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红楼春梦(1~64)郭则 - 12,4

[db:作者] 2025-08-13 08:22 5hhhhh 2620 ℃

  第五条,是由宗祠拔款,另设感化所,凡族中不肖子弟,由族长训戒不悛,便收在感化所认真教导,并是具资质,授以学艺。第六条,是修订贾氏宗谱,每十五增修一次,公推族中老辈主办,其费用由宗祠田租拔用。

  代儒细看了一遍,道:「这上头件件都是该办的,难得政老想得如此周到,我先替合族感谢。」贾政道:「我是怕一个人的精神或许还有想不到的,所以要和大家商量。」代修道:「这就很周密了,我们一时也想不起,回去细想想,如果有见到的,再商议补上罢。」贾赦道:「这感化所用意就很深,眼前正用得着,廊子下的芸儿,后街的芹儿,都是不务正的,芸儿幸亏遇着好丈人,把他收了去。

  那芹儿更流落得不成样,正该收在感化所管教管教。「贾兰问道:「那芸儿丈人是谁?「贾赦道:「就是这里管事姓林的。「随后大家又商量修谱之事,公推代儒主办,又另推贾赦、贾政二人帮他。贾政见诸事商议已定,便吩咐摆席。代儒、代佐等坐了一席,文字辈以下各依辈行年齿序坐,大家开怀畅饮,谈谈笑笑,直到定更方散。

  此时李纨、宝钗将年事忙过,便检出西山别墅图样,发交管事的,传给各木厂,开出做地法,估定工价。贾政做工部堂司官多年,屡次承修陵工,待那些木厂向来宽厚,没有一个不感激的。所以信得格外核实,当下说定,由两家木厂承办。一交雨水,天气渐暖,便即开工。交了清明,又命管事们传知花匠,赶着布置花树,按园中指定栽树之处分别栽种。京师花匠另有绝技,就是几丈高的树,也能移种包活。除掉栽种雏嫩花树外,也补种了一百多棵的大树,一面由山子匠布置假山,全用的旧太湖石。

  贾兰、贾蕙每日都要入直,实在没空,只可托了贾蔷、贾蓝二人,时常到那里监工。贾政公余之暇也偶然坐个小车,出去看视。他自从调任户部,也有两个多月,虽不长于综核,却还虚心。那左侍郎刘师宴由本部司员出身,倒是个理财老手,贾政一切事推他当家,又和他商议,整顿了好些事。如革除库丁积弊,严定核销期限,以及豁除火耗,禁绝外销,都是贾政任内类准的。

  那一天从户部衙门回来,李纨正在王夫人处,说起杨学士因要告终养回南,催着把权哥儿的喜事趁他在京办了,以免将来送亲费事。王夫人也想看着重孙子媳妇娶进了门,然后再搬到西山别墅。听见此言,甚为合意。却因权哥会试在即,又想榜后再定喜期,倘或中了,再办一回玉堂归娶,岂不有趣。贾政道:「你想先替权儿完婚,也是正理。至于玉堂归娶,别人家看着希罕,咱们家兰儿、蕙儿都是这样的,再照样来一回,也没多大意思。我不久就要告退,还是趁早办了为是。」王夫人告诉李纨,命贾兰与杨学士接洽,只在二月内定期,随后择定了二月十六,回明贾政。贾政吩咐一切从简,概不惊动亲友。贾兰只可遵命,究竟他们祖孙现居显要,此等婚嫁大礼,如何瞒得住人。喜望前几天,送礼的便络绎不绝。

  当天世爵贵官和王妃诰命等送礼道喜的越发多了,不免也要传戏备席,分头款待,比往回更见赶累。所喜杨氏出自诗礼名门,端丽贤淑,自王夫人以下,皆十分满意。贾政见家事了,一到闰二月,连请了两次十天的假,跟着便奏请开缺,并密保刘侍郎自代。

