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十年孤剑沧海盟(全) - 99,1

[db:作者] 2025-06-24 14:22 5hhhhh 3390 ℃

  月移两天,繁星明浩,夜风轻拂,松音松涛,如琴如萧,武侯祠一片静萧,气象肃穆。青城山在灌县西南三十里,为道教名山,与峨嵋佛门胜地,驻誉国内。青城有「天下幽」之称,群山滴翠,万树凝烟,一片绿海,人行其间,须眉尽碧。

  蜀中六大名山以峨嵋青城两山为最,峨嵋得天下秀名,青城独以「幽」称,以山形如城郭,多丛篁修竹,四时常青,故名青城,道书列为第五洞天,山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暗含天罡地热之数。晨曦初上,云幻异彩。

  谢云岳背负着一只大麻袋,衣袂飘飘,自出得灌县导江门经往西南向青城走去。身形步法如行云流水,迈步不疾不徐,路人瞧得他形状怪异,又背着一只大麻袋,不禁停步注目,面露惊奇之色。谢云岳行若无事,径自大步走去,沿途阡陌葱绿,水廓烟村,一如江南。

  他脚程飞快绝伦,不消半个时辰,已自抵达青城山脚长生宫前。长生官红墙一角隐现在一片万杆修篁之内,只见漫空笼翠,竹叶婆婆,摇曳起舞中,涛吟如萧,令人神清气爽。谢云岳尚未踏进长生宫门,倏地宫内人影一闪,走出一个凤目长髯道人,手执着一柄雪白如银的云帚,两道眼神有如冷电,上下打量了谢云岳一眼,道:「施主何来?」说时,眼神定在麻袋上。

  谢云岳微笑道:「在下欲往玉皇顶,请道长指点路途。」

  那道人闻言之下,面色顿时一愕,忽转怒容道:「请施主慎勿说笑,本山虽倒不禁游人观赏,但玉皇顶百年来并未有游人涉足。」

  谢云岳道:「道长这句话在了颇费猜疑,玉皇顶是否险峻难登,游人视为畏途,抑或是贵派列为禁地,不准外人登临?」

  那道人沉声说:「施主既然知道,就无须贫道绕舌。」

  这无异是说两者都可说,谢云岳微微一笑道:「倘是前者,还难不到在下,至于后者,在下今日实有要事非去不可,纵然有犯贵派干禁,也说不得了。」

  那道人朗声一笑道:「施主要去玉皇顶,贫道已把话说明,只怕本派上千弟子要将施主当作强仇大敌,无法生卞青城的了。」

  谢云岳道:「道长好意,在下着实心感,无奈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说自转身哈哈大笑,扬长走去。

  正行之间,忽闻身后一声大喝道:「站住。」只听身后微风飒然,心知道人赶来,身形电晃,门在三丈开外,旋身一望,但见那道人率领四个背负长剑道者立在两丈开外,目中泛出惊诧光芒。

  谢云岳道:「道长追来何事?」

  那道人冷笑道:「施主所背麻袋内藏何物?」

  谢云岳阴沉沉地一笑道:「在下袋内之物,是贵派梦寐不忘,亟欲一得之宝,是以在下负来面见贵派耆宿毕晓岚献纳。」

  道人不由面色疾变,大喝道:「那么请施主解开麻袋与贫道一视,究是何物?」

  谢云岳笑道:「道长尚不配瞧。」

  廖廖数字,极尽其讪笑鄙薄的能事,那道人如同面罩寒霜,眉宇之间,泛起阵阵杀机,云帚一抡,四名背剑道人霍地身形一分,长剑同时出鞘,四道匹练寒光矫疾飞出,洒下一片剑雨,袭向谢云岳周身要害大穴。四人出式沉厉,而且轻灵无比,配合无间,一片呼啸之声托着万点寒星,蜂涌而出,劲气逼人。

