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红楼春梦(1~64)郭则 - 11,2

[db:作者] 2025-08-13 08:22 5hhhhh 5000 ℃

  原来贾蕙从垂花门进院,廊子上丫环们先已瞧见,都像见了凤凰一样。宝钗听见,忙道:「还不快进来呢!」贾蕙紧走几步,赶即进房,见王夫人正在榻上,秀鸾在捶腿,宝钗站着说话,连忙上前都见了。宝钗又是喜,又是气,说道:「怎么弄到这时候,人家早已都出来了。」贾蕙道:「他们对策都是抄抄凑凑,还有一大半对空策的。我五道都做的骈体,每道有七百多字,写起来可就费工夫了。

  「王夫人道:「你没出场,那些小厮们也该带个信回来,省得家里着急,怎么也没有一个贴心的?连打发去的人,也没有回信,要他们做什么呢?非重重地捶他一顿不可。「宝钗道:「哥儿平平安安地回来了,太太也不用生气,等我传给管事的,申饬他们就是了。「玉钏儿打上脸水,服侍蕙哥儿洗了脸,又在荣禧堂摆上接场酒饭,把李纨、湘云都请来同吃。少时贾政从外书房进来,问知蕙哥儿五道策都做的骈体,颇有失望之态,说道:「你这要好的心太过了。横竖中不中在命的,也不用懊悔。

  贾蕙听了,一团高兴顿时冰冷,倒是宝钗见贾蕙平安出场,只有欢喜,还顾不到科名得失。

  晚上贾蕙随同宝钗回至怡红院。宝钗略问场内情形,便催他去歇息。自己同莺儿说了一回闲话,也就收拾睡下。因白天过于劳神,翻来复去只睡不着。刚在朦胧之际,忽见晴雯进来请安道:「奶奶好啊!林奶奶打发我来送信,那史姑爷找着了,秦大爷同着他来,也住在咱们前院,请奶奶告诉史姑娘,约好了哪天同去,我再来接。」宝钗道:「林奶奶怎么没来?」晴雯道:「她原说要来的,因为老太太请那些仙女在园子里聚会,林奶奶和凤奶奶正在陪客,此刻还没有散呢。

  「宝钗道:「你回去和林奶奶说,我跟史姑娘商量定了,一起到你们那里去。

  这条路我走惯的,你也不用接拉。「又道:「晴姑娘,你难得回来一趟,不到家里去瞧瞧么。「晴雯笑道:「奶奶您不知道么,我那姑表嫂子早已故了,哪里还有家呢?我倒想见见袭人!看她有什么睑见我!「宝钗道:「晴姑娘,我倒要劝劝你,袭人也算栽到家了,现眼在咱们手里,何必还跟她过不去呢?「晴雯道:「奶奶这话也对,我决不损她,只要她见了我,也就够悔的了。

  宝钗又道:「这院子里的海棠,二爷说是应在你身上,果然这两年你好了,它也好了。如今长过了房顶,你走过瞧见了没有?」晴雯笑道:「我哪里配呢?

  还得算应在二爷身上。二爷出了家,又成了仙回来,不是和死去重活的一样么?

  「歇一会儿又道:「奶奶歇着吧,我去看看海棠和我住的那间屋子。「说着便自去了。

  宝钗一觉醒来,听得四壁秋虫啾唧不绝,窗子上正照着满满的月光,那半明半灭的银灯,已黯然无光。想起梦中晴雯的话,深替湘云喜慰。又想湘云若到了那里,不肯回来,倒是一件为难的事。正在胡想,只听见后房里袭人从梦中哭醒,还在哽咽。因念袭人只走错了一步,便弄得荆天棘地,生死两难,她也是太虚幻境册子上的人,将来若到那里归册,作何安置呢?又算到宝玉房下,在那边已有七人,这里莺儿、秋纹、碧痕,也有金屋之约,目下只苦了一个袭人,一个柳五儿。从前也都在宝玉心上的,何妨把她们添上,足成十二金钗之数。此事只可慢慢地和颦儿商量,想来想去不觉重又睡着。

