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红楼春梦(1~64)郭则 - 13,2

[db:作者] 2025-08-13 08:22 5hhhhh 7220 ℃

  见贾母歪在炕上,珊瑚在一旁捶腿,宝玉、迎春都坐在炕前面的一排椅子上,凤姐只站在地下,陪贾母说话。先看见了她们,便笑道:「你们去得快,来得也不慢,比咱们西府里到东府一趟还要方便。」黛玉道:「老太太那么着急,还不赶紧着回来么?我到家里就没有歇脚。」宝钗道:「老太太叫我有什么事?咱们先说正经的罢。」贾母皱着眉头道:「宝玉带回去的丹药,你老爷到底吃了没有?」宝钗道:「我和三妹妹劝了两回,太太更说过多次,老爷就是不肯吃,那丹药还搁着呢?

  「贾母叹道:「这么老了,还叫我操心,真是没法子。昨儿地府来信,说你老爷阳禄快满了。宝玉他早就知道,着急得了不得,这孩子也有点心思,说老爷最孝顺,老太太带话去,一定肯听的。我本想亲自去一趟,他们又不放心,只可找你来,传我的话给你太太,叫她劝老爷赶紧吃了罢,再迟就来不及了!「凤姐道:「老太太要用话打动老爷,还得说重点才好。「贾母道:「你简直告诉你老爷,他往常都听我的话,若是他还想孝顺我,再听我这一句,我决不会给他当上的。

  宝钗连声答应,贾母又道:「我这回不多留你了,你们三个人家去说说话,明天一大早就回去罢。」宝钗道:「此刻还早呢。」于是大家又说些闲话,凤姐问:「河南有无来信?」宝钗道:「你们平儿跟着琏二哥回来了,她和我约下,再来的时候带她来见见奶奶。我刚才慌慌忙忙地赶了来,到半路上才想起。已经来不及了。」凤姐忙道:「他们怎么回来了?别被上司参了罢?」宝钗道:「你是从前看着老爷和大老爷被人参怕了,如今不是那样家运,琏二哥是升了知府,来京引见的,还忘了给你道喜呢。」黛玉道:「凤姐姐,我倒替你不服气,你辛辛苦苦撑了那些年,琏二哥有了好日子,倒让平儿享现成的福。」凤姐眼圈一红道:「那也是各人的命。」宝钗道:「她和平儿还有什么计较?

  那平儿也只当替她护印,至今见了我们还是奶奶长奶奶短的,始终没改了称呼。

  「迎春道:「你们都有指望的,不象我这样苦命。「说着眼泪汪汪,强自忍住。黛玉道:「二姐姐你也别伤心,你宝兄弟说的,总有一天叫你出这口闷气。「贾母听他们提起宝玉,便问道:「宝玉呢?「黛玉道:「他早已家去了。「贾母道:「你和宝丫头也家去歇歇罢,别叫他等着心急。

  「凤姐一笑,便推钗、黛二人道:「你们快去罢,也是时候了。「钗、黛二人趁此退下,同回留春院。

  走到抱厦,忽听一声道:「姑娘回来了!」宝钗笑道:「我在怡红院时常不留神,就被它吓一跳。又到这里来吓人了。」宝玉和睛、鹃、麝、钏诸人都在西屋里,听见话声连忙迎出,和钗黛同进东屋,这个道:「奶奶这么赶碌没累着呀?

