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红楼春梦(1~64)郭则 - 7,3

[db:作者] 2025-08-13 08:22 5hhhhh 5250 ℃

  说话间,紫鹃更笑得不住,似是晴雯格支他。又听晴雯道:「你愿挨愿罚?

  「紫鹃笑道:「愿罚便怎么样?「晴雯笑道:「你只装你们姑娘撒轿的样儿给我瞧瞧,我就饶你!「紫鹃笑得岔了气,喘吁吁的道:「我不么,你脸庞倒像姑娘,你装给我看吧!「晴雯笑道:「你还要嘴硬,我再也不饶你了。「紫鹃更笑得不住,说道:「你们俩欺负我一个,咱们回来算帐。「中间又夹着宝玉的笑声。

  黛玉咳嗽了一声,那屋里笑声才住。晴雯、紫鹃鬓发蓬松走了出来,宝玉跟在背后,还拉着她们的衣服。黛玉带笑嗔的说道:「你们一天到晚玩不够,不管人前人后,总是这么没人样儿,越大越成了孩子了。怎么怪得凤丫头说你!」宝玉放了她们,便缠住黛玉,勾着她脖子,闻个不住。黛玉佯做怒容道:「宝玉!

  你敢涎脸,姐姐在这儿,也不管管他?」

  宝钗笑道:「我若管得了他,也不会当和尚了。」黛玉道:「宝玉你不闹你宝姐姐,我就恼了。」宝玉翻身缠住宝钗,闻了又闻。宝钗笑道:「都是林丫头支使的,这是什么样儿。」黛玉只是笑,闹得宝钗急了,含嗔道:「颦儿,你再不拉他过去,我可要卸你的痛了。」黛玉笑道:「你素来那么稳重,今儿也急了。」便拉了宝玉一把,说道:「宝姐姐大远的来了,一句正经话没话,就这么混闹,你可像个人么?」宝玉跳起道:「你叫我闹她的,如今又这么说了,反正都是你有理。」黛玉道:「你忘了,你要和宝姐姐说什么话的?」宝玉道:「你说不是一样么?」黛玉便将冯渊、张三在阴间控告薛蟠,林公劝他趁早念经咒解冤,免得将来吃亏,都说与宝钗。宝钗道:「我哥哥想起从前的事,也很追悔。姑老爷如此关切顾全,他岂有不感激的。我回去就和妈妈说,赶着办去。只是京城里那些大庙十个和尚有九个吃荤,外头还许有家眷,往那里去找高僧实在找不着,只可劝他自己发愿,虔诚诗诵,也是一样。」黛玉道:「眼前就有一个,他们师父茫茫大士,不是个神僧么?比那寻常高僧法力都大,只叫他求师父去就成了。」宝钗道:「他是谁,谁是哟?我哥哥可没那样好师父。」黛玉笑道:「罢了,人家替你们想主意,你倒要胡挑字眼,不是狗咬吕洞宾么?」宝玉道:「妹妹,你这主意倒不错,我得空就到大荒山去一趟,只怕师父又云游去了,那可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见得着呢。」黛玉道:「又不是什么急事,早晚总见得着的。姐姐要奖励奖励他,他就冒着劲去找了。」宝钗笑道:「怎么奖励呢?我先看个样儿。」黛玉也笑了。宝玉又说起明天如何逛园子。黛玉道:「老太太是要白天逛的,咱们先陪着逛个三两处。到晚上,她老人家歇着,就由着咱们了。坐船赏月也可,到小琼华卷棚底下,对月听曲子也可。就要作诗联句,尽管到那里作去,还不够尽兴么?」宝钗道:「这里还有会唱的么?」宝玉道:「芳官、藕官都到了这里,那些侍女们也有会吹弹歌唱的,只没有行头,听她们清唱罢了。」宝钗道:「这园子我虽没逛过,只这一路走进来,景致就不错。到了这院里,看着很眼熟,细一捉摸,才知道是仿的怡红院,到底还是依着他的主意了。」黛玉道:「也只仿了三两处,他还替姐姐盖了一座蘅芜院,现在麝月、四儿都住在那里。姐姐明天去瞧瞧,到底像不像。」宝钗道:「既是替我盖了房子,我到那里去住吧。」黛玉道:「那可由不得你,我那湘春馆就没住过一天。」少时,晴雯、紫鹃过来铺炕,替钗黛二人卸了妆,掩门自去,一宿无话。

