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黑暗领域之王中王传奇 - 40

[db:作者] 2025-06-23 08:46 5hhhhh 4280 ℃

  正文卷二第三章第二节“藏龙”“卧虎”的行星系

  望着视野舷窗外迷人的星空,众人心神俱醉。

  视野舷窗的正上方,银河系里密密麻麻的繁星横亘天际,第一次在这种通透无碍的地方仰望星空,没有了地球上污染严重的大气层阻隔,月球背面又掩藏在黑暗背光的阴影中,加之月球表面的超高真空环境,又无磁场,重力也仅相当于地球的六分之一,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最好天文观测台,即使不依靠任何观测仪器,仅凭肉眼也能把闪烁的星星看得分外的清晰!

  在地球的位置以肉眼望往星空,所能见到的天体,都是银河系的成员,仅可察觉三个近邻的河外星系朦胧的光斑。

  银河系的恒星总数在千亿以上,从地球的角度看上去,便如同白茫茫的一条银色光河,因为银河系是地球人类发源地太阳系的所在,所以别无选择的成了人类探索的第一个目标。

  王铮舒服的靠在真皮沙发上,欣赏着眼前银河横亘的宇宙奇观,想起地球人类最早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后来因为新的科学发现推翻了‘地心说’,又以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但是更新的科学发现使‘日心说’也变成了自大的谬论而被淘汰,这些历史上自大得可笑的对世界的认识已经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任务,渐渐的没了市场,成为历史名词。现代的人们大多认为宇宙不存在所谓的宇宙中心,但潜意识里却把银河系当作了宇宙中心,虽然理智告诉地球人类这是不正确的,但是有意无意间还是流露出这样那样的优越感(比如在某些文艺作品中,当然作为智慧生命的人类有点儿优越感很正常,只要不过份,不盲目,无伤大雅!)

  王铮自然知道大多数地球人类潜意识中的这种优越感将会在未来新的科学发现面前一点一点的荡然无存,但地球人类能够不断的否定自己的错误认识,不断进步,终有一天地球人类会发展起来,在宇宙种族中自信的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王铮并不打算用自己集团掌握的外星文明的先进科技来拔苗助长,来主动和大规模的改变地球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他不是救世主,也不是先知智者,但是‘容易得来的东西不会小心珍惜’,王铮对这样的人性却看得很清楚。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宇宙种族,在发展道路上不踏踏实实一步一步的走自己的路,不依靠自身努力自强不息的奋斗,没有在艰苦奋斗中锤炼出坚忍不拔的精神,而是依赖于别人的施予而建立起发达先进的“文明”,就算能很快的发展崛起也会很快的衰落下去。没有骨头的文明,没有自尊的文明,没有孕育出自强自立精神的文明,这样的文明‘可怜’复‘可恨’,在宇宙中难有立足之地,更不会得到宇宙中先进种族的尊重和平等对待!

  王铮会凭借自己掌握的力量暗中对地球文明的发展施加一些潜移默化的帮助和影响,但主要的还是要靠地球人类自身的努力来发展自己的文明,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也,别人施予的终归是别人的,只有自己努力所得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也才会真正懂得去珍惜和爱护!真正的力量来自于自身的艰苦努力,地球文明要想成为成熟的宇宙文明,必须经历自强自立的发展,所有的终南捷径在某种意义上都是有害无益的!

  想想看,银河系只是茫茫宇宙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星系,从来就不是什么宇宙中心,相反对于那些文明发展程度极高的宇宙种族来说,银河系远离先进宇宙文明聚集的中心地带,毫无疑问算得上是蛮荒之极的地带,这样的事实恐怕对于地球人类来说很不容易接受的!