  「那个道:「奶奶这回来得真快。「原来她们见了宝钗、黛玉,当面不便分别林奶奶、宝奶奶,只都称奶奶,听不出是和谁说的。宝钗初到,未免各人叙谈几句,等她们退去,宝玉和宝钗、黛玉方得消消停停地谈话。黛玉向宝玉道:「你是未卜先知的,老太太这回带了话去,老爷肯听不肯呢?「宝玉道:「据我看也是白说。「宝钗道:「老爷一生正直,寿终了也许成神,就是到了地府里,跟祖爷爷、爷爷一块儿住着,也没什么,只不过成仙没份罢了。「黛玉道:「你别看成仙容易,东府的机会,错过了,究竟可惜。就算成了神,老爷那脾气,连外官都怕做,还能当城隍么?「宝玉道:「你们也不用发愁,到那个时候总有办法的,不过多费点事。我想将来把老爷、太太也接到这里住住,前天先打发潘又安去看那梦蝶山庄,画个详细图样,好照着样儿盖房子。「宝钗道:「你这法子也太笨了,老爷只是喜爱野景,那别墅也是大家酌量布置的,何必照样直抄呢?「宝玉道:「我的意思要叫老爷住在这里,还如同在西山一样,心里自然是舒展的。「黛玉道:「老爷、太太若来了,姐姐也在这里多住住,省得两头赶碌。

  若舍不得家里,时常家去瞧瞧,也很方便的。「宝钗道:「我累了这些年,尘世的事久已就厌烦了,即如那回蕙儿出去册封,我急得什么似的,看你们逍遥自在,真教人羡慕。那时候便动了出世之想,如今蕙儿做到这个份儿,他夫妇也很和睦,又有了孙子,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可是又想来又不想来。「黛玉道:「姐姐这话怎么说呢?咱们姐妹就同一个人一样,难道姐妹还存什么心么?「宝钗要说又不肯说,好象很为难的样子。黛玉又再三追问她。宝钗不得已方说道:「你们是玉皇敕赐的夫妇,我到这里算什么呢?「黛玉道:「这也难怪姐姐存心,此事全在我黛玉身上,决不能叫姐姐受一点委屈。姐姐放心罢!「宝玉道:「我想四妹妹和云妹妹在家里孤零零的,也没意思。况且史妹夫又在这里,不如都跟了老爷、太太来,我也替三妹妹、四妹妹另盖着房子呢。「黛玉道:「三妹妹还有事呢,一时来有了,你忙什么?「宝玉道:「等房子盖好了,也接她来住两天,叫她知道有这个退步。「宝钗道:「若提另盖房子,替珠大嫂子也盖上一所,她愿意在这里住,或是愿意在家里,听她自己酌量,宁可她不来把房子空着,若单漏下她怎么说呢?「宝玉道:「亏姐姐提醒,我几乎忘了,一起叫他们估计去罢。「黛玉道:「姐姐来的时候可想着把秋纹、碧痕都带来,别只带莺儿一个。还有那定风珠,是他和警幻姐姐借的,也想着带回来,别忘了。

  当下商量了大半夜,只胡乱睡了一会儿,天已黎明。睛雯、紫娟将他们请起,宝钗只把头括拢了几把,吃了半碗莲粉粥,便同着睛雯回去。睛雯送她至怡红院,陡然向她一推,忽似梦醒,此时曙光透到窗户上,现出鱼肚白的颜色,轩帷静悄,不闻人声,又找补了一小觉,醒来见海棠树上已挂晨。连忙起来梳洗,随即往稻香村寻李纨。将贾母嘱咐的话,仔细述了一遍。李纨听了,不免惊讶。道:「既老太太这么着急,咱们早些出城,把这话去回太太罢!」一面匆匆更换衣服,吩咐预备车马,便同向西山别墅而来。

  其时晓气正清,一路树色山光,分外明爽。少时到了别墅,不及赏玩风景,即忙至王夫人处。王夫人一见她们,诧异道:「你们这么早出来,有什么事么?

