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艳说大唐(大唐风流记)(未删1-219章) - 22,2

[db:作者] 2025-07-05 20:31 5hhhhh 7450 ℃

  李世民面色一紧,瞧向长孙恒安,道:「长孙兄,令妹已许配此人么?」

  长孙恒安黝黑的脸红中带紫,道:「李兄,勿要听他胡说。」

  杨子大大方方的坐了下来,道:「是否胡说,尽管叫无垢来当面对质就是,口说无凭,眼见为真嘛。」

  长孙恒安在李世民耳畔低声嘀咕了几句,李世民动容,充满复杂的神色瞧向杨子。

  「原来是最近风头正劲,轰动武林的妖刀杨子,失敬失敬,在下李世民。」

  终于舍得自报身份了么,杨子哈哈一笑,道:「原来是赫赫有名的李阀二公子,你怎么会来洛阳,这里可不是你应该来的地方啊。」

  要知李世民乃李阀最重要的人物,李渊现在的江山有九成是他打回来的。若泄露行藏,敌对的各大势力谁不欲得之而甘心?杨子见他肯报出真实身份,也是不免有些意外,但随即便猜出他的意图来,这厮历来喜欢玩那一套礼贤下士的虚伪玩意儿,肯定是觉得自己有值得他利用的价值,想要招贤纳士吧。

  李世民朗声笑道:「多谢杨公子关心,李某来此其实是为了一个人而来的。」

  他并不说破,而是邀请杨子同坐。

  杨子也不矫情,来到他们那桌坐下,桌上只是摆放着几碟冷盘和一壶酒。李世民亲自给他斟了一杯酒,那殷勤的模样,倘若杨子是这个时代的人,一定会被他这样一个大门阀的公子能做到这样地步而感动,可惜,李世民的亲和对于杨子来说,更觉其虚伪。

  「杨公子,实不相瞒,家父和长孙家早已订了亲事,无垢姑娘正是我的未婚妻子。」

  杨子道:「哦?难道一女可以嫁两次的么?」

  长孙恒安对他极其不满,哼了一声。李世民道:「我想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倒不如喝杯酒,说说清楚也就是了。」

  杨子见他这么淡定,忽然在想,假如李世民连老婆都肯让给咱,那还真不好拒绝他了,心中顿时一凛,不能,千万不能让他做人情,本来就是我的女人,凭什么还欠他人情?道:「其实,我来洛阳是因为数月前和无垢有约,今趟是来接她的。」

  长孙恒安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们家早和李家订下了这门亲事,你凭什么横插一脚?」

  杨子寸步不让道:「长孙兄,无垢为何会离家出走?想必你也知道缘故吧,你们这些高门大阀,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不顾女儿的幸福,长孙兄,你扪心自问,你配不配做无垢的大哥!」

  长孙恒安怒道:「姓杨的,我配不配与你何干?这是我们家的家事,你凭什么多管闲事!」

  杨子指着李世民道:「你以为我不知道么?杨广死后,天下大乱,政局动荡,你们长孙家和李阀素来关系好,嫁女不过就是因为看中了李阀的势力,看中了李阀将来的潜力,好有个庇荫,长孙兄,我今天说话就是这么直了,我也告诉你,无垢我娶定了,谁来都无法阻止我,你们要和李阀联姻,叫你老爹再赶紧生一个罢!」

  这话说得实在是刻薄到极点,饶是李世民涵养再好,也是勃然变色,正要发作,杨子却是立刻转头道:「二公子,请你见谅,我不是混人,我也不跟你说什么割爱之类的话,我们不如一起去长孙兄家里,当面问无垢,若是她愿意嫁给二公子的话,杨某立刻掉头就走,决不纠缠,也请二公子尊重一下无垢的意愿,你说呢?」

  李世民脸色一变再变,沉吟良久,面容终于是缓和下来,道:「杨公子所说也未尝没有道理,可是,站在长孙兄的立场上来说,也未尝就是错的,长孙伯父年事已高,长孙兄要肩负起家族的重担,他这么做,又有什么不对么?」