  皇上下诏不许,只赏假一个月,派刘师宴暂署户部尚书之缺。在上头也是格外体恤,无奈贾政退志坚决,赶着又做了一道剀切奏疏,缕述下情,再申前请,皇上传谕军机,仍旧拟旨慰留,还亏贾兰再三碰头恳求,这才另下旨意:「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贾政,再疏沥辞,情词恳切,加恩赏给太子太傅衔,准其致仕。

  普赏食全俸,伊曾孙举人贾权,著赏给贡士,准其一体考试,以示忧眷。「这道旨意下来,举朝臣工见贾政名成身退,莫不羡慕。贾赦却觉得圣眷如此,坚决乞休,末免近于迂执。次日贾政专折谢恩,又另折恳辞恩泽候世爵,举旨着贾蕙兼袭。荣宁街上那些人家见贾府门前连日都有报喜的吵嚷,说道:「到底他们府里是娘娘的家,娘娘虽过去了,皇上还有些偏心。「又有人说道:「他们家四姑娘皇上要封她娘娘,还不愿意。若是别人家巴望还巴望不到呢。「贾蕙入朝谢恩,皇上又单另召见。先问贾政的病状,又问到从前册神越裳之事,面加奖勉。原来贾蕙那回在越裳拒绝权臣,力遵国体,海外藩邦如缅甸、南掌、波斯、真腊诸国闻知其事,无不仰望丰采。凡有藩邦使臣来朝的,都要问贾天使多大年纪?如今做的什么官?所以皇上十分在意。那天召封的时刻很久,朝中各大臣揣度上意,都估量贾蕙早晚就要大用的。果然不多见时,便超升了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管理四泽馆事务。其中也有为事择人之意。

  过了王夫人的散生日,贾政便拟搬往西山别墅居住,亲自同王夫人去看了两回,正值春光明媚,园花半开,那房子布置不疏不密,刚好合住。王夫人自甚欢喜,只贾政尚觉得未免奢费。

  那天回来,即拣定了迁移之期,眼看子日渐近,李纨、宝初钗往王夫人处,请示带哪些人去。王夫人道:「到乡下去住,还用那些排场么?我想只带玉钏、绣莺、绣凤几个贴身丫头,此外再带几个老婆子,做做粗事,也尽够了。」李纨道:「周姨娘呢?」王夫人道:「她横竖就是那两个丫头,让她带去就完了。」

  宝钗道:「到那里厨房是要用的,大厨房人太多,家里也放不下,太太看柳嫂子那人怎么样?若是把她带了去,预备上下二、三十人的饭食,一定办得了,比外来的厨子究竟好一点。」

  王夫人道:「我也想带她去,也还得两三个帮手,蒸蒸饭,送送菜,都要人的。」李纨道:「她这里手下原有两个婆子,叫她们跟了去,也不用提另找人了。

  「宝钗道:「老爷用的几个小厮,哪个得用,我们不大知道,请老爷挑定了,吩咐下去,好叫他们预备。「贾政道:「我昨儿说给林之孝了。「正说着,郎外丫头们回道:「三姑奶奶来了。

  不知探春来此,又有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第六十回:扶杖看花弟兄互侍倾囊施药宛若双旌