  然而,仅仅是凭借地球目前的科学水平,对于天文的观测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只不过没有多少地球人类敢于或者说愿意公开的承认罢了。

  银河系在宇宙里属旋涡状星系,主体有若一个扁形的旋涡状巨盘,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银盘、银核和晕轮。

  由几条巨大的旋臂组成的银盘是星系的主体,银核就位于银盘的中心,呈椭圆球状。从中央的银核探出的若干条螺旋状旋臂,那是整个星系自转旋动而产生的宇宙物理效应(太阳系就位于银盘的人马座臂和英仙座臂之间的猎户座旋臂上,距离银心两万八千光年)。

  银河晕轮则是弥散在银盘周围的一个球形区域,在银晕的外面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呈球状的射电辐射区,称为银冕,银冕至少延伸到距银心三十二万光年的远处。

  然而象银河系这样横亘十万光年空间的庞大星系在宇宙中却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小星系。

  由于万有引力的影响,宇宙中的星系一般不单独存在,星系在自成独立系统的同时,往往以一个成员星系的身份参加到星系群(团)的集群中,人类天文学家们已经发现宇宙中巨大的星系往往会聚集在一起,成群出现,构成星系群或星系团,绝大部分的星系,至少85% 以上的星系都出现在星系(群)团中。“星系团和星系群的区别,只是数量和规模上的差别而已,超过100个星系的天体系统称作”星系团“,100个星系以下的天体系统称为”星系群“”。

  当然,星系群或星系团大小不一,包含的星系个数相差是极为悬殊的,少则只有十几个或几十个,譬如银河系所在的本星系群;多则可以有几千个,甚至上万个成员星系,譬如后发星系团(像这样大的星系“部落”中一般都有一个或几个“首领”——巨椭圆星系,它位于星系团的中央,四周聚集着它的“亲信”——椭圆星系或透镜星系,而旋涡星系和不规则星系则散布在更加外围的区域。它们都是以相互的引力关系聚集在一起的)。

  各星系团的跨度相差就不是很大了,一般其跨度长径均在1600万光年上下,而星系团的成员星系互相之间的距离,大体上是百万光年。

  通常,这些星系群(团)在空间分布上还会进一步的三五成群,形成更高一级的,更大的星系团“群落”,这就是所谓——超星系团了。

  银河系所在的星系群,包括了银河星系、仙女星系、麦哲伦星云和三角星系等在内约40个星系,称为“本星系群”。而“本星系群”又是更高一级的“本超星系团”中的一个成员。

  “本超星系团”包括了100个左右的星系群(团),长径跨度为1亿光年,以室女星系团为中心,本星系群仅仅位于“本超星系团”的郊区地带。因为这个超星系团完全由室女座星系团所支配,所以通常又称为“室女座超星系团”。

  公平的来说,“本超星系团”事实上仍然是一个很小的超星系团,它只有一个富星系团——室女座星系团。宇宙中大的超星系团一般会包括几个富星系团,最大的超星系团甚至可以包括10个以上的富星系团,其中还有些是非常丰富的星系团(跨度可以达到10亿光年以上,比一些超星系团还要大)。

  “本超星系团”——“本星系群”——“银河系”——银盘猎户座旋臂——“太阳系”——地球!哦,看吧,银河系在宇宙中亦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地球人类又有什么优越感可以炫耀的呢?

  蛮荒地带唯一的好处就是不会太过招人注意,方便做些不希望别人注意的事情,自然被强者首先觊觎的机率相对也会小很多,至少到目前为止,圣冥族的侵略魔手暂时还没有伸到银河系,但是前不久圣冥族的一支前哨舰队的行踪已经在“本超星系团”的室女星系团的一些星系惊鸿一现,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讯号,虽然圣冥族的前哨舰队不过是走马观花,很快就返航了,但也提示人们在不久的将来,圣冥族有可能涉足“本星系群”,甚至是到达银河系。

  真是头疼啊!王铮收回自己漫无边际的思绪,想道:这圣冥族的手伸得真快啊,可是我们的准备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加强的地方,时不我予,奈何!伤脑筋!

  “嗯,怎么回事?怎么还没有出发?”暂时回过神来发现星际母舰还在月球上没有动弹的王铮奇怪的问,进行‘两极震荡反空间飞跃’不需要等待这么长的时间啊!虽然从时间上来说,在月球表面才不过停留了十几分钟而已。

  林紫纤回过头来回答:“库克大祭司在处理一封加急文件,所以要等一会儿!”

  “哦。”

  王铮闭上眼睛,任由思绪漫无边际的游走,再次坠入混沌状态,想着各种毫不沾边的事情。

  ***

  “建立本舰阳极坐标系!”

  “投射目标区阴极坐标系!”

  “启动能量震荡程序!”

  古凤不停的发布口令,‘两极震荡反空间飞跃’开始启动!

