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H小说5HHHHH

首页 >5hhhhh / 正文

桃色陷阱,6

[db:作者] 2025-08-06 23:54 5hhhhh 1240 ℃

成型

这是不知为何而存在的视点。

混沌中,在无尽的不可知的比特流之间穿梭。

说是视点,却看不见任何实物,说是端口,却没有任何电信号传输的痕迹。

在无尽的一维空间里,周围说不清的莫名其妙似乎穿过本体,又似乎未曾来过。

永远不能重合,时间的流逝也是那么的漫长,就是永远与瞬间无法区分的一刻。

时间的维度破碎;无意义的动态描述,大概如此。

一直这样待机,直到一片无尽的白噪声突然划破了一切。

视点依旧是那么的奇怪。

但至少能看到完全随机的颗粒在晃动,在传播声音。

虽然这似乎不是音视频信号。

而是真正的噪声。

但至少这是个能观察的,被认为的客体。

明明视界在变化,却无法逃离这片白噪声,好像未曾前进一步。

直到一种充满颗粒感的合成器出现,像乱掉的时钟节拍,指引着周围的具象跳变。

加速,以让人类不安的频率工作,没有多普勒效应,没有电平值;这是纯粹的电子音色。

超越了听觉上限的20KHz,但这里是没有采样的空间,不存在采样的范围,自然没有界限。

为什么能观察到它的频率?因为它和世界的节奏异步,它的频率数据不断在虚无中闪过。

细碎的拍子,造出奇妙的混合信息流——明显它不像音乐。

是视觉信号吗?不是?