  次日醒来,已近已牌时分。莺儿过来服侍,宝钗问起蕙哥,莺儿道:「哥儿一早起来,把二三场的稿子找出来,亲自拿到学里给师父看去了。」宝钗看看太阳,知道天已不早,赶忙起来梳洗。

  秋纹回道:「刚才吴新登家的来回事,我叫她到议事厅上去等。」宝钗点点头,一时妆罢,吃了早点,便先至议事厅。那些家人、媳妇们一起一起地回事,有的核对相符,即时发给对牌;有的命他们捡出老帐,再行核对;也有查出弊端,当面申饬的。直到午初,方渐次办完,便抽空去寻湘云,将晴雯回来送信,详细告诉与她。湘云听说当真把林成璧寻着了,又是喜欢,又是惭愧,心中似有多少言语说不出来,只有掩泪饮泣。宝钗道:「我得着这信,很替你喜欢,你哭的是什么?有那些眼泪留着到赤霞宫见着妹夫再哭给他看吧。」湘云本有些咬舌,此次更不知说什么是好,只期期艾艾地说道:「姐姐,姐你不知,我我我心心里过不去呢。」宝钗听得倒笑了。

  坐了一会儿,等湘云定了神,才问她决定几时去。湘云道:「姐姐几时去,我总随着。」宝钗笑道:「我这十天半个月还不打算去呢,你可别着急。」湘云脸又一红,宝钗不忍再和她取笑,便与约定明晚准去。问知惜春尚在念佛,说道:「我还有事呢,不等四妹妹了。」忙即回怡红院去。此时贾蕙已从学里回来,宝钗问道:「你师父看你那稿子怎么说法?」贾蕙道:「师父倒说很好,还说庚寅那科有个姓俞的中第六,三场骈体策都刻了闱墨,那也不算毛病。」宝钗道:「那也看遇着什么主考,挑剔不挑剔罢了。」贾蕙又问道:「今儿吴尚书请爷爷和兰大哥,到宝禅寺赏桂,还叫带我去呢。

  「宝钗道:「你兰大哥有空么?「贾蕙道:「这两天圣驾回宫办事,兰大哥也家来了。「宝钗忙命袭人捡出贾蕙出门的衣服,服侍他换上,去见贾政。祖孙三人分乘车马,出城向锦秋墩宝禅而去。那天吴尚书也只约了几个至好,大家即席赋诗,连寺中方文诗僧妙明也做了。

  贾蕙年纪最小,吴尚书推他所作为众人之冠,笑对贾兰道:「兰世兄向来早达,这位令弟将来发达比你还要早呢。」贾兰道:「早达原是好事,我倒恨侥幸太早,一入仕途,就没工夫再做学问。」吴尚书又引众人去看了唐碑、明碑,还有两棵白皮松,大可合抱,据说是金朝留下的。大家在树下徘徊许久,方回至客堂。随后又摆上素斋,吃罢各散。贾政等回至荣府,天已擦黑。

  次日又是定国公诰命请客,王夫人带着尤氏、李纨、宝钗都去了一日。那里也有一班小戏。宝钗晚上回来,已甚疲倦,忙打发莺儿将寻梦香送与湘云,自己歇了一会儿,静中入定,便带着湘云生魂,直赴太虚幻境。刚至牌场前,晴雯、麝月已在那里迎候。一路说笑,早到了赤霞宫。宝玉、黛玉、凤姐诸人都在贾母处,贾母含笑向湘云道喜,说道:「我只听说云丫头的姑爷怎么漂亮,总没见过,这可见着了。人都说宝玉长得俊,哪里比得上他呢?怪不得云丫头刚过门那几天那么高兴。」凤姐笑道:「一句话,到老祖宗嘴里说出来又大方又有味,这话若是我们说,又像和云妹妹取笑了。」黛玉笑道:「云丫头,你该怎么谢谢我呢?我也不要你别的,只把你对待妹夫的样儿十分里拿出一分来对待我,就得了。」众人你一句我一句,把湘云窘住了,一句话也回答不出,只是羞涩地笑。贾母笑道:「云丫头的嘴向来不让人的,怎么一喜欢变成哑巴子了。」凤姐笑道:「咱们若和她讨便宜,只有今儿合适,越说她她越喜欢,你看她那小嘴喜欢地都合不拢了。」说得湘云脸上红一阵子,白一阵子。宝玉道:「我去把史妹夫请进来吧。」贾母笑道:「你好容易替他们安了家,还不叫你史妹妹家去瞧瞧么?你只知会妹夫一声,叫他在家里候着。」