  谢云岳死人脸孔森冷已极,单掌沉式不动,待得剑芒近身,突然身形滴溜溜地一转,臂腕飞抡。只听一片咣啷啷的金戟交擎之音而出,四道同时惊呼了声,身形散开,但见谢云岳手中多出了四柄长剑。凤目长髯道人见状不禁大感凛骇,这等绝诡无论武功,在他出生之中堪称罕睹。

  怔得一怔,默喧了声「无量寿佛」,知来人孤身欲闯玉皇顶,必有所为而来,青城是福是祸,尚不得而知,呆得一呆,迈脚走上一步,稽首问讯道:「施主武功卓绝,贫道多有得罪,然则施主此来是友是敌,烦倩相告。」

  谢云岳微笑道:「在下如是贵派强敌,眼前那有全死之人?在下实有难言之隐,如今暂不说出之故,就是为防贵派有所误会,是故须面见毕晓岚老师。」

  那道人沉吟了一阵,道:「既是施主如此说法,贫道也不便再多问,施主请自宫侧竹林小径,转至宫后,过引胜桥即入上山正途,但途中多有阻截,因近日本山遭遇变故,望施主切勿生出误会,猝施煞手。」

  谢云岳笑谢道:「多谢道长指点,在下敢不遵命。」缓缓转身向竹林小径走去。

  那道人目送谢云岳形影消失后,才率领四道人飞步奔入长生宫内,片刻之后,宫中忽放出数十只白鸽,在宫檐之上略一盘旋,张翼鼓风飞入青翠蓊翳中,响起了嗡嗡哨声,钻绕天际。

  谢云岳振步如飞来到引胜桥,桥畔巍然矗立着赤城阁亭,飞檐流舟,古雅壮丽。过桥沿溪而行,只见满山苍松翠竹,漫空碧绿,流水淙淙,鸟语啁啾,音生天籁,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忽见三只白鸽疾振双翅向山中飞去,哨音摇曳长空,心知长生宫放鸽传警,只微微一笑,更自身形电疾而去。

  正行之间,只闻林隐深处传出一声嘹亮的钟声,心中一怔,脚下毫不停留,迎面赫然呈现一座壮伟道观。观门上立匾直书「丈人观」三字,殿宇三进,宏伟洁幽。这「丈人观」又名「建福宫」,始建于北宋,为守封真人修道之所,观在赤城崖下,四周悉为松竹柏楠拥围,浓荫蔽日,阴壑生寒,东望丈人峰,丹嶂千寻,层层翠绕,真个山丽之极。

  谢云岳见观门以外静悄悄的,并无一人,心中正感讶异之际,突然从两旁翠竹叶中嗖嗖窜出十数道人,只见一面色凝肃老道迎面走来,道:「请问施主,意欲面见敝派毕长老究为何事?」

  谢云岳道:「适才在下已向长生宫主持说明,来此并无恶意,但必需面见毕老师方可言明,道长阻截不知为了何故?」

  道人微微踌躇后,说道:「施主是否与敝派毕长老相识?」

  谢云岳冷笑一笑,道:「听道长话意,欲求见毕老师,一定要相识不可么?」

  道人双眉皱了一皱道:「这个……」

  谢云岳又冷笑接道:「在下还有要事待办,面见毕老师后即行下山他去,无暇与观主纠缠……」说时,忽见左侧一道暴喝一声,伸剑飞刺谢云岳背负麻袋,疾如闪电。

  谢云岳鼻中浓哼一声,目迸怒芒,右手飞快一抡,五指宛若电光石火般攫去。那道人一剑刺出,忽见谢云岳五指电攫而来,不禁大吃一惊,飞撤长剑,岂知对方手法旷绝千古,那能避得开的,只觉剑身猛烈一震,虎口酸麻一裂,长剑立时脱出了手外,一溜寒光,飞向翠篁叶中坠去。

  谢云岳手腕一翻,推出弥勒神功震字诀三成真力,道人闷吭一声,身形立时震得翻了出去,只听喀嚓之音连续响出,一片竹林被谢云岳真力残余威势所及,断竹倒下,只见竹叶溅射如飞,声势骇人。丈人观主不由惊得倒退了一步,目中泛出凛骇之色。