  杨子瞧了李世民一眼,道:「二公子,请恕我直言,长孙兄和你结亲家难道就一定会有稳定的依托么?二公子乃是人中之龙,据关中之险以养势,关外的风风雨雨,长年的磨练厮拼,如今锋芒已露,天下英雄割据,知二公子者居多,知大公子的却少,然而,问题就出来了。」

  李世民神情一动,道:「请杨公子指点。」

  杨子道:「指点哪敢当,只是明摆着的事就在眼前,无论二公子再有才能,令尊会否废大公子而改立你为世子呢?你东征西讨,也只是在为父兄打江山,令尊在世时倒也能镇得住,一旦他不在的话,拥有才能和人望的二公子便将成为大公子眼中的刺,他将无法容忍二公子的存在,长孙兄,你们家族会否被牵连其中,我就不得而知了,嘿嘿,我这话说得的确有点让人无法接受,但是,二公子,你自己心里是清楚的。」

  眼中忽然射出锐利慑人的异芒,沉声又道:「但,明珠始终是明珠,纵是一时被禾草盖着,终有一天会露出它的光芒,二公子岂是肯屈居人下的人?」

  李世民虎躯一震,眼中如电一般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旋又透出哀伤不平的神色,低声道:「当日我助家严起兵太原,他曾答应我们兄弟中谁能攻下关中,就封其为世子。当时并曾私下亲口对我说:「此事全由你一力主张,大事若成,自然功归于你,故一定立你为世子』。」

  接着双目寒芒一闪,续道:「当时我答道:炀帝无道,生灵涂炭,群雄并起,孩儿只愿助爹推翻暴君,解百姓倒悬之苦,其他非孩儿所敢妄想。」

  长孙恒安首次听到这等秘闻,更知道李世民并非世子,不禁忿忿不平。

  杨子带着几分挪揄的口吻道:「二公子,你这话可真是言不由衷,你若是真的这么淡泊名利,何以刚才又流露出忿懑不平的神色呢?」

  李世民颓然叹道:「因为我怕大哥是另一个炀帝,那我就罪大恶极了,否则纵使家严因妇人之言而背诺。但自古以来便有『立嫡以长』的宗法,我也没什么可说的。」

  杨子心中冷笑,你大哥是否是第二个炀帝,你现在就开始操心了么?伪君子便是如此,怎么折腾都要为自己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忽然间,有人低呼道:「说得好!」

  三人愕然望去,只见二楼另一头的屏风之侧坐着一个客人。杨子和李世民交换了个眼色,均是掩饰不住心中的惊异。这人明显是刚来不久,但三个人都没有发觉同时何时坐在那里的,而且楼下还守着四个人,他就这么出现了,若非是大白天不至于有鬼,他们简直就要疑神疑鬼了。

  此人只是从背影便显得修长优雅,透出一股飘逸潇洒的味儿,束了一个文士髻的头发乌黑闪亮,非常引人。

  李世民扬声道:「兄台刚才的话,不知是否针对在下来说?」

  那人头也不回的淡淡道:「这里只有我们四人,李兄认为那句话是对谁说呢?」

  三人听得脸脸相觑,泛起高深难测的感觉。

  不过他的声音低沉,缓慢却又非常悦耳,似乎并无恶意。

  李世民道:「兄台何不过来喝杯水酒?」

  那人道:「李兄客气了,秦某一向孤僻成性,这般说话,反更自在。」

  李世民朗声一笑,道:「天下每多特立独行之士,请问秦兄怎么称呼?」

  那人徐徐道:「姓名只是人为的记号,两位便当我叫秦川吧!」

  秦川之名一出,杨子立时便想起一个人来!