  次日早起,宝玉赶忙梳洗了,便去园中看着侍女们打扫布置。钗黛二人晓妆既毕,换了衣服,同至贾母处请安。正遇着贾夫人、凤姐诸人都在那里,宝钗拜见了贾夫人。贾夫人对他细细的打量一番,笑道:「姑老爷昨儿谈起,还夸你是个才女呢。依我看岂只才女,模样儿又好,性情又温厚,你们小姐妹里哪个也赶不上。怪不得老太太那么疼你,连我瞧着也怪可疼的。」凤姐笑道:「姑太太看着她好,收她做个干闺女吧!」贾夫人正要答话,宝钗忙道:「姑太太还不知道呢,妹妹就是我妈妈的干女儿,我从先踉妹妹就同亲姐妹一样,这如今更如同一个人了。妹妹的母亲便是我的母亲,姑太太若不弃嫌,收我做个亲女儿,那就是我的造化了。」贾夫人笑道:「那可便宜了我,白得了这么个好女儿,是哪辈子修来的呢?」宝钗知贾夫人应允了,便拜了下去。贾夫人连忙拉她起来,道:「今儿没有带着见面礼,怎么样呢?」

  说罢,从头上摘下一只翠翘金凤钗,又卸下一对翡翠戒指,递给宝钗道:「好孩子,这是我常戴的,你留在身边,只当咱们常在一处。」众人向贾夫人道喜。

  刚好宝玉从园中进来,贾母见了他,忙道:「玉儿,你快朝着你姑妈磕头认丈母吧。」宝玉笑道:「姑妈本是我的丈母,还认的是什么?」凤姐笑道:「告诉你,从前是单料的丈母娘,如今是双料的了,还不该磕几个么?」宝玉恍然才知道宝钗也认在贾夫人膝下,他心中更喜,连忙磕了头,又道:「姑妈今没事,陪老太太逛逛园子吧。」凤姐笑道:「双料的丈母娘,还叫姑妈么?若我做姑妈,今儿不赏脸定了。」不知贾夫人允与不允,贾母和众人游园如何热闹,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十四回:听清歌初宴会真园赏佳月大开涵万阁

  话说宝玉面请贾夫人,陪着贾母同去逛园子。贾夫人虽已逛过两回,因要哄老人家喜欢,当下便答应了。宝玉又回贾母道:「老太太的饭摆在哪一处好?」

  贾母道:「看哪里方便,就摆在哪里吧。」凤姐道:「依我说,最好是摆在那含晖水阁里,从这里去,一进门就到了。吃完了饭,爱往哪一路逛去,也都方便。

  那里临水,坐在窗子里看出去都是豁亮的。」

  贾母听了甚喜,道:「还是凤丫头想得周到,就是这样吧。」黛玉命人抬了两乘绿漆小藤轿来,鸳鸯、珊瑚等服侍贾母、贾夫人坐上,从那条大路一直抬去。

  宝玉、钗、黛和迎春、凤姐、尤二姐诸人都抄近路从山洞里过去,倒比轿子先到。

  走过香胜亭,水畔花叶迎人招展,只觉一阵阵的香气随风吹来。

  度过板桥,便是水阁。那回林公和贾珠等初次游赏到此,本拟名为「披香水榭」,后来林公因「披香」两字古人用过,又改名「含晖阁」。大家绕着廊进去,只见画槛枕波,珠帘障日,非常幽静。靠着水窗一带,摆了许多竹几竹榻,窗楣上嵌着绿漆蕉叶文的小横匾,上有「含晖水阁」四字。旁边抱柱挂着黑漆嵌蚌的集词长联。

  香菱、湘云二人正在看那对联,甚为赞赏,见钗黛等进来,忙回身相见。黛玉笑道:「今儿一早起,没见着云丫头,原来和她的诗弟子到这里说体己话来了。

  「宝钗笑道:「你们说了一晚上的话,还没说够么?必定又有了新诗啦。「湘云道:「我一早就到老太太上头,你们还没起呢,我也替你们原谅,好容易三个人凑到一块儿,还不是连底冻么。「一面说着一面笑。