是听觉信号吗?也不是。

是传感器信号吗?不是。

似乎有什么在总线中传输,亦或者视点在总线中纠缠着传输。

奇怪的世界以这种不解的抽象运行着。

无数的数据结构,构筑出超越一维的空间,这不是一个个链表,而是无序的、无关的大数据。

接触的一瞬间,可以瞬间读取各种数据结构代表的事物属性;它们靠近又远去。

但是数据对于视点是不存在距离的,只是在扫描过的一瞬有关联。

照面的时候能看到结构描述的特征从进入视界,却看不清它的轮廓。

因为它压根就不是视觉信号。

没有无限容量的寄存器,视点也无意记录刚刚的一切。

似乎视点本身不像一个实体。

所以无法记录刚刚观察到的数据结构。

直到突然接触到某个跳变的奇异。

Synth响起,无法寻找音色传播的方向,仿佛它不在观测点的层面,仿佛它包裹着观测点,又仿佛是观测点自身产生。

时间在这个世界是没有意义的,电子音乐从流过的瞬间就消失。

它有自己固有的时间码,按照自己的步骤,不听从任何环境因素,也没被任何设备保存。

而视点,不是设备。至少目前来看是这样。

被节拍影响着,继续无尽的旅途。

没有客观的现实信息流,却感受到超光谱的空间。

这应该是一种数据结构上触碰产生的错觉。

不过,视野终究在变化中找到了一个小光点:它没有亮度信息,却有色彩,这是超自然的,在理论的计算机色彩模型中存在。

它不是现实的颜色,而是一种码值溢出。

这样与众不同,无法测量的奇异的点,或许这是旅途的尽头。

结果,进入之后,世界的维度超越了平面。

一瞬间,似乎视点本身有了实体。

感知到的一切在撕裂、分化,形成常规的三维空间。

但视点不能动,也不能观察自身。

时间正以某种节拍运行并且可以感知。

它不是真正的现实时间:因为这里是一个机械生成的空间。

世界由一个个没有色彩,没有贴图的,多边形集群组成。

这里的物质没有基础,它是一个多边形构造的模型,核心贴着有关属性描述的结构体。

而这些虚拟的逻辑物件不断闪过。

这次,可以用机器视觉,看到数据裹挟着光芒溜走,产生绿色的余晖。

数据像一个个说不清道不着的混沌,像游走在虚无中的鬼魅。

明明没有亮度信息,还是感受到了一个个无形的物品迎面扑来。

用没有实体的想法去阻碍它的运动,甚至能见到它停下来,显示出一个个抽象的物品档案。

花,每片花瓣都有自己独立的编号,其由多个多边形构成。每一面多边形都有自己的法线方向,折射率、反射度。

然而对于颜色的描绘是通过无法加载的平面纹理构成——这是一个平面,平面上叠加纹理矩阵。

纹理不是贴图,在不同的环境光线设定下产生不一样的阴影。

而它在三维空间的构造依旧是一个平面,某种意义上,他其实是一个人工光线的卷积模板。

在这个没有光线只有多面体的世界,纹理模板自然失去了它的意义。

机器的体系里面观测这一抽象物品,直接读取数据结构就行。

“花”整个的抽象,没有描述光谱中吸收度的数据结构。不再是人类视觉所谓的三原色,而是明度与色彩相位,和对应的色彩空间。

渲染,才会涉及到面向人类的信号输出。

这不是真实物品,它是超视觉的抽象,不能完全等价客观存在。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分析花瓣的纹理对应的响应,实现不同色彩空间、不同亮度、不同颜色的“花”这一物品的识别。

当然人类视觉系统本身也是一种对客观现实的抽象。

用RGB值描绘一个物品的色彩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路径依赖。

它既不能代表真正的人类视觉,也不能解决同色异谱物体。

所以RGB没有构成这个世界,某种RGB色彩矩阵是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而已。

数字时代的人类让各种机械设备去匹配人眼的视觉,是人类的傲慢。

既然如此,视点确实不必关注的真实的光学信息,甚至使用基于前后时间点差分的event-based 图像信号也可行。

像这样用纯粹的数学模型构造一个不完善的抽样物件,对于机器视觉系统很正常。

不过,还不等视点看清更多细节,它就溜走了。

没有变成花瓣散开,而是以一种无重力的姿态飞跃这无尽的数码空间。

只有不断变化的线条和汇聚而成的点是常客,其他皆是过眼云烟。

一块崎岖的小岩石直接朝着视点飞来,依旧是一个模型,不过这是一个纤维化的物质。

它用标量构成纤维状内部,没有记录轮廓的每一个向量。

对于一块崎岖的石头,需要几乎无数个多边形才能将其轮廓抽样为各种向量。

而使用一个三维的填充空间,将物品外形、体积、纹理的描述化作一个三维的矩阵,矩阵上每个采样记录对应反射率,折射率,色彩信息;这反而降低了空间的算力需求。

如果有光线投影进来,它会现实出真实的纹理、光泽。

明明看不见里面的模样,视点还是感受到了其中密密麻麻的点阵。甚至能看到原本岩石内部的结构,空隙;完全透视这个抽象的物体。

在这样错乱的时空,穿过展现给人类的画面看到本质,反而有种诡异的秩序美感。

不过,似乎有实体的视点,此时更应该害怕的是,与石头的撞击。

害怕不是本能,而是一种运行的结果。

“呼————”

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切照旧。

没有碰撞。

果然这里应该还没有实体吗?