  话说探春因贾政、王夫人不日要搬往西山居住,这天赶到贾府,想帮着料理。

  走到堂屋里便听见李纨、宝钗和王夫人说话的声音,忙即进屋,向贾政、王夫人请了安。便问道:「我听说老爷、太太后儿就要搬到西山去,都布置好了么?」

  王夫人道:「我昨儿同老爷去看过,家具铺垫差不多都齐了,只短门帘和窗户帘,叫他们赶着做呢?」探春道:「太太带哪几个去呢?」王夫人道:「到那里越简单越好,刚才和你嫂子们都商量妥了。」探春道:「山里太空旷,我叫五营拔了一哨,驻在那隔壁庙里,早晚常出来巡罗,有什么事可以找他们。」贾政道:「那倒用不着,我向来最恨那种官派,到了乡下就做乡下人,咱们既没带重赀,外头也没有怨家,怕的什么?」探春道:「眼下青纱帐要起了,到底有他们保重点,又不驻在咱们那里,横竖为保卫地方,平常也是要派的。」贾政道:「只要不摆在我的面前,我就不管了。」探春又问道:「老爷那些书籍都带去吗?」贾政道:「前一向兰儿、蕙兰都在城里头,他们抽着空帮我都理了,只带去二十几箱,剩下的留在家里,都有单子,你们空的时候再点点罢。」又说了一回闲话,贾政因有客来拜,踱了出去。探春便同宝钗入园,一路往秋爽斋,走过蜂腰桥,那棵大杏树已含蕊将放,满树通红。探春道:「今年春晚,这时候才开到杏花,往年早已开过了。」宝钗道:「就是前几天那场雨,骤然一冷,把花又憋回去,等着咱们到西山去看花呢。」探春道:「老爷、太太要搬了去,你和大嫂子担子更重了。」宝钗道:「家里这些事,往常我们办惯了,太太也不过拿个大谱,倒是亲友家应酬,往后都得我们去,添了许多麻烦。这还不要紧,我担心的是老爷不在家,哥儿们又住在海淀,家里没个正经人,有起事来只靠着管事们,未必都子得了。

  「探春道:「我看蓝小子、蔷小子都还不错,有事可以叫他们帮着跑跑。蓝小子也是个京官,就对付官面也还去得。我再从营里拔几个人来看看门户,包管没事。

  只老爷面前别提起,一知道又说闹官派了。「说着已到秋爽斋,探春令翠墨沏茶,一面让宝钩在廊间坐下,说些闲话。宝钗道:「我听说你在城里头办了许多好事,倒度办些什么?「探春道:「哪里够一说呢?无非是习艺所,栖流所、养老院、孤贫院、敬节堂、育婴堂,都是极平常的事,他们没人肯办,见我们办了,倒觉得是希罕。「宝钗道:「施医局办了没有?探春道:「我也想到了,只是不容易办。那官医必得用好的,若用那二五眼的,倒要耽误病人。既办了,决不止办一处,哪里找这些好官医去呢?这一件就是个难题。」宝钗道:「我平时替那些穷人着想,最怕的是害病,没钱请大夫,又没钱抓药。一患了要紧的病,十有八九是死,因此想办一种施医局,带着施药,只拣那些经验成方,配成各种丸药、膏药,他们拿回去,自己就能治了。万一遇到疑难的病,成方治不了的,再令官医施诊。那汤药也由局子里施给他。你看办得动吗?」探春道:「依我说还是先从施药办起,果然找到妥当官医,那时候再带着施诊。若一挂了施诊的牌子,找不着好医生,必至滥竽充数,不是行善,倒是造孽了。」一时翠墨换上新茶,二人喝着,探春又替宝钗将施药之事仔细计划了一回,忽然嗳了一声道:「这件事还是办不成的,既讲究施药,总要多数人。那远处病人有不知道的,也有不能走远路的,哪能都到咱们家来讨,其势必得内外各城,遍设分所,管分所的又得精细,又得妥实,又要没的别的事,哪里找这许多人去?

  「宝钗道:「咱们家去做倒不难,族里人就不少,大概都没有事,挑十个八个妥当的还挑得出,他们家寒的按月另给津贴,还有个不尽心的么?「探春道:「这么着还可以养些族中穷人,倒是一举两得。我想那分所规模不要甚大,或是借庙里几间房子,或是附设在铺户里头,开销越省越好,省下来都用在施药上,岂不多得实惠。「当下商定了,又说几件别的事,那晚探春便在秋爽斋住下。

  次日同李纨、宝钗帮着王夫人归着什物,有的带去,有的留下。留下的也有分别,不要紧的收在库房,要紧的搬到李纨或宝钗处,以免有盗窃等事。那些带去的粗重东西先用大敞车运去,到移居那天,只有五六辆大鞍后挡车,预备贾政、王夫人,周姨娘和李纨、宝钗等分坐,余外还有十几辆小车,预备丫鬟婆子们同坐,并随带铺盖衣包什物。

