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献威皇帝、献安皇帝本纪(1226-1256) 承前启后

[db:作者] 2025-08-18 14:42 5hhhhh 7890 ℃

先声明:虽然后面的人名字还用汉名和字辈,但这是文化认同上的汉人。西欧只有穿越者和复制体是汉人外表,其他都是欧洲本地长相(玉玺送的前两个起家时期的女随从也可能算),因此后面大部分法兰西脸德意志脸或者我融合法德的海外脸(理论上有一定汉人基因)。可以说君臣就是长相已经欧洲化的汉人和汉化的欧洲人和少量没汉化的欧洲人。

献威帝方衡(Francois Ⅱ),布列塔尼长相(来源于他外祖父的母亲是个出身低贱的布列塔尼女子,但不知道为什么就这么点血统能导致后面几百年大量皇帝和贵族都因为献威帝的基因是布列塔尼脸。),穿越者基因占比699/2048。1226-1239年独自统治,1239-1256与献安帝共治,1256-1258与献安帝与世祖共治,1258-1273与世祖共治,蒂纳古未特王氏的先祖。

献安帝运阶(Francois Ⅲ),罗斯长相(来源于外祖父的祖父的母亲是个现白俄罗斯东部的女贵族。按照版图缩小的合理化版图大概是平斯克这种白俄西部的女贵族,所以就是罗斯人。),穿越者基因占比5221/16384。1239-1256与献威帝共治,1256-1258与献威帝与世祖共治。

这两位一起说吧。

原则上来说,大梁中央政权从一开始就是夏君夷民的配置,政权的根基是太祖(其实中间可以塞个立叶)太宗的征服者威望和天朝科技文化制度,宗法制+乱伦下牢固的家族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实现自己万世基业,繁衍族群和教化海外的三个目标。在外的宗室诸侯等等可以变,但作为根基的太祖子孙是不能变的。但随着大梁逐渐本地化还有地方宗室与贵族结合,大梁这套体系崩盘,其关键核心实际上就是宗室的问题:因为这些社会制度的改变,大梁不能维持皇帝+纯血皇后+宗室统治全国的体系,必须放权。而宗室对中央的脱离甚至反戈一击实际上动摇了中央政权本身,因为欧洲中世纪本身之所以是贵族主导+教士辅助就是因为贵族不希望有官僚干预自身,并且地理原因不方便集权。即使大梁也是一直走郡国并行,一直默许一定的藩镇存在,地方自主的募兵权就没有断过。在宗室自己诸侯化不用支持中央也不用依靠中央之后,实际上就回到了大片地区藩镇化的阶段。中宗的想法是,地方藩镇化实际上可以真正的册封和确立他们为藩候,而中央权力的缺失可以让以前仅仅是辅佐作用的洋人本身作为补充,从一个像是周朝那样纯粹依靠宗室治理(周天子分封天下存在很多之前就有或者需要酬劳的诸侯所以还不明显,你如果看周朝的诸侯你会发现还真就大部分诸侯都是只用自己旁系那种,所谓亲亲尊尊就是这样)的政权走向东汉魏晋这种皇权与门阀贵族共治的政权。在中宗后期,门阀的就已经形成,只是还没到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候。

而中宗死后,旧体系彻底崩溃,因此献威帝不得不立刻把中宗预想的门阀体制赶紧用上。不出所料的是中央旧有的平民出身的文官与无地宗室大为不满,大梁的中央皇权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而地方上由于大梁大梁本身就是讲贵族自治+宗室治理+中央集权和给予平民官僚从军道路+给西欧带来中原科技文化制度的政权,大梁这样的中央制度改革加上中宗就搞了的地方行政改革对不同阶层来说意义就缺失了,那么大梁存在的意义就仅仅就是为了保证上层的大富大贵和科技文化普及,容易变得缺乏进取和导致地方进一步割据自守,因此如果这样搞改革成功也基本上是个故步自封等着衰败的政权。需要贵族门阀化,宗室贵族化和门阀中央化这三者整合上层完成,等贵族宗室门阀官僚完全的一体化才能进入中宗构想的东汉魏晋阶段。而献威献安两位皇帝需要做的就是推动整个大梁的一体化和加速这个进程,同时在改革的阵痛期避免让或谋求割据或谋求夺权的野心家成功与皇权对抗,试图重新创造一个不仅仅神权赋权或者征服者权威带来的家族威望的统治正当性和合法性(前者代表教会可以干涉皇权,后者则是制度衰退或者无效直接变成奥斯曼那种管而不治),尤其是东面面对蒙古人的情况下。

实际情况来说,两人大部分都算完成得不错,中央政府没有崩溃,蒙古在1240年的入侵没能得逞,并且逐步恢复对地方的控制力,这段时间内成功割据的只有一个割据阿拉伯和一个割据加利西亚的。甚至旧有割据的挪威也被消灭,而保加尔在大梁和蒙古夹击之下被瓜分。并且伊比利亚控制过半,中非和尼罗河上游控制也完成了,已经到了阿克苏姆家门口。(缩地一下就是吃完阿非利加地区和完全整合埃及。)甚至中宗后期改革之后,恢复了皇室对教会的垄断和控制这点,他们也没丢失对教会的控制力。1251年第二次爆发斯拉夫多神教改信运动也没有再次导致政治动荡。

