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卡拉德的编年史,2

[db:作者] 2025-08-18 14:44 5hhhhh 7020 ℃

AD1622年,卡拉德帝国银行开始发放国债。

AD1625年,卡拉德中央军首次驻扎在瓦尔基里本岛,标志着瓦尔基里事实上纳入了中央政府管辖。

AD1631年,卡拉德舰队与西海上实力最强的海盗交火,击溃了海盗,但是随即陷入了长期的海上游击战和西海群岛游击战。

AD1634年,卡拉德殖民舰队的一艘主力炮舰“白沙”号被海盗击沉,引发轩然大波。

AD1635年,卡拉德皇帝恢复了首席大臣的职务,不再统管帝国议会和各部门的工作,新的首席大臣由皇家财务官担任。

AD1640年,卡拉德皇帝被宗教保守分子刺杀,因为皇帝任内多次镇压传统主义,推行无保留的宗教改革并且压制教会工作。刺客被公开处死。皇太子宣布拒绝继位,于是二公主成为了新任的卡拉德女皇。

AD1644年,卡拉德帝国开始训练新式陆海军。

AD1653年,卡拉德帝国派出强大的新式军队进驻巴里昂总督区,铲除了海盗活动和土著人骚扰。

AD1655年,卡拉德军队进驻中巴里昂,对海尔瑞姆进行挑衅,海尔瑞姆军队回击,引发了第二次中巴里昂边境战争。

AD1656年,卡拉德帝国取得胜利,海尔瑞姆被迫承认了卡拉德帝国对中巴里昂的所有权,这块地区被划入了巴里昂总督区的管理。

AD1661年,格罗尼亚大公国开始和卡拉德帝国达成紧密联盟,世界的外交格局开始改变,主要体现为,卡拉德帝国、格罗尼亚大公国达成联盟,潘德帝国、海尔瑞姆王国达成联盟,两大联盟互相抗衡。

AD1673年,海尔瑞姆舰队突袭了雾海群岛,撕毁了1289年协定,海尔瑞姆与格罗尼亚开战。格罗尼亚要求卡拉德帝国一同对抗海尔瑞姆,卡拉德仅仅做出了封锁的行动,导致格罗尼亚愤而不履行盟约。

AD1675年,海尔瑞姆军队在海战上利用新式武器击溃了格罗尼亚舰队,并封锁了格罗尼亚与卡拉德的商路。

AD1678年,卡拉德帝国议会紧急召开,女皇要求议会向帝国各地征税,这个要求被拒绝,女皇于是解散了议会。

若元1680年~1934年(卡拉德近代史)

AD1680年,卡拉德帝国议会的议员在弗林集结,召开了非常议会,非常议会随即被帝国军队包围,议会召集了义军反抗帝国军队,卡拉德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AD1680年~1682年,非常议会的义军被帝国军队迅速击溃,但是议会的号召得到了各地的响应,地方上组织了很多农民义军,给帝国军队造成了很大的阻力。非常议会的残余力量重新组成了政治集团,号召人民推翻女皇,组建共和国,这一理念迅速传播,但是在军事上,义军不断地被帝国军击溃。

AD1683年~1686年,许多城市开始响应非常议会的号召,不少中北部城市陆续公开叛变,帝国军队举步维艰。在1684年,非常议会宣布将所有的义军部队改编成应召军,成编制地组建,这一现代化的编制措施极大地扩张了议会军队的规模并提高了议会军队战斗力,在往后一系列战斗中(例如1684年的弗林保卫战、1685年的黑村会战、1686年的德赫瑞姆战役)挫败了帝国军队。最终在1686年,应召军攻破了德赫瑞姆,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AD1686年,非常议会宣布卡拉德共和国成立,选举非常议会的议长为共和国大议长(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并组建了共和国法庭审判女皇,法庭宣布女皇有罪,在一个月后于德赫瑞姆广场处死了她。应召军被改编为共和国军,应召军总司令被推举为共和国军总司令。