  探春同李纨、宝钗、惜春、湘云送贾政、王夫人、周姨娘至内仪门上了车。

  跟班小厮们骑马,前引后随,一阵风地去了。又看那些丫鬟、婆子们上车,挨挨挤挤,说说笑笑,这个说我漏下梳头匣子了,还得拿去,那个说你压了太太的包袱了。又有的说。你瞧把我的石榴花都挤掉了,好半天方才坐齐。贾政、王夫人的车早已走了一大段的路,随后李纨、惜春坐了一辆,宝钗、湘云坐一辆,探春把眼来巡弁、巡卒多人先打发回去,只带了几匹从骑,和李纨、宝钗的车一同出了西门。

  一路全是青石铺的大道,夹道遍栽杨柳,此时新荫初满,袅娜迎人,车马在柳荫中走着,觉得气候分外清润。迎面西山,远近层叠,青翠绕城。渐往西去,那山色更看得清楚。紫的一片是山石,绿的一片是新生的草树。红的一片是山上太阳的影子,黑的一片是浮云盖住的阴岩。还有半给半翠、乍黄乍黑的,五色缤纷,十分绚丽。走过几处溪水,有许多村妇,就着水边捣衣。见一阵阵马走过,都回过头来瞧瞧,眼看西山越来越近,白云出没,隐约可见。

  又转过山坡,却是一道曲涧,从桥上过去,走有三里多路,便进了山径。两旁都是桃杏林,开花正盛,忽见一带垂柳,中有柴门,门外正停着好些车马,小厮们先下马,回道:「到了。」翠墨搀扶探春下了车,同李纨、宝钗、湘云、惜香从那柴门走进,见门上钉着绿色蕉纹,横匾刻着「梦蝶山庄」四个粉字,进了门是一条石子堆成,中嵌方砖,五心宽的甬路,路旁遍是青松翠栝,经过丁香林,海棠径,便是一片桃蹊。都正在开花时候,生香活色,十分绚烂。

  桃蹊前是一泓苇荡,上面架着六曲竹桥,过桥走了一段路,又见花圃周遭竹篱交合,篱内莺枝金雀,绯杏碧桃,红梨素茶,众花环植,灿如锦绣。再前是一道蔷薇花障,中间一个月亮门,玉钏已从门内迎了出来。道:「太太到了半天了,你们的车怎么走得这样慢?探春笑道:「我那车向来不许他走快的,一则怕碰了人,二则那两个车辕子也可以省点力,今儿走长路,他们还按着老套,把奶奶们的车都压在后头,倒成了挡人牌了。「宝钗道:「咱们走得慢,多看看野景也好。

  「李纨道:「太太上房在哪儿呢?「玉钏儿道:「这五间钩连搭是大客厅,那边套过去三间是老爷的书房,从书房院子再过去,才是上房院呢。「大家跟着她,从大厅廊子走过去,是一个小小院落,有一片竹子,几堆太湖石。从山石洞门过去,又是五间内书房,对面垂花门内,四面游廊,中间五间正房,见王夫人正在明间里,指点丫鬟们安排那些陈设古玩。李纨道:「太太坐了这半天的车,不觉着累么?那些东西也不忙的,等我来摆设吧。「王夫人道:「也布置得差不多了,我倒不显着累。就是走那石头道咕咚得难受,若是头几年没服过仙丹,可真撑不住了。「宝钗道:「这里真清静,太太刚来,还得收拾屋,归着东西,不太显得,往后住长了,定下来,只怕闷得慌哪。「惜春道:「太太若嫌闷,我来给太太作伴儿,这里念经念佛,比庵里还清静。「李纨道:「权儿在家里,无非写写大卷子,我想叫他们新夫妇搬来,就近侍奉。蕙哥不断地到这里来,替他时常指导,也有益处。「王夫人道:「四丫头是说着玩的,倒是权儿夫妇暂时搬来住住也好。「又向湘云道:「大姑娘,你看这里布置比家里的园子如何?「湘云道:「这得两说,各有各的好处。我爱这里疏密合宜,家里园子虽大,没有这么紧凑。「探春问道:「老爷那里有客没有?「玉钏儿道:「刚才兰哥儿、蕙哥儿从海淀同着两位客来,老爷正会着呢,这会儿也许走了。「探春道:「玉钏儿姐姐,我去瞧瞧,客若走了,我们到老爷那里请安去。「玉钏去了一会儿,尚未回话,贾兰、贾蕙已从外书房进来,先向王夫人请安,方和众人见礼。王夫人道:「你们什么时候来的?「贾蕙道:「我从书房下来,找着了兰大哥,就一同来了。「王夫人道:「那两客是谁?「贾兰道:「南屋里的两个朋友,都是老爷的门生,要来见见。有一位还是二班达拉密哪。「王夫人笑道:「我们刚才还走过清和园宫门口,想着你们都在里头。「贾兰道:「早知道老爷、太太要搬到这里来,我就把海淀的房子退了,从这里上园子也不远。