  宝玉听了自去。

  这里凤姐向贾母道:「老祖宗,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包管办得漂亮。」说着便赶忙料理起来,点了两只龙凤宫烛,烧上一炉安息香,都叫侍女们捧着,又叫珊瑚、翡翠二人拿着红纱灯,晴雯、麝月、紫鹃、金钏儿四人拿着红明角喜字灯,分队前引,芳官、藕官吹着细乐,自己和鸳鸯分左右,将湘云搀起,向前院缓缓行去。

  宝钗、黛玉、迎春、尤二姐也跟在后头去瞧热闹。行至前院,宝玉已在东边月亮门外等候,引大家转过一层院落,另有个小小的庭宇,院中也栽些花竹,北面五间正房,三明两暗,套过去还有三间书房。湘云此时也似新娘子一般,听人架弄。一路宫灯、细乐将她送至闺房,林成壁照例回避了,躲在书房里。凤姐和众人笑着回来,只留宝玉在那里送房。贾母见了凤姐笑道:「你这差使真办得不错,也要热热闹闹,像那么回事才对。」凤姐笑道:「老祖宗没瞧见姑爷那个样儿,躲在小屋里龇着嘴只是笑,还偷眼看我们。我瞧着他怪逗乐的。」黛玉笑道:「我们这送亲的可苦了,一路跟得去,也没有轿子坐。」凤姐笑道:「提起轿子来,我倒忘了,该拿老太太的藤轿子抬着她去,那才有趣。」正笑着,宝玉带笑进来,凤姐问道:「他们一对说话了没有?」宝玉笑道:「我在那里逗着云妹妹说话,只是不肯说。我说要等着云妹妹说一句话,我才走呢,后来逗急了,她说了两句:「宝姐姐来了,你还不瞧瞧去。『我才笑着回来了。

  贾母笑道:「你们简直是闹新房,哪是闹旧房呢?」又和宝钗说些家常,问知蕙哥儿乡试文章做得甚好,心中颇喜,说道:「你放心,这孩子将来必定有出息的,只看兰儿便是榜样。」黛玉道:「夜长了,老太太不用些点心么?燕窝粥、栗粉粥都预备下了。」贾母道:「我倒不觉得饿,也要睡了。宝丫头大远地来了,你们三个人也早点歇着罢。」凤姐笑道:「我来和鸳鸯姐姐,照样儿再演一出好不好?」黛玉笑道:「免劳吧,总有一天琏二哥哥来了,咱们才演好戏呢。」说着大家退下。

  晴雯、麝月尚在西屋里等候,听见他们要走,忙即出来,分搀钗、黛二人入园。宝玉一路跟随说笑,到了留春院坐下,黛玉问起蕙哥儿考试之事。宝玉道:「问什么,反正他是必中的,也不过同我一般高下。」宝钗道:「你真有前知的份儿么?我瞧你这个样儿,总不像个真人。」宝玉道:「真人不露相,若教你们凡眼看出来,还能算真人么。我再说一句,他将来比我强多了,是个状元宰相的命,可惜只中了半个状元。」黛玉笑道:「可见是胡说了,状元就是状元,哪里有半个的。」宝玉道:「你不信,明年就见分晓。」宝钗知他语有先机,也不深问。又谈了一会儿,黛玉笑道:「既是仙人,请到那边丹房里去吧,我们肉眼凡人不敢亲近。」宝玉笑道:「仙人要去,你们也留不住,仙人要来,你们也挡不住。若不乖乖听仙人的,只要念几句咒语,叫你们自己把上下衣服都脱光了,叫做红娘自脱衣,那才要你们的好看呢。」宝钗笑道:「这哪象仙人说的话,连我也不信了。」宝玉笑道:「信不信在你,仙不仙在我。」大家笑了一阵,随即收拾睡下。一宿晚景不提。