  库克大祭司等玛雅祭司原先掌握的宇航技术基本上是以强大的能量开辟星门,直接传送到目标区的的一门宇航技术。“星门传送”不但能量消耗异乎寻常的庞大(当然这对已经达到二类宇宙文明甚至三类宇宙文明初级阶段的宇宙种族来说不算什么难事),而且传送过程无比狂暴。航舰乘员除了本身必须具备强横的身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受“星门传送”时的巨大冲击,同时必需借助外界的防冲击设施才可确保安全无虞,所以玛雅祭司们原来的种族所制造的星际航舰上面都装备有防冲击的‘宇航安全囊’,在“星门传送”的过程中所有的航舰乘员都得钻进‘宇航安全囊’,到达目标区之后才能从‘宇航安全囊’中出来,因此一艘能够进行超远距离宇航的星际航舰往往装备了大量的‘安全囊’,航舰体积也不可避免的建造得比较大,才能容纳舰上大量的无所不在的‘宇航安全囊’(当然除了‘宇航安全囊’的原因之外,航舰造得比较大还有其它方面的综合权衡考量,‘安全囊’仅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罢了!)

  “星门传送”另外的一个缺点是不能在靠近生命星球的地方开始传送(这会给生命星球上的生物带来可怕的灾难),而且又必须具备一定的初始速度才能进行“星门传送”(只有达到一定的初始速度才可能启动“星门传送”,而在此之前只能以低于光速——正空间的极限速度——的亚次光速航行加速,而初始速度是极其接近光速的高亚光速,从亚次光速爬升到高亚光速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

  而‘两极震荡反空间飞跃’宇航技术则是吸收融会了‘星门传送’的技术基础,结合了外星先进的宇航技术和东方道门独有的阴阳玄学理论和阵法原理,另辟蹊径发展起来的一门宇航科学,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星门传送”的缺点。

  ‘两极震荡反空间飞跃’的关键就在于阳极坐标、阴极坐标的确立和能量震荡的运作程序,其中最重要的是目标区阴极坐标的确定和投射,这是不能马虎的,否则星际航舰跃出‘反空间’却发现钻到了黑洞内部又或者恒星的星核,那可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宇宙中不可知的危险和陷阱实在太多了,黑洞引力场、中子星塌陷力场、白矮星重力场、密集的陨石带、不断向外喷射炽热狂飙的星际尘埃、附有毁灭性辐射粒子的宇宙暗流、突然大爆发的恒星火冕星际‘风’、密集的宇宙射线、神出鬼没的磁能风暴……就算是非常先进的宇宙种族也不敢随便在一个陌生星系乱飞,诡异而暗藏的凶险随时会光顾到冒失鬼的头上,不是说笑的一回事!

  确定了安全的目标区阴极坐标系并进行阴极坐标系能量化镜像投射,同时将本舰所在地点量化为阳极坐标系,通过能量震荡程序的运作,极化两端的阴阳坐标系。基于阴阳相吸的原理,两极间的震荡能量波将处于阳极坐标系的星际航舰弹入奇异的‘反空间隧道’,然后从阴极坐标系的地点跃出,即完成一次‘反空间飞跃’。

  这样的宇航技术其一次‘反空间飞跃’跨越的距离主要受限于星际航舰能够观测和投射阴极坐标系的最远距离,而对于星际航舰本身来说其续航力几乎是无限的,可以在能量充分的前提下(进入二类宇宙文明阶段之后的种族有无限多的方法随时从宇宙中获取能量),无限次的进行‘反空间飞跃’,最远航程仅受限于航舰乘员的生理和心理极限!

  因为是开辟多年的星际航线,宇航危险性较低,仅仅经过三次常规的短距离‘反空间飞跃’,两艘星际母舰已经从太阳系所在的银盘猎户座旋臂跨越数万光年的距离抵达人马座旋臂的一个普通行星系。

  这是一个看起来平静的行星系,有两颗‘恒星太阳’,银河系中典型而普遍的双星系统。

  围绕两颗‘太阳’公转的是二十六颗大小不等的行星,对于看惯了单一太阳的地球人来说,真是一个怪异而奇妙的世界!