  李纨道:「刚才大家说起,怕老爷、太太闷得慌,要叫权儿和他媳妇暂时搬来做伴,你看好不好?」贾兰道:「这倒很好,在这里练习卷折,比家里到底心静。」贾蕙道:「我也要来这里住住,在兰大哥宅里,一棵花树也瞧不见,把春天景白过了。」探春笑道:「你们大家都抢这个好差使,只我没这福气。」一时贾兰向李纨道:「奶奶今天回城里去么?若晚了,到我那里住下罢,我都预备下了。」李纨道:「我和四姑娘一车来的,还得听她的呢?」惜春道:「我回去还有功课,大嫂子,你只管住下,还怕没车回去么?」探春见兰、蕙二人尚穿着衣服,笑道:「你们的官衣还不宽了,见我们还用那一套做什么?」贾兰道:「我们还等着替爷爷送客呢。」湘云笑道:「太太福气真大,两位哥儿多大年纪,都做了国家大臣,将来比爷爷还要阔。」王夫人道:「他们还是小孩子脾气,蕙儿更小呢。那回场里头闹鬼,他赖在兰儿房里不敢出来。这亏得哥哥做主考,若是别人岂不成了笑话。」说得贾蕙不好意思,拉着贾兰道:「兰大哥咱们出去罢,爷爷还等着呢。」

  便同走出去,王夫人看着笑道:「你们看几句话就把他说臊了,这不象个小哥儿么?」等一会客走了,贾赦又从仪鸾司公所来看贾政,在书房里说了半天的话,又同贾政进来。探春等请了安,也陪着谈谈说说,将近晌午才走。王夫人吩咐柳嫂子添了菜,留众人同吃午饭,刚放下筷子,又见巧姐从家里赶来。随后梅氏带着枢哥儿也来了,各有一番谈话。李纨问起刘姥姥,巧姐道:「姥姥听说老爷、太太都搬到乡下来住,恨不能一步就赶来瞧瞧,到底年纪太大,他们姑奶奶不放心,好容易花说柳说地才把她拦住了。」

  大家又说到刘姥姥从前的事,笑了一阵,随后又同往园中各处逛逛。探春、湘云都爱那海棠径,红白海棠,分行夹植,开得似一座锦屏。宝钗却喜欢那当翠亭,坐在亭子里看出去,远近诸山都在眼前,宛然是一幅天然图画。见夕阳西下,方坐车回城。回来的路是熟的,车马走着就快得多了。探春自回家去,李纨、宝钗、湘云、惜春回至大观园,一路走着,还谈那别墅风景。