  谢云岳冷笑道:「不料忝为正派之青城,竟也出些不肖之徒,偷袭暗算,无耻已极。」

  丈人观主闻言愤怒莫名,放声大笑道:「无论施主来意是何,贫道青宁,有幸目睹施主绝伦武学,不觉技痒,且请施主将麻袋放下,以免损伤,贫道想见识见识施主掌法。」

  谢云岳傲然一笑道:「无须放下麻袋,在下只需以单掌与观主周旋已自足矣。」

  青宁道人不由气往上冲,沉声道:「施主,请赐招。」双掌当胸,作「童子拜观音」式。

  谢云岳见状,只觉青宁迫人虽然怒极,但丝毫不缺礼数,这种架式,是武林中极崇敬的起手法,当下微笑道:「在下与道长既无仇怨,何必动手致失和气,方才无礼贵观手下,在下谨此致歉就是。」

  青宁道人颜色稍好,垂目沉吟了一阵,慨然道:「施主如此坚决欲面见毕长老,当系重大要事,贫道即命飞鸽传书请华长老等来此,施主也可稍事减却劳累跋涉之苦,但贫道仍请施主赐教为幸。」

  谢云岳心说:「这青宁道人仍脱不了争名好胜之心,无怪佛家常说七情六欲最是难泯了。」当下微微叹息一声,道:「观主定要在下现丑,敢不遵命。」

  青宁道人立时用手一招,一年青道人疾闪掠在青宁道人身前,青宁道人低语了数句,那年青道人即向丈人观内奔去。只见青宁道人仍然是摆出「童子拜观音」架式,显然使得谢云岳大题为难,他知本身武功在当今武林中,罕有人能与其匹敌,一出手即稳占胜算,倘与青宁道人交手得不相胜负,而实际上是逊让青宁道人,但从此要张扬开去,这一来无异是助青宁道人成名,成全他人本是好事,然而青宁道人恃强好胜之念未混,反倒害了他,月后定必丧生好名之中,心念一转,决定使他知难而退,当下毫不迟疑右掌轻灵无比地穿出,虚飘飘地巡走中宫擎去。

  青宁道人只觉一片柔风袭向自身,却又丝毫不占力道,只道对方是极阴毒的掌力,心中一凛,迅疾无伦地双掌一翻,推出一片潜厉的劲力。拿出立生狂飙急风,宛如巨浪排空,汹涌逼来,凌厉骇猛。但见谢云岳手势未撤,只微微向外一弧,青宁过人猛感自己推出的掌力顿时被引向外侧,身形也不由自主地冲出了两步。

  只听得一声蓬地大响,一株围可合抱,高的十丈的楠树齐腰而折,跟着哗啦之声大作,枝叶横飞之中,密竹修篁被压倒了一大片,地面亦为之震撼不止。尘飞漫空中,青宁道人,不禁瞠目失色,暗道:「这是什么怪异的武功?」心犹未死,朗声说过:「施主再接贫道一招降魔出力试试。」话声中两掌上下分袭而出,捷逾闪电,身形猛欺而进。

  谢云岳心中冷笑道:「你是不到黄河心不死……」身形一动,亦自电欺而进,两条人影一接,青宁道人闷哼声中,身如激矢地斜射了出去,到得半空,一个翻身轻飘飘地落在地上。

  青宁道人虽然了无负伤模样,但一阵灰白,愧恨欲死的神色在他双目之中表露无遗。原来谢云岳身形电欺而出,暗中已凝用弥勒神功「卸」字诀,对方所推出的劲力,顿被消于无形,迅如电光石火般五指飞扣在青宁道人腕脉上,一牵一甩。青宁道人只觉腕脉一麻,人即被一股巧劲甩了出去。

