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江山射姬】第一部诺亚方舟 (第十一章-第十五章),5

[db:作者] 2025-07-27 23:38 5hhhhh 7390 ℃

  陈肇收拾好了实验装置,然后将第三本书交给了钱幼汐,书名为《何为生物学》。

  有了一些基本的观念基础之后,陈肇开始向钱幼汐传授生物学基础,并且结合生物学基础解释中医医药、阴阳五行、望闻问切有效的可能性,这篇文章很长,足够钱幼汐学习一段时间,后面,陈肇还给钱幼汐准备了更加复杂难学的书,比如《人体的206块骨骼》,《心肝脾肺肾详解》等好几本更加深入,专业的书籍,当钱幼汐开始学习这些书的时候,就是陈肇正式给她灌输传授解剖学基础的时候,帮助她破处传统封建思想中「遗体神圣不可侵犯」的糟粕思想,带领她正式进入现代医学理论。

  在此之前,如果说钱幼汐对陈肇的感情大多数是欣赏的话,今天之后,钱幼汐开始崇拜陈肇了。

  进化论、瘟疫论、生物学,这些东西不是一两句话,一两个药方,一两个看病的经验,这是成体系的大学问,放眼历史,能够把医学知识在理论上大一统的人有多少?自己的老祖先钱乙恐怕都做不到这种程度!钱幼汐慢慢开始意识到,自己正在参与一个改变华夏今后千万代子孙的医术革命!

  陈肇在解答了钱幼汐的大多数问题之后,他最终还是告别了这位细皮嫩肉的小娘子,钱幼汐常年与中药呆在一起,身上有一种少女体香和中药药香混合的独特气味,跟她坐在一起的时候,陈肇被这种淡淡的清香熏陶的有些流口水,钱幼汐白白嫩嫩的脖颈让陈肇有些冲动,但是现在还不是正式下手的时候。

  钱幼汐依依不舍的站在小医馆门口挥手送别陈肇。

  领着钱幼汐走上了正儿八经的医学之路后,开始进入下一步,关于白莲教控制地区的整体治理。

  目前来说,白莲教控制地区的行政方面出现了一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卫生改革2、白莲第一医院3、银子问题4、公序良俗的破坏问题。

  距离上次见面,时隔一个月,陈肇再次召集一堂六香七位手下齐聚陈家,跟他们分享陈家卫生改革的成果。

  陈肇通过这一场卫生改革学习到的最深刻的经验,就是首先要让身处卫生改革中的人们体验到改革的好处,这样改革才具备持续推进的动力,经过一个月的时间,陈家上上下下的人在卫生方面违规的现象越来越少,现在再让他们退回到原来的生活方式,估计他们也是不肯的,各个方面的利好虽然不能像真金白银一样肉眼可见,但是长久来看,推行卫生改革确实有了巨大的成效。

  在以前,头疼脑热,发烧生病等小病经常困扰著明朝人,陈家人自然也不免如此,买药抓药是他们少不了的生活组成部分,卫生条件一上来,病痛自然就减少了,陈家人发现日常开销的一部分银钱被省了下来,省下来的部分远比推行改革的时候付出的成本多出很多,这是一个长久的好处。

  陈肇重点给七位手下展示了陈家对于区域的划分,公厕的功能性,以及日常卫生的注意事项,这三样东西可以照搬到白莲控制区域,自来水对于白莲控制区域来说还是有点超前,陈肇如果想构建大型自来水供应系统,花费的点数是天文数字,目前来说还不能够推行。

  展示过这些之后,陈肇下达了行政指令,要求一堂六香七位管理人员将「卫生改革」的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慢慢推行下去,按照陈家的改革思路,按部就班的在控制区施行。

  陈肇的思想方略七位领导人物都有目共睹,先是构建一部分试验区,试验区推行的成果反应良好,各种问题有了处理经验之后,再扩大推广,以保证不出大纰漏。

  其次就是白莲第一医院的建设问题,在一个月前,陈肇就已经叫停了道路建设,让这些已经有了不少建设经验的工人开始推进第一医院的施工,陈肇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务实,先不要建设一个完全独立的建筑,而是依靠着曾经的白莲教总部向外扩建一个简单的建筑群,利用这个建筑群部署第一医院,这样可以缩短工期,保证各种功能性建筑的集群效应,缺点也有,白莲教总部并不处于白莲教控制区域的人口稠密区,大多数白莲教信徒如果要看病需要长途跋涉才能来到第一医院。