  李纨到稻香村见贾权正在写字,便将王夫人要叫他们夫妇搬至别墅暂住,和贾权、杨氏都说了。贾权自甚乐意,过两天便收拾搬去。每日陪着贾政,在园内园外看花闲逛,抽空至海淀寓中定省。写出字课,即就近送与贾蕙阅看。直至殿试期近,方又搬回荣府。他书法本不如贾兰、贾蕙,却肯努力用功,写的也还匀净,殿试揭晓,取在二甲。朝考却取在一等前头,点了庶常。

  那天引见下来,到西山别墅,来给贾政、王夫人磕头。贾政见曾孙成名,又是一代书香,更为欢喜。瞅着贾权说道:「你这举人、进士都不是大场中考来的,未免太便宜了。此后更得努力读书,成了进土若没有学问,比不中还要可耻呢。」贾权连声答应,贾政又说些汉学宗学的门径,以及诗文宗派。贾权都仔细记下,却因还要到衙门拜前辈,会同年,正在忙碌,只在别墅歇了一晚,便又回城。

  此时李纨、宝钗每日仍在议事厅上办事,各管事媳妇们事有禀呈,仍与王夫人在家时无异,宝钗将家事整顿一番便拨了一笔闲款,在东西南北各城都设了施药所。南城设了两所,一所在增寿寺,由贾琼管理。一所在明月楼,由贾兰管理。

  东城在大门街愉园,由贾菖管理。北城在拈花寺,由贾琼管理。西城在万松寺,由贾菱管理。每日自辰时起,至西时止,各街巷贫户去领药的,络绎不绝。

  贾琼等按名传问,审查他们的病情,应用何药,即当面将药发给,并指授如何用法。凡是领药回去的,依法服治,其效如神。内科的荷叶丸、黎明丸、活络丹。外科的七厘散、三黄宝蜡,梅花点舍丹。妇科的益母丸、白凤丸。小儿科的七珍丹、回春丹、保赤散,销得最多。到夏令酷暑,那些患霍乱吐泄的都来领菩提丸,一天更有数十起。这施药的善名传开了,连四郊的平民,都赶到城里来寻药。

  贾琼、贾菌等见他们扶老携幼十分可怜,又劝宝钗推广,计划在四郊都设了分所。西效设在青龙潭,由贾荇管理。南效设在塔光寺,由贾琼管理。北效设在冲虚观,由贾玫管理。东郊设在金天庙,由贾萍管理。一切也照城内各所的办法,各村各乡是有病的,纷纷赶来求治,他们知识有限,自己病源、病情都说不清楚。

  贾琼、贾荇等尚有耐性,一个个仔细盘问,断定何病,方肯给药。他们领了去,按着方法,或是内服,或是外用,不久也就好了。乡下人到底实诚,不但口头千谢万恩,还有点上高香,朝着分所磕头的。一时京城内外提起贾状元老太太施药,几乎有口皆碑。因贾蕙本是状元,虽然改了探花,仍是授职修撰。那些粗人一直如此称呼,这也是当时注重科名的一种风气。

  那贾蕙因在南书房供差,随扈园直,每天退直下来,只在贾兰海淀宅中同住,兄弟二人替换着到西山别墅,去省视贾政、王夫人。因此贾政夫妇虽在山居,颇不寂寞。贾政久有林泉之志,到此时方得如愿相偿,心怀既宽,精神转健。闲时看着园丁们修整花树,灌溉园圃,有时采几枝新开的花,拣个古瓷花瓶,亲自注水供养。有时叫丫头、小厮们摘些新鲜瓜菜,交给柳嫂子弄着吃,比市上卖的分外可口。每逢天气晴爽,带一个小厮骑两匹小驴子,到山上各处逛去。若是远处,便坐上二人抬的山兜子,遇着佳景,随处留连。如五台山的杏花,金仙庵的玉兰,樱桃沟的梨花,玉峰顶的桃花,没一处不曾逛到。

  贾兰、贾蕙也有时陪着出去逛山赏花,贾政只是草冠布衣,贾兰等也只穿家常衣服,看着颇象乡下人,谁知道他们爷儿三个都是公候卿相,究竟兰蕙弟兄都是现居卿列,遇着殿延考试,点派阅卷,或是勘核朝审,拣选官缺,各项例差,也得到城里去去。贾惠又兼管四译馆,更须处理管务,一月里难得有几日清闲。

