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壹拾陆

小说:五直 紙花竹馬皆殺 2025-08-18 20:04 5hhhhh 9120 ℃

几人在听完件的预言后,都愣愣地看着件。

“怎么可能?”禅院直哉怔忡片刻,连嗤笑都做不到了,只觉得荒谬。

五条悟倒是比较客观,“两面宿傩?他不是被封印了吗?”

“嗯哼。”

“这是……不能说的意思吗?”

件这次连个语气词都不发出了。

“件大人,难道有人预谋复活两面宿傩吗?”

“宿傩的手指不是无法销毁,被分成20份藏在全日本了吗?”

“难道有人把他的手指集齐了?”

“就算能集齐,容器呢?”

“有的哦。”件突然发声。

“复不复活我不知道,但是容器确实有哦,而且是三个。”

“三个?!”众人皆惊。

“哈哈,这样绫波零、碇真嗣、明日香不是都聚齐了吗?”但是五条悟完全没有应有的紧张,相反,可以说自首败后的消沉里恢复了一点。

“三个有什么好奇怪的?”禅院直哉不解。

“你知道?”这下五条悟惊了。

“这不就和星浆体同理吗?多备几个总是没错。”

五条悟一听哑然失笑,”不是的,直哉,星浆体的具体标准我不清楚,可能对性别有要求,也许是天元大人自己的要求。天内有咒力,连咒术师都算不上,所以才需要护卫……“五条悟的脸色一暗,”冥小姐是1级术师,这样的人很好找。但是给宿傩找受肉就像给eva选拔驾驶员那么难,即使肉体的耐性能满足,宿傩的毒性能化解,自我也可能被宿傩压制,啊我明白我怎么死的了。”五条悟若有所思。

“一个不行就多试几个,反正有那么多……”禅院直哉不屑道,及时打住。猴子。

“悟君……”谁能杀死你呢?很想这么说禅院直哉突然发现五条悟现在不就是吗。“宿傩算什么?一个过气的诅咒罢了,连自己现世都做不到的寄生虫。”

“宿傩不是诅咒,他是真实存在过的人类,但是因为他那份无与伦比的强大,所以被冠以‘诅咒之王’的称号。因为他的强大,当时的人们将他看作类似天灾的存在,但确实是诅咒师。”

“区区一介诅咒师,也能叫诅咒之王?”禅院直哉费解。

“宿傩是神佛堕落为诅咒师哦。”

“神佛?”禅院直哉终于惊了。

“宿傩一出生就被遗弃,因为他……”

“有两张脸四只手?”禅院直哉抢答。

“不,两面宿傩刚生下来很正常,和一般的小孩无异。”这话可大大出乎禅院直哉的意料,“我还以为他刚生下来就是那副怪样子呢。”

“即使不是那种模样,两面宿傩运气也不太好,他一出生便遭到遗弃,因为他是双生子之一,在他出生的村子,那被视为禁忌,因为当地流传着孪生子会导致灭门的传说。”

“哦~”禅院直哉想到真希真依,秒懂。

件突然插话:“我知道我知道!”

“知道什么?”五条悟好奇,恍然有种逗女儿的错觉。

“我听大秃说的!”

*大秃(おおかぶろ):中国最长寿的彭祖有八百岁高龄,被人称为“犹慈童”,据说就是大秃的原型。

山怪之姿不老,垂发童女或者专门从事男色的茶馆里工作的“秃顶”男孩。

说罢轻轻哼唱起来,童女牛身,其声清冽:

“檐廊边缘碎裂处,以观音赐予之指,轻轻触摸。数千佛陀碎裂处,十万亿土寂宵时,微微扎刺。成为猴儿,去往山间;成为蟹儿,去往河间;成为人子,燃烧于烦恼的炉灶间,化作飞灰,泪涟涟复过今日;如是佛子该如何,爹爹娘娘请原谅,今日碎裂,明日也碎裂。

洗手处旁蕺草叶,蜗牛缓缓啖地藏。西方净土简素晨,光头小僧裂两方。成为神子,无须置身此世;成为鬼子,无可置身此世;成为人子,被装进烦恼的皮囊里,抛入水流,雾茫茫夜也将明;如是佛子该如何,爹爹娘娘请原谅,今日蜗牛,明日也蜗牛。”

*厕所旁的蕺草叶子上,有一只慢吞吞的蜗牛吃着地藏菩萨。西方净土苦行的早上,圆圆脑袋的小和尚咔嚓咔嚓地裂开了。为神之子便无法居于此世,为鬼之子便不能留于此世。

“这是和赞?”