  猛一回眼,看见了宝玉,自悔失言,脸上红的象有八九分酒意。凤姐冷眼看出来,扑一声笑道:「我们常说捧着老太太象取经的唐三藏,只短个孙大圣,如今可凑全了。」众人乍听不知她说些什么,细想一想,又瞧见湘云那个样儿,都不禁大笑,笑得湘云更不好意思。

  黛玉正倚着栏干,看水中游鱼。回过头来,笑道:「你们都不是好人。」一时贾母、贾夫人来了,方把笑声止住。贾母扶着鸳鸯进来,含笑道:「人老了,什么事也不中用。你们走几步就到了,我们坐轿子的,倒绕了一个大圈。」宝玉道:「我们也刚到一会儿。」

  大家让贾母、贾夫人靠窗坐下,贾母道:「你们说什么呢?笑得这么热闹?

  我一来就收了。「大家都不好说得,凤姐只可笑道:「我们说笑话呢。「贾母道:「凤丫头的笑话必定好听,你再说一个有趣的,让我和姑太太也笑笑。

  凤姐只可现编了一个,说道:「玉皇大帝有一天大宴众位神仙,孙行者吃果吃多了,放了一个臭屁,大家挤对了一番,到底是谁放的呢?孙行者只装没事人似的,却被吕洞宾听出来是他放的,又不便明说,便说道:『诸位要查出那个放屁的也容易,只看脸红的便是。』猴子到底机灵,连忙躲在人背后,大家一看,只有关老爷脸最红,那屁定是关老爷放的,连猴子也跟着人说。关老爷哼了一声,说道:『谁放屁谁知道。』」众人听了,又是哄堂大笑。

  宝钗怕湘云脸上挂不住,便拉话向贾母道:「老太太小的时候,家里有个枕霞阁,比这里如何?」贾母道:「哪有这么大呢?也没有这样的真山真水。」宝玉笑道:「这也是人工造成的,因为顺着地势,布置得法,到象是真的一样。」

  凤姐道:「盖园子头一件得有水,京城里只有玉泉山下来的一条水,三山三海都用的是他,不许寻常人家引水。有一处王府花园引了活水,不被人参了呢。象这里凿成一个大湖,真不容易。」

  尤二姐道:「怎么咱们大观园也引的是活水呢?」凤姐道:「那是省亲那年,奏明奉准的,还靠着娘娘的圣眷,平常府第哪办得到。」贾夫人道:「造这么大的园子,也很得一番心力,还得有福气。我在扬州听说一家大盐商,替老太太做六十整寿,要想修盖一座好园子。手下管事们拼命拦阻,始终没有盖成。只把家里小园子略为修理,还招了许多闲话。哪有咱们老太太这样福气呢?」宝玉道:「这倒是我们世外闲人舒服了,若在尘世上不要说那帮盐商,就是皇上家要动点土木,也有那些假充忠臣的,你一折子我一折子,抗言力谏。他只顾自己沽名,倒叫皇上家担了不是。其实只要纪纲立得住,盖个园子有什么关系。

  「说着黛玉走过来,回道:「那几个会唱的都在亭子上等着呢,老太太爱听什么,随意点一、两出,叫他们唱去。「贾母点了」扫花三醉「,传了下去。只听得那边亭子上一片笛声、弦声,引着歌声,从水面慢慢度来,分外清脆入耳。贾母笑道:「这比从前听梨香院女孩子们打十番,还有趣呢。「宝钗道:「听曲原要在远处听,我们往常在大观园,远远的听见梨香院的歌声,比他们上场彩扮更有意味。「湘云道:「可不是么,林妹妹那回听他们唱的牡丹亭,把魂灵都唱了进去。我叫她几声,始终也没听见。「丫鬟们回道:「饭菜齐了。「凤姐、黛玉忙着安放杯箸。上面一桌,是贾母、贾夫人、湘云、迎春;东边一桌,才是香菱、凤姐、宝钗、黛玉、鸳鸯;另替宝玉设一小圆几,专置水果。