  「宝钗道:「也没要紧事,只老太太昨儿晚上叫我去,有几句话带给太太。「便将地府如何来信,贾母、宝玉如何着急,以及贾母再三谆谕,都告诉了王夫人。

  王夫人一听,更为惊慌,说道:「我前儿还苦劝老爷,无奈总说不进去,也不知是什么脾气,你们等一会儿,替我做个证见,不然又要说我是瞎编的了。」李纨道:「这些事我从前也不大信,自从到过太虚幻境,才知道古人所说神仙之事,确是有的。还有许多古人没说到的呢。」正说着,贾权、杨氏都来见李纨。原来贾政困贾权学问尚浅,命他跟随身边,亲自补课,藉可稍慰岑寂。李纨命他们见过宝钗,又同至园中各处逛逛,那桃林中大桃已熟,贾权采几个熟透的,奉与李纨、宝钗,各人都吃了两个,带露含汁,十分鲜美。又至当翠亭坐玩山景。直至将近晌午,方回王夫人上房。

  王夫人吩咐柳嫂子,替李纨、宝钗另备了饭菜,大家吃罢,贾政坐了一会儿,正要往书房去歇中觉,王夫人道:「老爷且坐一坐,宝丫头,你把老太太的话面回了罢。」宝钗道:「昨晚上老太太把我叫到太虚幻境,问老爷那丹药吃了没有?

  若是没吃,千万趁早吃了。老爷也到了这个年纪,人家说老健春寒秋后热,是靠不住的。万一有什么不舒服,再想吃这丹药可就晚了。还说老爷向来孝顺,肯听老太太的话,千万再听这一句罢!老太太决不会给当上的。「贾政道:「这倒奇了,老太太有话吩示,为什么不把我叫去?再不然亲自给我托个梦,倒要绕那么大个弯子,这就可信而不可信了。「空钗道:「实在是老太太亲口吩咐我的,我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在老爷、太太面前造鬼话。老爷不要多疑。「贾政道:「前天你太太说了,我没有理会,今天你们就来了,硬抬出老太太来,这不是串的扇面么?「王夫人道:「这都是为你好,谁还耍那些手段?又牵扯上老太太,我们也没有那种道理。「贾政只是摇头,一会儿便出去了。

  王夫人对李纨、宝钗道:「你们看,这叫我怎么说呢?」李纨道:「老爷向来的脾气,是越说越拧,也许自己会觉悟过来。」宝钗道:「宝二爷就料定老爷不肯听的,他说不吃也不要紧,到那时候他还有办法,我们只可看他的了。」婆媳三人正在那里发愁,只见贾蕙进来,笑盈盈地向王夫人和李纨、宝钗道喜。说道:「今天有旨意,兰大哥转了兵部尚书了!」李纨道:「兰儿从来没管过兵,就是做了两年的兵备道,也是个虚名儿,如何会调兵部呢?」

  贾蕙道:「凡事都是机会凑成的,前个月珍大爷上个封奏,条陈了四、五件事,有一条是以文辖武,皇上就记在心里,前几天又有江西藩司来京陛见,上头问起江西有无土匪?他奏道:「从前九江一带有个匪首叫黄飞龙,非常猖獗。那时都御史贾兰正做兵备道,督率防勇,把那股土匪打平了,从此地方上非常安静。

  『因此上头很夸奖兰大哥,说他知兵,所以有这番升调。「王夫人道:「兰小子这几年在军机很见长,因他笔下本快,临事也有决断。若在兵部,全是武边的事,未必办得好罢?「贾蕙道:「那兵部也全是纸片上的事,无非核议章程,审核保案,并没什么难办的。就是兼眷神策府大臣,也只挂个虚衔。有时帮着出出主意,还不抵军机吃重。「宝钗道:「祭岳的事派定了没有?「贾蕙道:「单子是定了,还没有发下来,听说七月初才走呢。还听说江浙绅民吁请圣驾明春南巡,若果真准了,借着随扈回南逛逛,倒是难得的机会。「宝钗道:「从前南巡,我们薛家接过两回驾,用的钱像淌水一样,如今不是从前的光景,谁家还当得起这皇差呢?