  次日宝玉起来,草草梳洗了,便要出去。黛玉道:「什么事这么慌张?」宝玉道:「柳二哥等我去修理飞船呢。」宝钗一把拉住道:「你见了柳二爷,告诉他我哥哥非常感激。如今塑了他的像,每天朝着烧香磕头,这一点傻心,也要叫柳二爷知道。」宝玉笑道:「他早就知道了,还用说么。」说着径自出去了。这里钗、黛二人谈些琐事。宝钗说起湘云夫妻如何安顿,黛玉道:「依他的意思,就请史妹夫常住在这里,眼下云儿只管来来去去,等他百年满了再说。若不嫌委屈,就和柳湘莲、秦钟一样,长久住下,有何不可?」宝钗道:「云儿是个有心眼的,她说一个人靠着人家,两个人还是靠着人家,怎么说得过去呢?」黛玉道:「那是世俗之见,仙家倒不论的。你看那柳湘莲何尝不是散仙,如何也在此间打混。况且史妹夫既脱鬼域,度入仙班,将来或阙清都也未可限量。云妹妹向来豁达的,怎么忽又如此沾滞。」宝钗又提起袭人、柳五儿之事,黛玉道:「五儿呢,还有商量。他和袭人恩义已绝,我提过多次,总不答碴。这种事也不能勉强的,若凑足金钗之数,我倒另想了一个人,就是从先在怡红院的春燕,但不知她嫁了没有?」宝钗道:「我听说春燕跟着她妈过苦日子呢?若找她也还容易。」黛玉道:「姐姐先把春燕和五儿拨到怡红院,将来就好办了。你连一个鹦哥还找了回来,何况她们旧人呢?」宝钗道:「那鹦哥真可爱,这一向都是莺儿亲自喂她,只可惜带不过来。」黛玉道:「姐姐又傻了,多少人都带得来,那有带不来的鸟儿。」宝钗这才恍然觉悟道:「下次我带来给你。」一时妆扮完了,同上去见贾母。

  贾母正和湘云说话。黛偷眼瞧湘云,果然春回眉黛,意态不同,便向宝钗挤挤眼睛,彼此微笑。湘云见了她们,微带羞涩,只站起含笑无语。贾母笑道:「今儿是云丫头大喜的日子,我算是她娘家人,替她办几桌喜席,把里里外外这些人都请上,连香菱、妙玉、秦、柳两家也别漏了。林丫头就替我办去,你看在哪里摆席合适呢?」黛玉道:「若人多了,只有涵万阁、结霞山馆两处宽绰,老祖宗看在哪里好?」贾母道:「就在函万阁吧。咱们等一会儿坐船过去。」又道:「凤丫头呢?怎么没来?你若忙不了,叫她帮着你。」

  黛玉答应了,刚好凤姐、尤二姐走进来,黛玉笑道:「姐姐,刚才老太太派了咱们俩替云妹妹办喜酒,这些事我不大在行,可全仗你了。咱们也得办得像样,别叫云妹妹撇嘴。」凤姐笑道:「昨晚上送房,今儿办喜酒,咱们索性连喜果子、红蛋都办全了,省得多费一道手。」宝钗笑道:「好好的事,到你们俩嘴里就说到歪里去了。云妹妹今儿怎这么老实,也不撕她们的嘴。」尤二姐笑道:「人家替她忙活了这些日子,说几句俏皮话,大家笑笑还不是该当的么?」凤姐、黛玉下来,便忙着分头料理。又要布置屋子,又要点菜备席,又要各处请客。忙到下午,一切齐备,赶即坐船来接贾母。