  那天皇上想起南上两齐翰林,天天皆须入直,住得远的未免劳顿,加恩将一所澄心园赏给他们分住。

  贾蕙分的是竹香斋,那里竹子最多,门外就是荷池。水花风叶,迎爽招凉,是个消夏的好去处。自己看着小厮们收拾裱糊了,便搬了进去。那些翰林都是酸溜溜的,聚在一起,都要做做诗,评评画,有时还凑了宴会,比住在海淀却有趣多了。转眼到了端节,前一天,贾蕙要到城里去拜几家师门,忙往海淀告知贾兰。

  贾兰也有几家要拜,带着回家看看,就便一路进城。此时骄阳已盛,虽有柳荫遮蔽,车上还有遮沿旁帐,也是挥扇不止。进了城先至家中见过李纨、宝钗,说了一回闲话,无非问问西山、海淀两处情形,谈些近来家务。

  午饭后便出去拜客,先拜了两家,都没见着,随后便到吴中堂住宅,原来贾兰的座师吴尚书已由礼部尚书升任协办大学士,所以改了称呼。到吴宅门前,贾兰、贾蕙都下了车,跟班小厮拿了名片,到节敬门向门房喊一声回事,就有一个须发苍白的老家人接过去,一见贾兰、贾蕙都是熟识的,笑道:「二位贾大人这么忙,还亲自来拜师。」忙即进去禀报,吴中堂即命快请。兰蕙二人随着他进了二门,院内搭着大天棚,厅房内窗糊碧娟,收拾得也很清雅。

  贾蕙见墙上挂着陆探微的夏山晴翠图,杨廉夫写的:「人与佳节会,我爱夏日长。」五言行草对联,俱是精品。正在细看,吴中堂已从后院出来,忙即同贾兰下拜。吴中堂还了半礼,起来让坐。贾兰等因是门生,不敢坐实,只往靠墙一排椅子上坐下,老家人送上茶来,吴中堂先问贾政好。贾兰等站起答道:「托老师的福,家祖倒比先康健。又道;」门生这一向总没空进城,许久没到教师这里请安,实在抱疚得很。「吴中堂道:「贤契政务繁劳,咱们多年世交,何必拘这行迹,今天本要挡驾的,也因多时未见,借此谈谈。二世兄也住在海淀么?「贾蕙道:「门生先也住在家兄一起,新近蒙上头恩典,赏了澄心园,和书房同人分住,才搬去不久。老师近来福体都好吧?「吴中堂道:「这些时虽少病,可也颇增衰态,谁能都象令祖中堂,山居颐养,继起有之,那才是全福呢。「接着又问西山别墅的布置,以及山居何人侍奉。

  贾兰—一回答,吴中堂又对贾惠道:「近来令堂遍处施药,救了不少的人,本京居民说起来都感激得了不得,这真是大经济,大慈悲,在闺阁中更难得了。

  「贾蕙道:「家母本意是要医药并施,无奈良医难得,只可先从施药办起。「吴中堂道:「还是施药把稳,从前京城里设过官医局,也是一位殿元公办的,倒没有多少成效。「又对贾兰道:「令堂得过族表没有?「贾兰道:「门生早已在心,还没得办,照例是要同乡官具呈,又要行查本籍,舍间虽是金陵籍贯,好几代都住在京里,家乡倒没人接洽,因此就耽搁下了。「吴中堂道:「何必要同乡官呢?愚兄也算是同乡就任礼臣,理宜表扬懿德,挟植风教,拙见想把二位太夫人的事一并具折上闻,候主上的恩旨。「贾兰道:「教师如此成全,门生弟兄永世感德。「贾蕙道:「深蒙教师高义,门生刻意铭心,何以为报?只是还有了下情,门生弟兄并未分产,这番施药虽是家母一手办的,也时常和婶母商议,得了许多指导,教师若具折时,须得并述,方合事实,还求垂察。「吴中堂道:「既事实如此,当然并叙。就请贤昆玉代具奏稿如何?