  此际,天际忽然飘送过来几声情啸,高自云宵,清越嘹亮,啸声传来疾似闪电,声音甫歇,只见赤城崖上电泻而下八九条身影。谢云岳目光锐利,远远瞧出最后的清癯老叟就是无影神掌毕晓岚,除了七个老道之外,尚有一个身瘦如柴,胸前银须飘飘的老僧。青宁道人见得九人前来,顿时大喜,飞步趋前躬身稽首后低语了一阵。

  谢云岳只见华晓岚目露疑讶之色,一瞬不解地注视着自己,眼神熠熠若电。忽见一发须斑白,神威奕奕的老道,手执着云帚大步走来,谢云岳心中思念百转,尽力在不生误会中解释此来用意,他已瞧出青城对自己已有视如仇敌之意。

  那道人步法飞快,眨眼功夫便在身前立定,沉声问道:「施主可否将姓名来意见告贫道?」语音森厉,咄咄逼人。

  谢云岳不由怒气陡炽,闻言冷笑道:「青城忝为名门正派,代出奇人,武林为之侧目,但如今每况愈下,看道长此等气量偏狭,神宇不宏,由此可见斗肖之器,难成大局,致日趋衰微,令人浩叹。」

  这老道被讥骂得面红耳赤,目蕴怒火,只是发作不得,突然又飞步走来一个生像奇古、长须若漆的老道说:「寒竹师弟不可如此疾言厉色对待这位施主。」继而望着谢云岳微笑道:「施主远来荒山有何赐教?贫道千叶忝为青城掌门,施主但请明言。」

  谢云岳道:「在下来此只是想解释一件事。」

  千叶道人顿时一愕,问道:「不知为了何事?」

  谢云岳答道:「不久之前有人冒在下之名闯上贵山盗去一册秘笈,并掌劈五大弟子……」

  语尚未了,一旁的寒竹道人已自大喝一声道:「掌门人休听他一派胡言,那日就是他……」说时,云帚猛击而出,帚丝散开,根根笔直,如同万千钢针袭来,带出一片如涌如潮的劲气,来势若电。

  谢云岳冷笑一声,身形左滑,右掌骈立如刃,往寒竹道人手腕飞劈而下。寒竹道人只见面前手影一幻,猛感手腕如中利斧,痛得唤了半声,云帚飞出手中,人也痛得昏倒了下去。虽只寥寥一式,青城诸人均不由惊得面如土色,瞧出这怪少年身手绝伦,那老僧口中高喧了一声佛号,两道雪白如银的眉毛紧皱在一处。

  此时无影神掌毕晓岚更是骇然,前次在千松崖险被梁丘琪屈辱至死,现在想起来尚且不寒而粟,如今又是一个怪面少年,年纪甚轻,却有一身惊世骇俗、出神入化的武功,不禁生出英雄老暮、穷途末路之感,当下暗中太息了一声,身形掠前,向谢云岳说道:「阁下既是有心向敝派为敌,何必定要面见老朽,不久之前,阁下闯山施展毒手,狂妄已极,如有宿怨,何不直言相告?」偷眼一觑倒于尘埃的寒竹道人,一条右腕尽成青紫瘀肿,面上汗目如珠,心下甚是凛骇。

  谢云岳道:「毕老师当真相信不久以前闯山闹事之人定是在下么?」

  毕晓岚手指了倒卧地面的寒竹道人一指,沉声说道:「寒竹师弟虽则生性刚暴,但从来不作狂语,休看阁下勇武绝伦,本派力虽不敌,必要与阁下破死周旋到底。」

  在毕晓岚说话声中,老年僧人已飘然走近,单掌问讯道:「老纳少林掌门法逸,擅樾虽一身武学超凡,但应稍加饮制万勿任意出手伤人,上干天和,后衲默察施主眉宇隐泛煞气,上冲天庭,应在最近期间遭受困厄或致杀身,但……」至此忽而住口不语,眼神落在谢云岳面上,久久不移。