  陈肇当然不是短视的人,他早就看到了这个缺点,因此早早的就开始构建以白莲总部为核心的碎石路网络,将来这些道路上将会跑一些牛车马车之类的公共交通服务项目,让白莲信徒更加方便的能够前往白莲第一医院看病。

  产婆的产前、产时、产后的各种培训也即将开始,这些培训非得陈肇自己来不可,手底下毕竟没人,钱幼汐还在成长期,这次陈肇重返白莲总部,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训产婆,陈肇的目标并不高,他不要求这些产婆能像现代妇科大夫一样接生的如此专业,最重要的卫生条件一定要上去,酒精消毒法、产后护理卫生条例、新生儿的卫生环境等等全部都要落实。

  接下来就要谈到第三个问题,银子。

  陈肇现在总算体验到了什么叫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想组织起一个真正有效率的,管理工业化国家的政府,真的是到处都在缺银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兵,白莲卫队已经基本上具备了战斗能力,但是军队的开销实在是让陈肇难以承受。

  陈肇绝不允许自己练出来的兵是不能作战的低质量兵,历朝历代给出的经验教训实在是太多了,军队的作战能力其一自然是来自于高昂的士气、战法、训练水平,但是最重要的军粮供给是万万少不得的,当兵的吃不好,就天然没有训练的基础,人心浮躁,兵油子也就越多。

  陈肇制定了相当高的饮食标准,一个士兵每天配发五斤粮食,还配发相当于两斤粮食价格的肉蛋奶蔬菜的供应,这种伙食标准,在地主家看了都要心疼,这是明代一个普通士兵的两倍军饷的水平。

  高福利自然意味着高成本。

  一石米仅仅能够担负30人一日的口粮,300士兵集训,一天就要十石粮食,维持三个月的训练就需要近千石粮,这对于陈肇这种地主家庭来说也是极其沉重的负担。

  陈肇家坐拥两千亩土地,这是很大的一块面积了,自耕的部分很少,大多数都租给了佃农,佃农的交租要视种植作物,以及土地的肥力情况而定,陈肇家的土地基本上都是肥田,稻米亩产一季在3……5石左右,佃户种稻米每年要交3石粮,两季水稻种下来盈余4石左右。

  陈肇家纵使坐拥两千亩土地,一年的收租加上自产只不过八千石粮食,要知道这些并非纯收入,去除维持庞大家族所花,交税,祭祀,打点,各种各样的花销渠道算下来,陈肇家一年就能支出将近四千石,一年能攒下的银子不到两千两,换算成粮食勉强四千石。

  简单的计算一下就能知道,陈肇如果想用他制定的饮食水平供养这些人,陈肇家一年的收入只能填平军队的花销成本,如果遇到哪年歉收少收,灾情严重,连预备的应急余粮都拿不出来。

  而且要知道,这才三百来号人。

  陈肇对于养军这种事情完全没有概念,只知道军队花销极大,现在终于有了深刻的体会,如果不能扩大收入补贴军队,不用几年时间这300人就能吃空陈肇这个大地主家庭!

  节流是万万不能的,陈肇必须想办法开源,要么赚银子,要么扩大粮食收入。

  扩大粮食收入有两个方案,一种是种军田,这300个人一边训练一边种地,这个办法确实能够满足开支,一般情况下一个佃农能够负责八到十亩田地,军队需要训练,减轻他们的负担可以做到1人三亩地,这就是近千亩的田,自种自收,刨去税收,年产四千石粮食不成问题,满足军队的开支的同时,还可能有所盈余。

  但是第一个问题是没有田啊,这近千亩的田地从哪里搞?花银子兼并是可以的,但是以陈肇现代人的头脑,可以用银子以更高的效率赚钱,第二个问题就是军人务农必然降低他们的训练效率,还会让他们的身份界限变得模糊,这是陈肇最看重的东西,陈肇需要他们明确自己的身份定位——职业军人,除了对敌作战,保卫家乡,保卫白莲信仰之外,其他的事情都不用操心。