             第124章圣女降临

  不单是杨子震惊,李世民的内力修为也是不低,更何况还有楼下四位保镖,居然没能察觉到「秦川」是何时坐在屏风后头的。

  杨子猜出这「秦川」的身份来,暗暗惊喜此趟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了,本想看清楚他的面容,只是他背着身子,不以真面目示人,又不好贸然上前去看,只好放弃了这一猎奇心理。

  那秦川道:「李兄刚才提及令兄之事,不知有何打算?」

  李世民苦笑道:「那番话入了秦兄之耳,已是不该,难道还要作公开讨论吗?」

  秦川耸肩道:「李兄有大批高手随来,大可在倾吐一番后,再遣人把秦某杀掉,如此便不虞会被第三者知晓。」

  世上竟有人教别人杀了自己灭口的?不过他耸肩的动作非常好看,更使人难起杀伐之心。

  「砰!」

  李世民拍桌叹道:「我李世民岂是这种只顾已身利益,妄伤人命的人,秦兄说笑了!」

  秦川冷然道:「你不杀人,别人就来杀你。令兄比世民兄大上十岁,当年在太原起事时,他还在河东府,未曾参与大谋。一年之后,他却硬被立为太子。在平常时期,这倒没有什么问题,但值此天下群雄竞逐的时刻,世民兄在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斩关夺隘,杀敌取城,而他却留在西京坐享其成。纵使世民兄心无异念,但令兄仅以年长而居正位,如何可令天下人心服,他难道不怕重演李密杀翟让的历史吗?」

  李世民脸容一沉,缓缓道:「秦兄究竟是什么人?竟能对我李家的事知道得如此清楚?」

  此人语调铿锵有力,说理通透玲珑,掷地有声,教人无法辩驳。但杨子听他说出这番话来,更是确信无疑,此「秦川」正是乔装改扮的师妃暄啊!

  秦川淡淡的道:「世民兄若不想谈这方面的事,不若让我们改个话题好么?」

  李世民奇道:「秦兄尚有什么话要说?」

  秦川缓缓道:「我想向世民兄请教为君之道。」

  切,早就知道你要问这个了,你来挑选明主,我怎也不难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杨子看到李世民满头雾水,不由得好笑。

  其实李世民现在又不是什么君主,现在李阀只是处于打天下的时期,就算李世民有心取李建成之位而代之,那这句话也应该由他向什么人请教,而不应反被别人来考较质问。

  李世民盯着他的背影,皱眉道:「秦兄若能说出问这个问题的道理,我李世民奉上答案又何妨。」

  秦川平静地道:「我做人从来都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很少会费神去想为何要怎么做。刚才我正是想起世民兄设有一个『天策府』,专掌国之征讨,有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郎中二人、军谘祭酒二人,典签四人,录事二人,记室参军事二人,功、仓、兵、骑、铊、士六曹参军各二人,参军事六人、总共三十四人,俨如一个小朝廷,可见世民兄志不只在于区区征战之事,才有感而问。」

  李世民听他如数家珍般详列出「天策府」的组织细节,都听得目瞪口呆,哑口无言。

  秦川淡淡道:「这理由够充份吗?」

  李世民苦笑道:「我服了!若秦兄肯为我所用,我必会请秦兄负责侦察敌情。所以为君之道,首要懂得选贤任能,否则纵有最好的国策,但执行不得其人,施行时也将不得其法,一切都是徒然。」

  秦川却不正面答他,沉声问道:「大乱之后,如何实现大治?」

  李世民道:「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若为君者肯以身作则,针对前朝弊政,力行以静求治的去奢省费之道,偃革兴文,布德施惠,轻徭薄赋,必上下同心,人应如响,不疾而速,中土既安,远人自服。」

  这番话说得文绉绉的,杨子听得眉头蹙起,但也差不多听懂了大意,这李世民,的确有些才能,说得头头是道。

  正思索着待会儿她若问自己,该怎样回答时,秦川又问道:「昔日文帝杨坚登基,不也是厉行德政,谁料两世而亡,世民兄对此又有何看法?」

  李世民叹道:「秦兄此句正问在最关键处,只此已可知秦兄识见高明,非同等闲。未知我们可否移座与秦兄面对续谈呢?」

  杨子心中赞好,秦川却笑道:「尝闻世子爱结交天下奇人异士,当然亦有容纳各种奇举异行的胸襟。区区一向独来独往,这么交谈最合区区心意,假若世民兄坚持要换另一种形式,区区只好告辞!」