  贾母吩咐道:「你们只管坐着吃,不要上来拘礼,我才喜欢。」凤黛二人答应了,鸳鸯仍不断上来照料。

  贾母问湘云道:「你们在家里,也还逛逛园子么?」湘云道:「新近也逛过几次,没有老太太领着头,大家都不象从前那么高兴。」贾夫人道:「那大观园我还没逛过,到底布置得如何?」贾母道:「当日是胡老名公布置的,自然不错。

  若说局势,还不如这园子大呢。「迎春道:「紫菱洲谁住着呢?别荒废了才好。

  「湘云道:「那里至今还空着,也小修过一次,比二姐姐住着的时候究竟冷落多了。「席间正陆续上菜,鸳鸯见那笋脯茄鲞是贾母爱吃的,便挪在面前。贾母道:「别挪了,我也吃不了多少。「贾夫人在席上问起湘云家事,听她说的那样孤苦伶仃,也着实叹惜一番。那边席上,香菱、凤姐各自和宝钗谈些家务,黛玉插不上嘴。往宝玉座上一看,却是空的。

  原来晴雯、紫鹃、麝月、金钏儿、芳藕诸人另在水阁旁三间小敞厅上摆饭,宝玉吃些菜果,便又到那边和他们去鬼混。凤姐笑道:「宝兄弟呢?又不知鬼鬼崇崇干什么去了?宝妹妹、林妹妹还不把他捉回来。」贾夫人笑道:「凤姑娘从前怎么捉琏二爷的,也叫她们学学。」凤姐笑道:「到底有妈的有人护着,我明儿也要认个干妈。」湘云笑道:「何必另认呢,姑太太多收一个就得了。」贾夫人只是笑,并不答喳。

  一时贾母吃完了,大家散坐。宝玉又进来请贾母的示下,往哪一路逛去。若不喜欢坐小轿子,船也预备下了。贾母道:「上回坐船逛的,这回坐轿子逛逛山景吧。咱们先到迎丫头那里坐坐,再去看看妙师父和菱姑娘的房子。」大家等贾母、贾夫人吃过茶,坐了一会儿,然后将藤轿唤来,看贾母、贾夫人坐上,一路缓步跟随。走过溪岸,从山后一条小径横穿过去。那小径也是用五色石子漫成,两边俱是苍松翠栝,树枝擦到轿上竹帘,晰晰的响。又从一座山坡转过,只见一带竹溪,曲折回绕,中有红板长桥。过桥不多远,便望见旧月的梅林。

  众人贪看风景,沿路说笑,走来也不觉疲乏。将近梅花林里,先闻见一阵幽香,那梅花也有浅红的,也有淡白的,也有朱茎和绿萼的,都是枝干,横斜入画。

  地上落了许多花瓣,如同铺着细毯一般。慢慢走上山坡,又见迎面一座青壁,壁上松桧撑倚那下面几间瓦舍,窗隔栏都画的绿色竹文。大家知是归月到了。

  凤姐、鸳鸯忙上前搀扶贾母、贾夫人下轿,走进月亮门。门内一棵虬枝老梅正在半开,颜色娇红可爱。

  贾母站住了,和众人赏玩一回。侍女们打起软帘,一同进屋坐下。迎春亲自捧茶,先奉贾母,又奉与贾夫人。宝钗、湘云都道:「二姐姐别招呼我们。」

  黛玉瞧那窗子上全是一片梅影,靠窗长案供着粉定小瓶,插了两枝红绿梅花。

  砚池笔架布置幽雅,那一面书架上摆列许多道书,笑道:「二姐姐真会享清福,收拾得这般雅静。」迎春道:「我哪耐烦弄这些,都是司棋看不过,她来替我收拾的。」湘云道:「她整天家看道书,到底还是看不破,有许多伤感。」凤姐道:「真看得透的,能有几个?那些浑人嘴里念着佛,心上还想着升官发财,比她又如何呢?」宝钗道:「我最喜欢的是梅花。若在这里守着梅花弹琴,才有清趣。