AD1687年,卡拉德共和国议会使用征兵的办法填补共和国军兵员,采取征兵制的共和国军大大扩编,很快对保皇党部队形成压倒性兵力优势。

AD1690年,保皇党部队联合瓦尔基里军队反攻共和国,在普利德高原上被决定性击溃。

AD1692年,共和国军跨海收复了巴里昂的两个殖民地,并击退了海尔瑞姆海军的试探性进攻。同年,一本基础的《卡拉德共和国宪法》在议会被通过。

AD1693年,共和国军经过零星战斗就占领了瓦尔基里酋长国,废黜了大酋长,将瓦尔基里转变为总督区。

AD1695年,共和国军总司令发动兵变,夺取了共和国政权,软禁了议会主要成员和大议长,卡拉德共和国进入军事独裁阶段。

AD1699年,卡拉德共和国对海尔瑞姆正式宣战,卡拉德军队先人一步攻击了巴里昂的海尔瑞姆殖民地。

AD1699~1702年,卡拉德军队和海尔瑞姆军队主要在巴里昂大陆和西海交战,卡拉德军队取得大多数战役的胜利,最终在1702年,双方签订协议,结束了自1673年开始的大战,这场历时29年的战争以卡拉德获得雾海群岛为结束。

AD1706年,卡拉德共和国军事独裁者遇刺身亡,保皇党卷土重来,占据了大多数保守地区,并且得到了议会成员的支持。

AD1707年,前任女皇的侄女率军进入德赫瑞姆,加冕为卡拉德第六帝国(月桂王朝)女皇,处死了共和国第二任军事独裁者。

AD1707~1710年,卡拉德第六帝国沿用了征兵法,将帝国军队改革为征兵制,帝国军在三年内平定了各地支持共和国的残余武装。在1710年夏季,最后一支成规模的共和国军在弗林向帝国军缴械投降,标志着卡拉德第六帝国稳固了政权。

AD1712年,卡拉德第六帝国为稳定金融体制,开始收回各私人银行的铸币权。

AD1715年,卡拉德第六帝国发生宫廷政变,忍冬血统皇子上台,宣布卡拉德帝国宗教宽容,容纳各种宗教存在。

AD1716年,皇子被迫下台并被囚禁,女皇重新上台,作为应激反应,废除了宗教宽容法令,加强了首都巡逻队,导致了国内动荡。

AD1719年,支持宗教宽容、政治自由的大学生在德赫瑞姆皇家学院发动游行示威,受到首都巡逻队阻止后爆发起义,市民纷纷响应,皇室紧急撤离首都。不久后,支持共和国的势力再度崛起,各地城市宣布拥护议会,此时的议会已经由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牢牢把控,女皇被迫宣布退位,卡拉德第六帝国停止存在,卡拉德第二共和国取而代之,以修改版的《卡拉德共和国宪法》作为国家宪法,议会选举大议长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AD1720年,保皇派发动浩浩荡荡的南方游行,试图威胁卡拉德共和国政府,但是政府采取了稳健的措施瓦解了游行活动,与内战危机擦肩而过。

AD1722年,卡拉德第二共和国废除了总督制,将各大总督区直接改编为中央直辖的省,仅保留殖民地两个总督区和雾海一个自治市,引发地方不满。

AD1725年,卡拉德共和国宣布议会制度改革,将大量议员席位向资本主义发达的省区倾斜如白沙省(原皇室直辖区)、佛蒙特省等。

AD1731年,卡拉德国家贸易公司(即前卡拉德皇家贸易公司)与其下属各公司改编为卡拉德中央贸易开发公司,受中央部门商业部管辖。

AD1735年,巴里昂共和国从海尔瑞姆公投独立,引爆了巴里昂独立战争,卡拉德军队遂行干涉,支持巴里昂独立军。

AD1738年,巴里昂的独立得到海尔瑞姆的承认。

AD1743年,卡拉德海军主动进攻若海,引发边境战争,占领了数个海尔瑞姆外围岛屿,建立起了针对海尔瑞姆的海军优势。

AD1746年,海尔瑞姆新式海军反攻卡拉德,卡拉德丢失了先前占领的岛屿,并且被迫放弃了雾海群岛的控制权。

AD1748年,海尔瑞姆军队南下攻打瓦尔基里,在艰难地击退了海尔瑞姆军队后,卡拉德和海尔瑞姆双方签订了互不侵犯协定。

AD1750年,卡拉德共和国颁布法令规定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方针。

AD1755年,卡拉德第一次经济危机爆发,政府无法控制经济的混乱,一时间内民不聊生,保皇党借此在议会中指责共和派政府的无能,并且试图发动叛乱。把持政权的金融贵族集团屈服于保皇党的压力,试图迎回女皇。在金融贵族、保皇党和激进共和派三方势力爆发激烈斗争。