  「贾蕙道:「上头的意思,这回若南巡,一切用度都从内库开支,不用民间一丝一毫,这真是古今少有的。「贾蕙又坐了一会儿,先走了。李纨要等贾兰来此,问问情形,偏是那天有议政处会议,候至申末尚未见来,只可同宝钗先回城去。

  眼前正是三伏天气,探春喜园中凉爽,时常回来住住。巧姐也住在平儿处,和平儿常到园中,因此比往时较见热闹。那凹晶馆、藕香榭、紫菱洲等处虚旷临水,最宜纳凉,宝钗每天歇过午觉,便和李纨、平儿、探春、惜春、湘云、巧姐诸人,携带茶具及冰镇瓜果,到那里闭会清谈。或倚槛观荷,或绕栏垂钓,或探惜姐妹下棋,余人观局。或惜春作画,宝钗抚琴。大家听听看看,过三两天也轮流往西山别墅问安。不久颁下旨意,派贾蕙致祭中岳。贾蕙先请假五日,在家料理行装。宝钗、兰香不免又有一番忙碌,假期届满,已是七月初旬,随即请训起程,贾蕙行后,紧接着贾兰又钦差前往畿辅及鲁豫等处阅兵,那阅兵大臣礼制崇,更须铸发关防,奏调员弁。候各事办妥,便也起节出都,与贾蕙行期相柜距不及旬日。

  自兰、蕙弟兄先后出差,贾政山居,更觉寂寞。却喜精神尚健,每日只观书消遣。有时替贾权讲讲书,改改诗赋。有时带着贾权,或一二小厮,往山中近处散闷。交了白露,贾政便有些咳嗽痰喘,初时以为伤风小恙,不曾服药。王夫人却因贾母之言暗自担心,忙命人去请王太医。那天王太医从太医院下来,正在北淀公所,闻知贾府传请,便即打听西山别墅的路径,赶着坐车前来。王夫人命贾权陪他在外书房暂坐,一面告知贾政。贾政不悦道:「你们太小题大做,我这伤风咳嗽,养两天就会好的,请的什么大夫呢?」王夫人道:「既已请来了,给他看看,吃一两剂药,早点好了,不省心么?」贾政无语,一时贾权陪王太医进来,先向贾政请安。问知大概病情,然后初诊脉。指下捉摸了许久,又看了舌苔,说道:「中堂贵恙是肺经不舒,又感受外邪,邪郁于中,气不宜达,所以发端。吃两贴疏散之剂就好了。」王夫人叫小厮问:「大夫看着究竟要紧不要紧呢?」王太医道:「依晚生看决不要紧,请老太太尽管放心。」当下支起眼镜濡笔沉思,就开了一个方子是:蜜杷叶二钱,空沙参一钱,粉甘草五分,外加盆元散一钱为引。

  写完了,呈与贾政道:「晚生愚见如此,还请老中堂酌正。」贾政细看一遍,觉得甚妥,即交给小厮们飞马抓去。王太医又夸赞这园子结构很好,又问兰大爷、蕙大爷几时可以回京。贾政和他闲谈了一阵。还亲自送他出去。王太医再三拦住道:「不敢,不敢。」乃命贾权代送,自己只送至月亮门而回。是日贾政饮食起居同平常一样,不料连服两剂,咳嗽未减,痰喘更甚。又夹杂有些心痛,便觉得支持不住,只在藤榻上歪着。王夫人又请王太医复诊,另换一方,仍不见效。饮食不进,日渐委顿。

  李纨、宝钗、探香、惜春都出城来看贾政,见病体渐重,只可住下,帮着服侍。那上房东跨院尚的南北十间大房,王夫人命人收拾出来,给她们居住。贾赦友于情笃,每次从仪鸾司下班,必来看视。随后贾琏知道贾政病重,也带同平儿来视,在外书房住下。大家都道:「这病王太医决治不了,赶紧另请名医方妥。」

  过一天,尤氏来了,说起替胡氏治病的杜御医,能治疑难之病。探春忙命令巡弁进城去请,偏又于一月以前回南去了。还是薛蝌荐一个儒医,姓沈号修海,是江苏常州人,曾经治过理同公诰命的病,着有奇效。大家听了甚喜,又打发巡弁去请,从晌午盼望起,直到西正,那医生才到。贾琏陪他进来,李纨、宝钗等隔着纱帐,看那医生,约有五十多岁,两撇胡子,夹瘦面庞,穿着二蓝团花绸袍子,外加石青软缎方褂,缓步入室。

  此时贾政歪在炕上神昏气促,痰声作吼,沈修梅问道:「这位就是老中堂么?