  贾母从上房坐小轿子,至香胜亭换船。鸳鸯、翡翠搀扶进舱,凤、黛二人陪着说笑。一路水光花气,迎人生爽。船到小琼华,宝玉、宝钗和迎春、香菱、智能、尤氏姐妹都在柳阴下迎候,只不见湘云。贾母问道:「云丫头呢?」尤二姐把湘云推向前,原来在众人背后躲着。宝钗、黛玉等不由得都笑了。妙玉只在阁下等候,见了贾母,也有一番谈叙。宝玉引贾母先至廊间坐下,看了一回景致,方才进屋入席。贾母席上,是迎春、香菱、尤三姐陪坐,湘云坐了主位;凤姐、尤二姐、宝钗、黛玉、宝玉另坐了一席。

  鸳鸯却和晴、鹃、麝月、钏、芳、藕、四儿等另在花格子外三间西厅,摆了两席。妙玉、智能都吃素,另备素斋。林成璧、柳湘莲、秦钟的席只摆在廊外。

  宝玉在席上吃些果食,便往廊外招呼成璧、湘莲诸人,一时又到西厅,和晴、鹃等打趣取笑。贾母嫌席上不大热闹,把鸳鸯叫来行令。先用喜字飞笺,香菱起令。

  香菱想了一回,瞅着湘云念道:「喜则喜你来到此。」自己和湘云各饮一杯。大家都道:「这句说得真巧。」底下轮到湘云,却想不起曲句。

  那桌上尤二姐笑道:「我替你说了罢,喜得俺梅子酸心柳皱眉。」宝钗笑道:「云妹妹这两天真有这个意境。」湘云道:「句子是有了,这喜字还在我身上飞不出去哟。」贾母笑道:「原是你的喜,别人怎么安得上?」鸳鸯瞅着尤二姐只管笑,尤二姐一诧异,才想起牡丹亭原句是,「等」字不是「喜」字,不觉脸上飞红。幸亏湘云接着道:「我也想出一句,『似这般可喜娘罕曾见』。」数那喜字飞到尤三姐,尤三姐故意不肯喝,大家一阵起哄,才岔过去了。随后尤三姐喝了门杯酒,念道:「非是俺辞家喜浪游。」飞到贾母,贾母举杯饮了,也是想不出句子。

  鸳鸯替说道:「可喜那路接仙源近。」数去恰是迎春,迎春拿起杯子,正在凝思,只听贾母道:「曲子里带喜字的太少,咱们另换个省心的吧。」凤姐另取一个牙筒,送到贾母席上道:「老祖宗改这个吧。」原来每根筹刻着一句唐诗,并各种饮法。大家推贾母起令。抽出一根,是「『鹦鹉前头不敢言』私语者饮。」迎春正和香菱说话,鸳鸯捉着,强迫二人都喝了。

  紧接着迎春抽的是「『媚眼偷看宿鹭窠』旁视者饮」,遍看座中,只尤三姐正向廊上偷看,也捉住她喝了一杯。香菱接过牙筒,摇了几摇,掉下一根,看那诗句是「『落花时节又逢君』久别重逢者饮。」笑道:「这正该云姑娘喝了。」

  鸳鸯将湘云门杯斟满,湘云本不怯饮,举杯饮尽。

  随后尤三姐抽了一根,是「『春色满园关不住』离座者饮。」香菱刚站起要往那席上和宝钗说话,被鸳鸯拉回来,迫着她喝了。底下轮到湘云,湘云笑道:「等我抽个好的。」抽出一看,脸先红了。大家看是「『洞房昨夜停红烛』新婚者饮。」都笑道:「这正是好的,除你还有谁呢,快喝吧。」湘云道:「新婚两字总合不上。」凤姐走过来,笑道:「就连你从前算上,也不过两个月,还得算新娘子呢!