  这要讲到陈肇准备采用的第二个方案,卖有时代代差性质的高附加值产品,方向有两个,一是卖给明的达官贵人,二是倾销海外,陈肇结合自己的历史知识经过全面的分析之后,他认为倾销海外赚取大量贸易盈余的构想暂时还不能成立。

  原因有以下几个,暂且先不提此时的公海海盗横行,最基本的前提就非常悲观——海外得有银子才行,有银子赚的地方就两个,新大陆,欧洲,至于非洲之类的地方,那可都是穷的光屁股部落人,有些地方确实有金矿银矿,但是那是以后有了军事实力之后才能考虑的事情,澳洲美洲等新大陆同理,开发潜力巨大,现在还只能干看着,唯独可以进行贸易的文明区,就是欧洲了。

  自古以来,华夏大地的历朝历代都通过丝绸之路对欧洲形成巨量的贸易顺差,欧洲和中亚地区的银子大量的流入华夏,时至今日,欧洲的银储量已经几乎不能支撑他们进行铸币活动了,明朝的大地上贮存着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银子,在贵金属储量极度匮乏的条件下,欧洲不得已才开启了探索新大陆、殖民掠夺的时代,后来有逐渐形成三角黑奴贸易等等一系列让白银等贵金属回流欧洲的新殖民体系。

  欧洲已经被久居华夏的耕种民族逼得无路可退,久居华夏的华夏人只要银子,生活消费品完全自给自足,欧洲人想以货换货,华夏人根本不答应,而富产于华夏的瓷器、茶叶、丝绸等消费品在欧洲是奢侈品,是欧洲急需的东西,因此长期的贸易顺差的结果就是欧洲缺银。

  千万不要以为大航海时代是什么探索新大陆的伟大征程,总结历史经验来看,就是一句话,欧洲人缺银子了,去新大陆抢。

  陈肇很清楚,如果自己现在也加入到对欧洲的贸易行列,势必会更加扩大贸易顺差,让更多的欧洲人失业,他们失业了自然也就跑去新大陆祸害新大陆的原住民了,这对于陈肇未来开拓新大陆的计划显然是不利的,陈肇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他不愿意加剧欧洲的殖民热潮。

  当然,就算陈肇愿意继续赚欧洲人的银子,他还得考虑船队、船队武装等等一系列的复杂问题,现在考虑这些实在是太早了,国内市场仍然是现阶段银子流动量最大的市场,这是客观事实。

  陈肇初步瞄准了两块国内市场,第一块市场是镜子、玻璃器皿市场,第二块是香水、白糖市场,前一块专门面向明朝的权贵阶层,香水可以适当普及,白糖则是大宗贸易,这两样东西弄好了,利润比镜子玻璃赚钱。

  玻璃在明代的这个时期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玩意,王世贞家里面就有玻璃工艺品,明朝人称这些东西为「琉璃器」,但是不论产自明代本土的玻璃工艺品,还是从海外进口的欧洲玻璃工艺品,品质距离现代全透明玻璃的差距还是肉眼可见的,这些原产于这个时代的琉璃器虽然比不上更加贵重的雕琢玉石、宝石等稀有矿石,价格还是卖的上去的。

  在陈肇的询问下,王世贞家里面一个含有很多杂质和气泡的玻璃杯就叫价将近四十两,即便是质量如此之差的一个杯子,明朝的玻璃工匠要烧一个月,工序极其复杂不说,最重要的是产品的合格率非常低,即便是烧玻璃的老手艺人上炉子干活,一炉子玻璃器烧出来也没多少能拿去市面上卖的。

  对于陈肇来说,镜子和玻璃的科技含量极低,烧这些东西无非就是温控的问题,用点数兑换,用不了多少点数就可以兑换一大批,陈肇也不是没想过建设一个近现代的玻璃厂房,但是建设玻璃厂房用什么时代的技术?比如浇筑法,建设这样一座厂房光基础设施就让陈肇吃不消,需要机械化装配设施,有了这些之后,陈肇还需要建造车间,火窑,熔窑,结构型管道,等等一系列他自己都要研究半天的工业设施,技术太超时代,复杂性就会数量级提升,简单的工艺又不能跟明代的玻璃手工艺者拉开太大差距。