  「迎春道:「可惜我不懂琴学,你们会琴又不来弹,白辜负了好梅花。「黛玉向宝钗道:「姐姐答应我,和我那套琴曲至今也没和,多半是忘了吧。

  「宝钗笑道:「忘是忘不了,一回去就有好些俗事缠住,见天价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有这种雅兴呢?「宝玉见那隔子上挂着一副七言对,是黄山谷集的李义山诗句:玉孬缄札何由达,珠箔孤灯独自归。

  句子既好,字又瘦劲,都没有一点烟火气。便指与黛玉看,黛玉也说好。又道:「这对联正该挂在这里。」贾母此时歪在花梨小榻上,正和贾夫人谈些闲话,听他们说到字画,便道:「宝玉,你看那西墙上太空了,我屋里有梅道人画的香雪海图,挪到这里正对景,明儿摘了来,给你二姐姐挂吧。那边换一幅别的花卉就是了。」宝玉答应着。贾母又道:「凤丫头、菱姑娘她们呢?」黛玉道:「她们和新二婶子都在外头看花,老太太有事么?」贾母道:「咱们也该走了,还要到别处逛逛呢。」鸳鸯忙出去招呼轿子,贾母、贾夫人坐了,同向金粟庵而来。

  宝玉和钗黛等一路走着,在一棵大梅树底下遇见凤姐,正扳着树枝采花。尤二姐手中拿着两枝梅花,又掏了一簇珠砂梅,替香菱插戴。黛玉唤道:「凤姐姐,别尽着摆弄花儿,老太太都走了。他们三人听见了,才一同赶来。从那座峭壁走过去,都是高高低低的石路。凤姐道:「林妹妹,这道儿不大好走,我搀着你罢。

  「黛玉笑道:「若是从前,走这一半的路,我就累瘫了。自从服了仙丹,身子觉轻了好些,倒是宝姐姐、史妹妹只怕都有点吃力。「宝玉刚要去搀宝钗,去被黛玉一把拉住,悄悄的说道:「你怎么人前也没个分寸。「於是鸳鸯上前搀住宝钗,凤姐、尤二姐二人架着湘云,缓缓行去。那山径两边全是桂树,宝钗道:「梅花开到这样,怎还有晚桂呢?「鸳鸯笑道:「你不知道,这里的花是四时不断的。

  「湘云道:「这地上落的桂花,软软的倒很好走。只是被我们踩碎了好些,未免可惜。「黛玉道:「他们本要扫掉的,我说留着他做个地毡,也好看,又好走,今儿倒是用着了。「大家走出山径,便是一片平地。那桂树越发多了,阵阵浓香扑人衣袂。妙玉已在庵门外等候,接了大家进去。贾母见禅堂前两棵大金桂,遮满一院。佛香缭绕,庭宇幽深。笑道:「到底是他们这里洁净。「说着,便扶着鸳鸯至佛堂拜佛。

  贾夫人、迎春跟随同去,其余众人都先到客堂里等着。

  一时清磬声歇,贾母等往这边来了,妙玉忙往上让座。亲自在竹炉上取茶铫,倒了两杯茶,分敬与贾母、贾夫人,说道:「这是武彝的观音,老太太、姑太太尝尝,味儿还好,只是涩些。」又将另一条铫内煎的碧螺春,用一色定窑杯子斟了,分递与众人。贾母道:「这里比拢翠庵小些,却还清静。」妙玉道:「这就很宽绰了。我在司里住着,那里人又杂,地方又窄。就要寻一两间干净屋子,供佛念经也就不易。」贾夫人道:「听妙师父口音,像是南方人,如何到舍间来的?