  想一睹芳容的愿望破灭了,杨子暗骂:这些自以为是的所谓名门正派,最喜欢装神秘,有什么好装逼的,你也不会长着三只奶子。

  李世民好像被假秦川传染了似的,也耸了耸肩,道:「我只是想一睹秦兄神采,既是如此,便依秦兄之言吧!」

  秦川淡然道:「早知世民兄不会强人所难,这么就请世民兄回答刚才的问题好了。」

  李世民不解道:「秦兄为何像是要考较我当皇帝的本领似的呢?」

  杨子心内不屑的一笑,除了师妃暄外,谁有兴趣来问李世民这类有关治国的问题?她就是在决定和氏璧的得主哩。

  秦川油然道:「良禽择木而栖,这么说世民兄满意吗?」

  李世民默想片刻后,正容道:「致安之本,惟在得人。隋室之有开皇之盛,皆因文帝勤劳思政,每旦听朝,日夜忘倦。人间痛苦,无不亲自临问,且务行节俭,奖惩严明。只可惜还差了一着,否则隋室将可千秋百世的传下去。」

  杨子插口道:「隋室两代而亡,何等可惜,杨广最失败的地方就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他太想建立伟业,超过文帝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其实,大隋灭亡,只不过是便宜了那些野心勃勃的战争贩子而已,李密如是,杜伏威如是,窦建德如是,甚至于……」

  他瞧了李世民一眼,其意明显,李阀也被他包括在内了。

  李世民眉头皱起,秦川却是听出了一些兴趣,转而向杨子问道:「那么,杨兄认为,治理国家应当如何?」

  杨子略一沉吟,道:「治理国家,首先应谨记以民为本,取消贵族门阀的特权,做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杜绝贪污受贿等腐败问题,针对此点,可设立廉政公署,如此一来,政令清明,取消了贵族的特权之后,人人平等,如同秦朝商鞅变法一样,朝廷官职应是有能者居之,杜绝尸位素餐的无能之辈,同时兴修水利和交通,开垦荒地,让百姓居者有其屋,再以低税惠及百姓,鼓励农业、丝织业、航海业、造船业、海外商贸、商业、手工业、制造业,只须社会安定,藏富于民,国家自然昌盛繁荣,而且,永不加赋,真正做到藏富于民,这样的话,试问百姓怎会不爱戴自己的祖国呢?这是对内,还有对外,我们应该团结所有和我们友好的邻邦异族,与汉人一视同仁,只要是我们的国民,不论是什么民族,都应该视同一家,以我们中原的文化来熏陶他们,同化他们。倘若遇到敌人,则应坚决剿灭打击,直至其投降或者灭族为止。」

  杨子长篇大论的说了一通,当中的人人平等,取消贵族特权,实是令当今之人匪夷所思,更有那些什么永不加赋和藏富于民,就连李世民也是陷入了沉思当中。

  秦川静默许久,忽然叹道:「杨兄胸中包罗乾坤,只可惜毫无根基,如若不然,将来必定是人中之龙。」

  杨子傻眼了,敢情老子口水喷了一斤多,全都浇花了?什么叫毫无根基,这不就是说我没戏了?

  杨子昂然起身,道:「乱世出英雄,我杨子就不信,凭我的能力不能闯出一条道来!人生中最精彩的就是从无到有,赤手空拳打出一片天地,将相本无种,将来的天下,必有我杨子的一席之地!」

  秦川声音微沉,道:「天下已经够乱了,难道杨兄不念百姓战祸之苦,非要赶这趟浑水么?」

  杨子已经被她彻底的激怒了,冲口道:「师妃暄,你凭什么就认为我不能带给天下百姓福祉?」

  师妃暄!