  而且还是那个重要的问题,陈肇手头没合格的工人。

  让这个时代的农民去工厂里面干活?能不能顺利量产玻璃两说,这些农民根本没有安全生产意识,一天时间就能让工厂变成坟场。

  所以不如直接用点数兑换,然后卖成白银,玻璃制品的点数价格是很便宜的,但是却可以卖出很好的价格,本质上就是用性爱点数兑换银子。

  对于玻璃工艺品的一句话总结:点数兑换玻璃的性价比没有高到夸张,但是基本合理,由于玻璃在未来将越来越普及,这个市场的暴利盈利时间有限。

  第二块市场就可以初步规模化工业化了,这就是香水和白糖市场,面向有基本消费能力的阶级群体。

  香水是很好搞定的,因为香水的工艺流程很简单,而且安全,对工人的素质要求不像玻璃那么高,需要的器具不多,两个近代蒸馏装置就可以了,原材料也很好获取,低纯度酒精可以自己用粮食做,陈家自己家里面会一点酿酒手艺的下人有不少,高纯度酒精用蒸馏法就能实现,吸附杂质用到的活性炭虽然还只能用点数兑换,但是活性炭可以反复利用,兑换一次就能长久使用。

  至于香精,陈肇也早就打算好了,江浙一带区域虽然大部分土地都变成了耕地,但是想找花草地实在是太简单了,花点银子发动一些闲在家里面的农妇,让她们上山采花,有了原材料,香精的制取不是难事,最后香精+酒精+水按比例混合,再装在小瓷瓶或者兑换的玻璃瓶里面,一瓶香水就制作完成了。

  这就又要提到陈肇给钱幼汐展示的那一套化学玻璃实验套装了,这些东西都是点数兑换来的,陈肇可不满足于简简单单的用这样一套东西启蒙钱幼汐的科学观念,这一套东西主要是用来蒸馏酒精,给香水制作做准备用的,陈肇对于点数这方面可是抠得很,点数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

  白糖的制作工艺更加简单,在这个时期,还没有纯粹的白砂糖出现,因为工艺没有达到标准,最纯的糖也多少带点姜黄色,而且甘蔗的榨汁技术非常原始,榨汁率是很低的,陈肇弄一套煤火蒸汽动力榨汁作坊非常现实,陈肇已经有了用最少点数制作蒸汽机的经验,而且根据兑换系统的特性,兑换的越多点数花费的点数越低,这种蒸汽机功率相对稳定,在蒸气动力之下,直接能让甘蔗的榨汁率翻倍,机器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原始的用牛拉动的榨汁设备根本不能与之相比,又快成本又低。

  有了甘蔗汁之后,白糖就理所当然的手到擒来,白糖的制作最重要的点就是控制火候,火小了,白糖不能结晶,火大了,白糖直接会被烤焦,因此明代白糖师傅的拿手绝活就是火候的控制,这是制糖人安身立命的传家本事。

  但是这些白糖师傅做梦也想不到,他们即便再怎么精进自己的手艺,也根本无法跟陈肇比,因为陈肇有温度计,还有温度十分稳定的蒸汽加热法!

  白糖师傅熬制白糖全凭经验和感觉,陈肇直接可以用温度计量化温度,而且作为加热源的蒸汽温度在常压下就是一百度,改变气压就可以精准的控制蒸汽的温度,这种加热方式不像烧火那样暴力,温和而又易于控制,非常方便,人类的感觉是绝对不能对抗这种科学量化的产业生产的。

 

                第十五章

 

  一旦香水和白糖能够形成产业链,然后稳定的输出产品,白银自然源源不断。

  初步制定了经济发展规划之后,四大问题中的其中三个已经有了眉目,还有一个问题陈肇仍然需要花大力气解决,这就是白莲教徒的公序良俗的稳定问题。

  这一次陈肇亲自来到白莲教控制地区进行巡查,主要就是清查解决这个问题,还要顺便看一眼白莲卫队的训练情况,由熟悉本地情况、人脉广泛的第六香主付江虎领队,付江虎找了一个叫小五的人给巡视组带路。

