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于禁将军诊断书,6

[db:作者] 2025-07-03 18:51 5hhhhh 8830 ℃

五·看不看都行的注释篇

   共生关系是联系自体心理学,人格发展,非正常心理学,心理动力,认知……等一系列理论而形成的一个庞杂概念。我这种水平一两句话概括不来,只能举几个有助理解的例子。

   最典型的是父母与子女。特别在婴儿时期,混沌无知的孩子默认父母(主要是母亲)与自己是共同体,父母也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人格思想精神等等,投射到孩子身上。之后孩子独立人格逐渐形成,不再接受这种强加时,双方的精神开始相互绞杀。到青少年时,就进入了关键期。此时孩子的反抗达到顶点,若父母已坠入病态共生不能自拔,将会感到无比受伤,并采取种种手段来遏制反叛。其结果若非孩子的自我被全面抹杀,就是共生关系与情感一起断裂。最糟糕的情况,一方或者双方只得选择死亡来彻底粉碎这层关系。

   理想情况是,父母能意识到共生的不健康,并加之合理引导。在保留感情联系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将共生解体,转化为浓厚的亲情。

   但这在现实中并不多见,沉浸在病态共生中的人们很少清晰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更遑论采取有效措施。现代社会有很多病态共生发展到极致,以至产生各种悲剧的例子。

   关于共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南希·弗莱迪所著《母亲/我自己》一书很有代表性。国内心理学家武志红也曾结合中国文化,浅入深地探讨过相关问题。

   成年后,共生关系距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小到家庭或情侣,大到国家,不大不小比如公司企业,都在追求着团结无间和高度忠诚。这可以视作共生关系的一种延伸。(具体参看注释二)

   只不过追求归追求,由于缺乏情感基础,除家庭或情侣关系之外,其他关系里很难建立起真正的共生。如果每个成员都拥有完整稳固的自我同一性,那就更不可能了。即便真有,其程度也会有控制。不会发展到“背叛者去死”那么极端。(具体例子参看注释三)

   

   注释二:从周王朝开始的宗法礼教,使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地位,安心成为群体的一份子。而这个群体,大到一个国,小到一户普通人家,对其成员的忠诚度都有着高度要求。对于背叛了团体的人,社会整体倾向是人人得而诛之,比如不孝,比如叛国。当然究竟什么行为才算不孝或者叛国,其定义随着时代更迭而有所变化,但核心始终没变。可以说,群体和共生是相辅相成的两面,贯穿在我们的民族文化里。

   

   注释三:同样是情侣共生,自我同一性有缺陷的人在面对分手时,无论对方出于什么理由,都会视之为背叛,并产生严重的仇恨,甚至可能以杀死对方来施加惩罚。但自我同一性成熟稳定的人,虽然也会非常痛苦,却会采用更理性的方式来处理,也不会产生“盼望对方死”这种程度的仇恨。

   当然这只是理论。实际当一对情侣能营造出共生关系时,至少其中一方的自我同一性一定是出了点问题,可能是由于感情的催化而遭到破坏或倒退。

   

   注释四:这种心理反应,掌控者和受控者体验角度略有不同。只有被受控方依附时,掌控者才能感受到自我被肯定,因此他们也很害怕失去这层关系。受控者一旦流露向往自由的苗头,掌控者就会感到被伤害,继而愤怒,痛苦,不顾一切扑灭自由火苗,一再加固自己的控制力。

   一旦掌控者表达出不满,病态的受控者会归咎于自身。无论实际上谁对谁错,受控者都会有负罪感,随之作出种种赎罪的举动。掌控者的怒火越强,受控者在赎罪上付出的就越多。

   但无论掌控者或受控者,其背后的动因都是:“如果我不这样做,你就会离开。而我不能失去你。”

   这就是共生的可怕之处。“失去你”的恐惧,压倒了理性,自尊,逻辑,是非观……等等一切。为躲避这种恐惧,沉浸在病态共生中的人们愿意付出包括生命在内一切代价。

   

小说相关章节:真三國無雙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