  「妙玉将前事略说一番,又道:「我素性寡合,只府上从老太太以至奶奶姑娘们都说得来,直到此间,尚归依宇下,这也是一种缘法。「宝钗、黛玉悄向妙玉道:「听说你藏的古琴甚多,总没得见过。「妙玉道:「从前是有些收藏,那年遭劫,都丢掉了,新近只收了几张,也没什么甚好的。

  说着便引宝钗、黛玉、湘云另至别院精室,室内陈列许多樽盘彝鼎,古色斑谰。让黛玉在鹿角圈椅坐下,宝钗、湘云另坐了两张雕漆椅子。妙玉自向风炉上取水沏茶,宝钗、黛玉都道:「我们刚才喝过,不要白费事了。」妙玉坐下,笑道:「才搬来,还没布置好呢。乱烘烘的,你们别笑话。」黛玉道:「依我看,得够精雅的了,还要怎么布置?倒是看你的古琴要紧。」

  妙玉微笑,向紫檀壁橱内取出一张琴来,放在案上。钗黛二人忙卸了锦套,细细抚视。只见那琴金徽朱弦,遍身蛇纹。从凤沼看进去,中镌篆书「落霞」二字,又有小字一行,是「元鼎二年甘泉宫制」。黛玉拭拂了一回,那音声非常清越。随后又看了两张,一张是蜀郡雷氏的冰清琴,一张是临安钱氏的听秋琴,制作俱古,遍体鳞皴,也各有铭刻。二人看了,爱不忍释。

  湘云虽是外行,也觉得古泽可爱,赞叹不置。妙玉笑道:「这琴不是白看的,你们既知赏鉴,何不各抚一曲,以尽其妙。」黛玉道:「我们何尝不想弹弹,只是今天老太太在此,她老人家说走就走,弹得半半落落的,倒觉扫兴。只可改天践约吧。」妙玉道:「改天原无不可,只可惜宝姑娘就要走了。」正说着,忽听有人走进来道:「如此古琴,也难得见着的,你们为什么不弹呢?」大家都吓了一跳,原来却是宝玉。黛玉瞅了宝玉一眼道:「你又溜进来做什么?」宝玉道:「我以为你们又吃体己茶呢。」宝钗道:「今儿我们也没体己茶吃,你也别想沾光。」妙玉道:「你真要吃茶么?这里倒有泡好了的,你替他们吃了吧。」便从架上取过自己常用的均窑茶斗,从茶铫里倒了大半斗,亲手递给宝玉道:「你尝尝,这是什么茶。若尝不出来,以后可不给你吃了。」宝玉接过,细品了一回,却辨认不出,急得满头是汗。宝钗、黛玉正在暗笑,忽听宝玉笑道:「我尝出来了,这不是天台的云起雾茶么?」妙玉点头微笑,黛玉道:「什么茶这样稀罕,给我也尝尝。」妙玉刚要去斟,黛玉就着宝玉杯里喝了两口,又递给宝钗也喝了。宝钗道:「这茶另有一股清涩的味儿,何以名做『云雾』呢?」妙玉道:「这也难怪,你们何曾到过深山里呢。这茶生在天台山绝顶,人迹罕到,趁兴云雾的时候采的,得着天地氤氲之气,所以另有一种真味。虽不算什么奇产,可是轻易得不着的。」

  此时湘云尚在抚玩古琴,妙玉另斟了一杯,给她喝着。宝玉还要宝钗、黛玉抚琴,只见侍女们进来回道:「老太太要走了。」妙玉和众人连忙出来,贾母、贾夫人已上了藤轿,大家顺着山径下去。

  这一带全是毛竹,轿子从竹径穿过,仿佛似苇湾里泛舟是的。渐近瑶林仙馆,看那山坳各处花林错落,红白相间,走近了方知都是木芙蓉。进了院门,又见许多奇石,有像云片的,有像芝草的,有像飞禽走兽的。院中两大棵梧桐罩着窗户,都是绿沉沉的。