  他一口道破师妃暄的名字,李世民和长孙恒安均是面上变色,表情说不出的精彩,慈航静斋圣女师妃暄携和氏璧入世,将为天下寻找真龙天子,此事早已轰传天下,谁人不知?相比杨子的愤怒,李世民却是心中窃喜。

  师妃暄也终于动容,她那婀娜玉背微微一动,终于离座转身……

              第125章论国

  当师妃暄回转身来时,杨子脑中登时轰然一震,以他见惯美女的丰富阅历,也不由得涌起惊艳的感觉。

  但她的「艳」却与绾绾绝不相同,是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么自然的、无与伦比的真淳朴素的天生丽质。

  她那异乎寻常,令人呼吸屏止的美丽,确非尘世间的凡笔所能捕捉和掌握的。美眸清丽如太阳在朝霞里升起,又能永远保持某种神秘不可测的平静。纵使是身着男装,都无法掩盖她那飘逸的风姿美态,就那么静静的一瞥,杨子、李世民和长孙恒安均是目瞪口呆,浑然不知身在何处,更有一种自惭形秽之感,仿佛就连再说出一句稍稍粗俗些的话语也会亵渎了这位仙子一般的动人美女。

  然而,杨子是第一个缓过神的人,毕竟,古今中外的美女他是见过不少了,绾绾那种精灵一样妖艳的美女也摸过了,自然,对师妃暄的抵抗力,他比李世民等人要强得多。

  清音袅袅,师妃暄道:「杨兄是怎么猜出我的身份的?」

  当然是从黄易大师书上看来的。杨子道:「慈航静斋挑选真龙天子终结乱世,举世皆知,师姑娘你来得遮遮掩掩,不露真面目,唐突的问李阀二公子什么治国之道,我猜,除了慈航静斋的圣女师妃暄之外,谁也没这个兴趣来问这些。」

  师妃暄道:「杨兄聪颖过人,一猜便中,真人面前果然说不得假话,既然被你识破身份,那也就不用藏着掖着了,以杨兄高见,妃暄选择李家二公子是否正确呢?」

  这不就好像当着总统候选人的面问,我选他当总统好不好?我圈圈你个叉叉。杨子道:「慈航静斋乃是受天下人敬仰的名门正派,但师姑娘你似乎有怂恿二公子弑兄争夺世子之位的嫌疑,这么做的话,岂非有违纲常?倘若此事公诸于众,二公子必定声名扫地,手下谋臣将领人人离心,天子失德尚且诸侯反叛,更何况是二公子。」

  杨子此言极是厉害,一番话责备了师妃暄的同时,还指出李世民并非真龙天子,而且,这句话更令李世民心中露出杀机,只是,杨子毫不在乎,既然选择了争霸天下这条路,迟早是要面对李世民这匹狼的,早点面对也没啥大不了。

  师妃暄瞥了李世民一眼,目光重新投在杨子脸上,淡淡的道:「那么,杨兄认为当今天下,谁才是真龙天子呢?莫非是你么?」

  杨子眉头一皱,师妃暄虽然语气云淡风轻,但话中的语气却是隐含讥讽,他一向都觉得原著中的师妃暄是个超然世外的大美人,心地纯洁,毫无功利之心,哪知道见面不如闻名,她的形象在心中登时大打折扣。

  杨子傲然道:「谁是真龙天子,这句话问得好,谁都希望自己是,可是不可能有野心的人都是当皇帝的料,师姑娘的心目中,大概就只有瓦岗军的李密和李阀的二公子吧?」

  师妃暄并不作答。

  杨子笑道:「现在这种形势下,无论是哪一方得到宁道奇和慈航静斋的助力,得到和氏璧,距离皇帝的宝座也就近了一大步,我杨子一样也对皇帝的宝座与和氏璧有兴趣,师姑娘,我知道,以我现在的实力,还未能入得了师姑娘的法眼,而李二公子却又文韬武略,加上背后是李阀这个如日中天的大家族,师姑娘选择他也是无可厚非的,不过,我杨子也是一个不信邪的人,跟人斗,跟天斗,我不在乎,我享受的,就是这个过程,你们慈航静斋无论选择谁,我都会继续我走的路。」

  师妃暄道:「杨兄先前说到野心,莫非杨兄这不算野心了?」

  杨子哈哈一笑,毫不犹豫的道:「当然算。可是,我不虚伪。」

  师妃暄淡淡的道:「杨兄颇具治世之才,何不辅佐明君,流芳百世呢?」

  杨子针锋相对道:「师姑娘,你毕竟年纪太轻,你可知道鸟尽弓藏的道理?更何况,我绝对不会为人效力当奴才,纵使是我不愿当皇帝,也要亲手打下江山来再交出去,人嘛,要么就早点死,要么就精彩的活着。」