  谢云岳知少林掌门误指脸上人皮面具当作自己本来面目,这张人皮面具本是其父诛杀黑道穷凶恶极之辈,剥下制成,其杀身之祸早成陈迹,但不知事隔多年,仍能被法空上人瞧出,心中不由赞佩这一代掌门,领袖武林,果然不虚,当下微微一笑道:「大师真能断定在下必死无疑了?」

  少林掌门口中喃喃自语道:「奇怪?……奇怪?」对谢云岳之言,似乎茫若无闻。

  谢云岳不想为着此事闹成僵局,转顾毕晓岚笑道:「毕老师纵不识得在下,但在下却与毕老师有过一面之雅。」

  毕晓岚面上不禁泛出愕然不解之色,半响才道:「老朽自问与阁下素昧平生,请问阁下不知何时何地见过老朽了」

  谢云岳道:「那日在雾云山止止庵中,在下见得毕老师与燕山神尼被人暗算,昏在佛堂上,适身怀有药,救醒毕老师与燕山神尼后即匆匆离去。」

  毕晓岚大惊道:「是阁下么?老朽面对救命恩人,尚且视若仇敌,真是该死。」

  青城掌门向前稽首道:「贫道不知少侠驾到,多有得罪,万望见谅。」

  谢云岳大笑道:「好说,好说,只要贵派不拿在下当做不世之仇,在下也就心感不尽另外。」

  千叶道人面上一红,忙说道:「岂敢,岂敢。」

  谢云岳忽然疾逾飘风般门在寒竹道人身前,扶起寒竹道人,左手疾弹了「至阳」穴一指,只见寒竹道人唉了一声,悠悠苏醒,面色转红,右腕淤肿亦缓缓消退。这时,少林掌门法逸上人袍袖一展,落在谢云岳面前,问道:「敢问檀樾是否本来面目?」

  谢云岳笑道:「大师佛门高僧,当知面目本是虚幻,不着色相,我即是我,有何面目可言?」法逸上人不禁一怔,暗忖此少年慧根天生,他日造诣成就,必然冠冕武林。

  寒竹道人一回醒,睁开双目,又是暴喝一声,双手十指如钩,凌厉无伦地往谢云岳两肾抓去。蓬的一声巨响过处,寒竹道人只觉两手如中败革,十指绵软之力,突感一股无形潜力向胸前逼来,身形被逼得连连退后十数步,方始拿椿稳住。

  青城掌门面色一寒,道:「师弟不得无礼,此位谢施主并非那日闯山之人。」寒竹道人默默无语,但仍然满脸悻悻不忿之容。

  毕晓岚趋前急问道:「少侠所负麻袋内所装何物?本来少侠之名,威望武林,必不会平白无故杀害,敝派弟子误会就在此麻袋身上,因敞山无故失踪一人,料定其中藏有尸体,益发断定少侠就是那日扰山之人,假冒谢少峡之名,遂其蜮谋。」

  谢云岳朗声一笑道:「袋内就是扰山生事的凶手,此人名唤邢天生,为黄山始信老人门下。」

  千叶道人不由望着毕晓岚露出愕然之色,毕晓岚皱眉重重咳之一声道:「老朽知道了,九年前,始信老人与敝派全门在黄山天都峰绝顶论武,彼此发生冲突,结果闹得不欢而散,秉性方正的始信老人竟怀恨在心,真是始不及料的。」

  谢云岳忽然感觉这邢天生不能留下交与青城,否则,为青城带来无边危难,须知武林之内,冤怨相报,无时或已,犹豫了一下,说道:「在下此来用意,就是欲洗刷冤名,现真象大白,误会冰释,邢天生由在下离此处置,贵派佯装未知就是。」