*和赞:日本佛教用语。以‘和音’唱颂佛、菩萨、祖师或教法等之赞歌。多以七五调,四句一章为基本,由数章至数十章连续唱颂。日本平安时代,源信作极乐六时赞等。以迄于现代,陆续皆有作品推出,居日本佛教歌曲中之重要地位。

“对。”件举起一只蹄子,勉力指向五条悟,“你是神子。”

“宿傩是鬼子。”

“是500鬼子之一那个鬼子吗?”

*北魏《杂宝藏经》中《鬼母寻子》:杂宝藏经云。尔时大鬼神王名曰般阇迦。其妻亲产五百鬼子。皆有大力士之力。其最小儿字嫔伽罗。华言爱儿。面貌端正。此鬼子母凶妖暴虐。杀人儿女。以自噉(dàn,同“啖”)食。人民患之。仰告世尊。

世尊怜愍(同“悯”)众生。即取其子嫔伽罗覆于钵下。鬼子母飞行天下。七日之中。推求不得。愁忧懊恼。传闻他言云。佛世尊有一切智。即至佛所。问儿所在。

佛即答言。汝有五百子。唯失一子。何故苦恼愁忧。而推觅耶。世间人民或有一子。或三五子。而汝杀害啖食。鬼子母白佛言。我今若得嫔伽罗者。终不更杀世人之子。

佛即使鬼子母见嫔伽罗在于钵下。令五百子尽其神力。不能得取。还求于佛。佛言。汝今若能受三皈五戒。尽形寿不杀生。当还汝子。

鬼子母即依佛敕受皈依。五戒三归已讫。即还其子。佛言。汝好持戒。汝是迦叶佛时羯肌王女。以不持戒故。受是鬼报。

禅院直哉不解询问,五条悟便给他说了鬼母揭钵的故事。

“有人喜欢用母夜叉来形容女子凶悍,那母夜叉到底是谁呢?这个‘母’不是指性别,而是母亲的身份,就是她。母夜叉前世是个牧牛人的妻子,她怀孕之时抱着牛奶瓶,碰到一支由500人组成的前往王舍城参加庆典的队伍,他们载歌载舞,邀请她一同前往,牧牛女跟着手舞足蹈,谁料造成流产。‘’

“哈,活该。”禅院直哉讥嘲,“怀了孕还不老实在家呆着,她男人真倒霉。”五条悟不悦地暼了他一眼,禅院直哉默默不语。

“她向同行之人求救,而那500人全都舍她而去,牧牛女无奈用牛奶换了500颗供果,供奉给独觉,她的虔诚打动了独觉,独觉想要让她受利,为她发动了神迹,谁料她发愿来生要食尽城中所有小孩。”

*独觉:佛陀出现前的最高圣贤。

“哈,独觉后悔了吧?”

“后来她的愿望果然应验,她投生到王舍城的守护夜叉娑多药叉家中,与其他夜叉都不同,她出生时‘容貌庄严,见者爱乐’,众夜叉见了都很喜欢她,故叫她欢喜夜叉。王舍城北边有个犍陀多罗国,那个国家的守护夜叉叫半遮罗,他看这闺女漂亮,就给自己未出生的儿子订了亲。母夜叉长大后,因前世誓力发作,变得喜欢吃小孩,和自己老弟一说,老弟一看这不成啊,他劝不动,索性让未来姐夫来劝,写信给姐姐的未来公公,催他快点举办婚事。两家火速成婚,母夜叉嫁给娃娃亲的对象半支迦,婚后恩爱相笃,总共生了500个孩子。”

五条悟说到此处,禅院直哉亦有所感,二人相视一笑。

*唐•三藏法师義净,义净法师,齐州人,一说范阳人。往那烂陀寺勤学11年,苏门答腊游学7年,历游30余国,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

翻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第三十一:……是时无佛但有独觉……时此独觉游行人间至王舍城。为大设会。有五百人各各严身。咸持饮食,并将音乐,共诣芳园。于其路中。逢见怀娠牧牛之女持酪浆瓶。诸人告言。姊妹。可来舞蹈共为欢乐。女见相唤便起欲心。举目扬眉共为舞蹈。由其疲顿遂即堕胎。城中诸人皆向园内。女怀忧恼掌颊而住。便以酪浆买得五百菴(ān,同“庵”)没罗果。时彼独觉来至女傍。其女遥见身心寂定。威仪庠序在路而行。情生敬仰遂即近前。顶礼双足持香美果奉施圣人。诸独觉者但以身化口不说法。欲饶益彼女人故……