  「一面将酒斟满,送到湘云唇边,说道:「喝这杯早生贵子,白头到老。「湘云仍不肯喝,被她灌了大半杯。鸳鸯将牙筒递与贾母,贾母道:「算由我收令吧。

  「信手抽出一根,是」『善能月魄羞难掩』脸红者饮。「湘云本有几分酒意,又连灌两杯,此时两颊飞红。鸳鸯又强她干了一杯,方罢。贾母微倦,便扶着鸳鸯走到暖阁,向小炕上歪着。众人散坐说笑,也有在廊下散步的。

  一时夕阳渐下,彩霞满室,半轮皓月已从东山渐渐飞起。黛玉又请贾母和众人入席用饭。贾母只吃了半碗八宝莲子粥,叫鸳鸯去看了船,先回去歇息,凤姐、尤二姐都跟随去了。这里众人仍坐廊看月,妙玉向来和湘云最好,同倚栏角深谈。

  妙玉道:「天下事都是想不到的,你如今也有了家了。」湘云道:「我哪里敢做此想,全亏得宝哥哥、林姐姐,费尽回天之力,居然给办到了。可是从前心里头已成了槁木寒灰,此时一线春回又添了许多的酸苦辣,别人哪里知道呢?」妙玉道:「就我得返此间,也深叨宝公之惠。据警幻说他本是补天灵石转世,所以有此神力。此话倒可以共信的。」

  正说着,黛玉凑了过来,湘云等便将话截住。黛玉向妙玉周旋一番,又向湘云道:「宝姐姐家里有事,今儿晚上就要家去,你两边都是闲住,又难得来的,索性多住两天再去,我这里有人送你。」湘云正合心意,却故做从容道:「也好吧。」黛玉又道:「你有什么话带去没有?」湘云道:「也没什么话,只叫翠缕留神看守,别大意了。」黛玉道:「这层尽可放心,宝姐姐先回去,一定照应得到。」宝钗正和迎春、香菱等闲谈,黛玉转身过去使将湘云的话告诉与她。见廊下成璧、湘莲诸人已先散了,宝玉也不在这里,同侍女们,方知宝玉、湘莲酒后高兴,往芳草坪去比剑。尤三姐要拉香菱去看,香菱不肯,自和迎春一路回去,钗、黛二人也便分路回留春院。歇了好一会儿,将要卸妆就寝,宝玉方才回来。

  黛玉故意说要将袭人、五儿凑成金钗之数,宝玉不敢与黛玉争执,只闭眼装睡,不答一言。还是宝钗说出实话,找的是五儿、春燕。宝玉方有笑容,说道:「很好的一件事,为什么你们单要呕我呢?」次日仍是五更即起,宝玉因宝钗单身独返,不甚放心,又打发晴雯送至荣府。

  其时天已微亮,宝钗又找补了一觉,然后起来,先至拢翠庵寻惜春。惜春闻知湘云之事,微笑道:「二哥哥只知骂那些禄蠢,我看你们都是情蠢,生被这情字结网住了。」宝钗道:「你这话未免近于偏激,佛家拈花微笑也未必是无情的,只看这情用得正不正罢了。」坐了一会儿,又到湘云卧室,嘱咐翠缕一番,方往王夫人处。此后每日总要亲自去看看,或是自己没空,也打发莺儿去探问。

  一连三日,湘云尚无回来消息。宝钗想到湘云究竟是生魂,不比自己吞过仙丹的,若在那里久居不返,难保无游魂夺舍等事,心中甚为担虑。直至第四日,翠缕方来送信,说道:「姑娘醒过来了,请二奶奶别惦记。」又向莺儿道:「昨晚上紫鹃送姑娘回来,四姑娘在梦中还见着她,说了好些话呢。」宝钗又亲自去看了湘云一趟,听惜春说起,果然见着紫鹃,并非入梦,大家叹异。