  柳婷儿是王者集团的情报头子,林紫纤、花云萝是商场强人,银月心是精明的老江湖,都是惯于从细微处观察出内情的人,透过舷窗的肉眼观察这个由两颗‘太阳’加二十六个行星组成的行星系,虽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迹象,但是在修真的直觉观照下就大不相同了,这个行星系好象蛰伏着一股强大绝伦的力量,虽然若隐若现,却给人实实在在的一种奇妙感受,难以言诠。

  王铮仿佛能够看到她们的心灵深处的想法,笑着解释:“这个行星系我们架设了具有伪装功能的大型法阵,强大的屏蔽能量场可以扭曲时空,阻绝大部分观测能量的入侵,干扰圣冥族远距离的扫描探测,除非他们航行到几光年的近处,否则是不能察觉到这里的异常的!”

  “而且,”王铮接着说道:“你们能够隐约的感应到这种力量,是因为对这种力量太过于熟悉的缘故。”

  “熟悉?”

  “这个法阵是玄道宗和玛雅祭司联手架设,处于法阵枢机核心的运转能量是用我的神器‘碧玉噬血’提炼转化的塑化灵能,你们有所感应毫不奇怪!”

  “臭美吧你!自大狂!”柳婷儿狠狠的在王铮大腿上拧了一把,娇媚无比的递了一个白眼过去!

  ***

  因为法阵笼罩着整个行星系,星际母舰须多次内空瞬移,走着曲折的航线,才能避开法阵的能量节点所形成的无形壁障的影响,在法阵的影响下,所有航舰都不可能直接一次内空瞬移到位。

  航线虽然曲折了点,但也没有花去多少时间,现在两艘星际母舰稳稳的悬停在一颗看起来荒芜不毛的巨大行星的上空,切入行星的高空轨道,环绕行星靠惯性在轨道上飞行。

  王铮这一群是最悠闲的,与周围忙忙碌碌的舰桥指挥控制人员相映成趣。

  几个美女聚在一起,从面前的显控台调出了整个行星系的资料,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起来。

  这个行星系的两颗‘恒星太阳’已经被藏身于此的人们命名,一名‘藏龙太阳’,一名‘卧虎太阳’,而行星则被分别编号,首府星便是“藏龙五星”,一个表面看来无比荒芜连大气都没有的冷寂行星,但资料显示在行星地表下面,行星内部隐藏着庞大的地下建筑,光是看地下城的图片显示出来的异域繁华,就已经让女人们有点迫不及待了。

  就在此时,一幕让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们惊奇不已的景象出现。

  在下方的首府星突然窜起来两道巨大无比的碧绿光柱,这几百公里长,碧森森青鞯牧焦杀搪坦庵龊0愕剽?淮芷穑?雇鹑粲凶帕樾砸话悖?诳罩幸磺?慌ぃ?

  毕蚨?夷附⒌蓖氛致洌?坦馔掏拢?瓷先ザ说木?酥

  而此时在舰桥内,中央智脑同时把首府星一号宇宙港塔台引航员的引航口令传到每张显控台,传到全舰每个人的无线耳麦中。

  舰上人员绝大多数都在‘灵境系统’中经历过同样的仿真场面,这时候倒没有菜鸟第一次的手忙脚乱,乍看个个都是举止老练,但脸上兴奋得发光的表情还是告诉大家一个事实——菜鸟就是菜鸟,无论如何是没有办法通过训练来根本改变的!

  在牵引能量光束的引领下,两艘母舰如同两只大鸟,轻盈无比的滑入深藏在地表之下的宇宙港。

  突然裂开达一千多公里的宇宙港入口吞下两艘巨舰,很快便隆隆的闭合,从外面看丝毫看不出丁点的破绽!

  地面裂开千多公里的奇景,让头一次来到这里的人们都看傻了,好一会儿回不过神来!

  ***

  注一:智慧生命能够达到的文明阶段可以分成三类,都以能够掌握控制的能量作为划分标准,一类文明掌握整个行星的能量,二类文明可以掌握和运用恒星的能量,三类文明则可以掌握和运用整个星系的力量,甚至星系核——中心黑洞的力量

  注二: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吗?