  「贾琏道:「正是家叔。「沈修梅听了,忙即打恭,在炕前小杌上坐了。倒替诊了左右两脉,作低首闭目沉思之状,良久方说道:「据晚生看,老中堂是老年本病,肝肺两亏,气分失运,所以发现咳嗽。兼之脘痛,这要从补气调中才是正办。

  若照外感治去就愈引愈深了。「贾琏道:「足见先生高明,从前确是误于疏表,此时改从调补,可能搬得回来。「沈修梅道:「若是此病初起,就由晚生效劳,准可有十分把握。眼下病到如此,只可尽力为之,大概五六分可望,吃一两贴若能把心痛止住,那就大有可为了。「贾琏便请他至外面客厅开方,好一会儿才拿了方子进来。大家看是:中堂方:衰年积耗,肝肺两竭,咳频痰滞,牵作脘痛。

  六脉治细,左关尤甚。亟宜固本,以扶阳调中为主,方俟钧裁。

  高丽参四钱、于潜术三钱、生黄芪三钱、云茯革二线、杭白芍三钱、当归心一钱五分、广陈皮二钱、北沙参二钱、粉甘草五分、灶心上一线为引。

  王夫人看了道:「他说的也很对,这方子,你们看怎么样?」李纨道:「老年人气血总是亏的,这里头除了稍重一点,别的还没什么。」王夫人道:「那就叫他们赶紧抓去罢。」等到晚上,煎好服了,似乎痰喘轻些。次日便又重煎一剂,那知二剂服了,心痛更甚,神志渐至昏迷,大家焦忧无策。宝钗忽然想起说道:「咱们索性把仙丹研碎,灌了下去,也许救得回来。」李纨道:「人家都是吞服的,若研碎了,只怕差些。还是你到太虚幻境去问一问罢。」

  正在说着,忽见焙茗带笑过回来道:「二爷家来了!」李纨道:「哪个二爷?

  是小蕙二爷吗?怎么没到就折回来了?「焙茗道:「是我们宝二爷,大奶奶您看那走进来的不是二爷吗?「李纨、宝钗从玻璃窗向外看去,果见宝玉穿着家常衣服,仍旧冠金持玉,从垂花门走进。直至上屋,先见了王夫人,叫声太太,便至贾政炕前。见贾政病态昏沉,不觉泪下。忙伸手至贾政口鼻间,试一试呼吸的气,又按按心房及左右脉,回身向王夫人道:「老爷这病还不要紧……太太不用着急。

  「一面又向宝钗道:「姐姐你亲自去取一杯净水来罢。「宝钗出去取水,这里宝玉从怀中掏出锦匣,内有一粒金色的仙丹,如桐子大小,拿给王夫人看道:「这是元妃娘娘赏的夺命丹,是用北斗天浆炼成的,只这一丸,老爷的病就好了。

  少时宝钗将净水取到,宝玉另要了一个干净杯子,一个小银瓢,先就杯中注了四五瓢的水,随即将夺命丹放入水中,念念有词,看着那丹药化在水中,那水变成了黄金颜色,宝玉亲自擎至贾政面前,一瓢一瓢地慢慢灌下。到底仙丹有回天之力,约有一顿饭的工夫,贾政便已苏醒。睁开眼瞧见宝玉,就说道:「玉儿,我深悔没有吃你的药。」