  毕晓岚抚须大笑道:「少侠你把敝派看得太轻了,老朽也不是懦弱怕事的人,无论如何应该把邢天生留下。」谢云岳见毕晓岚如此说话,只好解开麻袋,将邢天生倒出。

  只见邢天生仍是昏迷不醒,面色纸白,谢云岳迅如电光石火般飞出了两指,在那天生肾下疾点了两指,然后一掌劈向脊心。「叭」地一声大响,邢天生喉中唤了一声,张嘴吐出一口浓痰,两目睁齐,张面四顾,只觉自己落在青城手中,不禁面色大变。一聚真力挺身跃起,四肢乍动,即有一种麻痹袭涌全身之感,不由暗自骇然,缓了一口气,爬了起来。

  邢天生至此处境,仍然忘不了蜮谋,目光闪烁了一下,移注在少林掌门法逸上人面上,微笑说道:「请问大师,在下身在何处?」

  法逸上人垂肩答道:「青城。」

  邢天生故作惊讶道:「在在下不慎为不仁恶友所算,自分必死,承蒙解救,在下感恩不浅。」

  谢云岳暗暗冷笑不止,毕晓岚见多识广,知这小子尚不知死活,朗笑道:「老朽偶经武侯祠,见尊驾倒在甬道中,故而老朽将尊驾带回青城施救,尊驾大名可否见告?」

  邢天生答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果报不爽,在下如非贵派之事,也不至于被恶友所算,但还为贵派所救,可见天道有凭,在下邢天生。」

  毕晓岚目露惊诧之色道:「尊驾怎么说是为着敝派而起?」

  邢天生笑了一笑道:「恶友谢云岳自恃武勇绝伦,野心勃勃,一心欲在武林中掀起一片腥风血雨,遂其日后自立门派,君临武林之念,不久之前独闯贵山,掌劈五大弟子,并盗去一册秘笈……」

  语犹未了,毕晓岚露出怀疑不信之色,接道:「谢云岳,老朽颇有耳闻,敝派与他并未有冤隙可言,单单挑上敝派做下此事,不知他在心为何,老朽对此颇为怀疑?」

  邢天生微笑道:「方才在下不是说过,谢云岳此举是遂其野心么,他最近做下多宗擢发难数的恶行,贵派尚是不幸中大幸者,在下得知此事,苦苦相劝他不要倒行逆施,到得终了还是免不了自食苦果,无奈在下言之谆谆,他不但不听,遽尔反颜成仇,实施暗算。」

  毕晓岚道:「尊驾可知他在何处做下什么恶行么?」

  邢大生搔首道:「宁教他不仁,不可我负义,日后终有真象大白时,在下实不愿卖友。」

  谢云岳心中激动异常,只觉此人留在世上,终必贻害苍生,遂阴沉沉地冷笑道:「好个不要倒行逆施,终食苦果,这无异是你天夺其魄,自食其报。」

  邢天生听得口音甚稔,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心利猛震,别面一顾,只是一个面目森冷的少年,眸中两道慑人心魄的神光逼着自己,情不自禁冲口问道:「阁下是谁?」谢云岳冷笑一声,抬手抹去人皮面具,露出俊俏如玉,神采迷人的面庞。

  众人眼中一亮,邢天生不禁浑身颤抖,目露悸怒之色,狞笑一声道:「邢某落在你手,生死由你。」

  蓦地——数声清啸随风收来,众人不由一怔,忽见山道下十数条人影疾跃奔来。来势如风,转瞬便到近前,谢云岳瞧出那是丧门剑客灵飞,丐门三老,乾坤手雷啸天,矮方朔荆方及八九名不知姓名的武林高手。灵飞一跃至前,见邢天生仍活着,不禁额手称庆道:「天幸此贼尚未死去,此贼做下数宗恶行,均是冒着少侠之名。现丐门三长老邀清被害的几位老师来此对证,与少使洗清冤名。」

  此时丐门三老等人与青城诸道,少林掌门寒喧一番后,九指神丐苍玺纵身飞跃至邢天生面前冷笑说道:「始信老人有眼如盲,错收了你这不肖弟子,你与谢云岳有何不共戴天的冤仇,冒名诬陷与他?」