AD1756年,三方势力最终达成了妥协,在议会通过了《卡拉德王国宪法》,这部规定卡拉德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卡拉德王国设有君主作为国家元首,民选的首席大臣由君主任命,作为政府首脑,卡拉德议会体系分为枢密院(贵族组成)和国家议会(由民选代表组成),双方平分立法权。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皇帝的称号被废弃,女皇不得不改称为女王,以此作为一个时代落幕的标志,卡拉德王国的王室自此稳定为月桂家族。卡拉德的君主立宪模式中,君主仍然有相当的权力。

AD1762年,卡拉德王国建立了工业部,自此开始鼓励制造业高速发展,并且同年还扩大了德赫瑞姆王家学院(即德赫瑞姆皇家学院),学院的组成被改为哲学、法学、文学、医学、博物学、工学、数学。并且在赫象、以弗所等地将当地教育资源整合,重新开办了近代化的高等学院(赫象的普利德学院、以弗所的南方学院、日瓦丁的勃劳学院、瓦基姆的北方学院、弗林的佛蒙特学院、索瑟姆的瓦尔基里学院)

AD1764年,激进共和派的组织“共和俱乐部”在德赫瑞姆发动起义,但是被首都巡逻队镇压,起义者在德赫瑞姆广场被处死。这标志着激进共和派彻底失势。

AD1765年,卡拉德开始近代化军事改革。

AD1768年,卡拉德王国第一个政党成立,“卡拉德传统党”,由各色宗教保守派和保王党人组成,随后温和派和中间派的“卡拉德国家党”成立,最后,代表共和派的“卡拉德宪政党”成立,三大党派中大致占有4比3比3的议席比例,传统党与国家党结成政治同盟。

AD1773年~1774年,卡拉德王国与海尔瑞姆王国爆发贸易战,这场战争以海尔瑞姆的倾销开始,以卡拉德全面哄抬海尔瑞姆谷物价格结束,双方经济都受到严重损失,未能分出胜负。

AD1781年,卡拉德中央银行开始统一全国货币为镍质铸币和纸币,卡拉德实行金本位制。

AD1783年,第一家大型的卡拉德跨国私人公司成立,此后卡拉德开始鼓励私人跨国贸易。

AD1789年,卡拉德开始普及蒸汽机。

AD1791年,卡拉德王家科学院成立。

AD1802年,第一辆蒸汽机车研制成功,卡拉德进入蒸汽时代。

AD1820年,卡拉德议会改革,平衡了国内政治矛盾,同时,温和派的国家党第一次成为执政党。

AD1822年,卡拉德首台飞艇升空。

AD1825年,南巴里昂殖民地大起义,巴里昂共和国对起义者派出支援,卡拉德军队难以阻挡猛烈的进攻,被迫撤退。

AD1826年,卡拉德王国官方被迫承认西南总督区独立,中巴里昂被巴里昂共和国吞并。

AD1830年,卡拉德海军试飞了第一架军用蒸汽飞艇,空战时代开启。

AD1837年,卡拉德军队基本蒸汽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支近代化军队。

AD1841年,卡拉德海军入侵巴里昂酋长国(原西南总督区)的领海,实施了一次登陆作战,彻底击溃了酋长国海防力量,这场战役震惊了世界。

AD1844年,西南总督区再次成立,酋长国军队被击溃,分散逃入山林,再也没有大规模的抵抗力量。同年,卡拉德通过谈判争取到雾海群岛作为自治区回归卡拉德。

AD1853年,卡拉德开始实行新的经济方针,垄断化的资本主义逐渐在卡拉德生成,卡拉德工业部开始重点扶持一些巨型企业来垄断市场,并将同一行业的众多企业捆绑在少数几个大企业身边,构成了行业法团。这就是卡拉德的法团主义。

AD1855年,卡拉德正式形成四大银行的局面,它们分别是卡拉德国家发展银行(受央行间接控制)、卡拉德国际标准银行(有王室背景的私人银行)、卡拉德福利银行(有教会背景的私人银行)、卡拉德投资银行(金融行业法团的半私人半官方银行)