  贾母走进屋内,见几陈琴砚,架庋图书,像个绝好书房,却不见他们的床榻。

  笑问湘云道:「你和菱姑娘在哪里住呢?」湘云道:「这屋子是前后两卷,我们卧房在后头呢。」黛玉看那书架上陈列的多是唐宋人诗集,笑道:「走进这屋子,就知道主人必定是个诗家。这些书便是诗幌子。」宝钗道:「菱嫂子,你新近做的诗呢?拿出来大家读读。」香菱忸怩道:「我胡乱写的,怎么见得人。等没人的时候,我再请教姑奶奶罢。」黛玉笑道:「你说你的诗见不得人,你们姑奶奶和史姑娘就不是人么?」香菱回答不出,只可笑笑。贾夫人笑道:「你们如今这个也做诗,那个也评诗,我们姐妹小的时候,何尝不喜欢这些事,偏碰着祖老太太,硬迫着做针线活计,不许我们弄笔墨,到大了也就不想做了。」贾母道:「那时候老辈讲究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不但做诗,连看书都不大许的。」凤姐笑道:「我就吃这个亏,至今两眼睛不审乌黑的。将来风气一变,女孩子也许要赶考做官,还许女的娶姑爷都说不定呢。」又坐了一会儿,凤姐见贾母微有倦意,便道:「老祖宗别累着,今天还没歇中觉呢,咱们家去歇歇吧。」黛玉道:「老太太坐轿子也累的慌,大家坐船回去吧。船也预备下了。」贾母道:「我还要同宝丫头去看看蘅香苑,问她称心不称心呢?」黛玉道:「还是我们陪宝姐姐看去,老太太和妈妈只管先回上房歇着,若高兴明天再逛吧。」便叫侍女们将船靠近,凤姐鸳鸯搀着贾母,钗黛二人搀着贾夫人,缓缓下了山坡。船上侍女们连忙搭扶手,看着贾母贾夫人上了船,凤姐鸳鸯跟随去了。

  湘云笑道:「老太太走了,你们小太太们大概也都走乏了,咱们也找个地方歇歇去吧。」宝钗指着山坡底下一座六角亭子道:「那亭子上就好。」黛玉道:「从这山坡抄小路过去,到蘅香苑也不远。那里一切都便当,又有人伺候,咱们索性歇到晚上,再坐船去不好么?」众人都说:「那更好了。」宝玉引众人一路过去,果然转了两个弯子,便到了蘅香苑。麝月、四儿忙出来迎接,晴雯、紫鹃、金钏儿也都在哪里。金钏儿道:「奶奶们今天可真走累了。

  「晴雯道:「我给奶奶预备下点心了。「宝钗一进门,见那座玲珑石壁,宛然便是蘅芜院,只院中多了两大棵翠栝。再看那屋子。回廊清厦也如同照模子印的一般,未免觉得好笑。

  黛玉指那副七言对联,给宝钗看,说道:「你瞧那下句该打不该打?」宝钗看了道:「做副对子也没正经,莺儿要找你不依呢。」宝玉笑道:「这是现成的词句,又不是我做的,要打也打不着我。」迎春本来不大理会这些,却拉着宝钗道:「老太太要问你称心不称心,到底你看怎么样?」宝钗笑道:「人家照着我住的房子一模一样盖的,我能说不称心么?」黛玉道:「这也是聋子的耳朵,摆样儿的。她就来了,还肯放她在这里住么?」说着,丫鬟们送上茶来。

  大家喝着,又说了一回闲话。宝玉向来坐不住的,便和麝月、金钏儿去寻芳官、藕官顽要。迎春走乏了,歪在榻上歇息。湘云见是现成奁具,自去洗脸理妆。

  尤二姐却和晴雯、紫鹃斗那抢十开的牌。什么叫做抢十开呢?那玩意用四副骨牌拼成一副,自两个至四人皆可来得。每人十张牌,要斗成三个副子,不拘五子顺分相合巧,只要够牙牌数十开以上,再凑成一对,便算满了。

  原是宝玉想出来的玩意,尤二姐虽不大会,晴雯向她一说,也就了然。她们三人便合手斗上。香菱只和宝钗、黛玉说些闲话。宝钗将冯渊、张三在阴间控告薛蟠,以及林公父女的好意,都告知香菱。黛玉又说起宝玉要亲自去寻茫茫大士,替他们忏解。香菱自甚感激,想了一回,又说道:「依我说,哪用宝二爷亲自去呢,只要找柳二爷去一趟就行了。他们本是同门,柳二爷又是我们大爷的盟弟,托了他没有不尽力的。」钗黛二人都道:「你这话也有理。」宝钗又道:「那年柳二爷出家,我听了并不甚在意,不知他和我哥哥倒是个肝胆朋友。」香菱道:「他还救过我们大爷的性命,姑奶奶怎么忘了?」