  歇一会儿,又说道:「玉儿,你怎么能来的,我别是做梦罢?」宝玉道:「老爷不是做梦,是宝玉因为老爷欠安,赶着家来的。」贾政道:「我不信你能够回来,要末我也到了太虚幻境罢?」说着四下里看看房子,又看看王夫人和李纨、宝钗、探春诸人,微笑道:「也不像太虚幻境,倒把我迷惑住了。」王夫人说:「老爷不用疑惑,是宝玉赶回来,用仙丹救你的。你看那灌药用的杯子、勺子不还在那呢么?」贾政心中这才明白,拉着宝玉的手,叫声:「玉儿。」不由得痛哭,宝玉也跟着哭了,王夫人和李纨、宝钗、探春等痛定思痛,也不禁酸泪迸落。

  大家哭成了片。

  贾琏在书房里听见上房一片哭声,以为贾政出了事了,连忙同平儿三步二步地跑进去。只见贾政拉着宝玉的手,在那里对哭。还以为看错了人,仔细一瞧,果是宝玉,更为诧异。平儿忙上前将王夫人等劝住,贾琏也进前向贾政劝道:「老爷病好了,宝兄弟又回来,正该欢喜,怎么倒伤心呢?」贾政止住哭,宝玉方向贾琏见礼道:「琏二哥这回来京,真巧得很,正赶上老爷欠安,兰儿、蕙儿都出差去,全仗着你在这里。」贾琏着:「老爷待我恩厚,这还不是应该的,我万想不到在家里会和你见面。」宝玉尚要答言,李纨、探春、惜春等都上前与宝玉相见,这一句那一句,忙得答不过来。大家见他谈谈笑笑形态如常,不露一毫仙迹,几乎忘了他是出世的人。一会儿,贾政说饿,要东西吃。王夫人忙打发玉钏到厨房去吩咐,玉钏没回来,贾政又要下地来坐。王夫人道:「老爷刚好了,别累着,还是多养息养息罢。

  「李纨,探春等也纷纷劝阻,倒是宝玉说道:「老爷此时身子已同好人一样,只管下地来,不必要紧的。「于是宝玉、探春扶贾政在靠椅上坐下。贾政笑道:「我一向误听讲学家的话,以为圣人不语怪,凡非常的事即是妖异。从宝玉生下来带着那块玉,我就心里患。仙丹我不肯吃,也是为此。今天这一来才知道从前所见大错了,怪不得老太太说我呢。「宝玉跪下道:「宝玉种种不肖,小之不能先意承志,大之不能立身显扬,想起来不可为子。不料此番还能够回来服侍老爷,从前种种不肖之罪,老爷就饶了宝玉罢!「贾政将他拉起,又拉着他的手流泪不止。王夫人道:「宝玉别招你老爷伤心啦。「此时天色已晚,大家摆上晚饭,宝钗替宝玉另预备了水果,王夫人又吩咐内书房给宝玉住。

  不知宝玉住下没有,且听下回分解。

       第六十三回:奉亲舍手规梦蝶庄题真境敕赐蟠龙榜

  话说王夫人吩咐丫鬟们将内书房收拾出来,给宝玉住。忙着安置床帐,又要宝钗搬过去,替他做伴。宝钗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也有了小孙子了,那是什么样儿,只叫莺儿在那里服侍罢。」此时贾政在躺椅上歪着,探春上前问道:「老爷此刻可还有什么不舒服么?」贾政道:「我全好了,比没病的时候还好呢。」宝玉又陪着谈一会儿,见贾政已愈,便又从怀中取出一颗丹药,亲自化成了水,服侍贾政吃了。王夫人问:「是何名?」宝玉笑道:「这丹名叫丹华,服下七日便成仙体,从此不会有病了。」王夫人道:「宝玉好容易回来了。可别就走。