AD1858年,卡拉德空军建立,将陆海军的蒸汽飞艇部队、蒸汽空舰部队、蒸汽飞机部队全部划归空军,建立了一支崭新的军事力量。

AD1859年,海尔瑞姆和格罗尼亚爆发边境战争,格罗尼亚击退了海尔瑞姆军队,取得惨胜,卡拉德使团随即提出恢复与格罗尼亚的盟约,这一要求最终得到了肯定。

AD1862年,卡拉德海军伏击了一支试图靠近雾海群岛海域的海尔瑞姆先遣舰队,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卡拉德、格罗尼亚、潘德的广域同盟和海尔瑞姆、巴里昂的海洋同盟对抗为主。

AD1862年~1863年,广域同盟攻势阶段,卡拉德海军和格罗尼亚海军在雾海击溃了海尔瑞姆海军(雾海大海战),以雾海群岛作为跳板,卡拉德陆军开始向海尔瑞姆沿岸岛屿进行登陆,格罗尼亚陆军跨过格罗尼亚-海尔瑞姆海峡(东海峡)与海尔瑞姆陆军主力交战。1862年底,潘德海军在潘德-海尔瑞姆海峡(西海峡)中被海尔瑞姆海军伏击,失去了西海峡控制权。1863年初,卡拉德空军实施了世界历史上第一场空中战役,大量飞艇、空舰、飞机齐聚海尔瑞姆上空,投下了无数炸弹并空降了数万人的空中步兵部队,重创了海尔瑞姆防御力量。1863年夏季,海尔瑞姆放弃首都,后撤到山区,广域联盟成功占领了海尔瑞姆首都,同时期,巴里昂对南方殖民地的入侵以失败告终。这一阶段以广域同盟的压倒性胜利告终。

AD1864年~1865年,局势开始逆转,以海尔瑞姆海军奇袭雾海群岛为标志,战场形式急转直下,卡拉德军队缺少补给,被迫放弃大段防线,最终海尔瑞姆夺回首都。巴里昂舰队在西海对海路补给造成了严重影响,相当于封锁了广域同盟中最弱的潘德帝国。1864年底,海尔瑞姆和巴里昂分兵攻打潘德本土,潘德在做出了零星抵抗后接受了停火协议,退出了战争。格罗尼亚陆军在东海峡长期的消耗战中损失殆尽,在海尔瑞姆强大的后期动员能力面前被迫撤回本土。到1865年,海尔瑞姆发动春季大反攻,卡拉德的军队也被迫全部撤回本土。这一阶段以海洋同盟的胜利告终。

AD1866年,海尔瑞姆军队攻占雾海群岛,对卡拉德本土造成压力,同时,大量的海尔瑞姆军队突破东海峡,攻入格罗尼亚本土,巴里昂军队也成功打进了南方殖民地。持续5年的战争对卡拉德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在军事上预估出长期战争的破坏性后,卡拉德代表广域同盟与海洋同盟签订和平协议《索瑟姆条约》,条约中规定,将卡拉德的雾海群岛划归海尔瑞姆,将西南总督区变为巴里昂共和国的傀儡国“南巴里昂酋长国”,海尔瑞姆攫取西海峡与东海峡的通行权并有权利对过往船只收税,潘德帝国退出广域同盟。《索瑟姆条约》的签订,本质上是当时的生产力无法承担一场毁灭性巨大的长期世界大战,也无法长久支撑跨海作战的结果。这个条约客观上并没有很大地削弱广域同盟的实力,反而激起了广域同盟的复仇主义。这场大战夺走了500多万人的生命,导致650多万人受伤。

AD1868年,海尔瑞姆发明了柴油机,自此世界快速进入柴油时代。

AD1873年,卡拉德第一个大型石油基地在白沙沙漠落成,卡拉德的石油产量开始飙升。

AD1875年,南巴里昂酋长国勘探出大量石油,巴里昂共和国对其进行了掠夺性开采,导致大量土著人背井离乡。

AD1881年,卡拉德制成了新式武器——柴油动力的战车。

AD1882年,卡拉德军队改革,采用了征兵制与志愿兵制并行的办法。

AD1886年,卡拉德政府结构变动,长期轮流执政的国家党和传统党被新兴党派取代,卡拉德宪政党(自由派资产阶级)、卡拉德枢纽党(民族主义)、卡拉德农民联盟(社会民主主义)成为议会三大反对党派。卡拉德国家党直接宣布解体,其成员多半加入了宪政党或者传统党。1886年,卡拉德传统党和卡拉德枢纽党达成联盟,共同执政。