  这个小五自然就是那种混迹于社会最底层,四处讨生活的人,今天在张家帮帮忙,明天去陈家混口饭的类型,典型街溜子,但是往往是这种人,信息最是畅通,各种小道消息听的也最多。

  小五并不知道圣子就在巡视队伍里面,陈肇明确的指示说过,这次是暗访,他要先隐瞒身份,小五还以为付江虎是领队,他跟付江虎私人关系还是挺不错的,说话自然也就能放开一些。

  「付香主,您想看啥,小的给您老人家带路!」小五一进门,鬼精的眼神就四下看了一圈,众人都经过了乔装打扮,他也没认出来这几个其实都是白莲的领导人,陈肇本人更是鲜少露面,白莲领地内见过圣子本人面貌的并不多。

  「最近出现了一些聚众淫乱,妨害公序良俗的事件,这些蝇营狗苟的事情,你知道多少?」付江虎问道。

  「付老爷,圣子大人是不是决心要整顿这件事啦?」小五往前靠了靠,低声询问道。

  付江虎瞪大眼睛,猛地拍了一下桌子:「谁允许你喊老爷的!要喊我香主!圣子大人的想法我岂能告诉你这种猢狲精!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哪来这么多问题!」

  小五赶忙弯腰赔笑道:「是,小的知道几处聚众淫乱的地方,小的这就带付香主前去!」

  众人便跟着小五走,刚一上路,正好经过了陈肇普及科学实验法的试验田,稻米已经收割完毕了,一捆一捆已经脱粒过的稻草堆放在田地各处,陈肇直接脱离队伍,走到田地里面,低下头用手摸了摸稻叶,稻叶的健康程度和饱满程度不错。

  众人马上停下来等陈肇,小五这种精通人情世故混社会的人马上明白了点什么,他赶紧说道:「付香主,圣子大人的种田法子真是神通广大,他老人家布施神力的几片田今季都是大丰收哩!」

  「你详细说说,丰收了多少?一亩多少斤稻谷?」陈肇回头问道。

  小五连忙笑眯眯的说:「大人,听说村西的柳家六亩地收了两千六百斤,照以往可想都不敢想,这不,前面就是田二家,他们家正忙着晒粮,产量也不低!」

  陈肇点了点头,对付江虎说道:「走,先过去问问。」

  付江虎点了点头,众人一行人走到了田二家门口,小五鬼精的眼神直往陈肇身上飘,他已经察觉到了这群人里面就这个公子地位最高,定然是白莲教里面了不起的大人物。

  来到田二家门口之后,田二老远就看见了付江虎一行人,便迎了出来,田二见过陈肇的面貌,陈肇便可以向后退了退,低声对小五道:「你挡住我的脸,别让田二瞧见。」

  小五马上照办,有意无意的挡在了陈肇前面。

  「付香主,小的田二,今日何事吩咐呀?」田二一脸笑容,看起来心情那是相当不错。

  「田二,你家的十亩地收成如何?」

  「哎哟,说起来可真是喜人,圣父圣子真是神通广大呀!我们家循着这两位神仙种田的法子,十亩地收了四千两百斤粮食!」田二一说起这个,语气中充满了对圣父圣子的敬佩,以及丰收的喜悦。

  田二一边说,一边请了众人进屋,田家的媳妇吴氏也来迎接,夫妻二人给众人搬了凳子和马扎,众人或站或坐听田二讲丰收的故事。

  十几天前,连绵阴雨,田二忧心忡忡的看着自家的十亩地,稻叶已经开始泛黄,收稻工作已经不能再等了。

  这一季稻子在广大农民的眼中看来,丰收的可能性已经不大,稻穗成熟的这段时间雨水有些过多了,大量的积水淹了不少田,很多谷子可能倒伏下来之后被跑烂,按照以往的经验,这次收获的粮食可能只能勉强及格,没有纳入试验田的隔壁村已经收获了,平均亩产差不多刚刚超过两石,一亩260斤左右。