  近几十年来,由于射电望远镜的广泛使用,对银河系的探测和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天文学界目前普遍认为,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顾名思义,这种星系具有旋涡状结构,看上去宛如被无底深渊所吸纳的湍急水流,激起阵阵旋涡,从外侧向中心不断卷紧着条条旋臂。旋涡星系的中心部分为透镜形状,周围是扁平的圆盘,从隆起的核球两端延伸出若干条螺旋状旋臂,叠加在星系盘上。这种形状的星系,最早是罗斯(W。P。Rosse,1800—1867)在1845年观测猎犬座星系M51时发现的。

  国际天文学界对银河系结构形状的流行看法是:

  银河系拥有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总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其中恒星占90%,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星际物质约10%。这些恒星和星际物质大部分密集成一个铁饼状的盘子,叫做银盘。银盘直径约10万光年,平均厚度约6000光年以上,比直径小多了。太阳现在位于距银河系中心(银心)

  3万多光年、银道平面以北约2。6万光年的地方。

  银盘中心部分呈现椭球状,叫做核球,样子像只哈密瓜,是恒星很密集的区域,估计这只“哈密瓜”长1。7万光年,厚1。3万光年,但却集中了银河系总质量的二十分之一。中央区叫做银核,直径约几千光年,是恒星最致密的地方,密集程度比太阳附近要大上千万倍!

  银盘外面“裹着”一团松松的“棉絮”,是一个呈球状分布,直径约10万光年的恒星稀疏区域,叫做银晕,物质密度比银盘低得多。

  最早发现银河系有旋臂的是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J。H。Oort,1900—1992)。1927年,他定量证实了林德布拉德关于银河系自转的假说。1938年,他在统计光学望远镜观测到的恒星资料时,发现太阳位于两条恒星密集带之间,马上意识到银河系可能有旋涡结构。直到1951年,摩根(W。Morgan)、沙普莱斯(S。Sharpless)和奥斯特布罗克(D。Osterbrock)等人通过射电望远镜进行观测,才辨认出太阳附近银河系确实存在旋臂结构。现在知道,银河系旋臂有4条,它们分别是:英仙外臂、人马-船底主臂、盾牌-南十字中间臂和矩尺内臂。太阳位于两条旋臂之间,在夏天夜晚,朝银心方向看去,见到的是人马-船底臂;在冬天夜晚,在反银心方向可以看到英仙臂。它们是盘内气体、尘埃和恒星集中处,有着较多的年轻明亮的O型、B型恒星和大片电离氢区。

  1962年,美籍华裔天文学家林家翘(1916—)为了解释银河系旋臂的形成,提出了准稳旋涡结构(QSSS)假说;1964年,他进一步建立了系统的密度波理论,认为恒星绕银心旋转时,绕转速度和空间密度都是波动变化的,由此成功地解释了一些现象。

  现代银河系旋涡模型,其正面形象是标准的水中旋涡;而从侧面看,更像是包在棉絮团中两片合笼的铜钹乐器。但是自1980年代初以来,不断有人对银河系属于旋涡星系的“共识”提出质疑。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吗?他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哈密瓜和雪茄烟的争论

  首先对银河系传统模型大胆叫板的,是英国剑桥天文研究所的吉尔默(G。

  Gilmer)和里德(N。Leeder)。他们运用电子计算机控制扫描光束的底片测量仪,可找到比老办法所能找到的最暗星还暗弱100倍的恒星,大大提高了对银河系恒星相对计数的可靠性,能有效地测定恒星的空间分布。

  新技术产生了惊人的新发现:银河系不是一个旋涡星系,而是一个椭圆星系,形状活像一只巨大的哈密瓜。吉尔默和里德进一步考察了银盘的厚度,发现除薄盘之外实际上还存在一个扁球体状的厚盘,从银道面一直延伸到原有薄盘的4倍那么远,总质量估计是薄盘的2~3倍。而以前由于观测仪器的限制,大量的暗弱星都成了“漏网之鱼”。显然,这一发现对研究银河系形成和演化关系重大。

  这个厚盘也可以称为“银球”,但已不是原来银河系中心区域的那个小的核球了。

  接着,戴维斯(R。L。Davies)等人的进一步理论研究表明,一些椭圆星系的光度和旋涡星系球体的光度差不多,则两者的自转情况也基本相同;如果考虑到银河系新发现的暗弱星数量巨大,那么银球也可以看作是椭圆星系中的某种等级。根据天文学家哈勃(E。P。Hubble,1889-1953)

  的分类,椭圆星系按其扁平程度(椭率)的不同可分8个次型,分别以E0、E1、E2、…E7表示。其中E0型是圆星系,E7型最扁平。而且,同一类型的质量差别很大,有巨型和矮型之分,就像哈密瓜和鸡蛋,都是椭球体,但体积和重量相差悬殊。