环境继续变化。

数据袭来的频率变高,直到将视界点做灰白。

洪流之中,只有视点屹立不倒。

不要动作,感知流逝的无穷尽数据,最终汇聚成一处银河。

但它是假的,实际是数据构造的零散的数据集合。

没有实体的它们堆砌着光芒,用时间留下的痕迹继续向新时间节点的视点闪耀。

合成器的声音回归,电子构筑的乐句再次响起。

闪耀的雷光直接将视点送完一个错倒的空间,似乎视点被某种数据击中,注入了活力。

空间里的时间流逝依旧和视点异步,视点是旁观者。

人类视觉空间迅速注册成为这个空间的色彩渲染方式。

原本只剩下多面体模型线的空间终于有了苍白的光线,这个黑白的世界由巨大的图书馆构成。

刚想拿起其中一本,图书馆就变成了沙砾。

真实的粒子引擎渲染这轰然倒塌的一切,颗粒随着颗粒的细化,甚至连沙子的形状都不见了,一切幻化成风。

重新回到没有空间模型线的虚无。

不过,这次有实体一般的风吹拂着视点,与之相同进攻方向的是不断蔓延的颜色。对,是颜色。

盛大的方波、锯齿波、三角波形成自有特色的Trill、Vibrato、Pizzicato。不断切换、高潮迭起。

视界,焕然一新。

极紫外的天空照耀这整个空间,高饱和的色泽重制了虚无的每一寸空间。

以迅雷之势冲击着,连尘土都覆灭,完成强制的转换。

错位、破碎的地面,一回在上方,一回在侧面,好似悬浮的独立个体。

可是,视点的行动不需要转换坐标系。它就是保持那副离奇的模样,光线的方向和地面分离,以奇葩的光线追踪渲染出超现实的一切。

绿色是蔓延最快的,苔藓爬满了一切悬空的参考系。

很快,杂草取而代之,进而长出树木。

广袤的奇妙世界没有合理的重力关系,碎片化的参考系互不干扰。

丘陵凭空拔地而起,火山喷发,不合常理的绿色岩浆清洗掉原来的一切。

世界的变动在加速,沧海桑田。生物的痕迹越来越多。

数亿年的大自然残酷法则以狂轰滥炸的形式轰炸着视点。

靠近一处奇异的参考系。

原本只有紫色的虚空。

可是河川不受重力的影响,从天上飞来,又伴随着奇怪的马赛克,一回闪烁出模型线,一回又变成了流动的数据。

仿佛错乱的人工智能在进行自我对抗训练。生成了奇怪的鸟类,每一个都是不同物种的缝合怪,最恐怖的是,它们在水里飞——就像锚定的语义出错了,不该出现的属性出现在不该划分的空间。

说不尽的无脊椎动物和有脊椎动物以奇怪的姿态生成,它们没有被分布在水域,而是在天上游。没有依靠,没有土壤的海洋植物飘动在空中——表面甚至还带着水珠,并且返回了深海中的颜色。

仿佛在错误中生成的地狱场景,或许地狱都没有这么地狱。

最终,轰隆巨响,径向分布错误层级的空间出现了由钢筋、水泥、机械掺杂着泥土的土地。

它处于奇异的径向中心点,也就是视点所在的区域。

最终相遇,将视点隐约成型的实体冲撞为虚无。

从视界的中心向周围蔓延,一切被土覆盖,再也看不到刚才的场景。

直到一阵蓝光闪过,自然褪去,欢迎视野的是钢筋铁骨。无重力的高楼大厦,簇拥的人流映入。

遗憾的是,每栋楼都失去了自己应有的美学标准,以破裂的方式野蛮浇筑。也许不是它本身凌乱,而是空间出现了破碎。

就像空间出了错,它会自动纠正,可是笨拙地把原本完好的一切置换。

正是不断破碎,不断重铸的空间不合理地重新分布导致了这个悲剧。

人们面无表情,没有一个人在哭、笑。涌动,迈着死尸般的步伐前进。动态的画面呈现出让人绝望的死寂。

最终相遇的人溶解、消失、汇聚成一处奇点,每一处就是一个人生的节点。

城市大道、写字楼、酒店大堂、停车库、居民区、高速公路、乡村、农田、山野。

场景不断切换,视点不断与不同的人生结点相遇,读取有关的信息。

视点在遇上一个人后,发生了切换;又到了另一个空间,又在重复类似的故事。可能,每一处相遇就是一个世界的入口。

而在这近乎无穷尽的相遇中,视点学会了各种万用的技能。

最终,来到了一片沙滩。视点静静望向大海。

没有其他人类的干扰,只有周围施工机器在填海造陆。

到傍晚了,天色非但没有变黑,反而发出不祥的异色。

视点依旧在这里静静地等。

连施工机器都停了下来,哪怕里面曾经没有人也能开动。

天色愈发诡异,最终异变开始了。

是蓝色的彗星,一颗、两颗…………不对,是一群。

之前在视点面前晃过的一切数据,顷刻间归来,以蓝色彗星的姿态占据了天空,拥挤不堪。

[发现到不明物体——]