AD1889年,卡拉德国内政治危机,发生了著名案件“克拉比案”,一名巴里昂混血的殖民地中级军官被指控里通外国(南巴里昂酋长国),这场案件撕裂了卡拉德国内的国家主义与自由主义者,一时间舆论压力巨大,卡拉德面临分裂的危险。这次政治危机深刻暴露了卡拉德由来已久的种族主义倾向,这种倾向在国内形成了歧视链——卡拉德人、波里提亚人、瓦尔基里人作为最顶层,佛蒙特人、奥兰人作为第二层,普利德人和大陆混血作为第三层,巴里昂土著、巴里昂混血作为最底层。

AD1890年,卡拉德王国法院判决克拉比十年苦役,导致了自由派全面抗议,最终这场危机在新的经济危机面前被稀释。但是,作为一个副产品,卡拉德王国在这场运动中被迫放开了成年女性公民的普选权。

AD1894年,雾海群岛发生暴动,卡拉德支持雾海暴动,这场暴动最终取得胜利,并成立了雾海自治政府。卡拉德与海尔瑞姆两国间关系迅速恶化。

AD1897年,当年冬季,一艘海尔瑞姆潜艇在雾海被自治政府舰艇使用深水炸弹击沉,卡拉德与海尔瑞姆两国开始进入一级紧张状态。

AD1898年,卡拉德与海尔瑞姆的外交谈判破裂,3月,卡拉德向海尔瑞姆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几天后,达成军事同盟的各国递交宣战书。这场世界大战以两大联盟对抗作为基本局势,一方是卡拉德王国为首的广域同盟,成员包括格罗尼亚大公国、雾海自治政府,另一方是海尔瑞姆王国为首的海洋同盟,成员包括巴里昂共和国、南巴里昂酋长国。另外,潘德帝国在战争中前期宣布中立。

AD1898年~1899年,海尔瑞姆攻势阶段。海尔瑞姆和巴里昂部队凭借强大的基地优势与海军实力,率先发动进攻,巴里昂的陆军部队从本土和南巴里昂出发,进攻了卡拉德的巴里昂总督区,击溃了卡拉德殖民军,海尔瑞姆主力舰队包围了雾海群岛,打响了雾海登陆战,大型的海上移动堡垒向雾海发起进攻,迅速制服了自治政府。另一支海尔瑞姆军队跨过东海峡,与海军配合封锁了格罗尼亚海岸。在这一年的战斗中,海洋同盟占据了绝对优势,广域同盟无法展开战线。

AD1899年~1900年,卡拉德军队开始大胆反攻,对巴里昂本土发动了一场奇袭,巴里昂阵脚大乱,主力部队被卡拉德包围,海尔瑞姆舰队在若海海域与卡拉德舰队进行遭遇战,由于海域情况复杂,同时卡拉德舰队采取了灵活战术,海尔瑞姆舰队被重创,退回雾海群岛。格罗尼亚军队收缩防线,主力与海尔瑞姆陆军展开消耗战,将海尔瑞姆大量陆军兵力牵制。到年底,海洋同盟虽然占据了战场优势,但是已经无力再向敌军逼近。卡拉德在当年冬季率先发起反攻,歼灭了巴里昂军队主力,机动部队直逼巴里昂首都。

AD1900年~1901年,潘德帝国在年初重新加入了广域同盟,为夺回西海峡的主权而战,海洋同盟迅速陷入危机,巴里昂军队死守首都,爆发血战。格罗尼亚战线进入长久僵持,卡拉德海军进攻雾海群岛,与海尔瑞姆舰队决战,双方两败俱伤,海尔瑞姆依旧保持对雾海群岛的控制。双方的空军开始大规模军事行动,在巴里昂大陆北部、西海峡、格罗尼亚西北部都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空战。

AD1901年,海尔瑞姆主动提请求和,双方在巴里昂首都詹尼敦签订停战协定,即《詹尼敦条约》,条约恢复了潘德帝国对西海峡、格罗尼亚对东海峡的自由通行权,恢复了雾海自治政府的权力,赋予卡拉德王国对南巴里昂酋长国的经济开发权。这场世界大战之所以迅速结束,主要是由于新式武器的投入和战术的老旧构成了矛盾,导致了战争破坏力迅速扩大,各国的正规军在战争中几乎被消灭殆尽,柴油机在战争中的大量使用,促使了战术的更新。这场短暂的大战夺走了1200多万人的生命,导致2000多万人受伤,主要是由于陆战比重的增大和武器相对于战术的过分先进。