  「贾兰、贾蕙都道:「这个门生怎敢。「老家人又拿着别人名帖上来,兰蕙二人忙站起磕头道谢,便与辞而退。那天又拜了几家,顶着太阳便匆忙出城去了。

  次日正是端阳,圣驾幸涵虚榭观龙舟,赐贵近诸臣传宴。贾兰、贾蕙都在与宴之列,荣宁两府却因在家人少,一无举动。李纨、宝钗都要到西山别墅拜节,湘云也要去,便和纨、钗同车,趁着晚凉,分外气爽,到别墅天尚未午。遇见绣凤说道:「太太和三姑奶奶、珍大奶奶都在院里看花呢。」

  原来山地较寒,直至五月,牡丹还没有开尽。尤氏因贾政移居那几天,她正在病中,没得亲自来送,这两天病刚好了,趁着节下,来打个花胡哨儿,描补描补。在路上因探春车慢,刚正赶上,此时正在王夫人上房院里,李纨等上前,一一请安见礼。尤氏道:「我算着到这里大家都见得着,就没和你们约会,这一向常患病,小孙子也病了几天,哪里也没去,今儿还是头一回出门呢。」探春道:「你那小孙子也太宝贝了,吃东西都有一定的时候,天气凉了、热了都不叫出去,哪有这么操心。我看小孩子还是随便点倒好。」李纨道:「大哥哥在任上都好么?

  有信来没有?「尤氏道:「他是懒得写信的,蓉儿带回来的口信,说是身子很好,地也平静。

  今年三月里,迎神赛会,做得很热闹。这是多少年没有举行的,可惜咱们没得去看。「宝钗道:「珍大嫂子,你前天打发人来寻药,是给谁吃的?「尤氏道:「那是小厮们要的,外头说起贾状元老太太的药比神方还灵,你这名气算传出去了。

  「探春道:「这个名气比从前外头编的什么吃不穷用不穷,算来总是一场空,可强得多了。「正说着话,小厮拿了手本进来,回探春道:「隔壁庙里住的哨官给提督太太请安。问有什么吩示?「探春道:「也没什么事,只吩咐他们勤着点,夜里不要大意就是了。「湘云向来好动,到了郊外见什么都是新鲜的,拉着宝钗、探春各处去逛,园中种的草花遍处成洼,各人掐了几枝,预备带回去插瓶。宝钗又拣了两朵细致的。

  替探春、湘云戴上,走到一片火菜圃,旁边一道水沟,有个戽水的桔槔。湘云走过去咕噔咕噔地搬了几下,那杜木的轮子便旋转不已。湘云道:「你们看那喷出来的水,就象雪浪一样,多么有趣。」宝钗笑道:「你越老越成了孩子啦,提防把裙子弄湿了,还得找妈妈去换。」探春笑道:「你也别笑她,二哥哥那回到乡下,见了纺车,水车子都希罕的了不得,回来说了好几天。云妹妹这个样儿倒像是二哥哥说的乡下二姑娘了。」宝钗道:「咱们别尽着玩了,还没给老爷拜节呢。」探春道:「咱们家不兴拜节的,你别拿老爷唬我。」宝钗道:「虽不正经拜节,也该上去见见。」于是三人又同至上房,李纨道:「你们到哪里玩去?玩了这么半天。」探春道:「这里地方大着呢,史妹妹到了哪里都是好的,就不想回来了。」王夫人道:「到了城外头,气都是清的,咱们在城里住久了,如今才领会到。」尤氏道:「所以人家都要到山里养老,在城里活一百年的,来到这里至少也得加上一倍。」探春又拉着李纨、宝钗等同往书房,贾政正歪在藤榻上看书,大家都请了安。

小说相关章节:红楼春梦(1~64)郭则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