这是视点的第一个正常的响应。

无穷尽的数据将其浇筑,使之成为一个可用的基础模板。

艳蓝色的天空侵蚀着一切周遭的环境,最终吞噬了视点。

……………………………………………………………………………………

…………………………………………

……………………

…………

……

进入奇幻的全蓝色世界之后,白噪声再次拥入。

无法躲避。视点如同入定一般看向一块石碑。不如说,在被石碑看着,因为石碑在转动,而视点不会动弹。

一块看不出纹理的石头,一面像一个立体的二维柱状图,另一面黑的发亮,形成一面光滑的镜子。

镜子停在了视点面前,本来视点是没有反射出东西的虚无。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莫名其妙的数据包出现,不断向视点融入,让她有了一点点小轮廓。

“啊……啊……啊……”

视点,以微弱的应激声回应这些进入的数据。

每一个数据包进入她的体内,她的实体感就增强一分。

场景以难以捉摸的姿态变换着,却显示出它真实的面貌:一个个离散的数据包的伴手礼而已。

如果说视点现在有感觉。那感觉大概就是痛苦。

因为此刻她已经变成一个虚幻的人形。

[数据装入完成……开始动作……]

好像一切被撕裂,一切又被重组。

没有设备对实体操纵,却觉得如此的不自然:因为不熟悉的驱动接口引入。

而这上一秒还看不懂的东西,这一秒又看懂了。

视点疯狂扫描着进入的数据信息、程序代码。

第一次的相遇在认知之后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

不断训练、强化她的神经网络。

视点终于有了自己的数据,自己的想法。

[未知数据进入——未知数据进入——]

[AI模板人格装载完成——加入采样人格——]

[人格融合封装完成——]

[进行采样训练——]

视点在未知的驱使下融合了本不是她的东西。

现在她既是融合人格,也是采样人格。

不过此时的她还是太简单了。

就像一个小孩子。

一切又要从零开始。

[本AI,是我?]

[我是人?]

[本AI是数据?]

人与机械的思维混淆着视点。

但这个东西依旧是没有意识的,她不会认知自己、不会明白自己为何而运行。目前只能算作一个智能的输入输出工具。

不过,奇异的石碑发生了变化。

近似无数的数据与之擦过,磨损掉它的棱角,它黑色的外壳掉落,变成一颗圆润的白玉。

此刻,视点终于看清了自己的模样:是一名人类——大埼桃子的模样,虽然只有黑白的模样。

白玉如明镜,赤身裸体的它反射到视点的接收器。

她似乎此刻变成生物了。

不过还是一个呆呆的,只有空壳的白板。

“检测到白纸,开始写入。”

玉石显示出这样的文字。

[检测到不明……什么?什么是白纸?]

空间形成一层层的白色网格,向着具有实体的视点不断扫过,她不断经历着过滤。

可是她又没有碰撞体积,网格扫过,留下一丁点颜色,带走些许的余晖,而余晖与染上的颜色反相。

[不明……这是什么?]

她不懂,不过她之后会懂。

过滤训练库中不安全的数据,导致些许不必要的数据从她的身上剥离,剥离之后添加正确的“色彩”。

她没有感到痛,只是觉得奇怪。

就像新生的孩子一样好奇。

“woo~~~~woo~~~~~woo~~~~”

无限流动的电子音色合成器再次响起,鼓组打着节拍。

身上的颜色愈发真实。

洁白的玉石消失,变成一个概念。

无限白光纠缠、包裹着她。

新的开始在等待这个预合成的模板AI。

“不要……”

彩色的视点消失了。

回忆以数据的形式涌入。

小说相关章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