*饶益出自《史记•货殖列传》:“七十子之徒, 赐最为饶益。”孔门七十多个高徒之中,端木赐(即子贡)最为富有。

释义:使人受利。

接卷第三十一:……愿我当来生王舍城。于此城中现在人众。所生男女我皆取食……是时北方健陀罗国。复有药叉名半遮罗……容貌端严见者爱乐。其女生时诸药叉众咸皆欢庆。诸亲立字名曰欢喜。于时半遮罗闻彼生女。情甚欢悦便作是念。娑多药叉是我亲友。今既生女我当生男。彼即是我所爱新妇。可作严身璎珞衣服。令使送去并持书曰。闻君生女情甚欢悦。今送衣服愿垂纳受。时娑多得书领信还以书答。然半遮罗意唯求男子。未久之顷妇遂有娠。月满生儿与其立字。既是半遮罗子应号半支迦。时娑多药叉。闻半遮罗生一男子。便作是念。我友生男岂得徒然。可寄衣璎用申欢庆。彼即是我女夫何疑。遂裁书曰。闻君诞子。庆喜交怀。聊寄衣缨用申欣贺。幸当为受冀表不空。彼览书已。报书答曰。许作交亲今皆遂愿。各待成立共作婚姻……然药叉女由于前身发恶邪愿习气力故。复告其弟说如前事。弟知姊意事难回改。作如是念。我力不能遮其恶念。然父在日许嫁与他。我今宜可作婚姻事。即便裁书与半遮罗药叉曰……如是次第更生五百。其最小者名曰爱儿……夫频劝诲竟不受言。

“但是老公劝也没用,母夜叉常常跑回娘家偷小孩吃。一时之间城中人人自危,家家户户不敢出门,全在家守着孩子呢,就这样还是被母夜叉偷走了。众人对她祭祀礼拜无果的情况下,佛祖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用手中的饭钵把她最小的儿子爱儿罩住,并且以法力把钵变大、变透明。让爱儿可以看到499,但499却看不到他,母夜叉回到家发现爱儿不见了,问499看到了吗,499说没有看到,母夜叉出门寻找,一路哭得响彻天地,找到佛祖那去,问他是不是把自己的孩子藏起来了。”

*唐•三藏法师義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三十一:情加痛切。至多闻天处,于大石上投身躄地。悲啼号哭。

*躄 bì:足跛,行走困难。

“佛祖和他她讲道理,‘你有500个孩子,只是丢了一个孩子就急成这样,那些只有一个孩子还被你吃了的父母该如何过活呢?’”

“母夜叉率领499想尽各种办法,都不能撬动饭钵一分,听着钵中爱儿的哭泣,母夜叉没有法子,只能发誓永不杀生,皈依佛门。“

禅院直哉如今有了自己的孩子,对许多事情深有感触,一颗心全牵在了那小小生命上。倘若丢孩子的是他,恐也只有磕头求饶的份,但还是嘴硬道,“佛祖好没用哦,收服个女人还要绑架她的孩子。”

“你这么说也不能算错……”五条悟感慨禅院直哉的视角总是如此清奇,“不过,你看这样不也挺不错吗?”

“哪里好!”

“她从夜叉跻身为佛教保护儿童和产妇的护法神。在中国,道教还封她为送子娘娘。”

“母夜叉那么爱她的孩子,能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禅院直哉明显不信。

“这应该不是她真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了,我的理解,是招子。在中国,有名为‘拴娃娃’的习俗,又叫‘栓喜儿’、‘栓孩子’、‘叩儿’、‘抱孩子’,大多数人会选择在三月三赶庙会那天去娘娘庙,一般是母亲去栓,由道士陪同,首先要上香、供奉、施香火钱,确保这一套流程都走完了,就能去香火道人那买一根五彩线绳,对方就会预祝你:

‘三月三日天气新,娘娘诞辰日庆贺,天上财神来进宝,金花银树聚宝盆;增福增寿增禄仙,送子娘娘也来观,神仙不落凡间地,差派小道送吉言。’