  邢天生为人最是阴险深沉,一见丐门率着几家事主飞奔而至,就知今日凶多吉少,矢悔方才在谢云岳面前自吐实言如今想挽救自己性命,索兴来一个矢口否认诿诬谢云岳,凉他们不敢在青城取自己的性命,因青城与其师曾有怨隙,不能背上借刀杀人之嫌,当下冷笑道:「欲加人以罪,何患无同,想我邢天生也是名门正派弟子,敢作敢当,何必冒他人之名?哼,谢云岳如今料知自己不能见容于武林,为攀回逆势起见,不惜施用卑鄙了手段,图陷在下至死,在下死虽不足惜,只怕哀哀诸公今后恐难以安枕了。」说得悲水铿锵,大有慷慨赴义之概。

  少林掌门与青城诸道闻得此言,不由相顾愕然,均觉此子果然诡诈极深,来个抵死不承认,永无对辩,莫奈他何。苍玺闻言呆得一呆,谢云岳身形疾闪,立在邢天生身前,沉声道:「善恶之别,原在一线,谢云岳行事素来斩钉截铁,不畏前后,只要行之所安,便不惧他人蜚言,原来你也是个畏死之辈,抬出名门正派弟子的身份,使在场诸位心有顾忌,不敢向作施出煞手,殊不知我谢云岳根本不理会这一套,你承认与否,就看你能不能熬住七日搜阴断魂手法。」

  此言一出,群雄均感心神凛骇,这「七日搜阴断魄」手法是武林久已失传的旷古绝学,为何竟出现在谢云岳身上。只见谢云岳活声甫落,运掌如飞,奇奥无比地在邢天生胸腹之间戳了十三指。邢天生听得谢云岳使出这阴毒手法对待自己,不由神色惨变,无奈功力全失,闪避不掉,只感胸腹等处一股奇寒劲力直透而入,全身酸软乏力颓然倒地。

  倏忽之间,邢天生的神色大变,浑身抽蓄,骨骼剥剥作响,口中哀鸣出声,两目瞳孔张大,黯淡无神。那哀嗥之声,宛如羊鸣,随风传入众雄耳中,惊心动魄。法逸上人高宣了一声佛号,欲待动止,忽然瞥见谢云岳目中杀极四溢,知尤法动止,心中暗叹了一声,隐忍不言。

  片刻之后,邢天生忽掩面高叫道:「谢兄……小弟做错了,量仄负义……实在该死,小弟自知无颜……偷生……就请给我……一个痛……诀吧。」说时,一身肌肉抽缩扭曲,皮绽肉开,迸出一缕缕鲜血,厥状至惨,不忍卒睹。

  谢云岳冷笑道:「我这「七日搜阴断魂」手法易发难收,最多可使你减少些许痛苦,终久难免一死,你要死得痛快容易,只要你当着众人面前将最近冒我之名所做恶行一一说出。」话落,两指飞出,在邢天生「精促」穴点了两下。

  邢天生只觉抽筋缩骨痛苦减轻不少,可是体内虫行蚁走之感反而更甚,犹若千百条毒蛇在周身穴道内飞窜奔行。他这时满腔毒意早就消失殆尽,唯求早死能解脱痛苦,心知不说出也是不行,逐将所做之事断续说出。日正当中,邢天生方始说完,谢云岳不由气得俊面泛白,钢牙咬得格格直响,掌飞出,当胸压下。只见邢天生口中喷出一股黑血,狂嗥一声,气绝死去。

  真象大白,谢云岳心头抑郁,气愤已然清释了大半,由于少林掌门与青城掌门等邀群雄去天帅洞一叙,无法推辞,只得上山稍坐。途中,矮方朔荆方傍着谢云岳悄语道:「贤侄,到得天师洞后,请坐一会,立即告辞赶奔峨嵋而去。」