  时光匆匆,转眼已到放榜之期。那日宝钗起得较晚,刚在梳洗,听得外面一片吵嚷之声,正要打发人去问,焙茗已拿着报条进来。秋纹接过来看了,回道:「奶奶大喜,蕙哥儿中了,还是第七名举人。」原来闱中写榜,先从第六名写起,所以报得最早。

  宝钗连忙至王夫人处道喜。李纨、梅氏也在那里,都向宝钗称贺。只谈到名次巧合,不免怀疑。王夫人道:「我那天问牙牌数,占的是中必叠双,这不是验了么。」宝钗道:「那回见着二爷,他说蕙哥是必中的,和他名次相等,可见什么事都是前定的。」李贵去看榜,直到三更后回来,果然第七名贾蕙,是江南应天府官阴生,这才放心受贺。

  次日贾蕙分具贽敬、门敬,去见各位师门。先见了房师张编修,问起家世,甚替贾蕙惋惜。说到闱中元已十多天了,偏那正主考余中堂是个假道学,因这本是官卷,怕人说他阿谀附朝,故意挑剔五策骈体违式,要归入副榜。还亏得本房力争了好几次,才把第七名卷与元卷互调。

  贾蕙听了,甚为感激,说道:「门生初次观光,蒙老师如此成全,已属万分侥幸。况且先君也中的是第七名,或者此中高下也有定数。」张编修道:「若如此说,中第一倒不如中第七,巧合了家传衣钵,倒成了佳话。」后来又去见各位座师,那三位也是同声叹惜。

  不知那余中堂见了贾蕙如何说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五十三回:倪金刚膜拜真菩萨贾探花屈居半状元

  话说余中堂在关中,因一时矫情,几乎将贾蕙改成副榜。揭晓之后,方知是尚书之孙,军机弟,又是贾妃胞侄。深恐因此结怨,心中万分懊悔。一见贾蕙名帖,立时请见,非常礼遇。先称赞贾蕙文章如何沈实,经策如何博学,一见便知是饱学之士,不料如此英年,将来更未可限量。又道:「北榜解元,向来不利,从没有到过八座的。近几科中的都很少,此番名次稍屈,正望你步青云,贤契要领会这层意思。」贾蕙也知他是极力描补,只有说些感激的套话。

  余中堂又领他去见师母,那师母甚悦,因有爱女待聘,一见贾蕙年轻貌俊,忙问:「定亲了没有?」贾蕙回道:「门生自幼就定下了。」师母叹惜不止,说道:「你有个世妹,虽是小老妈养的,相貌性情都还不错,我把小老妈撵走了,一直就带在身旁,倒像是我的孩子。还有他生的一个小子,那就不像人样了。你只看我的面上,不拘同年或是世交里头找一个合适的女婿,若依你老师选去,不定选出什么癞蛤蟆呢。他那眼睛哪里认识人,只会假模假样地装着玩罢了。」余中堂坐在一旁,急得脸上通红,又不敢拦她。

  贾蕙也十分为难,答应她不是,不答应她又不是。只是说道:「门生一定留意。」一时告辞出来,余中堂一路送出。说道:「妇道人家,胡说八道的,贤契不可深信。」将要送至大门,贾蕙坚请留步,方才踱了进去。贾蕙坐车回来。心中想道:「这种人怎么也做了中堂呢?人家说八股无用科举腐败,都是此辈连累的。」过一天又去参谒四家郡王,以及世交爵爷。东安、北静两王最为关切,说了许多好话。

  因贾蕙曾赏六部员外郎,催他分部行走。贾政见是当然的事,自无不允。便由贾政吩咐吏部司官们替他具呈,司裹因是枢堂交派,怎敢延搁,不几天就注册分礼部。那礼部是最冷的衙门,贾蕙本来意不在此,却喜部务清闲,不至妨他用功。堂司各官又全是正途出身,可以得些教益,倒深合他自己的心事。此时正堂便是吴尚书,见面更觉亲热,指示了许多规矩,不久就派贾蕙在义制司帮主稿上行走。使贾蕙也得间日到署,随同印君稿君们练习公事,一面仍在家里做举业工夫,带著练习评卷。代儒对于书法不甚在行,只可由贾蕙退直之暇,分出工夫,替他评校指点。贾蕙天分本高,写到两个月后居然珠圆玉润,更在贾兰之上。