  然而参与科学种植法试验田的农户们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的收成堪称奇迹。

  水稻收割期间,田家的老少爷们儿,姑娘媳妇全都出动,还有亲戚朋友的帮衬,田家的十亩田花了三天总算是收完了,又花了不少时间脱粒晾晒,现在已经到了称量第二季稻谷收成的时候,田二的手指紧紧的捏着他的烟杆,田家的一个儿子一个闺女,外加不少过来帮忙的亲戚朋友,都眼巴巴的等着最后的产量数字。

  其实收割的时候田二就感觉到了,这次的粮食产量可能相当惊人,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稻子收的比以往慢了许多,稻叶的宽大油绿,稻谷饱满穗多,按照以前的节奏,这么多人下田一起收稻,十亩地两天就该收完了,这次居然收了整三天才弄完。

  他正等着自家婆娘称量最后一部分水稻,称完之后,田二的老婆吴氏一脸惊诧,她仔细的清算,掰着手指头算了好半天,又问田二:「当家的,你那边称了多少斤?」

  「两千斤欠一些。」田二道。

  吴氏声音都颤抖了起来:「当家的,两千斤?当真?」

  田二拍了一下大腿,急躁的说道:「一千九百七十斤,称了两遍了,你那边到底多少?不会也是这么多吧?!」

  吴氏激动的说:「当家的,我这边两千两百斤有余!」

  田二「啊?!」的一声,差点没从座位上掉下来:「十亩地,四千两百斤粮食!一亩地四百多斤!」

  整个田家的院子里面马上轰动了起来,人人脸上都浮现出不可思议的神色,亩产四百多斤,这是啥概念?这里的地可不是陈肇家的高产肥沃的土地,地质偏差一些,亩产三百五十斤算是大丰收了,四百斤朝上那是想都不敢想,亩产三石粮食,也就是三百六十斤是每个稻农的梦想,这一季稻子预期收成就不是很好,再加上气候表现一般,老天爷不是很给面子,必然是要减产的,稻农们已经做好了一亩地二百五十斤稻谷的心理准备。

  「圣主圣子保佑,两位老人家真是神仙下凡啊!咱们家按照圣子吩咐的法子种田,在这种天气下亩产四百斤!这简直是神迹呀!」田二高兴的手舞足蹈。

  田二讲到这里,脸上抑制不住的笑,笑过之后,又问道:「付香主,您老人家能跟圣子大人通上气不?来年我田家肯定照着圣子大人的吩咐继续种,我们这一家子对圣父圣子大人感恩戴德,天天给两位神仙的神位上供磕头哩!」

  付江虎满意的点了点头,陈肇悄悄凑到小五耳边,轻声道:「告诉付香主,让他问问聚众淫乱的事。」

  小五立马凑到付江虎耳边,小声把陈肇的话传了过去,付江虎马上懂了,问道:「田二,最近乡里乡外发生了不少乱糟糟的事情,我听说有人公然组织淫乱聚会,大庭广众之下做一些不知廉耻的事情,你可有所耳闻?」

  一说道这个,田二拍了一下大腿,看了一眼身边的老婆吴氏,吴氏瘪了瘪嘴,低下头也不看田二,田二面色有些苦的说道:「付香主,不是我不念得圣父大人,圣子大人的好,这些事情我都听说过了,而且我家娘子——」

  接下来,田二便讲述了前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前段时间自己老婆被隔壁王家男人摸了屁股,说起这件事的时候,田二脸上还有些害臊。

  白莲教义在这片区域广泛传播之后,又过了一段时间的发酵酝酿,男人女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白莲教的教义,但是很多保守的农民打心底里面不愿意全面拥抱提倡性欲的白莲教义,田二就是其中之一,他每天傍晚都会听人说谁家的婆娘是骚浪蹄子,哪家的寡妇天天被男人踏破门槛,村里面的一个姓孙的农民跟田二聊天的时候,还讲了自己正大光明「照顾」别人家婆娘的光荣历史,他说他提了一壶米酒,十来个米糕串门,跟那家的男人吃吃喝喝,那男人就默许了,只是不让他上床,于是便在厨房里面让那婆娘把他鸡巴舔硬了,站着干了一发。

  田二一开始都不敢相信真有这样的家庭存在,那婆娘万一给弄怀孕了,生下来的孩子该怎么算啊?后来老孙真的带着田二去了一次,田二也是一样,提了点米面,还提了点烟草,一进门人家可欢迎的很,这家的婆娘长的很是水灵,身上的肉软软的,弄起来跟自家婆娘完全不是一个滋味。

  田二寻思着,这不就是变相的卖淫吗?那家男人是白莲教的资深信徒,在家里面就供奉着白莲圣父的位子,为了信仰连家里的老婆都往外面送!