  李世民赞道:「杨兄说得好!人就要精彩的活着!」

  杨子本想挖苦他两句,但想到他毕竟是秀宁的哥哥,便忍住了,只是淡淡的拱了拱手。

  师妃暄突然道:「妃暄还未确定谁人能成为将来的明君,但是那个人若不是杨兄的话,杨兄可否为天下百姓着想不要与他为敌?」

  杨子道:「周朝七百多年,秦朝两世而亡,西汉两百年,东汉两百年,隋朝不到四十年,请问,自古以来各朝各代的皇帝都说什么千秋万世,为何这些人的统治延续不下去?」

  这个话题实在太大,师妃暄一时接不上口,反问道:「杨兄有何高见不妨明言。」

  杨子微微一笑,转身踱步,至窗台前站定,他背负双手,微微仰头,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儿,不疾不徐的道:「我们的百姓实则是最容易满足的,但凡只要有衣穿,有饭吃,有屋住,怎都会安分守己,遵从统治者,决不至于起来反抗,要当皇帝看似很难,实际上只要记住一个字就够了,那就是『民』,统治者称百姓为子民,常说要爱民如子,可是并非每一个皇帝都能做到,只要善待百姓,纵使有野心勃勃的乱臣贼子想要造反,也无人追随响应。」

  师妃暄听得不自觉的点头,李世民也是微微颔首。

  杨子又道:「但是,一个国家的繁荣抑或是衰败都寄托于皇帝是贤明还是昏庸,那实在不是一件好事,很多朝代的皇帝就因为子孙无能而丢了江山,实在可惜得很,那么,究竟要怎样才能避免呢?」

  说到这里时,杨子故意顿住不说,故作高深的瞧向窗外。

  李世民和师妃暄异口同声的道:「该如何避免?」

             第126章惊世骇俗

  杨子缓缓说道:「正如我刚才所言,一个国家是兴盛还是衰败,全看当朝的皇帝是贤明还是昏聩,如果皇帝贤明那就普天同庆了,反之则百姓遭殃,孔子曾说过,百姓是水,皇帝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世民喃喃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杨子回头瞧了他一眼,忽然想,我这该不是在给小李子上课吧,干咳两声,继续道:「一个国家的兴衰命运都系于皇帝一人之身,这实在有点太儿戏了,国,不是皇帝一人之国,万一出了一个只会说『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那样的『人才』,岂不是糟糕?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只由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还应该有一个议会!」

  「议会?」

  师妃暄脱口道。

  杨子正色道:「正是,皇帝每颁布一项政令,应与议员一起商讨其可行性,不能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议员根据皇帝的意思进行投票,来决定此项政令是否可行,是否能够加以完善,议员分为正反两方,拥护和反对的都应拿出自己的详细意见,这样,可以杜绝皇帝的错误。」

  在场三人均觉匪夷所思,如此大胆的言论,他们首次听闻。李世民道:「皇帝在朝会上有大臣共同议政,何须议员多此一举,这算是什么方法了?」

  杨子道:「大臣是皇帝的奴仆,皇帝金口一开,说什么就是什么,大臣有胆量反对么?议员则由百姓担当。总之一句话,皇帝不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试想一下,假若杨广决定三征高丽之时,有议员来否决他,大隋会否因此国库空虚?百姓会否怨声载道?强大的大隋会否灭亡?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一直没有开口的长孙恒安冷笑道:「当皇帝不能为所欲为,谁还抢着当皇帝了?」

  杨子猛一拍掌,大声道:「对!就是这句话了,当皇帝不能为所欲为!国是百姓的国,不是皇帝一人的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不能只是空话,不能只是皇帝用来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堂皇货。」

  师妃暄道:「但是,又大臣又议员,岂非要乱套么?到时两方互相争权,朝廷岂不是更加混乱么?」

  杨子笑道:「都说了议员来自民间,他们有议政权,却无决定权。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就必须接受新观念,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以后,不管皇帝多么平庸,只要按照这个制度来治理国家,就难以出乱子,这就是人治国和制度治国的根本区别了。好了,不往下说了,我脑子里的东西,再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这样灌输来自后世的观念,这些人哪里接受得了那么多?