而没能创造新的合法性这点虽然令人遗憾,但问题不大,真正问题大的是在中央决策最高层。

本来献威帝作为献安帝的养父兼岳父,献安帝成年后尊他为太上皇依然共治天下,还是相处得不错的,但联系两人关系的运欢在1233年的安条克十字军胜利之后被立为安条克女王,情况就出问题了。按理说她的母亲文寻作为中宗亲女儿,又是中宗后宫后期实际掌权者文巧,天资甚至在献威献安帝之上(论天资是文寻>世祖=运羽>献安>运欢>献威,能力上世祖>献安>运羽>献威>运欢>文寻。没提到的人后面我提,或者看下面后宫表。),本身中宗就有意让文寻共治,只是文寻死得早。而献安帝与运欢作为中宗亲自要求的订婚对象,虽然没有明说,但也一样是希望她能像复制体对太祖,士润对中宗这样辅佐丈夫。因此理论上她也有一定的共治权。过去的纯血内妻中也有三位成为了十字军女王代管十字军征服区,本身也无可厚非。但1244年献安帝终于把她艹服了逼她交出安条克给自己之后(过去三位皇后中只有朝欢没有交自己的奇里乞亚给景桓帝,荣馥是交了自己的莱昂给儿子兼丈夫威烈帝的,荣儿也交了给高宗),但运欢与前人同之处就是,安条克实在太小,她一个人就能控制完根本不用别的诸侯或者地方大员,在献安帝摧毁安条克建制准备整合入大梁之后不到三个月,运欢就自己成功重建了安条克国。这使得献安帝对她二次剥夺,并且顺便无理由削藩(中世纪丈夫确实作为妻子的共治者有权不通过妻子对妻子的封国做出决策)把土地分了部分出来任命别的人去当流官。这使得两人关系极度恶化,到了下半身无法解决的地步,甚至脱离了献安帝的后宫。而献威帝在劝说女儿无果后,做了一个决策:在1245年把自己14岁的妾生女运羽也嫁给献安帝,如娥皇女英故事。这对文寻作为独女的运欢来说是一种背叛,也是一种侮辱(她看不起父亲的妾和妾生子女)。但运羽确实表现了自己的水平,16岁成年后不久就参与政事,被委任为财政大臣并且作为二帝如果都不在时的指定摄政。这一切以运羽在运欢叛乱威胁下被妥协了,运欢不能直接住在宫廷只能住在宫外,也不能为官,但运欢也需要接受运羽也是献安帝的妻子和皇后,并且由于运欢常年在安条克的情况下作为皇后代替她管理宫廷的权力。

但运欢还有一个底牌,那就是1240年她诞下的长子济奉(后来的世祖),天资比她父亲和丈夫都强,在她要求和群臣认可太祖所定的同血脉资质更优者执政的原则,只要济奉成年,那就也参与共治,并且她的丈夫也需要退位为太上皇。只是济奉虽然多在安条克生活,但到了中央之后也是更倾向于父亲外公和小姨,甚至跟小姨关系很好,视她为嫡母(实际上运羽也的确在干嫡妻应该干的事),这一切则让运欢难以接受,但儿子毕竟对她还有几分孝心。加上只要她当了皇太后之后操作空间就大了很多,而献安帝的权力毫无疑问大减,因此也算是能接受情况,等待济奉成年。

1256年,济奉没有任何意外的交接了,成为帝国同时存在的第三个皇帝,在他治下,帝国将走向新的高峰。

虽然二帝的统治显得左支右绌,但都大体上完成了艰难的目标,平稳的交接到了下一代。对献威的的历史评价是类似亲征后顺治的,而对献安帝的评价则大体上是类似宣德那样有一定才干但也造成了不少问题的。

献威帝后宫(献威帝是第一个房中术没学过关,仅仅是比普通人能力强的皇帝):

第一任正妻文寻,希腊脸,生1女

第二任正妻阿里氏蕾拉,也是个公主,父亲是塞尔柱分裂出来之后统治阿富汗河中印度河尼泊尔和部分南疆的割据苏丹(已经被蒙古人完全赶入印度了),土库曼人也是土库曼脸(按缩地原则其实应该当她是库班南部和高加索附近的公主,土库曼人这点没什么问题,也可以脑补成可萨人公主),反正差不多,生2子

第三任正妻施瓦伦贝格氏玛丽亚,巴伐利亚脸的法兰克尼亚人,大梁境内女伯爵,无子女

后妃文蕾,献威帝的堂姑(虽然比他还小),托斯卡纳脸,生4女,甚至她是献威帝时期的财产大臣

后妃马诺佩洛王氏运瞳,法兰西脸,生2子3女,运雨之母

后方拉希德氏祖拜妲,北欧脸安达卢西亚人,生1女。

禁军女官云飞燕

献安帝后宫:

第一任正妻运欢,献威帝与文寻独女,布列塔尼脸,安条克女王,生2子2女,世祖之母

平妻运羽,献威帝与运瞳之女,法兰西脸,生1子1女

后妃马略卡王氏祥妤,布列塔尼脸,荣衡后代(熟人了),生4子2女

后妃马耳他王氏婺华(私生女,因此没按谱名,辈分上是运字辈),捷克脸,士实后代(威烈帝那个没能继位的皇次子),生4子3女

后妃施蓬海姆王氏方夜,汉人脸,高宗后代,生1子4女

地方女官(女公爵级可收后宫,中宗和献威帝都没收到,但献安帝真有)巴塞罗那女郡守巴塞罗那王氏祥蕾,生1子1女

地方女官诺沃西利(如果按缩地,应该是日托米尔或者基辅附近)女郡守马略卡王氏济柔(跟祥妤的父亲刚好是五服内的族兄妹),生2女

地方女官锡耶纳郡守锡耶纳王氏济妍,生1子

禁军女官钱德华,严秉懿

小说相关章节:大梁史记全书设定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