  谢云岳不由一怔,惊诧万分地问道:「这是为何?」

  荆方望了他一眼,露出悯恻之色,太息一声,正待出口,苍玺忽然说道:「荆老师,现在说出,不过徒乱人意,还是下山时再商对策吧。」矮方朔荆方眼皮霎了霎,倏然住口。

  谢云岳见状,预料足为了耿玉修之事,金顶上人护犊情深,大兴问罪之帅,遂淡然一笑。群雄正行之间,忽见少林掌门法逸上人停步转身望着谢云岳道:「老衲险些忘怀了一事,消问少使可是替少林取回「无相金刚掌经」之人么?」

  谢云岳微笑道:「些许小事,何值掌门人挂齿。」

  法逸上人面现感激之色道:「老纳因闭关三年,不问外事,经法异帅弟偶对老衲盛赞少侠为人,老衲习性健忘,方才想起,请恕老衲不敬之罪。」

  谢云岳道:「掌门人德高望重,在下武林末学,焉敢当此谬赞。」

  法逸上人道:「少侠紫芒眉宋,神清气秀,一生顺遂,虽略有颠沛困踬,都能逢凶化吉,不过老衲奉劝少侠少造杀孽,得饶人处且饶人,要知茫茫人海中,无处不是阴谲欺诈,挺而走险之辈,世风所然,只宜凡事作退一步想。」

  谢云岳恭谨答道:「掌门人教言,在下当长铭于心。」

  群雄过得青城侨,由此起均为登山危坡,虽经整修,但曲折峻滑,群雄纵有绝乘轻功,仍然颇感吃力。青城幽胜天下,众人只在幽篁冷杉之中穿行,四顾一望奇峰秀隽,排闼拥翠,古柏苍松,巍立虬柯,空翠宜人。危坡石径陡仄,前望绿树阴中,红墙一角露出,再行一段,琳宫紫府突然现出,青城掌门千叶道人驻立肃客,群雄心知已然到了天师洞。

  天帅洞为青城首刹,建于隋初,原名延庆观,宋曰昭庆观,逊清一代改称长道观,俗称天师洞,背倚百丈悬崖,前临万仞绝壑,黑虎与青龙两峰夹恃左右,海棠与白云双溪分流两峰之下峡谷,观前有数百株大柿树,交枝结叶,翳日参天,景幽险绝。

  谢云岳对千叶道人赞叹道:「青城幽胜天下,如非亲身目睹,不能领略其中妙处,身入此境,令人俗虑尽涤,惜为贵派重地,若是无主之物,在下愿长居斯处,永不涉履凡尘一步。」

  千叶道人朗声大笑道:「终谢少侠之世,少侠当为青城贵实嘉客,随意来去,唯恐少使嫌夺。」

  谢云岳微笑道:「掌门人既然如此见重,在下日后定当经常来往。」

  谢云岳离开青城,却在青城山半山腰遇到了「一元居士」胡刚、胡若兰、乾坤手雷啸天、苍玺等人,原来他们是听说谢云岳到了青城,所以赶了过来,众人一起下山。

  途中乾坤手雷啸天道:「三弟,我知道你急需赶往天山,无奈眼前有椿急事须待你亲自解决,我雷老二无计可施,现在要问问三弟意欲如何处理?」

  谢云岳不由一愕,正待向雷啸天追问,忽然苍玺沉咳了一声,眉头一皱道:「有什么事待下山后再说吧。」

  雷啸天道:「老三,妙手昆仑齐鸿也来了,因他未出家前与青城结怨,所以并不同行,他在灌县二王顾中等你。」谢云岳只噢了一声,并未答话,心智却陷入一片沉思愁绪中,默默无言。

  灌县都江堰为泯江上流一极宏伟巨大之水利工程,系秦代李冰父子所建,「深淘滩,低作堰」为其治水之要诀,江水下灌之成都平原,乃川西富庶之区,天府之国,有以致之。都江堰流域两岸,山明水秀,风景绝佳,堰右万木参大,其中为楼台金碧之李冰父子专祠「二王庙」。

  二王庙为蜀人思念李冰父子之德,建庙奉祀,重檐复宇,势极壮丽,有书为记:「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区,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小说相关章节:十年孤剑沧海盟(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