  必须指出的是,吉尔默等人发现的银河系大银球和银晕不同。银晕近似于球状分布,物质密度比大银球低好多,有许多几乎不发光的物质。与此相反,大银球里有许多暗弱恒星。

  受到吉尔默等人的启发,新的说法接踵而来。1991年,日本国立天文台的中井尚宣布说,银河系的样子像一支巨大的雪茄烟。雪茄是一种由烟叶直接卷成的长条烟卷,外形呈扁椭球体。他说,这是他对银河系中央区域的气体密度进行了长达3年的研究后得出的。在此之后,有相当多的研究论文认为,银河系中央部分不是原来认为的铜钹状,而是雪茄状或至少呈扁长的菱形状。他们中有人在对银河系中央气体和尘埃云进行测量的基础上,再用电子计算机对气体运动进行了模拟,得到的理想模型也是雪茄状。

  发现银心贯穿着一根巨棒

  在中井尚雪茄模型提出之前一年左右,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布利茨(L。Bricie)、普林斯顿大学的斯珀盖尔(D。Spagale)对银河系资料重新进行整理分析,主张银河系是一个棒旋星系,而不是正常旋涡星系。在1990年1月美国天文学会一次学术讨论会上,这一宣布顿时使会场沸腾了起来。

  他们认为,银河系核球不是圆球形的,而是以恒星为主构成的鸡蛋形,中间贯穿着粗棒状结构。这是他们重新分析了15年前对星际氢云的21厘米射电观测数据后发现的。银河系有支棒状结构贯穿星系核,这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正常的棒旋星系,旋臂是从粗棒两端伸出,几乎与棒体成直角,有靠紧的也有展开的。

  银河系棒状结构的存在,已由红外光的观测进一步证实。由于天体辐射的电磁波红外波段(0。7~1000微米)能较好地穿越宇宙尘埃的掩蔽作用,而在绝对温度4000开以下的天体,主要辐射在光谱的红光之外即红外区域,所以红外技术能帮助天文学家发现以前无法发现的许多天体。用高灵敏度的红外探测器对银心附近的恒星进行观测,发现这根粗棒的东端向南略为倾斜,并穿出了银道面。有迹象表明,棒的倾斜部分应离地球不太远。这根星棒的发现有助于说明银河系的许多现象,如旋臂形态和维持等问题。

  美国贝尔实验室斯塔克(T。Stack)博士领导的小组,近年来对星棒进行了定量计算和计算机模拟。他们证明,由于星棒的引力效应,会使银心附近的大质量星际气体尘埃云迅速旋进银核,造成极其激烈的中心恒星爆发,形成大量的几百倍太阳质量以上的新恒星。这类恒星质量巨大,光度特高,很不稳定,会不断产生激烈异常的超新星爆发,释放出巨大能量。1973年,意大利天文学家马拉斯奇(L。Malaski)等人就指出过,在银核1000多光年以内的区域,可能存在2000万颗中子星,这是强超新星爆发后的产物。但是星棒是如何形成的?这对人类来说还是个谜。

  长期以来,天文学界普遍认为,宇宙中每个星系的中央一般都盘踞着一个巨大的黑洞。2000年9月21日,英国权威的《自然》(Nature)杂志刊登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些天文学家的报告。报告声称已发现有3颗恒星像行星一样环绕着半人马座A*射电源在旋转,该射电源质量约为太阳的260万倍,离地球约2。6万光年,向外发射着强X光射线。这是银心可能有一个巨大黑洞的新证据。

  至此,银河系的真实形状是否己经清楚了?谁也不敢把话说死。因为“不识银河真面目,只缘身在银河中”。只有在银河系外面,才能真正看清银河系的全貌。然而,飞出银河系的最低速度(第四宇宙速度)大约是110~220公里/ 秒,谁也不知道人类什么时候能做到。因此,人们仍只能以间接的办法推断它的形状,通过不断的猜测、观察,再猜测、再观察……,逐步逼近更符合它本来面貌的认识。

  (节选自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副教授李啸虎的文章,本书仍然采用国际天文学界对银河系结构形状的流行看法)

小说相关章节:黑暗领域之王中王传奇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