AD1905年,卡拉德基于世界大战的经验,率先建立国民后备军体系,从此世界各国开始有组织地培训庞大的预备役军队,国家军事体系进入现代化阶段。

AD1906年,海尔瑞姆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石油发电厂,加速了电气时代的到来。世界大战时期的军备竞赛导致了战后一大批民用科技的蓬勃发展。

AD1908年,卡拉德王国修改宪法,新宪法授予男性普选权,这是一百年来世界交流不断加强、卡拉德男权主义运动不断发展的结果。

AD1909年,卡拉德传统党和卡拉德枢纽党合并为卡拉德核心党(民族主义、保守主义),其激进分子另立党派为卡拉德天启派联盟。卡拉德的政治局势开始发生变化,农民联盟和宪政党的席位不断增加。

AD1912年,卡拉德王国采用新法团主义经济政策,更强力的管制将私人垄断集团和零碎欠开发的市场主体捆绑在国家之下,此举强烈刺激了卡拉德军工的发展。

AD1915年,卡拉德王国颁布新的宪法解释,弱化了男性普选权的实际操作力,引发了大规模抗议。

AD1920年,卡拉德农民联盟成为国民议会第一大党,引发了保守派恐慌,当年发生了一起针对首席大臣的刺杀案,保守派控制的法院和政府机关对农民联盟发动了进攻,最终在一系列复杂的诉讼中达成了取缔农民联盟的共识,这造成了卡拉德国内危机,农民联盟被取缔后,其大部分成员重组成为卡拉德总工会,这一组织以半地下的方式存在,并且更为激进了。当年,卡拉德核心党再次成为执政党。

AD1921年,卡拉德王国开始大规模迫害前农民联盟的成员,造成了反动恐怖。

AD1923年,随着先进的科技在军事上的应用,卡拉德军队开始尝试实施空地机械化的升级。

AD1924年,卡拉德王国出资支持新兴科技的发展,包括电子管计算机、直升机、凯夫拉材料等可以在经济和军事领域发挥巨大作用的项目。

AD1927年,卡拉德经济繁荣顶点,新法团主义功效显著,卡拉德王国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巡回国力展览来炫耀实力。

AD1929年,卡拉德宪政党上台执政,卡拉德开始缓慢民主化。

AD1932年,卡拉德空军完全淘汰柴油飞艇、空舰、飞机等旧装备,开始装备电气空舰、飞机与军用直升机。

AD1933年,卡拉德股市泡沫破裂,卡拉德经济大危机,由于全球市场业已形成,经济危机迅速波及了全世界,从最发达的大都市一直到边缘的乡村区域,每一处存在商品流通的地方都受到了危机的影响。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交叉运行。各国中最受打击的就是卡拉德王国,其经济水平几乎缩水一半,导致了社会严重动荡。

AD1934年,卡拉德宪政党内阁在政治压力下集体辞职,卡拉德核心党再度执政,开始一步步执行严苛的保守主义政策,并接二连三撤销宪政党五年民主化的所有成果。在卡拉德总工会的持续激进行动下,卡拉德核心党与各大法团的负责人开始放纵卡拉德天启派联盟进行暴力活动,以抵制愈演愈烈的工人暴动和民主派抗议。

AD1935年,经济形势持续低迷,执政的核心党倍受批评,在年初,核心党做出决定,将天启派联盟再次吸收入党,大大加强了政府内部的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倾向。年底,卡拉德军队开始在贴近中巴里昂的地区挑衅。

AD1936年,卡拉德的极端种族主义民兵“敕令团”(收编后的天启派联盟暴力组织)制造了“萨姆松惨案”,民兵逮捕了数个被怀疑为间谍的海尔瑞姆人,在持续两个小时的公开用刑和羞辱后,他们被残酷虐待并杀害。这起案件引发了严重的外交危机。4月10日,卡拉德王国政府拒绝交出凶手,海尔瑞姆王国于是向卡拉德王国宣战,海洋联盟和广域联盟诸国立即互相递交宣战书,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