‘天后娘娘有灵验,求福给福,求寿给寿,求娃给娃……’”五条悟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神棍相,念念有词,都把禅院直哉逗笑了。

“中国有5000座娘娘庙,唯有葛沽娘娘庙是‘全供刹’,供奉了十二位娘娘。*”

“庙里中间坐的是碧霞元君的三个化身:碧霄、云霄、琼霄。左右陪坐的是眼光娘娘、子孙娘娘,东西两边还有七位站立的娘娘,东边靠近主座的是天明娘娘,依次是泰山娘娘、天妃娘娘即妈祖、火灵娘娘;西边靠主座的是龟灵娘娘,依次是豆疹娘娘、送岁娘娘。但能求子孙的只有子孙娘娘。”

*清•沈家本、清•荣铨《重修天津府志》卷二十五《寺观》,第533-534页:药王庙……改其正者中间塑碧霞元君,东西二间仍塑送生、豆疹,两旁又益以眼光、水母*,五位共祀一室之中。

*水母:妈祖。

“这子孙娘娘身穿天缯宝衣,头戴天冠,耳挂明珰,白螺为钏,璎珞遍身,仪态端庄,极令殊丽。”

*唐•不空翻译:《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随其大小画我欢喜母。作天女形极令妹丽。身白红色天缯宝衣。头冠耳珰白螺为钏。种种璎珞庄严其身。

*缯:丝织品的古代统称。

*曹植《洛神赋》:“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璫。”

明珰:即用珠玉串成的耳饰。

*旃檀君《菩萨的璎珞》;佛经翻译家把挂在颈部和垂于胸部,戴于头部,戴在手臂和小腿等部位上的,一连串的宝石、珍珠、贵金属,统称为“璎珞”。之后又作细分:戴在脖子上的叫“璎”,戴在身上的叫“珞”,合称璎珞。

*唐•不空翻译:《诃利帝母真言法》:画诃利帝母作天女像,纯金色,身着天衣,头冠缨珞。坐宣台上,垂下两足,于垂足边,画二孩子,傍宣台立,于二膝上各坐一孩子,以左手怀中抱一孩子,于右手中持吉祥果。

禅院直哉听得有点醋,戳了一下五条悟的腰。

“生气啦?”

“哼。”禅院直哉抱着五条悟,把脸埋在他胸口里,抬起下颌,醋兮兮道,“不许你说别的女人好看。”

“你怎么连个泥塑的醋都吃?”

“总之就是不许说!”

旁人早已见怪不怪,唯有件看得牙疼,极力控制住抬头望天的冲动,此时她方明白什么叫如胶似漆。

“好好。“五条悟搂着禅院直哉,继续讲述:“那长得马马虎虎的泥娘娘身边跟着一群儿童,哎哟数都数不清,能让你挑花了眼。

肩膀上、袖口里、手心上、脚底下,以及桌子底下、椅子边上,全是各式各样的泥娃娃,如同到了娃娃山上,一个个歪毛淘气的胖小子神态各异,举着糖葫芦的、拿风车的、拉胡琴的、翻跟头的、啃香瓜的、念书写字的、打弹弓的……

你相中哪个,便把五彩线绳套在那个泥娃娃的脖子上。

娘娘庙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拴娃娃的要把泥娃娃‘偷’走,不能让道人看见。其实人家收了你钱,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约定俗成的事情。

把泥娃娃带回家‘抚养’,要跟真的抚养小孩一样,一天三次饭食供奉。天津卫是世代祀奉。

山东等地则是如果真的生了孩子,就把泥娃娃砌到墙里。唯有一点切记,绝不能损坏泥娃娃,否则所生的孩子也会夭折。”

“这么神奇?”

“是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根据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他两三岁的时候,家里总是有四五个打扮得很漂亮的小朋友陪他玩,喊他弟弟,对他都很亲密。但是他年纪稍大,这几个人就不见了。他后来询问得知,原来他父亲的第一位夫人,并非他生母,因为一直未能生育,就用拴娃娃的法子,请回来好几个娃娃放在卧室内,给他们取了乳名,每天供他们吃喝,跟亲生的没两样。他母亲死后,这些泥娃娃就被埋在了后院。他父亲知道后很害怕,想把这几个泥娃娃挖出来处理了,结果回忆了了也没想起当初埋娃娃的地方,此事不了了之。

小说相关章节:五直 紙花竹馬皆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