  「宝玉道:「老爷大好了,宝玉才走呢。「又陪着夫人谈些大荒山、太虚幻境,以及天宫地府各处情形。

  王夫人都是闻所未闻,随后说到大虚幻境照样的盖了一所别墅,要接老爷、太太住住,贾政、王夫人皆甚乐意。大家服侍贾政睡下,王夫人道:「宝玉也累了大半天,早些歇着罢。」宝玉答应了,又道:「这往哪里去呢?」探春拉着宝钗道:「我们给二哥哥带路。」便引宝玉同至内书房。

  那晚上,他们三人谈了许多肺腑的话,探春自小在弟兄姐妹中本和宝玉最好,宝玉把前前后后的筹画都告诉于她,又重托她照顾家里。探春道:「二哥哥这话可多话了,这还用你嘱咐么?」谈至三鼓,宝钗、探春才各自回房就寝。玉钏儿夜里起来走动,见宝玉屋里灯光尚亮,宝玉和莺儿唧唧哝哝的不知说些什么?大概宝钗那几件特别的好处一定都说给宝玉了。天亮时莺儿醒来,宝玉还替她盖上纱被。说道:「这天气早晚报凉,为什么把被都打了,凉着了可怎么好。」

  及至又睡一觉起来,却不见宝玉,还以为他一早出去看花,忙至丁香林、海棠径、苇荡、荷亭各处寻找,哪里有宝玉的影子。回至书房,见书架上有几个锦匣,其中一匣较大,封得甚为严,上有鹅黄签子,写的是进上仙丹四字。又有两个小锦匣,没有封固,打开看,各放着仙丹两粒,上有红签,写明给兰侄伉俪,蕙儿夫妇。还有照样两匣,是送给贾珍和探春的。另有一大匣,写明交给宝钗,内放寻梦香约有百支,莺儿是认得的,忙捧去给宝钗看。说道:「二爷走了,这些东西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放下的?」

  此时李纨、探春、惜春也刚起来,听见了忙都来这屋,问:「宝玉怎么走的?

  「莺儿道:「早上我醒了,二爷还在屋里呢,等我起来,就没见二爷,差不多整个园子都找到了。「探春又打发人去问门上小厮们,他们也不知道,连大门还没有开。大家梳洗完了。同至上房,向贾政、王夫人请早安,就便回明此事。贾政正在屋内看书,听见了不胜惆怅。王夫人道:「我昨儿晚上再三叮嘱他不要就走,他许我等老爷大好了才走呢,怎么一清早就走了?「宝钗道:「老爷不是大好了么?他这话多半是双关的罢。「探春道:「他还留下进上的仙丹呢?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万一皇上吃下去不大合适,闹出前朝红丸的案子来,谁担得起这沉重。「王夫人道:「他那丹药倒是万无一失的,等兰小子回来,遇便替他代奏。如今上头还没生皇太子,若吃一仙丹早生皇嗣,不是一件普天同庆的事么?「一时贾赦从仪鸾司公所下来,来看贾政,见贾政完全好了,大为惊异。

  贾政和他说起宝玉此番回来,专为救自己的,还泪流不止。贾赦想出许多话安慰贾政,又道:「可惜昨天上头有差使,没得来和他见面。」贾政留贾赦吃下午饭,饭后一班门客詹光、程日兴等都从城内赶来,贾政和贾赦同至外客厅,陪他们闲谈。大家见贾政步履轻健,精神充足,不似病后形态,都道:「这若不是神仙的力量,任什么郎中也做不到。」詹光道:「宝二爷超凡入道,还如此尽孝,真是难得。就算神仙传上,也找不出第二个呢!」贾赦道:「神仙分明是有的,那宋儒拘墟之见,凡眼前不大看见的,都硬说是虚妄。一帮年轻人的人并没有宋儒的学问,也跟着胡言乱道。要推倒鬼神,更没有道理了。」贾政道:「从前家里他们说什么太虚幻境我总不信,昨儿眼见宝玉回来把我从死中救转,这还能够不信么?」正说着,小厮进来回道:「孙家二姑爷来了,求见二位老爷。」贸政忙摇头道:「快挡驾罢,就说我在病中,不能见客,大老爷也没有来。」原来孙绍祖那回犯罪,托赖贾兰的面子,从轻发落,仍旧与贾府绝少来往。