  田二挺担心自己家婆娘也变成那样,毕竟吴氏是白莲教的死忠,圣父说什么她就听什么,他的担心在未来几天之后果不其然应验了,有一次他务农回来之后,回到家发现邻村的一个农民居然在院子里面摸自己老婆的屁股,那只黝黑的大手一边揉,还一边笑嘻嘻的跟自己老婆聊天,吴氏居然也是笑嘻嘻的,一边整晾衣服的麻绳,一边跟那个男人推推搡搡打打闹闹的,全然没有反抗的意思。

  田二当即火冒三丈,抄起扁担就冲了上去,那个邻村农民吓得一溜烟的跑了,回到家之后田二把吴氏按在床上检查了好几遍,才确认老婆没有失身,田二因为这件事跟吴氏闹了好一阵子矛盾,吴氏却说:「给人家摸一摸又不会少块肉,我身子是你的,不给别的男人干就是了,圣父说了,人产生的性欲是神圣的,是圣父赐予人的爱欲权利!」

  吴氏一搬出来圣父,田二就不敢还嘴了,吴氏看田二不说话了,又说到:「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背着我去弄别人家婆娘了吧?」

  田二张嘴结舌,刚想反驳「我就去了一次」,但是仔细一想,去了一次,那不也是去了嘛,随后又痛恨这乡里乡外小道消息传播的如此之快,家里老婆居然早就知道了。

  「我以后不去了便是,你以后也不准让别的男人进家门,否则我打断你的腿!」田二拿出了一家之主的威严。

  田二绘声绘色的讲述了这一段经历,然后皱着眉头说道:「付香主,我田二不是白眼狼,圣父圣子大人布下神力,让俺家如此大丰收,此等大恩田二感恩戴德,可是俺就没想明白,为什么要鼓励男人的婆娘乱搞呢?后来圣父大人说了,伦理与色欲发生冲突的时候,伦理优先,可是还是有人不愿意听呀!这样弄来弄去,婆娘肚子大了,都搞不灵清是不是自家的种呀!」

  付江虎有些担心的偷偷看了一眼陈肇的表情,田二这些话着实有些冲撞圣父圣子了,但是陈肇表情平淡,丝毫没有反应,付江虎转而严厉的说道:「田二!圣父圣子大人自有圣裁,少嚼些舌根!」

  田二看付江虎发怒,赶忙拉着吴氏跪下磕头:「付香主,田二知错了!」

  「你起来吧。」陈肇从人群后面站了起来,付江虎知道圣子要说话了,他们也不演了,纷纷起身站到两边让开。

  田二一抬头,不禁「啊?!」的一声,这可不就是几个月前教他们种地法子的圣子大人吗?田二顿时感觉冷汗直流,头晕目眩,哪里敢站起来?咚咚咚的不住磕头起来。

  田二的老婆吴氏则更加激动,整个人都要昏过去了,圣子就在自己面前,怎么可能不激动?

  「说让你起来就起来,你反应的事情,其实我已经在考虑了,六大美德中的色欲之德被部分信徒歪曲的有些严重,圣父大人倡导的是伦理道德内的性欲,而不是伦理道德之外,毫无节制,毫无顾忌,以性欲为首破除一切伦理法则的性欲,这股歪风邪气我是必然要下手纠正的。」

  田二听到圣子这样说,不禁感叹圣子体察民心,又要给陈肇下跪磕头,陈肇把他拉了起来,拍了拍田二的肩膀道:「这次科学种植法的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尔等忠心侍奉圣父,自然能够得到圣父的恩惠,你烦恼的问题,自然也能传达到圣父的耳中。」

小说相关章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