赏《魔笛》,一时间舆论哗然:格劳登·流明公主爱上了一位平平无奇的凯尔特人!出于对流明公主的偏爱,多数人(甚至可能包括她的皇亲国戚)认为这不过是一段短暂的恋情,并不会成为她生命中的污点,她最终总会挑得良婿,安分守己度过作为公主的一生。但流明公主也拥有她的个性,她资助布林克先生完成学业,并且引荐他攻读心理学,为他铺平了学业和工作的道路。如果他们能够结婚,拥有公主的丈夫这一头衔,布林克先生完全可以放弃自己曾经的生活,流明公主的所作所为似乎更像是对待一位心灵之友,而非自己的爱人。

实际上,布林克先生并非等闲之辈,他比舆论渲染的形象要从容得多,并且潜心学习,他在学业上的成就不仅得益于流明公主的资助,也归功于他自身的努力。现如今布林克先生已是饱受赞誉的心理医生,足以表明流明公主的慧眼识珠。他们的恋情比他人设想的更长久,皇室也逐渐接受了布林克先生,并且肯定他的为人,他们给流明公主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两年后这对爱侣决定结婚,此时的流明公主只有十八岁。

对于一位深受国民喜爱的公主来说,在最美丽的年华步入婚姻殿堂,无疑是一件幸福美满的事情。如果说这份幸福拥有一条若隐若现的缺口,那便是新郎的身份无法与新娘门当户对,或许这也是国王心中的遗憾,因此她的婚礼在皇室的操办下显得格外盛大。

她的婚服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开始制作,据说流明公主划定了三套方案,除了在婚礼上展现给公众的婚纱之外,还有两套备用婚纱用以在主婚纱设计泄露后使用。最终采用的是由公主亲自参与了设计的第一套婚纱,婚纱主体选用了冷白色的缎布,冷色系是流明公主最青睐的颜色,衬托她粉白色透亮的肌肤。肩部采用了并不常见的露出部分肩膀的设计,流明公主向保守的皇室“宣战”,突出她独特的时尚品味。为了与平滑的肩部相称,婚纱的胸口和肩环部分镶嵌了五百余粒乳白色珍珠与贝母,并且用繁复的蕾丝带加以修饰。肩环下摆被设计成蓬松的形状,连接着柔软的缝纫出荷叶边的袖口。出人意料的是,婚纱并没有采用收腰的传统样式,而是洛可可式的衬裙礼服。这种由法国末代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引领的风尚不需要束腰与裙撑的束缚,展示了女性身体的柔美曲线,却不适合作为婚纱。为了弥补腰际的空白,设计师选用了黄金嵌白水晶腰链作为装饰,和公主颈上金制的项链相得益彰。公主为何舍弃了裙撑,至今依旧是这场世纪婚礼的热议话题。有一种说法是公主当时已经怀孕,无法使用束缚腰部的装饰,这个结论被日后其长女的出生所肯定,但仍仅是一种猜测。与略显素雅的主裙相比,婚纱长达七米的尾摆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下马车时需要六个花童牵引的裙摆彰显了她的高贵地位。公主的婚纱遵从了“一点新,一点旧,一点蓝,一点借”的传统,新的部分是塑造了整体的缎布,旧的部分选用了古董蕾丝装饰在胸口和头纱外围。蓝色镶嵌在了项链正中,是一颗被钻石围绕的椭圆形海蓝宝石,和公主在Garrard定做的海蓝宝婚戒款式相同。公主的头冠借用了源自皇室的剑桥情人结王冠,王冠尖端和拱形结构下镶嵌的珍珠就仿佛此顶王冠是为婚纱而做一般合适。

在那天,多雨的伦敦罕见放晴,似乎昭示着他们的婚姻也会和晴朗的天气一样沁人心扉。作为新娘的流明公主和表姐杰黛特公主同乘一辆花车,从白金汉宫出发前往圣保罗教堂。一路上她们接受着伦敦市民的夹道欢迎,无数鲜花洒落在她的裙摆上。而她纤细的手腕被白色手套包裹,佩戴着三圈式的珍珠手链,向热情的市民们挥手致谢。多年后人们仍怀念那时的景象,他们说那是格劳登·流明公主最美的一天,比她身着靓丽的礼服参加各种活动、在舞台上歌颂《天鹅湖》的故事、乘着风飞驰在马场上的模样还要美无数倍。新郎在早些时候已经抵达了教堂,公主则搀扶着舅舅英王,一步步缓慢地走入礼堂中。她长长的裙摆成为了众人目光的焦点,一望无际的红毯上,洁白无瑕的婚纱和她的名字一样,为金碧辉煌的教堂带来一束恒久的光明。在见到未来丈夫的那一刻,他们相视一笑,无言间他们的爱情已经走进了彼此心中。他们在主教面前立下誓言,结为夫妻,随后挽着胳膊走出教堂,开启他们幸福的婚姻。在返回白金汉宫的途中,群众的欢呼声比来时更甚,公主的婚姻架起了亲民的桥梁,相信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都不会有哪一场婚礼能够得到如此多的祝福。他们在白金汉宫的阳台上俯视欢呼雀跃的群众,在众人的呼声中,完成了命运般的惊世之吻。

至此,本应和所有童话的结局一样,公主和她的丈夫在偌大的皇室宫殿中度过他们的一生。而仅在婚礼的第二天,流明公主就做出了在全英掀起了轩然大波的决定——她当即签署放弃了公主的封号,但是保留女爵的爵位。此举在一天内唤起了声讨的浪潮,有人说她忘祖背宗,以公主之仪举行婚礼营造声势后便一走了之;也有人说她和丈夫私奔的计划失败,一气之下与皇室决裂。各种观点众说纷纭,她在婚礼上惊鸿一瞥的照片和放弃公主身份的言论同时出现在各大报纸的头版。好在公主拥有多年塑造出的亲民形象,也因此获得了大多数平民的支持。皇室的出面澄清平息了这场骚动,他们表示将会尊重格劳登·流明女爵的一切决定,也希望不要再有人打扰她的生活。布林克先生和流明夫人在英格兰的西北部度过了平静温馨的蜜月,随后返回位于伦敦的属于流明夫人名下的府邸中,逐步淡出了公众的视野。

流明夫人最后一次出现在报纸和群众口中,是在一张由她亲自授意发布的照片里。那是其长女足月的纪念照,她穿着一条宽松的纯棉礼裙端坐在靠椅上,即使做了母亲依旧苗条又健康,充满着活力。而她的眼神却和之前有着天壤之别,她看向自己年幼的女儿,她那样小,因此她的双眼中也满溢着属于一位母亲的柔情。她的丈夫站在她身旁,轻轻揽住了她的肩膀。此后,她一直在府邸中相夫教子,往日策马奔腾的倩丽身影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恪尽职守的女主人,一位贤惠至极的妻子。布林克先生心理诊所的工作台上依旧摆放着他们的全家福,在那张照片中,流明夫人莞尔一笑,而她的笑容就此定格。

据讣告称,备受尊敬的格劳登·流明夫人,又称格劳登·流明女爵,已于日前猝然长逝。至此又一颗皇室明珠落下帷幕,回望她波澜壮阔的一生,从放弃了公主名号起便淡出了公众视野,又在香消玉殒时掀起惊涛骇浪。依照女爵的遗愿,葬礼事宜一切居简,坊间传言其不会埋葬于任何皇家陵园,也有少数舆论倾向于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或弗罗格莫尔的皇室公墓。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笔者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中一朵败落的玫瑰。

——摘自《泰晤士报》侧栏

Fin.

小说相关章节:万光:其他paro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