  此时旧债虽清,贾政还怕他借端讹诈,所以连忙推却不见。等一会儿,那小厮又进来回道:「孙姑爷在大门上跪着,说他前月背过去,阎王判他受种种刑法,又叫判官把他的心挖出来,提另换了一个,才放他还阳。如今想起从前的事,真不是人干的,只求见见二位老爷,磕个头,当面领罚,并没有别的事。在门上磕了头,又给奴才磕头,央求替他再回一声,老爷见他不见呢?」贾政、贾赦听了,又是一件稀罕事,便吩咐请他进来。

  只见孙绍祖穿一件石青半旧长袍,戴着一顶没品级的官帽,走路也变得文静了。一进客厅,抢几步上前向贾赦、贾政磕响头,把头碰在地砖上咚咚的响。额盖上都碰肿了。口中说道:「孙绍祖该死!求二位爷爷重重地处罚!」贾赦、贾政忙即扶起道:「请姑爷坐下说话。」

  孙绍祖再三不敢,说道:「绍祖是个罪人,那配再仰叙亲谊,这回见了二位老爷,便入山诵经拜佛,仟悔自己的罪孽,追荐姑奶奶的冥福。」贾政道:「少年人谁能保得无过,你既知改悔,立志向善,以后还未可限量,不必过于自弃。

  「孙绍祖道:「姑奶奶那么一个好人,生生地被绍祖蹂躏死了,孙绍祖恨此时将身寸斩,抵还她的苦处,还想什么前程。「见贾赦等无话,便请安告退。贾赦送了他,便又坐了一会儿,始坐车回城。

  贾政回至上房,向王夫人、李纨、宝钗等说起孙绍祖换心之事,王夫人道:「我小的时候看闲书,看到陆判官替人破肚子换心,以为是文人造出来的谣言,敢则真有这种事。」宝钗道:「二姐姐窝囊了一辈子,我在太虚幻境见着她,还憋着委屈,背地里擦眼抹泪的。姑爷就是变好了,也到不了一块儿,那抵得她的苦处。」说着刚好探春上来听见了,笑道:「孙绍祖也有这么一天,我听了先痛快痛快。二姐姐那窝囊人,耳杂里哪听过这种事,还许吓坏了呢?」那天太阳下去了,探春等还陪着贾政,在园子里各处走走。贾政走了半天,也不觉累,比平常更见他精神。又过了两天,李纨、空钗、平儿和探春、惜春诸人见贾政痊愈,有的悬心家事,有的惦记孩子,有的因住在这里念佛不便,纷纷都要回去。

  王夫人见她们累了这些天,也不便再留,看着一对车马赶路回城而去。自从李纨、宝钗住在西山,一切家事都交给梅氏和兰香管理,她们妯娌二人也照着上辈的规矩,每日会齐了,到议事厅上办事。梅氏出自书香旧家,遇事但持大礼,兰香却事事精核,凡是日行之事,必得将祖宗上的老规矩,和李纨、宝钗近年办过的样子,仔细查对了方才酌定办法。那些家人媳妇们,起来打量二位少奶奶年轻,容易蒙混,经过几件事,才觉得梅氏稳慎处不亚李纨。兰香精细处却更胜于宝钗。

  大家私下里议论了一番,说道:「都没有一个好惹的,咱们宁可慎重点,别把几辈子老脸丢了。」所以李纨、宝钗去了多日子,家中各事还是井井有条,什么事也没有积搁,到她们回来,可就省心多了。宝钗算计日,贾蕙祭岳事峻,数日内便可回京,未免日日悬盼。不料另有廷寄,赏给贾蕙左都御史衔,钦差前往湖北查办事件,倒是贾兰先回京复命。

小说相关章节:红楼春梦(1~64)郭则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