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情遗东门——我和一个小姐的故事】第五十一章 罂粟花开 - 2

[db:作者] 2025-06-21 20:37 5hhhhh 8720 ℃

小说创作中的多维视角与全能视角的本质区别

 非常感谢你的回复,你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期望,我会尽量考虑。但有关变换叙述人称的事情,即将“第一人称”变换成“第三人称”的事情,恕我不能满足你。

 一部小说,按照一般的写作规律而言,人称一旦确定,中途是不能随意变换的。这是小说创作的基本要求。

 当然,也有一些小说作品,在对某一事件的表现中,为了让事件变得扑朔迷离,让参与该事件的几位当事人轮换着上场,均以第一人称视角,阐述事件的经过、观点和看法。而且互相之间还存在着差异,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对立,难以理解,表现世界的不真实性。但这些小说,依然没有变换叙述人称,而是变换了视角。我们称之为“多维视角”。

 “多维视角”是一种全新创作方法。它是建立在“人对世界的真实性不能确切的认识和把握”这一哲学命题基础上的。假如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是由事件A、B、C的逻辑组成,其中又有甲、乙、丙等三个主角,那么,当A事件发生时,参与的甲、乙、丙将轮换着对该事件进行描述,而且读者会发现,他们各自所说的事情和各自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有时甚至还会相反。

 这是由于每个人的立场不一样,利益诉求不一样,追求的目标不一样等等诸多因素造成的。这就给读者带来了一个问题:谁说的话是真的?似乎都真,又似乎都假,或都不全面。

 这就形成了一种纠结。这种纠结会带着人物进入到下一个情节事件当中,然后再在下一个情节事件当中进行演变。关系越来越复杂,思想感情也越来越难以沟通。真相也会越来越不明白。人们的隔膜越来越大。

 “多维视角”的创作方法,就是要告诉读者,由于人的局限性,这个世界并没有人们所追求的那种绝对的真实。真实只不过是人们的一个自我欺骗的幻觉而已。

 例如,在《情遗东门》中,有许多三角关系,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表现。这些三角关系是:我、阿娇和老王;我、阿娇和酒店男孩;我、阿娇和摄影师;我、阿娇和小男孩;我、阿娇和东北佬;我、阿娇和阿媚;我、阿娇和小倩,等等。如果用这种“多维视角”的写作手法予以表现,那么,由于各自的地位、利益、目标、观念的不同,人物之间对同一事件的看法就会不尽相同,甚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每个人都只能看到事件的某一部分事实,而不了解另一部分事实,不了解人物的三角关系对每个人的局限性和真实意义。作家通过这种方式,表现真实世界的复杂性,人物的局限性和偏片性,人与人之间的误解、隔膜、偏见、猜疑等是多么的滑稽可笑,心灵的沟通是如此之难,等等。

 由于小说人物视角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就仿佛像戏台上的演员不知道对方的思想,而台下的观众则是全知;小说中多维视角的主角们只知道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欲所求,却不知其他人的内心世界,那么谁知呢?当然是读者,在多维视角中,读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并且是最高审判员。他阅读了每个人的内心,掌握着全部的信息,因此是“全知全能”的上帝。

 这种创作方法,主题较单维的创作方法要深刻得多,它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得难以把握,人物性格也变得丰富复杂起来。但这种写法却太费时间和精力了,篇幅也会足够的长。目前我所用的创作方法,依然是非常传统的第一人称,而且是“一维”的。所以,从审美层次上讲,并不复杂,没有“多维视角”那样,能够引起读者对整个世界真实性的思考。要说小说《情遗东门》存在着局限性,我认为正是这样的局限性。

 小说当然还要以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进行创作。“第三人称”又称“全能视角”。叙述者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它能知真假,断善恶,评美丑。然而我们问一句:世界上真有这样的人吗?所以,第三人称的创作方法越来越多地遭到了作家们的质疑。

 

小说相关章节:【情遗东门——我和一个小姐的故事】第五十一章 罂粟花开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