AD1936年~1938年,卡拉德攻势阶段。准备充分的卡拉德军队以空地机械化攻势迅速突入了南巴里昂酋长国和巴里昂共和国境内,在一个月内就歼灭了南巴里昂酋长国的军队主力。与此同时,格罗尼亚和潘德的主力海陆军集结在东西海峡,海尔瑞姆被迫在海峡上空展开激烈的海空作战,主力被大大牵制。卡拉德另一支部队以雾海群岛为跳板,攻入了海尔瑞姆本土,同时在巴里昂后方实施了大规模机降作战。1936年以巴里昂大陆上海洋联盟被全面挫败而结束,到了1937年初,巴里昂主力部队基本被摧毁,其余部队只能退守北部大城市,而海尔瑞姆则在海岸的多个山脉地带与卡拉德侵略部队展开运动战,卡拉德方面扶植了冯可夫民族自治军作为配合卡拉德正规军的辅助部队。1937年4月,巴里昂政府军被完全瓦解,巴里昂政府投降,但是数十万的民间武装和土著游击力量仍然在巴里昂大陆活跃,导致卡拉德军队被迫分兵镇压,同时组织了大巴里昂总督区,利用总督区军队协助镇压。1937年8月左右,军事实力较弱的潘德军队被海尔瑞姆击退,海尔瑞姆趁势将战场扩大到潘德本土,而这就导致了卡拉德军队必须横插西海峡,大量的海空力量被投入到西海峡来掩护卡拉德陆军部队登陆潘德,而正面战场上海尔瑞姆军队的压力就减轻了。1937年10月左右海尔瑞姆军队发动了开展以来第一次大规模陆地战役,摧毁了卡拉德在海尔瑞姆大陆南部沿海的多个军事基地,卡拉德军事行动遭到严重挫折。1938年初,卡拉德改变策略,将军队主力拉回正面战场,重新占领了海尔瑞姆南部沿海,但是同时也导致了潘德战场的节节败退,西海峡的主动权完全落于海尔瑞姆之手。1938年5月,潘德军队连吃败仗,但是卡拉德也取得了巨大进展。长年跨海作战给卡拉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持续取得胜利后,卡拉德将军队调往西线作战,试图在潘德军队彻底崩溃前从后侧消灭海尔瑞姆的西线部队。1938年底,卡拉德陷入了西线长期消耗战,为突破这一局面,卡拉德军队发动了针对西线的冬季攻势,这场攻势规模之大,在战争史上罕见,西线海尔瑞姆军队起初无力招架,但是当冬季攻势推进速度过快以后,残余的大量迟滞部队开始骚扰并牵制卡拉德军队,卡拉德的冬季攻势随即在1939年处宣告失败。

AD1939年~1942年,战争的中期阶段,海尔瑞姆军队挫败卡拉德的冬季攻势之后,开始意识到进行非线性作战的必要性,新的战略部门建立,试图组织起在巴里昂和海尔瑞姆被占领区的统一地下抵抗组织。1939年夏季,潘德陆军被彻底击溃,潘德政府宣布投降,卡拉德军队被迫退守巴里昂。海尔瑞姆得以抽调大量兵力前往中南部对抗卡拉德。秋冬季,战争陷入僵持,新到的格罗尼亚部队稳固了卡拉德的战线,卡拉德改变战术,开始大量使用机降骚扰和飞行扫荡,战争彻底陷入泥潭,卡拉德国内开始实行配给制。1940年2月,卡拉德与格罗尼亚指挥部计划在东线发动大兵团纵深作战,于是双方空军开始联合行动,发起了对海尔瑞姆纵深的多个轰炸战役,战果显著,于当年4月,卡拉德军队和格罗尼亚军队集结大兵团在东线发动百万级会战,这是在现代科技加持下的粗暴作战方式,数个海尔瑞姆大兵团在战役中被粉碎,但是由于后勤补给问题和战线的不断延长,攻势逐渐被动,最终停滞,未能达到彻底粉碎海尔瑞姆主力部队的目的。1940年底,海尔瑞姆军队开始组织反攻,配合占领区抵抗运动,成功解放了许多乡村地区。1941年全年,由于海尔瑞姆成功组织了统一的抵抗运动,整个广域同盟都在与非正规军缠斗,消耗了大量资源和有生力量,也使得第三次世界大战披上了“不对称作战”的外衣,1941年期间,巴里昂也开始出现被游击队解放的乡村和城镇地区,海尔瑞姆驻扎在潘德的部队也对巴里昂北岸的少许地方进行了登陆作战。

小说相关章节:卡拉德系列卡拉德系列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