  湘云洗了脸过来,笑道:「你们说得这么亲热,怎么不认新亲呢。」香菱问:「是什么新亲?」宝钗道:「蝌二奶奶薪添的姐儿,和蕙儿定了亲,这里头还有神仙撮合呢。」香菱更为惊讶。宝钗又将黛玉在天宫里如何遇见兰香,后来月下老人如何示梦,略说了一遍。迎春、尤二姐听她们说得热闹,也凑了过来,无不叹异。湘云问她们抢十开如何玩法,尤二姐说了,便也过去凑上四个人斗。钗黛玉人仍和迎春、香菱随意闲谈。

  一时天色将晚,黛玉忙吩咐恃女们即在蘅香苑摆饭,一面打发人去寻宝玉。

  去了一会儿,那人回道道:「二爷已和他们吃了,在船上等着呢。请奶奶们吃了饭就来吧。」这里众人又催着摆饭,大家随意吃些。漱茶已毕,各就镜盒重匀脂粉。宝玉先打发侍女来催,紧跟着又叫金钏儿来说道:「二爷请奶奶们快去看晚霞呢。」宝钗笑道:「你看他这么心急,咱们就去吧。」黛玉便让众人一路出去。

  只见柳梢圆月已上,天上余霞红紫通明,非常艳丽。转过一带白玉栏干,早看见玉带桥边柳荫下,系着两只木兰画舫。一只是空着等他们的,那一只已载着多人。花团锦簇的,也看不清是哪个,仿佛有宝玉说笑之声。

  众人刚走进柳荫,宝玉已从画舫里跳将出来,道:「你们瞧这景致,有多么好。再若磨蹭着不出来,那霞光娘娘可就不等你们了。」麝月、芳宫等也从船上迎出,帮着晴、鹃等搀扶钗、黛诸人陆续上船。

  宝玉先上那只船,叫芳宫、藕官和一帮会吹弹歌唱的侍女,先把要唱的几支曲子掂对好了,排个先后次序,然后过这船来。只吩咐一声开船,那船上繁弦急管之声也随着水风度起。此时碧波如玉,霞彩澄鲜,天影水光接成一片奇锦。

  湘云、尤二姐都喜欢豁爽,和宝玉、晴雯、紫鹃只在船头看看风景。尤二姐抢过篙子,撑了两篙,见那云水荡摇,便觉头眩,站立不住。亏得晴雯在旁边扶住,将篙子交与侍女,连忙坐下。黛玉误认是湘云,笑道:「云儿一向逞能,这不是闹着玩儿的,掉了下去可成了池中物啦。」湘云笑道:「哪是我呀,我在大观园试过的,也几乎掉下去,再也不玩那个了。」尤二姐笑道:「你们奶奶、姑奶奶们到了这样好地方,还只在舱里闷着,可有什么意思?」宝钗道:「船头上也很挤,让你们宽舒点吧。」黛玉和迎春、香菱也不肯出来,只在舱里闲谈。香菱靠着船窗看那荷花,笑对宝钗道:「姑娘,你看这里的荷花比别处都大。」宝钗俯窗一看,果然一朵朵开足的,都有脸盆那么大。花瓣尖上是绿的,尖儿以下是红的,底下靠着蒂又是白的,一花都有三色。那骨朵都像个大椎子,叶子像把小伞,笑道:「不但花儿叶儿都大,颜色也不同呢。」迎春笑道:「你们还是少见多怪,没见那佛经上说的,池中莲花大如车轮么。」宝钗道:「那月亮也特别的大,想必这里离得近,看得分外清楚。」黛玉道:「哪里的事,月亮刚出来,总是大的。等一会儿出得高了,你们再瞧罢。」正说着,只听那只船上笛清弦脆,正唱着小宴一出。那唱旦角的珠喉宛转,随风抑扬,真令人回肠荡气。细听去,认出是芳官唱的。一时唱到「携手向花前,漫把幽怀同散。」却是芳官、藕官二人合唱的。宝玉听到这句,笑向宝钗、黛玉道:「如此好花好月,为什么不出来坐坐,也散散幽怀呀。」

小说相关章节:红楼春梦(1~64)郭则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