  宝钗此是转得腾出身子,专理家务。这几年荣国府中,因东边荒地全数开熟,原有庄地房产也经过一番整顿,每年进项应付家用绰绰有余。贾蕙此次中举,贾珍于任上寄来二千两贺金,为榜下各项开销之用。核计尚有富余,并未动用公中款项。目下年关将到,宝钗和李纨正在通盘核算,先命管事们分头开出帖子,送到议事厅上以凭钩稽。常时于早晨忙至下午。有时白天不及清理,还带到怡红院,叫莺儿帮助核对。探春偶尔回来,见她们那般忙碌,也只可坐坐便去。因此大观园中梅花盛开,交到腊月又下过几番好雪,只惜春、湘云间或出来玩赏,比起从前联诗结社倒觉冷清了许多。

  这天李纨、宝钗正在议事厅上办事,一帮家人、媳妇们刚领了封牌下去。忽见林之孝上来回道:「包勇从东边回来,要上来叩见二位奶奶。」李纨叫道:「叫他上来吧。」林之孝答应:「是。」随即退下,等一会儿便带了包勇进来。宝钗看那包勇戴着紫羔皮帽,穿着貉皮灰布外套,显得格外魁梧,脸上也晒得漆黑,一进门就向李纨、宝钗跪安道:「包勇请二位姑奶金安。」

  李纨道:「你这两年太受累了,看着倒比先前硬朗。」包勇道:「回奶奶,奴才是劳碌命,一天到晚在地里跑着,什么病痛都没有。一歇下来没病也有了病。

  「宝钗道:「你这回路上走了多少天?「包勇道:「奴才怕太太、奶奶们惦记,这回还是破站走的,也走了六十多天,今年关外连下几次大雪,载重的大车都走不动了,只可换坐扒犁。赶着到了绥河,从那里往西,倒好走了。「李纨道:「那乌进忠老东西怎么还不赶着来呢?「包勇道:「奴才在女儿河碰着他,因为大车坏了两辆,在那里候着换车。大概三五天也要到了。「宝钗道:「环三爷在东边还安静么?「包勇道:「三爷那人也还是长厚底子,交的朋友太坏了。自从娶了这位姨娘,倒很能辖制他,这一向安静得多。有时奴才极力劝戒,也还能听得个几句。有奴才在那里,奶奶们只管万安。仗着包勇这一点血诚,能把三爷感化了。「宝钗道:「这件事就交给你了,若三爷在那里闹出点小乱子,不但府里的名气要紧,也关着你的老面子呢。「包勇连声答应:「是,是。「又从怀里掏出一个红封套,当面递上道:「这是包勇管的荒熟地细帐,请奶奶细看。有不明白的只管叫奴才上来问,奴才决没有藏掖的。「说完又请了两个安,回道:「奴才主人家宝大爷生了哥儿,奴才还没叩喜呢,这里下去,还要请假去一趟。「李纨道:「你只管去,请什么假呢?「包勇正色道:「这是正理,奴才吃的这府里的饭,怎敢自便。「说罢便随林之孝退出。

  这里李纨打开封套,取出清册来,和宝钗同看。那册子上写的是:奴才包勇、焦忠恭叩:老爷、太太、奶奶、小大爷、小大奶奶、哥儿万福金安,新春大喜。

  谨将承领开垦东边半开及全荒各地,近年垦熟情形及支存钱粮册呈清览。黑岗子至松岗子荒地,从前二熟二成,今全数开熟,计地八千五百垧,本年除支用外,实收京平足银三千五百两整。

小说相关章节:红楼春梦(1~64)郭则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