  他指了指长孙恒安,道:「长孙兄,我千里迢迢来到洛阳,就是为了见令妹,履行当日的诺言,烦请长孙兄为我带路。」

  师妃暄道:「杨兄可否再不吝赐教?」

  杨子见师妃暄那云淡风轻装逼耍神秘的态度已经变了,心中不禁得意。叫你装逼,在老子面前,没人能装逼!

  「师姑娘,在下和无垢姑娘有约,恕不能奉陪了。」

  哥就是要吊起来卖,谁让你狗眼看人低了,哥肚皮里装的可是「上下五千年」哩,你那点小墨水,跟我忽悠,还嫩了点。

  师妃暄道:「那……不若请长孙兄邀请令妹前来,妃暄和杨兄和世民兄在此等候,也好有机会再聆听杨兄的高论。」

  长孙恒安被师妃暄美眸一瞧,登时神魂颠倒,不敢正视,低下头来,心慌意乱的应道:「是,是,我这便去。」

  脚步虚浮着走了下楼。

  李世民见师妃暄对杨子的态度如此,不由得心生嫉妒,但他喜怒不形于色,掩饰得极好,作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

  杨子假作沉吟,道:「我哪里算得上什么高论了,我杨子无权又无势。」

  师妃暄道:「杨兄太谦逊了,虽然刚才之言有些惊世骇俗,但细思之下,却也不无道理,杨兄之才,妃暄生平仅见。」

  她瞧了李世民一眼,又道:「假若杨兄能辅佐世民兄,必能成就大业。」

  杨子一怔,咧嘴笑了,自己卖弄了这么多,到头来,依然是竹篮打水,看来慈航静斋是铁了心要捧李世民,可笑自己还装腔作势的说了一箩筐的废话。

  「师姑娘,看来杨某只能拒绝姑娘的好意了,我说过,我绝对不可能向任何人臣服,哦,除了美女之外。」

  师妃暄面色微露不悦,正要说话,李世民道:「师姑娘,杨兄凌云之志,怎肯甘居人下?我们还是不要勉强他了。」

  杨子哈哈一笑,道:「知我者,莫若李二公子,我宁可做站着的穷人,也不做跪着的富贵狗。既然话不投机,那就恕我失陪了。」

  李世民道:「杨兄不等无垢姑娘来么?」

  杨子笑道:「无垢心已属我,什么人也抢不走,来日方长。」

  他瞧也不瞧师妃暄一眼,就那么洒然而去。

  走出酒楼时,杨子想到那师妃暄肯定会气得月经不调,心中便恶趣味的笑了,这个慈航静斋新一代圣女,向来高高在上,想必还从没有男人在她面前表现得跟自己这样淡然从容的。不错,你是个超级大美人,一副好皮囊而已,那又如何!别人当你是神是仙,老子就偏不睬你!

  只不过,那和氏璧是一定要弄到手的,别人不知和氏璧的神通,杨子是最为清楚的。……

  「当!」

  悠扬的钟声,从山顶的寺院内传开来。

  杨子来到位于洛阳之南郊外的净念禅院之外,星繁月无,寺院之中的各处点着小豆子般的灯火。杨子当然知道净念禅院中高手如云,那些和尚的厉害不下于慈航静斋的尼姑们,只是他知道,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师妃暄肯定已经做出了决定,将会选择李世民为辅佐对象,和氏璧也将会在不久之后交给李世民,若不提前把和氏璧偷来,到时候就得和李世民正式敌对了,无论站在秀宁的立场还是为了唐帮的生存,都是不明智的,所以,不论净念禅院有多难闯,那也得闯一闯!

            第127章奇异的联系

小说相关章节:艳说大唐(大唐风流记)(未删1-219章)艳说大唐(大唐风流记)(未删1-219章)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