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末日理论流派[v2.0] [意淫/脑洞/性幻想/方法论/仅供参考]

小说: 2025-08-19 22:41 5hhhhh 7790 ℃

情色亚文化流派-末日理论流派

①创建:

2020年12月1日

②简介:

末日理论流派一般探讨的是:

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使人置于一种这样的局面:

它让人感到完全的绝望,进而缓慢或者快速地将整体的价值观念毁灭,使全体陷入崩溃,同时及时行乐、尽情纵欲的状态。

通常这种局面的结局只有毁灭,不过也可能意味着新的开始。

③主要目标:

人既存于世,当充分彻底地体验美好事物的快乐,进而研究如何创造美,如何体验美。

④核心思想:

事物的美,其纯粹的价值,只能在它本身自我毁灭的过程中可以完全地体现。

【注释1】

1.“构造一个末日环境,然后创造美好的事物,然后毁灭它。这个过程之中就能体验快感。”

2.“美即是崩坏,崩坏即是美”

3.“费尽心思和气力努力构筑一座精巧绝妙的建筑,再将其摧毁消灭,目的正是欣赏这个毁灭的过程。耗尽精力创造一尊精美的瓷器,并不是让它摆在那里待着,而是一创造完,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去毁灭它,使其破碎。欣赏这种破碎的过程,是所追求的快乐的源泉。”

4.“构造美好的事物目的不是为了让它保持存在,而是在构造它的同时,创造者会因为知晓它将被毁灭时会带来的快感,从而在一边创造它的时候,同时感到兴奋;创造不是为了存在而是为了毁灭创造出来的美好而感觉这种快感。”

⑤本流派受到认同的可能原因分析:

1.长期持久的压抑,压力之下无法寻找到有效的途径进行发泄,并且对不顺以及现状抱有较大不满。

2.内心纯粹渴望得到欲望发泄但又难以诉说这种需求。

3.同类人群中他人拥有自己难以获得的条件从而感到羡慕乃至于嫉妒,憎恶。(权势者或富翁等)

4.本身拥有美好特性的个体,自己却无法接触到。有时这样的个体会做一些浪费自己美好特性的事情,从而让自己感到惋惜,或者鄙视。(明星或者偶像等)

5.具有对人类本身的反思进而引申到对人类本身存在的厌恶和反感,和同时又对人类存在的美好特性抱有侥幸心理之间的矛盾。

6.对于自己喜欢的个体或者事物,渴望看到它彻底崩坏所能带来的快感。

7.童年充满了强烈的被控制欲的体验,从而自己有着强烈控制欲想控制事物。

8.其他未知的原因。

⑥类别:

一、末日的基本构造

二、末日的人际关系

三、终结型的末日

四、循环型的末日

五、末日的若干种典型类型

一、末日的基本构造

(一)总的概述:

(1)末日的基础要素:

1.被绝对控制的环境【由权力体或者上帝视角】,抽象为:环境

2.一定的抑制,限制或者束缚【通常是人为塑造的道德观念心理】,抽象为:限制

3.美好的事物【自然存在或者人为制造】,抽象为:美好

即:环境、限制、美好,三要素。

(2)必须创造一个封闭或者半封闭环境,必须有一个可以绝对控制这个环境的权力体,无论是公开或者暗中的。它对这个环境的一切拥有完全绝对的控制。如果已经拥有了美好的事物,那么加以利用。如果没有,必须创造出美好的事物。因为美是快乐的基础,要想体验美带来的快乐,换言之,就是让美体现出它本身的存在。在末日理论流派中,只能让已经存在的美或者主动构造出来的美进行自我毁灭才能让它得到体现,从而体验到快乐(快感)。【备注1:权力体,可以指代个人或者指代一个整体。个人可以通过想象创造末日的环境和情节。而现实的整体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和实力条件创造出一个真正的末日环境。】

当权力体取得绝对控制后,无非是决定用什么样的方式,以及什么样的速度,让美的事物进行毁坏和破灭。对于美的事物如何定义,是另一个关键的问题。如果只有一种感觉,就感觉不到差别。必须存在对比,才能感觉到差别,差别是美产生的基础。差别的大小,程度上的大小,决定了美的程度大小。

差别的大小主要有数字意义和抽象意义:

少的相对于多的,少数的漂亮的相对于大多数的丑陋的;只有少数人能接触到的相对于大多数人接触不到的;长期被压抑的得不到满足的相对于一直以来都能够体验到的。

而美的毁灭速度则决定了美的峰值,上限。

一个长期本身就松懈管理和随随便便的环境,在面临末日局面崩溃时,它与平常不会有很大区别,美在这种末日中的体现本身就不完全,也不充分。

而一个长期压抑,管理严格,充满束缚的环境,在面临末日局面崩溃时,它将于平常的状态有巨大的差别,美在它毁灭崩溃的过程中将得到接近完全和达到峰值的体现。

因为美蕴含在环境和管理中,只能由破坏的过程来体现,这是抽象的体现。

因为美属于少数,故在环境崩溃过程中,具体的美由绝对的多数针对少数的它,这是具体的体现。

“合理”的本身属于美的一部分,则在环境崩溃过程中,美的事物表征如何崩溃,如何毁灭,美的毁灭方式,毁灭剧烈程度本身无所谓“合理性”,唯一的合理性在于美必须通过毁灭才能体现它本身,只不过存在具体的和抽象的区别。【备注3:当对欲望的限制崩坏时,通过性的方式具体体现,与此同时观念和道德上的崩坏,通过心理的感受抽象体现】

对整体环境拥有绝对控制权的权力体,才对发生在环境中的全部拥有的事物,发生的事件,拥有唯一的“合理性”判定权力。由权力体来裁判由它控制的环境中一切事物的是否符合它所规定的的“合理性”。

(3)权力体的作用:控制环境,前期通过严格的管理和发展积累美的基础,后期决定这个环境的崩溃速度和激烈程度来体验不同程度的美的快乐。通常情况下,权力体本身并不用直接参与到崩溃的过程中,一方面作为环境进入末日而崩溃的直接促成者,另一方面作为旁观者见证环境进入末日崩溃的全过程,同样可以体验到美的快乐。

如果权力体并不方便对整个环境的崩溃过程进行监控查看,并不反对权力体亲自参与到环境崩溃的直接过程之中。但需要提醒不能完全变成环境崩溃之中的一个要素,因为环境的崩溃意味着不可逆的过程,如果权力体参与到环境崩溃的直接过程中没有及时撤出,同样会沦为环境崩溃的一部分而消灭。

(4)环境的压抑程度,管理的复杂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美的毁灭过程所带来的快乐的体验程度。压抑本身是否合理并不重要,只需要压抑本身达到。管理束缚本身是否合理同样不重要,亦只需要管理束缚本身之实现即可。

(5)美的构造:一般可以制造神,可以尽量集中大量优点于一体,或者美好而难以接触到的。美是可以被制造的。

(二)末日构造的技巧:

(1)权力体创造的末日环境让环境中的个体无法逃脱,但环境的客观实际状态没有毁灭,更加强调的是环境中个体的摧残和自我消亡。“环境相对无变化,个体到群体由自我崩溃带集体崩溃”:比如困境、饥饿、绝望的心理。

(2)权力体创造的末日环境连同环境中的个体一同崩坏,强调的是个体在环境的崩溃毁坏过程中的自我崩溃。比如“环境与个体、群体,同步或者不同步地崩溃”:地震、洪水、火灾、核爆炸,星球爆炸。

(3)开放式或者封闭式的环境:地下室、荒原、沙漠、核爆炸后的避难所,地震后的密闭空间等。

(4)权力体将可以决定由自己绝对控制的环境内的崩溃是从一个点开始逐渐蔓延,还是全体在同时开始。

(5)权力体可以选择让环境迅速崩溃,也可以缓慢崩溃。环境中的个体缓慢崩溃或者迅速崩溃。不一定要求环境和个体必须同步崩溃。在整个环境中可以再细分为若干小环境,造成大环境崩坏速度相对于小环境要慢,而这些小环境各自崩坏速度相对较快。末日理论流派并不反对在环境中建立若干个乌托邦式的小环境。

(6)无论在什么时候,权力体必须对构造的环境,从开始到结束(或者进入下一个循环时),拥有完全而绝对的控制权,任何细微的遗漏和疏忽将让权力体自身被它所构造出来的环境崩溃过程吸收成为崩坏的一部分最终共同消灭,从而丧失了体验美的主体。【备注3:没有观众的节目,也就不能称之为节目】

二、末日的人际关系

(一)陌生人之间:毫不相识的人

(二)血缘亲属之间:父母子女亲戚

(三)熟悉的人之间:朋友、同事等

小说相关章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